• 沒有找到結果。

發現學習理論

在文檔中 摘要 (頁 32-3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3 學習理論及相關文獻

2.3.2 發現學習理論

1. 定義:

(1) 學習的實質是主動形成認知結構(肖少白,2001):布魯納認為學習是一個積極主 動的認識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獲取知識,並通過把新 獲得的知識和已有的認知結構聯繫起來,積極地建構其知識體系。

(2) 學習包括獲得、轉化和評價三個過程:新知識的獲得是與已有知識經驗、認知結 構發生聯繫的過程,是主動認識、理解的過程。 轉化是對新知識的進一步分析 和概括,使之轉化為另一種形式,以適應新的任務,並獲得更多和更深刻的知識。

評價是對知識轉化的一種檢查,通過評價可以核對我們處理知識的方法是否適合

新的任務,或者運用得是否正確。

(3) 強調學習的內部動機:他認為,學習的最好動機是對學科本身感興趣,這樣學習 的積極性才會得到充分發揮。

2. 教學理論(肖少白,2001)

(1) 要求以學科的基本結構組成螺旋式的教材,儘早讓學生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布 魯納主張把學科的基本結構放在設計課程和編寫教材的中心地位。 他認為,學 生理解了學科的基本結構,就容易掌握整個學科的具體內容,就容易記憶學科知

識,就能促進學習的遷移,促進智力和創造力的發展,並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 提高學習的興趣。 他認為認知發展經歷了動作式、映像式和象徵式三個階段說 明如下:

動作式階段:學習者主要通過運用適當的動作來認識、再現外界事物的特徵,只 能從做中學。

映像式階段:學習者顯示出將環境中的經驗構成內在表象的能力,他們通過形象,

包括視覺圖像或其他感覺表像對世界進行表徵。

象徵式階段:學習者能夠借助語言或其他符號系統來儲存或提取大量信息,借助 符號進行推理、解決問題,使用比喻及條件式命題。

另外,課程設計和教材編寫應重視學科的基本概念或原理的連續性。 通過螺旋式的 課程概念,可以打通中小學和大學同一學科的界限。

(2) 要求用發現法進行教學,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通過探索去發現知識結論與規律。

發現學習就是要求學生利用教材或教師提供的材料自己獨立思考,自己發現知

識,掌握概念、原理與規律的過程。

發現學習具有以下特點:

(1)發生較早:這種學習是獲得初級概念的主要手段,是概念形成的方式。

(2)學習內容是以未有定論的材料為主,不是現成的結論: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材料 或事實去獨立發現事物的意義或規律,從而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因此,發現學習 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

(3)學習過程較為複雜:學生首先要將教師提供的材料或資訊進行重新組織和轉換,

使之與已有的認知結構統一,並發現其中的隱蔽關係,然後再將它們整合,納入 認知結構之中。 從整個過程來看,必須先獨立發現,而後才整合內化。

3. 教學方法(肖少白,2001)

發現式教學方法,步驟如下:

(1)從好奇心出發,提出和明確使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學生在面臨新問題、新情境 時,在思維中產生了某種不確定性,於是就會出現試圖探究的動機。

(2)針對問題,向學生提供有助於問題解決的材料或事實。

(3)協助學生對有關材料與事實進行分析,讓學生通過積極思維,提出各種解決問 題的可能途徑和假設。

(4)協助和引導學生審查假設,通過比較,選定正確的或者最佳的答案,使問題得 以解決。

布魯納認為,發現式教學不僅有利於學生所學知識的保持,有利於培養學生發現 的方法與技巧,而且有利於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有效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本研究所探討之程式設計課程透過認知學習的評量目標,即與發現式的學習與教 學方法息息相關,希望能提供有效的資訊,使得學習與教學的成效都能得到改善。

在文檔中 摘要 (頁 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