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我國國中理財教育的發展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我國國中理財教育的發展

近年來卡奴、卡債造成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之後,才喚醒國人對理財教育的重視,

在民間方面,許多銀行機構,透過不定期推出兒童理財劇四處巡演、定期舉辦兒童理財 營、以及招待學童參觀銀行等方式進行理財教育的宣導。一群服務於金融界、教育界、

出版界的人士,鑒於傳授財金相關知識的重要性與急迫性,在前財政部長林全及前教育 部長曾志朗先生共同響應發起,於 95 年成立「中華民國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致力 於財金智慧教育普及化推廣,期望建立各個年齡層正確且健康的財務觀,讓每個人都能 為自己負責,作出正確的財務決策,進而促進社會的健全發展。(引自中華民國財金智 慧網,2006)該協會並針對「個人財務決策與責任」、「個人所得與職業」、「金錢觀念與 規劃」、「信用與借貸」、「風險管理與保險」、「投資管理」等六個面向,分成國小、國中、

高中、大學四個階段訂定「個人財金智慧指標」希望能作為教師在設計理財教育課程時 的參考。

在政府方面,除了原有的九年一貫課程外,行政院金管會於 94 年 4 月研擬「金融 知識普及計劃」,獲得行政院院會通過。金管會並同時擬具「金融知識普及」三年推動 計劃,預計於民國 95 至 97 年實施,該計劃於 94 年 12 月經行政院金融教育小組通過(蔡 明宏,2006)。

我國國中理財教育課程的發展,在改制前的初級中學與改制後的國民中學所涵蓋的 範圍上有些許的變化,而國中課程在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之後則有很大的轉變,分述如下。

一、初級中學理財教育發展歷程

我國自 1932 年初版《初級中學各科教學綱要》以來,沒有所謂「理財教育」等相 關的正式課程規劃,而是在公民課程講授「經濟生活」部分時,提到例如儲蓄、錢幣與 信用制度、消費等相關理財教育的主題。由於理財教育的知識根源是從經濟學而來,而 經濟學屬於社會科學的範疇,又公民教育的內容大部分是取自社會科學的知識(張秀 雄,1998),因此在中學課程找尋理財教育的相關主題時,公民科是首要之選。此外,在 1948 年修訂課程標準而新增的女生家事課程規劃中,有「家庭預決算之編製」、「家庭簿 記之練習」等理財教育的相關內容,但僅限於女生修習,不算是一般普遍的通用課程。

在尚未改制成國民中學之前,公民課程中所談到的理財教育主題整體是以「家庭經 濟」為主,包括家庭生產、家庭消費及家庭財富等。「家庭生產」所談論的重點在於職 業與所得對家庭的重要性;「家庭消費」則強調適度節約的必要性,既不奢侈亦不慳吝;

「家庭財富」著重在儲蓄的部分。一切的理財規劃皆從家庭的角度出發,最終目的是達 到家庭富足的理想。雖然在初級中學課程中有公民及家政兩科部分內容涵蓋理財教育的 相關概念,但是篇幅十分有限,且課程內容多為教條式的陳述,較難引起共鳴。

二、國民中學理財教育發展歷程

在 1968 年改制成國民中學之後,有正式家政課程的設立,成為一門通用課程,因 此理財教育的涵蓋面較之前為廣。主要內容有延續之前的家庭經濟部分,如第三冊第十 四章「家庭的生活計畫」中第二節「家庭經濟計畫」及第三節「家務計畫」單元。此外,

對於個人理財的部分也開始有所著墨,談論關於零用錢的記帳(第二冊第三章第三節)。

至於公民課程部分,由於家庭經濟的內容規劃至家政科,因此課程內容調整偏向「個人 理財」的部分。其主要著重在「儲蓄」觀念的建立上,尤其自古以來即強調「勤儉儲蓄 的美德」,因此,除了要認清儲蓄的必要之外,還必須學會編制預算及合理消費。

後來 1983 年教育部修訂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其中理財教育所涵蓋的範圍在公民及 家政課程較之前為多。除了原有的家庭經濟(家政第一冊第七章第二節)、個人理財(公民 與道德第五冊第四章、家政第一冊第七章第一節)之外,另增加了消費者教育的基本概 念。在公民課程中,消費和儲蓄並在同一章介紹,篇幅較少且著重在觀念的陳述;在家 政課程中,則是有專門章節(第一冊第六章)實際探討物品的購買,從商店、商品的選擇 到購物要則,提供較為實際的做法。

雖然在改制成國民中學後,公民及家政兩科部分內容涵蓋理財教育的相關概念增 加,但是篇幅仍舊有限,且未脫離教條式的陳述,直到 1994 年再次修訂國民中學課程 標準後才有所改變。

在 1994 年教育部頒布的國民中學課程標準中,理財教育在公民科的比重達到最高 峰。此時期規劃公民與道德科第三冊主題為「經濟生活」,其中與理財教育相關的課程 主題有:第一課「經濟與生活」、第二課「消費與儲蓄」、第三課「生產與投資」、第五 課「市場與貨幣」、第六課「就業與創業」、第七課「個人與家庭經濟」,共占全冊的 60%。

以下根據國立編譯館所編之「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教師手冊第三冊」,將前述課程中與 理財教育相關主題之學生基本認知指標對應如下表 2-3-1:

表 2-3-1 國中公民與道德第三冊與理財教育主題對應之學生基本認知指標

課次 學生基本認知指標

第一課 經濟與生活

(1) 以食、衣、住、行、育、樂為例,列舉人類 慾望無窮的事實。

(2) 說明人類慾望無窮在生活上的意義。

(3) 列舉日常生活中資源有限的事實。

(4) 知道資源有限並願意惜用資源。

(5) 了解為使慾望得到最大滿足,就要對資源做 最有效率的使用,因此而產生「選擇」的問 題。

(6) 能具體說明資源的分配應兼顧現在與未來 欲望的滿足。

第二課 消費與儲蓄

(1) 以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說明何謂「消費者」與

「消費行為」。

(2) 能舉例說明消費時應思考的問題。

(3) 以實例說明儲蓄的意義。

(4) 舉例說明消費和儲蓄的關係。

(5) 知道當消費者買到瑕疵品時怎麼辦。

(6) 以實例說明「消費者的權益」是什麼。

(7) 介紹各種「消費者保護團體」種類及功能。

第三課 生產與投資 (1) 能具體說明「投資」的意義。

(2) 能具體說明投資目的及其來源。

第五課 市場與貨幣

(1) 能具體說明「消費行為中的有意願」之意 義。

(2) 能具體說明「消費行為中的有能力」之意 義。

(3) 認識「貨幣」的意義。

第六課 就業與創業

(1) 以實例說明「大多數的消費都需花錢」。

(2) 具體說明「工作」和「賺取報酬」的意義。

(3) 能說明「賺錢」的目的。

第七課 個人與家庭經濟

(1) 能體會「開源節流」的道理。

(2) 了解理財的意義。

(3) 能具體說明「如何有效使用資源節約開 支」。

(4) 願意在日常生活中確實做好節約開支。

(5) 認識各種理財工具。

(6) 能舉例說明「投機行為雖然可以獲得高報 酬」,但背後所隱藏的高風險也往往會令人 一敗塗地。」

雖然此階段的理財教育在公民課程的一冊中占有大幅的比例,但是因為將經濟學變 得簡單且生活化,還是確實對於理財教育有所重視是有疑問的。儘管經濟學與理財教育 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但兩者之間實有區分之必要,如此才能凸顯理財教育的重要性及 特色,這也是研究者所欲達到的目的。不過上表所列之學生基本認知指標實可作為研究 者建構理財教育課程標準時的參考。

教育部於 2001 年起正式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其主要特色有:(1)課程規範的鬆綁;(2) 中小學課程銜接;(3)學習領域的統整;(4)社會新興議題的融入;(5)學校本位的課程發展;

(6)協同教學的重視;(7)基本能力的培養;(8)本土國際的觀點;(9)重視活動課程;(10) 建立課程品質管理機制(教育部,2001)。從這幾點可發現,九年一貫課程給予學校及教 師更多自主發展課程教材的空間,並且強調重要議題的融入。因此,雖然理財教育目前 沒有列入在正式的學習領域或重大議題之中,但可以藉由一些相關課程的適時融入來達 到理財教育的目的。

以下表 2-3-2 整理出九年一貫課程能力指標中可融入理財教育的學習領域:

表 2-3-2 九年一貫課程能力指標可融入理財教育的學習領域

學習領域 學習階段 能力指標

7-2-1 自己與同儕所參與的經濟活動及其所滿足的需 求與動機。

7-2-3 了解人類在交換各種資源時必須進行交換,因 此發明貨幣。

7-2-4 了解從事適當的儲蓄可以調節自身的消費力。

7-3-1 了解個人透過參與各行各業的經濟活動,與他 人形成分工合作的關係。

7-3-2 針對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各項消費進行價值判 斷和選擇。

7-3-3 了解投資是一種冒風險的行動,同時也是創造 盈餘的機會。

7-3-4 說明政府有時會基於非經濟原因,去干預社會 的經濟活動。

國小階段

7-3-5 了解產業與經濟發展宜考量本土的自然和人文 特色。

7-4-1 分析個人如何透過參與各行各業與他人分工,

進而產生整體的經濟功能。

7-4-3 了解在國際貿易關係中,調節進出口的品質與 數量,會影響國家經濟發展。

7-4-4 舉例說明各種生產活動所使用的生產要素。

7-4-6 舉例說明某些經濟行為的後果不僅及於行為人 本身,還會影響大眾,因此政府乃進行管理或 干預。

社會學習領域

國中階段

7-4-7 列舉數種金融管道,並分析其對個人理財上的 優缺點。

續表 2-3-2 九年一貫課程能力指標可融入理財教育的學習領域

學習領域 學習階段 能力指標

1-4-5-2 由圖表、報告中解讀資料,了解資料具有的內 涵性質

1-4-5-5 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提出意見或建議 1-4-5-6 善用網路資源與人分享資訊

1-4-3-1 統計分析資料,獲得有意義的資訊 自然與生活科

技學習領域 國中階段

7-4-0-3 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N-2-2 延伸加、減、乘、除 與情境的意義,使能適 用來解決更多的生活情境問題,並能用計算 器械處理大數的計算。

國小階段

N-3-15 能在情境中理解比、比例(包括正比例和反比 例)、比值、率(百分率、ppm)的意義。

D-3-2 能嘗試使用電腦軟體處理大筆資料的統計量

D-3-2 能嘗試使用電腦軟體處理大筆資料的統計量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