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改善小報化風氣

第五章、 結論與研究限制

三、 改善小報化風氣

以本研究為例,對色情新聞提出論點或證據、表達中立客觀態度之閱聽者僅佔 7%,相較認同色情內容之 71% 留言有極大反差,在媒體大環境仍以小報化為主流 時,閱聽人需提升媒體識讀之能力以杜絕媒體中夾雜的腥羶色、八卦新聞。除了簡 短、趣味的新聞,閱聽人應將閱讀深度報導看作吸收思想養分、幫助展開深度對話 的管道。如此一來,才能真正用行動表明:「我是閱聽人,我想看見更多有深度的 新聞」,培養媒體素養、讓自己成為推動媒體改革與轉型的一份動力(杜曜霖,2016)。

(一) 公民團體節制

盧世祥(2008)指出,「新聞界絕少自律,主要當然是自 1988 年報禁解除以來 的自由化過程,「第四權」演變成台灣社會最偉大的部門,這樣的部門,非但不可 能自律,還不免落入「絕對權力、絕對腐化」的窠臼,唯我獨尊。」至於近年,媒體 公然介入政治之後,新聞出錯不更正已成家常便飯,有的媒體從配合政治鬥爭為政 黨與政治人物戰報或傳單,到主動以不實新聞黨同伐異,更不可能實現自律的願景,

如此一來,更要靠公民團體節制媒體的力量。

80

最早的公民監督團體可以追溯到 1987 年,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所設立的「消費者 傳播權益委員會」,再來是 1999 年成立的「媽媽監督媒體基金會」、「全民共ㄍㄨ ㄢ聯盟」、與媒體相抗衡的網站等等,公民才開始以組織性、持續性的方式進行媒 體觀察與監督(李子瑋,2017)。而在這個基礎上,除了原有的媒體監督團體、2002 年 10 月也成立了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促進新聞機構善盡社會責任及功能,追求新 聞從業員之尊嚴及榮譽。2003 年則有 18 個民間團體共同組織成立「閱聽人監督媒 體聯盟」,號召閱聽人共同監督。

(二) 獎助機制

為了扭轉日益惡化的新聞商品化趨勢,並減低政治力對新聞獨立的干擾,臺灣 亦設立許多獎學金與基金會,包括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卓越新聞獎、真善美新聞傳 播獎等,而真善美新聞傳播獎則是臺灣民間機構「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設 立的華人地區新聞獎項,創立於 2009 年,頒發給年度內表現優異報刊、廣播及電視 的新聞從業人員,希望鼓勵媒體多報導社會真善美。

公視特別於 2006 年設立「PeoPo 公民新聞獎」,鼓勵公民產製、對話與行動,

讓自發性報導的新聞內容,藉由網路平台的討論,進而讓更多人參與甚至改變政策。

高等教育機構則是提供獎學金供其學生申請,亦提出許多新聞人才培訓計畫,如國 立交通大學之「科技新聞人才培訓計畫」、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之「發展國際一 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世新大學之「教學卓越計畫」,以上皆實踐了理論 與實務結合之新聞教育。

研究貢獻

首先,相較於過去臺灣的色情新聞報導研究,多為個案式的研究,無法描繪出 完整的色情新聞脈絡。再加上因為科技的發達、各家媒體發展出電子報,而因蒐集 電子報資料相對於蒐集紙本媒體,較為不易,並未隨之發展出相關的電子報色情研 究。本研究分析範圍自各家電子報成立到2019 年年底,涵蓋 5 年範圍,樣本包含了

《ETtoday 新聞雲》、《蘋果新聞網》、《聯合新聞網》,也可顯示出各報的色情新聞比

81

例、愛用的關鍵字、和常見的色情新聞類型等,進而填補過去研究的斷層,進一步 描繪出色情新聞的趨勢,也展示出媒介真實與社會真實的落差。

其次,本研究不僅透過爬蟲蒐集了逾百萬則新聞資料,更彙整出各平台的色情 數量、分類,如性犯罪、性交、色情、顯示裸露人體、色情照片及影片等類別,除 此之外,亦將臺灣人最常使用的社群媒體 Facebook 加入討論範圍。本研究重視閱聽 人對性侵案件報導的態度,透過將留言分類為「表達同意或支持」、「提出挑戰」、「提 出論點或證據」、「提出疑問」、「進行推理或歸納」、以及「其他」六種類別,更能細 化閱聽人的態度,呈現出更加精確的比例。

研究限制

因本研究總共選取了《ETtoday 新聞雲》Facebook 粉絲專頁 4 則性侵新聞、共 1,333 則網友評論來進行序列分析,對於數據的研究探討較侷限,不能完整分析出網 友在公共領域中之討論行為。在「梗圖-表達同意或支持」、「梗圖-提出挑戰」

之數據並未達到顯著。

新媒體社群之留言內容發展了梗圖文化 (Meme),包括廣為人知的「黑人問號」、 2020 年當紅的「黑人抬棺」、「我就爛」、「修但幾勒」等,在色情新聞下卻無法 發揮其特性,以博取更大比重的閱聽者認同。或許是因為本研究取樣數據數量限制,

以致「梗圖」文化未達到顯著,未來建議喜愛網路迷因的研究者,可再針對色情梗 圖、閱聽人透過梗圖回復訊息、梗圖圖戰等面向加以探究。

另,不表態的閱聽人可列為中立之一,即已點閱新聞但未留言、未分享等,但 因無法得知《ETtoday 新聞雲》Facebook 粉絲專頁觸及率,故無法瞭解有多少受眾 已看過該則新聞。同時也因為隱私權等若干因素,若分享者將閱讀權限設定為「僅 限朋友檢視」,研究者即無法得知分享者對性侵新聞之態度為何,為本研究之研究 限制。

在研究取樣的部分,因為各新聞平台每天的新聞總數不固定,無法抓取所有新 聞資料,爬取各家新聞網頁時,會頻繁 request 網站提供數據,但這樣高頻率向主機

82

端不斷提出請求,會被主機端的網管人員針對性「封鎖 IP」。如 IP 被暫時封鎖、即 無法繼續訪問並存取資料、更無法進行相關研究,故新聞網站在固定時間內,只能 抓取一定數量的新聞數。一天蒐集 100 筆新聞資料剛好是一次爬蟲的基數,同時,

也足夠當成數量的取樣樣本,故在抓取資料的部分,《ETtoday 新聞雲》以每天抓取 100 筆新聞作為研究新聞的數據來源。

另外,《聯合新聞網》在網站改版後,爬蟲網址因故消失,更無法取得以往新 聞資料,本研究爬取的新聞總數並非實際的新聞總數,而是最大化取樣的基數,此 比例仍然有足夠的數量進行統計分析。

83

參考文獻

英文部分

Adams, W.C. (1978). Local public affairs content of TV news. Journalism Quarterly 55 (4), 690–695.

Allen, M., D'ALESSIO, D. A. V. E., & Brezgel, K. (1995). A meta‐analysis summarizing the effects of pornography II aggression after exposure. 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22(2), 258-283.

Altheide, D.L. (1976). Creating reality: how TV news distorts events. Beverly Hills: Sage.

Carrington, P. J., Scott, J., & Wasserman, S. (Eds.). (2005). Models and methods in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Vol. 28).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heckFacebook. com. (2011). Facebook marketing statistics, demographics, reports, and

news.

Cooper, A., Scherer, C. R., Boies, S. C., & Gordon, B. L. (1999). Sexuality on the Internet: From sexual exploration to pathological expression.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30(2), 154.

Donnerstein, E. Linz, D. & Penrod S. (1987). The Question of Pornography: Research

Finding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New York: Free Press.

Donnerstein, E., & Linz, D. (1986). Mass media sexual violence and male viewers:

Current theory and research.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29(5), 601-618.

Franklin, B. (1997). Newszak and news media. London; New York: Arnold.

Gould, L. (1997). Pornography for Women. In T.H. Gagmen (Eds.), Human Sexuality In

Today’s World. Boston: Little Brown.

Grabe, M. E., Lang, A., & Zhao, X. (2003). News content and form: Implications for memory and audience evaluation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30(4), 387-413.

84

Grabe, M. E., Zhou, S., Lang, A., & Bolls, P. (1998). The effects of tabloid and standard television news on viewer evaluations, memory and arousal. Theory and Methodology

Division at AEJMC Baltimore, MD, August.

Harman, G. (1999, January). Moral philosophy meets social psychology: Virtue ethics and the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In Proceedings of the Aristotelian society (pp.

315-331). Aristotelian Society.

Kappeler, S. (2013). The pornography of representation. John Wiley & Sons.

Kipnis, L. (1998). Bound and gagged: Pornography and the politics of fantasy in

America. Duke University Press.

Lerner, M. J. (1980). The belief in a just world. In The Belief in a just World (pp. 9-30).

Springer, Boston, MA.

Linz, D. & Malamuth, N. (1993). Communication Concept 5: Pornography, Sage

Publications, Inc., USA: CA.

Longino, H. E. (2009). Pornography, oppression, and freedom: A closer look.

Los, M., & Chamard, S. E. (1997). Selling newspapers or educating the public-sexual violence in the media. Canadian J. Criminology, 39, 293.

Malamuth, N. M., & Billings, V. (1984). Models of Functions and Effects.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34(3), 117-129.

McAlister, S., Ravenscroft, A., & Scanlon, E. (2004). Combining interaction and context design to support collaborative argumentation using a tool for synchronous CMC.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20(3), 194-204. doi: 10.1111/j. 1365-2729.2004.00086.X

McLachlan, S., & Golding, P. (2000). Tabloidization in the British press: A quantitative investigation into changes in. Tabloid tales: Global debates over media standards, 75.

Neuman, W., Guggenheim, L., Mo Jang, S., & Bae, S. Y. (2014). The dynamics of public

85

attention: Agenda-setting theory meets big data.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64(2), 193-214.

Patterson, P., Wilkins, L., & Painter, C. (2018). Media ethics: Issues and cases. Rowman

& Littlefield.

Paul, P. (2005). Pornified: How pornography is transforming our lives, our relationships,

and our families. Newyork, NY: Times Books.

Rooney, D. (2000). Thirty years of competition in the British tabloid press. Tabloid tales:

Global debates over media standards, 91-110.

Schönbach, K. (2000). Does tabloidization make German local newspapers successful. Tabloid tales: Global debates over media standards, 63-74.

Small, S. G., & Medsker, L. (2014). Review of information extraction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Neural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 25(3-4), 533-548.

Soothill, K., & Walby. S. (1991). Sex Crime in the news. London: Routledge.

Sparks, C. (2000). Introduction: The panic over tabloid news. Tabloid tales: Global

debates over media standards, 1-40.

Tannenbaum, P. H., & Lynch, M. D. (1962). Sensationalism: some objective message correlates. Journalism Quarterly, 39(3), 317-323.

Uribe, R., & Gunter, B. (2004). Research note: The tabloidization of British tabloids. 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19(3), 387-402.

Wilson, J. Q. (1978). Varieties of police behavior: The Management of law and Order in

eight communities, with a new preface by the author.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Young, K. S. (1998). Internet addiction: 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1(3), 237-244.

Zillmann, D. & Bryant, J. (1989). Pornography, Research Advances and Policy

Con-siderations.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86

中文部分

ETtoday 新聞雲(2017)。她嗆學弟「你應該不敢性侵我」 結果真的被性侵了...。

取自

https://www.facebook.com/ETtodayBEAUTY/posts/1365791186872510?comment_tr acking=%7B%22tn%22%3A%22O%22%7D

ETtoday 新聞雲(2018)。「淋汽油焚屍博士生」盜身分! 性侵狼逃死 4 次:願月 賠200 給家屬。取自

https://www.facebook.com/ETtoday/posts/2303274643042020?comment_tracking=%

7B%22tn%22%3A%22O%22%7D

ETtoday 新聞雲(2018)。性侵 8 歲女童致脫腸掛尿袋 趙斗淳藉飲酒「失憶」:有 證據就把我閹了。取自

https://www.facebook.com/ETtoday/posts/2262195070483311

ETtoday 新聞雲(2018)。遭性侵生下黑人小孩...10 年後女兒罹患血癌 求性侵犯 回來捐骨髓。取自

https://www.facebook.com/ETtoday/posts/2190572020978950?comment_tracking=%

7B%22tn%22%3A%22O%22%7D

中央社(2020)。最後的壹週刊 打破禁忌卻難敵時代。取自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002260212.aspx

中華民國新聞評議委員會(2000)。呂郁女、陳嘉彰主持,《「淨化新聞 迎向新世 紀」報紙新聞色情、暴力及血腥新聞內容之研究》八十九年第四季暨年度報 告。臺北市:中華民國新聞評議委員會。

公視新聞網(2017)。實施長達 38 年戒嚴 言論自由大受影響。取自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351347

尹俊傑(2008)。《報紙政治新聞小報化傾向初探 蘋果日報在台發行前後比較》。政 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87

王泰俐(2004)。〈電視新聞節目「感官主義」之初探研究〉。《新聞學研究》,81,

1- 41。

王泰俐(2009)。〈八卦電視新聞的閱聽眾接收分析〉。《傳播與管理研究》,8(2),

3-35。

王泰俐(2015)。《電視新聞感官主義》,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王泰俐、周慧儀、羅文輝(2010)。〈臺灣國際電視新聞的小報化〉。《傳播與社會學 刊》,13,75-108。

王偉雄(2015 年 12 月 3 日)。追求及時行樂,不一定是享樂主義【關鍵評論網】。

取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31867

王淑真(1993)。〈新聞道德的理論與基礎〉,《新聞鏡周刊》第 225 期。臺北市:

新聞鏡周刊。

台北市媒體服務代理商協會(2018 年 3 月 5 日)。《2017 媒體白皮書》。取自

https://maataipei.org/download/2017%e5%aa%92%e9%ab%94%e7%99%bd%e7%9a

%ae%e6%9b%b8/

台灣尼爾森(2014 年 7 月 17 日)。迷網時代的媒體接觸-10、20、30 世代。取自 https://www.nielsen.com/wp-content/uploads/sites/3/2019/04/taiwan-generation-10-20-30-media-behaviour-2014.pdf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9 年 1 月 10 日)。《2018 台灣網路報告》。取自 https://report.twnic.tw/2018/

吳昭輝(2013)。《臺灣報紙新聞羶色腥現象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在職 專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李子瑋(2017 年 10 月 14 日)。申訴媒體,真的只是打嘴砲?【台灣媒體觀察教育 基金會】。取自https://www.mediawatch.org.tw/work/9328

李秀珠、彭玉賢、蔡佳如(2002)。〈新傳播科技對台灣新聞媒體之影響:從新聞內

李秀珠、彭玉賢、蔡佳如(2002)。〈新傳播科技對台灣新聞媒體之影響:從新聞內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