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統計結果

一、 顯著數據分析

(一) CA1→CA1「表達同意或支持」顯著性:9.70。

媒體下標慣用「性侵」等詞彙,此類議題很容易引起社會情緒和恐慌,而閱聽 人在解讀此類新聞時,往往會使用「反諷」、「批判女性」和「不夠愛惜、糟蹋自己 的身體」等角度針對此八卦議題來做討論,更可能引發檢討受害者之嫌疑。女性穿 著性感,民眾不會口出惡言,甚至會稱讚其「養眼、美麗又迷人」,但當不羞於展 現身材的女性遭到性侵、撿屍、強暴等妨害個人性自主之事件時,民眾卻加以批評,

認為原本的「性感」變成「淫蕩」,甚至批評她「活該」。

73

針對這類現象,Lerner, M. J. (1980: 9–30) 發現了「公正世界理論」 (Just-World Theory and Lerner) 以解釋這種現象中的認知偏誤,寧可相信該名受害者含有「惡」

的成分,因而傾向歸罪於受害者,而非質疑善惡有報的世界觀,如同「可憐之人必 有可恨之處」,如此世界觀與批評被害人能讓人感到舒適,但此思維若被轉化成無 理謾罵的正當理由,也會為社會帶來更多的冷漠,同時對被害人也是二度傷害。此 外,「基本歸因偏誤」(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也描述了這樣的現象,閱聽人 認為:個人應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將他人的行為歸咎於「特質」而非情境因素,因 此,看待創傷事件犯了基本歸因偏誤時,會認為對方受傷害的原因是個人問題,而 忽略創傷發生的脈絡 (Harman, G. 1999)。

由於《ETtoday 新聞雲》Facebook 粉絲專頁上,支持或贊同性侵內容的閱聽人 眾多,導致部分民眾「跟風+1」、或是引發群情激憤並關注此性侵新聞,且以「私 刑正義」等不信任司法的偏激言論來討論此議題,反像為滿足自己施暴的慾望,而 非理性針對議題作分析探討。從數據可以看出閱聽人對性侵新聞的評論,會引起更 多關注者的積極評論,而此類新聞更可能激起社會的仇恨對立,而非促成理性對話。

(二) CA2→CA2「提出挑戰」顯著性:8.34。

在《ETtoday 新聞雲》粉絲專頁中,可看出一部分閱聽人質疑記者的素質、和新 聞的真實性。性侵新聞相較於其它軟性新聞(如:藝文新聞、影視新聞等)能引起 閱聽者的共鳴,但記者須更注意內容、措辭是否正確,否則極易被閱聽者冠上「不 專業」、「妓者」等稱號。從反對、閱聽人質疑性侵新聞,發展到對新聞記者的批 判與抨擊,在公共平台上自由發聲時,部分民眾接收了此類評論訊息,從而對新聞 記者產生既定之刻板印象,如傳遞錯誤訊息、錯字連篇、或挖掘老舊新聞並將其重 新露出等,達到抨擊與諷刺的對於新聞內容本身的負面評論,甚至易引起多重效果,

顯著性 8.34 可看出閱聽人對報導之消極評論。另外,該類閱聽人能夠批判八卦文本 的產製形式,卻受其文本意識形態的支配。

(三) CA3→CA3「提出論點或證據」顯著性:13.60。

74

透過數據發現,閱聽人表達對於八卦新聞等持中立評論,易引起更多相同態度 的認同,更促進新聞事實的討論。但就留言整體比例來看,此類別只占總留言數的 7%,可見持中立派、探討新聞事件內容、並提出相關證據的之留言者依然在少數,

以至色情新聞下的留言討論,尚無法成為理性的公共論辯空間。

此類別顯著性達到 13.60,也顯示「提出論點或證據」之留言者對於新聞事實討 論的黏著度高,得以從大量極端言論中篩選出較為客觀之留言,再予以回覆及討論,

是頗為值得探討的現象。

(四) CA3→CA4「提出疑問」顯著性:2.09。

透過此數據可見,當某位閱聽人提出論點或證據時,參與留言的閱聽人會隨之 提出相關疑問,如:「當時雙方未成年所以必減刑,且以 229-1 條雙方未滿 18 這條 變告訴乃論,應該還在追溯期內,搞不好合意的話男女還可以互告。」「男女都是 未成年,怎麼只有男方被起訴?男方也可以提告嗎?」

(五) CA4→CA4「提出疑問」顯著性:3.82。

透過此數據可見,當某位閱聽人提出疑問時,參與留言的閱聽人會隨之提出和 性侵新聞相關之疑問,如:「法官到底應該怎麼做判決?按照刑法?」

(六) CA4→CA3「提出論點或證據」顯著性:2.09。

透過此數據可見,當某位閱聽人提出疑問時,參與留言的閱聽人會隨之提出論 點或證據以回答該閱聽人的疑問,如:「男女都是未成年,可以用刑法?」「可以 哦,不過當時雙方未成年所以必減刑,且以 229-1 條雙方未滿 18 這條變告訴乃論,

應該還在追溯期內,搞不好合意的話男女還可以互告。」

(七) CA5→CA5「進行推理或歸納」顯著性:11.92。

閱聽人對彼此運用推理思考,促進理解與歸納結論,如:「比起私刑正義,不 如公投設立趙斗淳專法吧!惡性重大的兒童性侵及兒童虐殺,不是無期徒刑不得假 釋,就是死刑,可以溯及既往,南韓及臺灣都很需要。」

(八) CA6→CA6「其它」顯著性:11.55。

75

編碼員進行編碼時,發現有許多言不及義,或完全與內文無關之留言內容,例 如:「...」、「阿彌陀佛」等,無法判定其對色情內容是否表示認同以納入既定類別 內。因此編碼設計「其它」類別予以統計,最後統計出此類別共有 161 則留言,占 總留言數的 12%。編碼統計時發現,若留言串的起頭者回復與新聞內容不相關之留 言,卻具話題性、趣味性、反串性造成共鳴,此留言串下方便會聚集更多偏離新聞 內容之討論。此外,編碼者更發現一現象,不論何種面向的性侵新聞,下方有少數 政治狂熱者將留言牽扯至當紅政治人物韓國瑜,為留言串另闢話題。

(九) CA7→CA7「表情符號或貼圖」顯著性:2.47。

表情符號是數位時代使用者常作為表達感受之方式,Facebook 社群網站的貼圖 提供使用者免費下載與使用,相較打字留言輸入方便,又兼具圖像方式達到語意表 達。以符號學的觀點來解釋,臉部表情符號在選用單位時有五點原因:輸入快速、

造形肖像、象徵與指示性功能、意符發音功能、位置特色(陳明珠,2009)。

編碼員進行編碼時,發現臉書使用者在表達「難過」或「認同」之評價時,使 用社群內建之貼圖或表情符號作為留言之比例頗高,其符碼也具重複性。另外編碼 員也觀察到,當《ETtoday 新聞雲》Facebook 粉絲專頁的新聞留言下方已形成留言 串討論時,有一定比例的臉書使用者最後以貼圖或表情符號來終結話題,此現象頗 值得未來研究者進行深入探討。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