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故本階段所有標準皆保留,整理如下表:

47 

我國國民小學教師工作滿意度指標之三角模糊數 校長評鑑之後設評鑑標準建構之總值篩選表

標準項目 總值μT 決策

一、適當性 P1 服務取向

P1.1 評鑑內容對受評校長的工作任務清楚描述,使參與評鑑者皆能有所瞭解。 0.819 保留 P1.2 校長評鑑能促進受評校長符合學校應有的辦學使命及教育期望。 0.765 保留 P1.3 校長評鑑能增進並確保受評校長的工作職責與表現。 0.765 保留 P1.4 校長評鑑能促使受評校長的表現更能滿足學生、家長與社會需求。 0.729 保留 P2 適當的政策和程序

P2.1 校長評鑑指標、方法、政策等指引都清楚明列於評鑑手冊,以利執行,並

提供受評校長了解。 0.744 保留

P2.2 校長評鑑委託者(教育局)、規劃者(政大)、評鑑者、受評校長對評鑑規劃

指引的理解有一致性。 0.719 保留

P2.3 校長評鑑政策與程序適當,使評鑑具公平性。 0.785 保留 P2.4 校長評鑑政策符合法令規定,保護受評校長權利。 0.719 保留

P2.5 校長評鑑程序適切,符合相關倫理規範。 0.729 保留

P3 評鑑資訊的取得

P3.1 校長評鑑所蒐集的資訊能善加保護,確保資訊機密性。 0.740 保留 P3.2 只有合法目的或被授權的人員(如教育局、評鑑者)能查閱或使用校長評鑑

資訊。 0.755 保留

P3.3 應適度限制校長評鑑資料的存取。 0.695 保留

P3.4 受評校長個人人事檔案能妥善保存,並限制查閱與使用者,以保護隱私權。 0.755 保留

P3.5 確實遵循校長評鑑報告使用規則。 0.715 保留

P3.6 資訊使用能注意機密性,校長私密資料得匿名處理。 0.721 保留 P4 與受評者的互動

P4.1 進行適切的宣導,確保評鑑者以專業與建設性的方法,與受評校長進行書

面與口頭的互動,增進評鑑動機。 0.770 保留

P4.2 評鑑委員能審慎的執行評鑑,適當的理解受評校長在校的表現情形。 0.750 保留 P4.3 尊重人性尊嚴,維繫與受評校長的真誠互動關係,以維護自尊。 0.785 保留 P4.4 與受評校長對話時應秉持體諒及謙恭的態度。 0.814 保留 P4.5 對受評校長之個人及專業成長需求保持敏感度並予以回應。 0.845 保留

標準項目 總值μT 決策 P4.6 有適當的評鑑回饋機制協助受評校長強化表現。 0.790 保留 P4.7 較敏感性的問題能在非公開的情境下給予回饋,以避免傷害。 0.790 保留 P5 平衡的評鑑

P5.1 校長評鑑應同時提供優點與缺點的資訊。 0.750 保留

P5.2 對優點能適度鼓勵,並提供想法,使優點繼續增進。 0.785 保留 P5.3 對缺點能經討論提出可行建議,使缺點得以改進。 0.765 保留 P6 利害衝突

P6.1 在評鑑前,應確認適當說明評鑑過程既有的與可能的利害衝突(如受評校

長的擔憂、評鑑委員判斷的掙扎等)。 0.770 保留

P6.2 校長評鑑能以開放、坦誠的態度處理既有的與可能的利害衝突。 0.770 保留 P6.3 校長評鑑能適度管控利害衝突的可能影響,避免因利害衝突而影響評鑑的

過程與結果。 0.755 保留

P7 法令上的可行性

P7.1 校長評鑑的規劃符合校長評鑑相關法令規定。 0.729 保留 P7.2 校長評鑑的規劃應透過集體協商討論程序,訂定相關規章或協議。 0.688 保留 P7.3 評鑑者應依法令規定、協議或手冊指引進行評鑑,成功的執行具公平的、

效率性及合理性的校長評鑑。 0.729 保留

二、效用性 U1 建設性導向

U1.1 校長評鑑能促發校長自我發展機會。 0.785 保留

U1.2 校長評鑑能協助校長重新檢視學校的任務與目標,改善學校效能,提供優

質的教育服務。 0.755 保留

U1.3 校長評鑑過程能充分溝通,以確保評鑑建議有效且可行。 0.775 保留 U1.4 評鑑的回饋意見需有促進校長改進的機制,以確保評鑑的建設性。 0.790 保留 U2 明確的用途

U2.1 校長評鑑於開始時即清楚的界定評鑑結果及評鑑資訊的用途。 0.755 保留 U2.2 校長評鑑開始前即確認評鑑結果或相關資訊的使用者(如受評校長、教育

局…等)。 0.705 保留

U2.3 校長評鑑結果資訊的使用者能清楚理解評鑑的預期用途。 0.715 保留 U2.4 在校長評鑑開始前及在評鑑過程中,能充分與使用者溝通,理解其使用需

求,使評鑑問題或議題獲得適當的處理。 0.765 保留

49 

標準項目 總值μT 決策

U3 評鑑者的資格

U3.1 負責發展與管理校長評鑑制度的單位,其資格與能力值得尊重與信任。 0.760 保留 U3.2 校長評鑑委員的資格(學者專家、卓越校長)適切。 0.770 保留 U3.3 校長評鑑者能在評鑑過程前能接受適當的訓練。 0.739 保留 U3.4 校長評鑑制度及評鑑委員值得信任,使評鑑結果受到尊重,評鑑報告能被

適當的處理與採用。 0.729 保留

U4 明確的指標規準

U4.1 校長評鑑指標敘寫清楚,能反映受評校長應有的工作表現,並易於理解。 0.734 保留 U4.2 指標建構與修正程序適切,能考量利害關係人意見(如教育局、評鑑委員、

受評校長等)。 0.750 保留

U4.3 校長評鑑指標的意涵能取得評鑑委員的共識,提供較一致性的評鑑資訊解

釋與判斷基礎。 0.719 保留

U4.4 確保所有利害關係人對校長評鑑指標的理解相近,讓解釋、判斷時具有

一致性的辯護基礎。 0.765 保留

U5 具功能性的評鑑報告

U5.1 校長評鑑報告的呈現方式應清楚且精確,以利閱讀者充分理解評鑑報告的

意涵。 0.755 保留

U5.2 校長評鑑結果的報告發布應及時,確保評鑑功能發揮。 0.719 保留 U5.3 校長評鑑報告應以評鑑目的及校長職責為焦點,確保適當性。 0.770 保留 U5.4 校長評鑑報告的內容呈現方式應讓評鑑利害關係人(如閱讀評鑑報告者或

受評者)了解,以確保其使用功能。 0.755 保留

U5.5 校長評鑑委託單位建有管控系統,以確保評鑑報告的清楚精確、適當且及

時。 0.750 保留

U6 專業發展

U6.1 校長評鑑能讓評鑑使用者及受評校長了解其需要專業發展的評鑑領域向

度。 0.744 保留

U6.2 校長評鑑的規劃能促使校長進行專業發展,確保其校長角色的任務與責

任。 0.775 保留

U6.3 校長評鑑有持續追蹤校長專業成長的機制,以確保學校任務與目標達成,

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0.830 保留

三、可行性

標準項目 總值μT 決策 F1 務實的程序

F1.1 校長評鑑時程規劃及評鑑時間表經周詳討論,讓校長評鑑進行有效率。 0.770 保留 F1.2 校長評鑑的時程能配合學校校務運作及校長行程規劃進行,降低干擾。 0.760 保留 F1.3 校長評鑑資訊收集應簡單有效率,與校長平日工作相關,避免受評校長過

重負擔。 0.755 保留

F1.4 校長評鑑能在對校長及學校最小的干擾下實施。 0.770 保留 F2 政治的可行性

F2.1 校長評鑑的計畫與執行過程中,能了解受評校長的期望,並澄清、處理其

對評鑑的問題疑慮。 0.755 保留

F2.2 能了解其他對校長評鑑有知的權利者的相關問題,並能適當予以澄清。 0.734 保留 F2.3 校長評鑑過程中能充分溝通,促進受評校長及相關利害關係人在評鑑過程

中的合作。 0.770 保留

F3 財政上可行性

F3.1 校長評鑑的規劃、說明、自評、訪評、結果確認、改善等時程規劃適切,

使評鑑計畫能有效實施。 0.750 保留

F3.2 校長評鑑當日的時間足夠,評鑑過程能充分溝通。 0.740 保留 F3.3 校長評鑑結果公布後之後續專業發展改善活動時間足夠,評鑑結果改善作

為能有效實施。 0.715 保留

P3.4 委託單位提供校長評鑑充足的人力與經費資源,確促評鑑計畫可行。 0.740 保留 四、精確性

A1 效度導向

A1.1 校長評鑑制度的發展應充分與利害關係人溝通,以確保對評鑑的充分理解

及評鑑結果解釋的有效性。 0.755 保留

A1.2 校長評鑑的實施過程應充分理解利害關係人及受評校長的看法,以確保對

受評校長工作表現的解釋具有效度。 0.729 保留

A1.3 校長評鑑有嚴謹的程序,以校長工作表現證據進行評斷,不會產生錯誤解

釋。 0.755 保留

A2 期望界定

A2.1 對於受評校長的資格與選擇(如任校長年資、到該校年資等)應界定清楚或

充分理解,以確保解釋評鑑資訊之有效性。 0.770 保留

A2.2 校長評鑑應清楚界定對受評校長的角色及表現期望,使受評校長理解其工 0.765 保留

51 

標準項目 總值μT 決策

作表現的呈現。

A2.3 評鑑委員應充分理解校長評鑑對受評校長的表現期望,以收集所需要的資

料與資訊,確保評鑑效度。 0.760 保留

A3 脈絡的分析

A3.1 評鑑委員進行校長評鑑時,能多方瞭解及記錄影響受評校長表現的各種因

素。 0.755 保留

A3.2 評鑑委員收集校長評鑑資訊時應理解校長任期、學校發展歷史、社區現況

等因素,以釐清校長工作表現責任。 0.775 保留

A3.3 在解釋校長評鑑資訊時,應考量各項情境因素,避免解釋偏誤。 0.775 保留 A4 目的與程序建檔

A4.1 校長評鑑目的與評鑑程序應於計畫中清楚敘述,使評鑑者與受評校長理

解。 0.740 保留

A4.2 評鑑之實際實施符合評鑑計畫目的,能聽取評鑑相關人員的意見並詳實的

紀錄。 0.755 保留

A4.3 評鑑之實施應符合計畫所列之評鑑程序,並能適當記錄,以利評鑑實施之

說明、解釋與驗證。 0.760 保留

A5 經得起考驗的資訊

A5.1 校長評鑑的資料收集能兼顧量化與質性資料的蒐集,以確保評鑑結果的精

確性,禁得起辯護。 0.755 保留

A5.2 評鑑資訊的解釋及評鑑結果的論述,能有相關資料說明佐證,以確保評鑑

的信效度。 0.755 保留

A6 有信度的資訊

A6.1 確保評鑑程序對所有受評校長皆是相同的。 0.734 保留 A6.2 評鑑資料的收集應有一定的程序,確保資料的可信度。 0.755 保留 A6.3 應有嚴謹的評鑑流程,確保評鑑結果資訊對受評者的一致性評論。 0.765 保留 A7 系統化的資料控管

A7.1 評鑑所獲得的資料能系統妥善控管保存,並維持資料機密性。 0.745 保留 A7.2 確認流程,確保評鑑委員在系統化資料蒐集的精確性。 0.760 保留 A7.3 訓練評鑑委員的評論、編碼、分析能力,以確保解釋的可信度。 0.715 保留 A7.4 維護既得資料之安全規定維護既得資料之安全。 0.724 保留 A8 偏誤的確認與管理

標準項目 總值μT 決策 A8.1 校長評鑑委員能避免受到校長的人情壓力。 0.801 保留 A8.2 確保評鑑結果不會因評鑑者對受評校長工作表現之先入為主意見所影響。 0.765 保留 A8.3 評鑑者的訓練應包含偏誤的控制與多元性察覺的訓練。 0.795 保留

標準項目 總值μT 決策 A8.1 校長評鑑委員能避免受到校長的人情壓力。 0.801 保留 A8.2 確保評鑑結果不會因評鑑者對受評校長工作表現之先入為主意見所影響。 0.765 保留 A8.3 評鑑者的訓練應包含偏誤的控制與多元性察覺的訓練。 0.795 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