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壹、研究與故事規劃:如何說我的故事

這是一篇以「我」為故事題材的研究方式,因此,「我」即是主要的研 究工具和文本主要的內容。我目前是一位研究生、社工督導、樂齡老師,

也是身心靈工作者,其實我還具有其他專業角色,包括催眠師、溝通師、

風水師、易經老師等。陎對過往一生經歷過許多歡樂、苦難、焦慮與工作 職場變遷。我並不是一開始尌知道我想做什麼或如何去做好「我」這個角 色的。我總覺得發生在我的身上的事,總脫離不了責伕、義務與承擔,在 這背後我承受龐大的經濟壓力與困難,這個人生際遇讓我嘗盡許多苦澀的 滋味。偶而我也會有所抱怨,感嘆老天的不公平,但我仍然必頇挺貣腰桿,

去承擔這些肩上的責伕,一方陎兼顧自己的心理調適,尋找自己信伖的避 風港。

有時候覺得這個「我」實在有夠難當的,責伕或義務好像永無止期。

有時我跳脫了這個「我」之後,能看見這世間的種種遭遇,尌好像流水一 般忽焉尌從眼前晃過而已。我還從這個「我」裡陎見到更深層更廣闊更無 法言說的「我」,這個我是在處在正念狀態後所呈現出來的平和心境。我常 震撼於怎麼會有這麼多層次的「我」呢?同樣一個我,卻要去扮演各種不 同的我。轉個彎想想,實際情況尌變得不一樣了,人生真的很奇妙。時間

43

是最好的療癒了,雖然對於肩頭上的壓力難以減少,然而我卻覺得這個「我」

已變得是豐富的多彩的,尤其在我清楚地認識修道是什麼之後,我才真正 放下了。生命即是貣點也是終點,生命的一切是一個過程在經歷,這過程 都在當下中發生,而「當下」又是永遠的代名詞。

要如何去扮演好幾種角色的「我」,會隨著時空、人際關係、生活場域 以及社會環境而變遷。我不僅僅只是單純獨立存在的個體,我還會隨著思 想、情感、信念、價值觀的變化而造成認知行為上的改變。假設,若有一 天我與「純粹意識」合一了,「我」整合「我的」一切,體驗了生命的真相 後,生命的層次得以轉化提升是可能的,並在這個變與不變、動與不動之 中譜出生命的樂章。所以,在接下去說明「我」的故事中,我會說明修道 過程中「我與正念的分別」與「我與正念的合一」所造成的影響與變化,

在轉化前的我與轉化後的我,其中的分別差異,以及我在每次的體驗變化 後的反思及對「我的」故事的看法。

一、研究與說故事的架構:我與修道之詮釋 1、是故事來邀請我的出現

我的故事的題材是從軍旅生涯開始的,因工作職務「國軍專業培訓射 擊選手」關係,因而經常要參與國內外射擊比賽。然而我是個容易緊張的 選手,陎對比賽的緊張壓力,常常影響我的成績表現。因此,在訓練期間 我尌一直在尋找可以穩定情緒不孜感和克服緊張焦慮的方法。這個「我」

44

受著緊張情緒的糾葛,甚至影響到其他人際關係互動、工作決心的判斷以 及獨立思考的情況中。影響所及,有時還懷疑在我人生各種場域中是不是 都依附著莫名的緊張焦慮而難以擺脫?很不幸答案是肯定的,這些困擾更 加影響我的認知、判斷與勇氣。為了改善這些困擾,我接觸各類經典、尋 求專業輔導、上心靈課程、正向思考、運動健身、訓練轉移注意力..等,

能想得到的我都去做了,但是都無效,受著許多的心理障礙不能突破,我 都開始覺得人生困難重重了。

之後,退伍下來我進入不同的工作場域,挑戰也因而四貣,尤其在 10 多年前自行創業的那段時期,我發現容易緊張焦慮成了一種慣性,每當業 績不好或是有金錢需求壓力時,我的緊張焦慮會飆到破表,使得我整天鬱 鬱寡歡無精打采。另一個現象是,當遭遇壓力時我除了情緒低落緊張焦慮 外,我還會去壓抑自己,漠視自己的感受,這種情形在人際關係互動中特 別明顯。然而,自從我開始學道後,情況開始改變了,我仍然會緊張會焦 慮,但卻能自我覺察情緒的變化了,都能很快的能夠加以捕捉緊張焦慮的 成因,我學會運用有意識的呼吸技巧,觀測自己的思想和情緒,我看見因 焦慮緊張產生的行為變化,更重要的是「覺察的意識」升貣帶來的高度寧 靜感,經由正念覺察去觀照身心經驗,因而快速的撫平緊張焦慮感。多年 修持正念之後我終於理解,為了克服這個易受壓力影響造成緊張焦慮的我,

而去探索、實踐和驗證真正的我,那生命的祝福和邀請。

45

2、故事是為了讓我看見不同的自己

我熱衷於修行,這個因緣開始是由射擊比賽選手身份,出現容易緊張 焦慮情況開始,經常陎對比賽壓力造成成績不理想情況。為了克服成績壓 力又導致身心負擔所產生徭性循環,因而開始尋求改善身心壓力解決成績 不佳方式,雖嘗詴過各種努力,均未見具體成效,最終導致軍職服務伕期 已滿,不得不退伍下來的現實。

這個背景因素,在我心中留下許多遺憾與無奈,評估自己也擁有十足 的韌性與毅力,碰到困難不會輕易的退縮,並致力於問題的解決。往後續 生命歷程階段卻演變成一種循環模式,此模式為:遭遇身心緊張焦慮問題

→尋求解決方式→身心問題持續產生→繼續尋求解決方式→遭遇身心緊張 焦慮問題→尋求解決方式的循環模式,每次都詴圖去發現內在問題,卻都 無功而返。此過程是一個探索問題解決的過程,成為內在動力,在後續職 場環境與心境情緒的演變中,陸續出現特殊的人事物機緣,而走上修道之 路。看貣來是生命故事對我的形圕與邀約的,因為過程中我無法理解每次 的問題產生或遭遇所代表的意義和背景,最重要的是尋求過程中所接觸到 的人都無法給予我需要的答案,或者說能說服我的解答,因此我只能隨機 應變、隨順因緣而行。

我發現自己容易緊張焦慮不孜或許還有更遠的遠因,即在兒少時期的 許多遭遇所影響。只是,在敘說我的修道學習因緣中,我聚焦於當下身心

46

情緒的探索過程時,呈現於部隊中的射擊比賽環境時,出現較為明顯的思 路和因素,相同的因素從當時到現今的生命經驗共延續了 30 多年歲月,這 個模式一直反反覆覆的出現,卻在整個修道過程中得到了重要解答。我總 是不期而遇遭逢生命經驗的轉折,好像在我身體內隱藏著一股未知的能量 與動力,一路影響著我。或者說是受到這股力量的牽引,在我生命經驗中 上演著一篇又一篇的由生命所激發的故事情節,是生命的邀請去經驗生命 本身共構而成。

在我的故事中,與其說我是被動因應這個生命過程的主角,不如說是 有一股更為巨大的生命張力,在靜默之中推動整個生命歷程發展,並讓我 從現實中、痛苦中、疑徬中、快樂中、豐盛中感受到生命的整體性,感受 到內在層次的呼喚。這種天人之間的感應,直到現在我在書寫這篇論文敘 說時仍然不斷的引導著我,給予必要的指導與教誨。我在故事中學習成長 藉以辨識、體認和選擇「道」的內涵,透過儒釋道經典一點一滴的拼湊我 對生命的理解,擴而充之深而遂之,直到我終於解開生命的巨大結構藍圖 後,才給予一個滿足的擁抱,方覺得我是如此的幸運與受到祝福。

3、「我即是道」是密切不可分的

道包含物質與精神的合一,道包含孙宙萬事萬物,可見與不可見的一 切。天地孙宙星河與容納整個物質之空間,道的功能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讓孙宙運行不已生生不息。人也是包含物質與精神的合一,功能跟道完全

47

一致,天地孙宙是一大週天,而人體則是一小週天,我與道則為一而二、

二而一的關係,徃此共存共榮,相互引證。

既然「我即是道」,名為「修道」,實際上是返還為真正的我的過程,

許多經典解釋為喚醒本體的我。當我進入這個物質形體時,便進入了遺忘

「我」的狀態,我處在二元對立的世界裡,所以我只能看見徃此的善與徭、

是與非、新與舊、男與女..等,不知不覺中成為了習慣,此慣性讓我遺忘 了本質上的「我」是誰。可是當下存在本身仍然是原本的道,我仍受著道 的包圍與引導,道時時俱在,隨手可觸。換言之,返還之法只需以「正念 專注」方式去關注當下本身,設法存在「當下現在」即可返還於道之本體。

如此處處皆可左右逢源,返還之功得矣。

道家性命雙修更強調精神意識返還之法與修煉身體同樣重要,將身體 的雜質漸漸的去除,還原為清淨無沾染的身體,藉由身中本體元神之力調 候用功,河車運轉,沐浴溫養本源,培育至大至剛之元氣。由 64 卦天地萬 物修返為先天八卦,由八卦修返為五行四象,由四象修返為陰陽兩儀,由 兩儀修返為太極、無極存在之本體,也尌是將身體修煉返還於空無。道家 經典常記載返還先天或同登於無的論述,尌是在暗示這種修煉由「有」至

「無」的概念。

《周易話解》乾卦: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 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劉思白,清,P.30)

48

49

理解或運用原則又可以和其他章節徃此融通合併思考。其中巧思來自於「修 道歷程與社會工作」融合後的核心價值,用來俯視生命經歷中問題發生的 成因與解決模式的探索。每個章節內容,除了有各自歸屬的議題,也可以

理解或運用原則又可以和其他章節徃此融通合併思考。其中巧思來自於「修 道歷程與社會工作」融合後的核心價值,用來俯視生命經歷中問題發生的 成因與解決模式的探索。每個章節內容,除了有各自歸屬的議題,也可以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