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教學模組的意義與特色

壹、教學模組的意義

根據Goldschmid(1972)對模組的定義:一個獨立的單元,不一 定受到一連串學習目標的支配,被設計用來協助學生完成某種定義明 確的目標。

根據Warwick(1987)的認為:模組通常是指一個單一的單元,

這些單元具有明確的目標,教育者組合很多的單元來達成更大的任務 與長期的目的。

根據姚如芬(2001)的說法:認為「教學模組」的意義,係指由 同一主題貫穿的一系列的教學活動,每個教學活動皆與該主題相關且 可獨立存在,而教學者可視實際教學的需求自行組裝此教學活動,無 須從頭到尾全數實施。

20

根據陳文典(2001)的說法:是一個主題式教學的教案,或稱之 為一個「大單元教學計畫」這麼一個以「重點選擇的探討及解決主要 議題」所組成的教學活動,就叫做「教學模組」。

根據傅學海(2002)更進一步提示:模組可供教學或自我學習的 工具,提供學生學習的模組,如果其有創意,常能讓學生耳目一新,

引起學習的興趣,並對教學模組提出四要件:

(一)動手做:器材儀器 盡可能在 日 常生活中可 取得且價 格便宜 。 (二)融入科學原 理。

(三)量化。

(四)有趣、與眾 不同。

基本上,任何教學模組都必須包 含 教學內容與 材料,必要時也 必 須附上實驗器具或操作用教具,在教學模組中可以包含下列素材:

(一)學生使用的 教學模 組應包含 教 材、實作或 實驗表格、評量 試 題。

(二)教師使用之教 學模組應 包含設計 理念、補充資料、資源推薦 、 評量試題解答。

(三)也必須提醒 教師應 注意之事 項,例如實驗 安全、化 學藥品 安 全操作方式等。

傅學海(2002)認為:由於許多學 校限於經費 與教學時 間,並不 強調實驗或操作,或只進行示範演練,甚至只進行「紙上操作與實驗」, 成為自然科學教育中的瓶頸。因為「實驗」是自然科學中不可或缺的 一環,動手操作與實驗是不可被取代的經驗,所以強烈建議在「教學 模組」中,須達成「動手做、做中學」的精神。

教育部(2003)課程綱要中指出「 教學模組」就是 如何建構 一個 更合適的、更能發揮教學效益的「學校本位課程」之基本形貌:

(一)教學活動以應用「生活化主題式教學模組」來設計

探討的「主題」是以學生切身關切的問題,運用生活上的題材來

21

學習科學,教學應設計成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科學探討的、實作的 活動方式。教學與評量應同時兼行,由於教學目標是在各項能力的培 養,因此,評量的內容和方式也應多元化。

為了適應各地區的教學環境及學生的特性,這種「教學活動單元」

應具有可增刪、可修改的彈性,也就是「教學活動」所提供的教學策 略要多種,教學資源要充沛(應超過實際教學時的需要),設計的教 學流程應該是建議性的、有彈性的。

為了考量學習者的自主性,「教學活 動 設計」應以 「教師手 冊」

為主,「學生活動」材料的部份有許多應是在教學現場中,再由教師 臨場決定提供不提供,或如何提供。我們把這種內容更充沛的,但較 寬鬆的、有彈性的、建議性的教學活動單元稱為「教學模組」。

(二)可以利用系列的教學模組,組合成「學校本位課程」

以學習階段為單位,規劃系列主 題 式教學活動,使教學 內容能 涵 蓋分段能力指標「科學與技術認知」上所列之核心概念。在安排系列 的教學模組之教學時,可依某一大概念將各模組作有結構的安排,使 科學概念能依一定的層次發展(不過,在生活化主題式的教學中,不 宜過度強調科學概念的邏輯發展)。

(三)教師可以善用統整教學及協同教學

生 活 化 主 題 式 的 教 學 , 雖 然 可 能 某 一 主題 貌 似 某 一 學 科 的 內 容

(例如「怎麼吃才會健康」看像生物),可是探討時也可能涉及到其 他專業學科的知識(例如估算熱量單位,例如食物的酸鹼性等),所 以它的與技術的「統整」是很自然的,而不是要刻意把各學科的材料 牽強的合在一起。協同教學可以領域小組為單位來進行,妥適協調教 學進度、相互支援教學(陳建民、樊琳、邱美虹、李賢哲,2012)。

杜元貴(2005)認為:當我們將模組設計應用於教學活動時,也 就是將教學當做是「對某一主題進行探究」的活動,學生能藉此活動 獲得各項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並且在探究的過程中,師生可以選擇與

22

決定探討規模的大小,探討層次的深淺,最後的目的便是使學生能夠 對「主題」更確實的認識,或是獲得更精湛的技能。

從上述內容來看,教學模組是一種重新建構的教材,目的是為了 解刻板化的教科書,或取代教科書中不適切的編排方式與內容,若就 教學方式來看,教學模組並沒有固定的形式,以教師與學生的需求而 彈性做改變。

貳、教學模組的特色

綜合相關研究(陳文典,2001;杜元貴,2005)發現教學模組具 備下列幾點特色:

(一)統整性

教學模組主要是以「主 題」探討 的 形式進行設 計,因此 模組的 內 容可以是主題式統整,以主題出發,除了對學科知識內容的內部統整 外,還能對外和生活經驗以及其他學科做橫向聯結 。

(二)實用性

發展教學模組主要的目 的是協助 教 師教學,促進學生的 學習,因 此也可以說它是以問題為導向的一種教學設計方案,亦即設計者可依 據學習者的需求量身打造一個具個別化、適性化的教學內容,給予學 生最良好的學習條件。

(三)彈性化

以教學層面而言,教學者可以照自己的方式與想法,組織模組所 欲達成的目標,也可依照自己的教學目標,彈性選取或重新組裝模組 的單元,並非一個「固定」的教學模式,給任課教師教學自主的空間。

(四)趣味化

教學模組的功能就是想要取代刻板的教科書內容,因此在活動內 容或進行方式都會比教科書的設計來得活潑有趣,並以此引起學生的 學習動機。

從上述內容來看教學模組是一套提供教師與學生使用的材料,可

23

以用來教學與自學,沒有固定的模式,但許多教學模組採用主題式架 構,來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在大主題的教學目標下,發展出相關的 次主題或子問題,再依據次主題的性質,以多樣的教學活動,達到教 學目標。十二年國民教育教學的「機械群機械科專業技術領域」,著 重務實致用,生活實用科技、專業技能的統整學習。故教學模組的教 學目標,也是統整的,透過教學內容與探討活動的彈性與創意,一個 主題可討論到其他學科中任何一個領域,教學活動完成後,學生從中 學到的,不只一個領域的知識與技能,並且也產生了創意方面的提升 與思考方向的擴散(鄒玉鈿、張景媛,2012)。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