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學相關因素之探討

補救教學、增 廣教學、輔導

第四節 教學相關因素之探討

教育目標的達成有賴教學的設計與實施,而教學計畫即是引導教學之藍 本,因而藉由教學計畫的意義與功能之探討,以了解教學計畫所需考慮的主 要內涵,以增進教學效能。玆將各專家學者的看法列舉如下:

壹、教學計畫的意義

教學是有目的、有步驟的工作,這些目的和步驟都需要在教學之前,早 行安排和設計,方能按部就班如期完成教學活動且有效達成教學目的,這種 教學前的安排和設計稱為教學計畫(方炳林,民 68)。

教學計畫的意義有狹義及廣義之分,就狹義而言,係指在教育單位中,

教師提供學習者一些適切的指導,以達成預定教育目標的過程,亦即以有系 統的方法,協助學生獲得知識、技能、態度及評量的一種過程。而廣義的教 學計畫,則是指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管理,其活動包括學前的教學計畫及 準備教材與教具,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相互溝通與課程的修訂(楊朝祥,民 73)。

教學計畫是教師依據教學目標及原理原則,選擇適當的教材、教法去輔 導學生自動求學的過程(徐南號,民 76)。

教學計畫是教師在進行教學前,所預先設計的一種計畫,主要目的是在 協助教師去考慮與學習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方法、使用材料及學習評量有 關的各項事宜(林寶山,民 79)。

教學計畫為施教者以適當的方法,增進受教者認知的意義及有價值目的 之活動(歐陽教,民 81)。

教學計畫是指學習經驗的組織與管理,一個為了學習者達到某種期望行 為,改變目標而刻意安排的學習經驗與活動(李文瑞,民 82)。

教學計畫並不侷限於提示教材或講解教材,尤其重要的,是在佈置適當

的學習環境,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等到學生學習動機引起之後,更要注意 指導學生自動去學習,使學生從「做」中去學,由「行」去求知(朱則剛,

民 83)。

教學計畫是教師教學前的安排和設計,也是導向未來教學活動的歷程,

它是一種心理歷程,透過未來可能結果的選擇與預測及方案的決定,教師自 己建構一個可以引導教學活動的參考架構,教學計畫是未來教學活動的藍 本,透過各種教學方案,以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林進材,民 84)。

綜合上述各專家學者對教學計畫的意義看法,本研究認為教學計畫是引 導教學的藍本,教師依據學習的原理,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指導及鼓勵學 生學習,以獲得生活上所必須的知識、經驗、技能與習慣。

貳、 教學計畫的功能

教學計畫具有下列各項功能(方炳林,民 70):

1.可使教學目標確實達成。

2.可使教學目的明確周全。

3.可安排適合的教學活動。

4.可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

5.可選擇合適的教材以適應需要。

6.可增加教師的信心。

7.可準備充分的教學器材。

8.可合適的分配教學時間。

教學計畫的擬定,對於教師的教學內容、教材的運用及教學活動和順序 都會有實際的影響(林生傳,民 79)。

高廣孚(民 80)認為事先未經設計的教學,教師在教室現場,無法掌握教 學進度及合適的時間控制。另外,教學中不知利用教具或其他資源,則無法

達到教學應有的成效。

而林進材(民 84)則認為教學計畫具有下列功能:

1.可使教學目標明確周全,確實達成。

2.有助於教學前選取合適的教材,以適應在教學活動中的需要。

3.依據教學目標、教材及學生能力,採取適當的教學方法,配合充分的教學 器材,安排合適的教學活動。

4.在教學評量方面,可用來記錄班級的教學活動及教師的各種觀念運作,以 作為未來教學活動的修正與調整,提供教師教學與評鑑的架構。

5.瞭解學生的起始行為、經驗、興趣、能力及需要。

6.按教學過程分配時間以提高效率。

綜合以上各專家學者的看法,本研究認為教學計畫的功能為教師在教學 之前依據學生背景、課程內容及教學資源等因素,將教學所要達成的目標、

內容、進度、方法、資源、評量等事項,做完整的設計與規劃,作為教學上 的依據及教學活動的評估與調整,進而提升教學效能。

參、教學因素的相關研究

教學因素包括目標、課程、教師、學生、方法和環境等因素,其關係如 圖 2-5-1 所示(方炳林,民 75)。由圖中可知黑粗線上下兩端分別為目標和學 生,學生位於下端表示尚未成熟,需要教學來充實和發展,以提高到上端教 學目標的理想位置,目標和學生是教學因素關係中主要的兩極,為完成這兩 極的活動,必須加入教師、課程、方法和環境等因素,環境是教學活動的空 間,課程是教學活動的內容,教師運用適當的方式透過課程的學習完成此一 教學活動。

環境 目標

教師

方法 課程

學生

圖 2-5-1 教學因素關係圖 (資料來源:方炳林,民75,頁 11)

教學的五項基本要素為目標、學習者、內容、方法及評鑑,其關係如圖 2-5-2 所示(黃炳煌,民 76)。這五項要素之間具有互動的關係,各項要素間 相互影響、作用,每一項要素皆會影響其他四項要素,同時也會受到其他要 素的影響。

學習者

目標 內容

方法 評鑑

圖 2-5-2 教學基本要素關係圖 (資料來源:黃炳煌,民 76,頁 102)

教學因素,若依整個學校運作的過程來看,包括教師、課程、環境、目 標、方法和行政,如果以教師在教室內的活動而言,其教學因素包括學生、

教師、環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陳昭雄,民 78)。

教學因素應包括教師、學生、目標、課程、方法、環境等六項因素,而 教師是這六項因素的主體,靈活運用教材、方法和技術是教學成功的重要關 鍵(黃武鎮,民 80) 。

教學因素包括教師、學生、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媒體 及學習情境等六大因素,而有效教學是一種教學過程的更新設計,教學是一 種次序的活動,過程是由若干步驟所構成,學生遵循此等步驟進行才能有效 學習(卓秀冬,民 80)。

教學活動是依各複雜而連續的歷程,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衡量學生 具有的知識能力及特殊的個別差異,選擇適當的教材、方法與技術,以鼓勵 並指導學生自動學習,期能有效的達成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包含了教 師、學生教材、教學方法、教學目的、學習評量等因素,這些因素彼此影響、

相互作用,教師如能有效的加以規劃,則能提升其教學效能(鄭明長,民 81)。

李俊湖(民 81)認為教學因素應包括下列六項:

一、誘導過程:提供問題、作業、激發學習準備。

二、教室氣氛:教師對學生的行為期望、課程學習導向、教室管理等。

三、提供問題層次:應包括記憶、理解、應用、綜合、分析、評鑑等層次。

四、增強作用。

五、要有變化。

六、總結 。

莊謙本(民 81)則認為理想的「工職教育」包含的教學因素有:

一、教學環境:包括校園規劃與實習工場的佈置。

二、教學策略:包括教學計畫、教材規劃、教學媒體、社會資源、教學方法 及教學評量。

三、課程設計:包括共同必修科目、專業科目、實習科目的比例與順序。

四、班級組織:包括分班原則與幹部組織。

五、行政配合:包括各處室的合作程度。

六、教師:包括教師的教學能力與專業精神。

實習工場教學應包括人員、機器設備、物料、能源及環境等五個因素(蔡 錫濤,民 82)。

教學計畫內容應涵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資源、教學 評量、教學時間、教學活動、教學環境、教學對象等九項因素,如圖 2-5-3 所示(林進材,民 84)。

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 教學對象

教學方法 教學環境

教學活動

教學計畫

教學時間 教學評量

教學資源

圖 2-5-3 教學計畫內容關係圖 (資料來源:林進材,民 84,頁 73)

綜合上述各專家、學者的看法,本研究認為技職教育在擬定教學計畫 時,為促進教學績效並達成教學目標,應在有限的教學資源中,選擇適當教 材、合適的教學方法及技術與學習評量方式以提高教學效能。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