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引導班級與學生自控班級的投入與對話

在文檔中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頁 21-41)

此節主要分析兩個班級使用電腦模擬過程的對話,分析方法採逐字紀錄學習 過程的對話,加以編碼後,利用Nvivo 軟體計算對話中小節(episode)的總數 與頻率,藉以了解兩班級學生在學習過程的投入(engagement)內容是否具有差 異。教師引導班級是紀錄全班學生與教師的對話,而學生自控班級則是側錄高、

中、低三組標的學生的對話(包括師生對話),再加以統計。以下幾個面向分析 對話:投入程度、投入內容、對話互動模式、對話步驟、小組型態、對話內容、

提問人、提問內容。此分析結果欲回答研究問題三,電腦模擬的不同使用方式,

學生投入程度是否有差異?

一、投入程度分析

表4-4-1 是兩班級學生對話中小節的總數與各項投入次數。小節總數即是對 話分段總數,每個分段代表學生活動的轉變。學生活動屬於認知投入者包括操作 動畫了解問題、求救、反思、數學計算、處理學習單上問題;行為投入指的是寫 學習單完成學習任務;非投入則是討論其他問題。

表4-4-1 兩班級學生對話小節總數與各項投入次數

投入 教師引導(次數) 百分比 學生自控(總次數) 百分比

小節總數 350 397

認知投入 239 68.29% 259 65.24%

行為投入 67 19.14% 74 18.64%

非投入 44 12.57% 64 16.12%

0 投入佔12.57%;學生自控班級認知投入佔 65.24%,行為投入佔 18.64%,非投入 佔16.12%。顯示兩班級在使用電腦學習力學概念時,認知與行為的投入比例是

10 老師:好了/不要這麼關心老師/來播放動畫 ---

上述對話當中,當老師要進行下一單元─自由落體時,學生聯想起畢業旅行 時在遊樂區玩的「自由落體」設施(第6 行),同時也引起其他同學的迴響(第 7~9 行)。當學生有非投入行為出現時,老師會主動切入,讓學習主軸又回到課 程內容(第10 行)。

而學生自控班級的非投入多是組員或是跨組之間的聊天,有時是關心其他組 員做到第幾單元,有時則是直接討論下一節要考試的科目。

---

1 (917_923_336 學生自控班級

2 (明傑跳回主頁,預備進行下一單元─自由落體)

3 明傑:自由落體

4 方瑄:阿可[某位同學]說這很簡單/自由落體/小溫你有沒有去玩/

5 明傑:蛤

6 方瑄:自由落體/讚 7 明傑:好/我每個都有玩

8 方瑄:你沒有玩 xx 飛行對不對 9 明傑:什麼是 xx 飛行

10 方瑄:就是趴上去一直晃/它是用趴的 11 明傑:喔那個我玩過

12 方瑄:就是我下來/然後

13 明傑:玩到/做到地板上玩/就是你們….

14 (一直談論持續 1 分 38 秒)

15 方瑄:播放播放

---

學生自控班級因較不受教師的控制與約束,容易出現非投入的行為,且往往 進行的時間過長,直到有一方提醒應該進行下一單元。

二、認知投入細目分析

10 又融:/ㄟ/沒錯阿..那他錯 11 馥璟:誰阿

---

又融可能之前看過其他人的學習單後,發覺第四單元第五題內容與自己填寫 的不一致,於是建議回到第四單元重新觀看動畫(第4、5 行),並向馥璟解釋是 因為看見與其他同學答案不同才想重新確定答案(第9 行)。而經檢視後發現自 己的答案沒錯(第10 行)。學生自控班級的「反思」多出現在小組向其他組員求 救或參考學習單上答案後出現的,在教師引導班級中多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

答案多經由教師確認,因此未有這樣的機會讓學生檢視答案。

三、對話互動模式分析

對話的互動模式分成討論、問答、陳述。討論是針對同一議題有三人以上的 對話,或是兩人來回對話、兩次以上;問答模式通常是提問、回應、評估即結束 對話。陳述是以肯定直述的方式互動,通常對方依然會給予回應或評估。

表4-4-2 是兩班級學生對話的互動模式

對話互動模式 教師引導(次數) 百分比 學生自控(次數) 百分比

討論 45 13.12% 65 14.44%

問答 194 56.56% 177 39.33%

陳述 104 30.32% 208 46.22%

0 10 20 30 40 50 60

討論 問答 陳述

對話互動型態

比例 教師引導

學生自控

圖4-4-3 兩班級學生對話互動模式

表4-4-2 及圖圖 4-4-3 得知教師引導班級互動模式中,討論佔 13.12%,問答 佔56.56%,陳述佔 30.12%,顯示教師多以「問答」方式來與學生互動學習、「陳 述」概念方式次之;學生自控班級中,討論佔14.44%,問答佔 39.33%,陳述佔 46.22%,顯示學生自行使用電腦時多以「陳述」答案或概念方式互動。教師引 導班級多以問答方式進行互動,主要是教師提問學習單上的問題讓學生作答。

--- 1 (916_0923 教師引導班級)

2 (教師直接提問學習單上第六單元的問題來進行教學)

3 老師:所以來看/這個 v-t 圖斜直線代表什麼意思 4 弘學:加速度

5 數位同學:加速度 6 老師:所以氣球作 7 全班:加速度 8 老師:很好/加速 ---

例子中教師直接以「問答」方式進行單元教學(第3 行),一開始回答的同

學較少,即使答案是正確的(第4、5 行),教師未作評估而是重新再提問一次(第 6 行),待較多同學回答之後(第 7 行),教師才對答案作高度評估(第 8 行)。

這樣的模式一直重複在課程中出現。

而學生自控班級,學生先自行閱讀學習單,再直接陳述題意或答案或操作步 驟。

---

1 (917_910_229 學生自控班級

2 (又融與馥璟欲將 v-t 圖兩段斜直線所代表意義轉換成軌跡圖,此回學習 3 單上的問題,又融操控電腦,馥璟寫學習單)

4 又融:A 錯/先寫 A 錯/寫 A 一下/A 的/這折線幹麼用的/可這折線幹麼 5 馥璟:越來越快阿

6 又融:喔/這邊是更快的/你先畫一點密/阿它們兩個瞬間….(不清楚)/

7 你先畫一點密的/等速度運動/密的/然後突然變很快很快 8 馥璟:沒有等速阿/這越來越大

9 又融:對這邊的時候幅度會更大/ㄟ你這邊變減速 10 馥璟:唉優沒關係拉

11 又融:好拉這樣就可以/圖 E ---

又融與馥璟欲找出符合下方軌跡圖的 v-t 圖,又融先按了圖 D,發現它是兩 段不同斜率的斜直線,於是又融先陳述答案認為圖D 是錯誤的(第 4 行),並提 問比較陡的線是代表什麼意思(第5 行),指出後段速度大於原先速度,所以後 段軌跡間隔應畫得比較大(第7 行),但是還是得維持等速,馥璟似乎不懂又融 的意思,強調後段速度較大(第8 行),但畫出得間隔卻比較小,所以又融提醒 她這樣會變成減速(第9 行)。

---

1 (917_910_336 學生自控班級)

2 (操作動畫第四單元,方瑄陳述指示操作的步驟)

3 方瑄:等/按一下重來/按一下/重來/對阿/車速一開始一樣/後面就變快/

4 你看喔/他本來差這麼多/等下看最後//然後開到這邊/你看他的車頭已經 5 變到車尾了

6 明傑:所以/越變越快 7 方瑄:越來越快 ---

學生自控時常以「陳述」的方式操作指示或是表達意見,接著組員會給予評 估是或是覆誦,這是與教師引導班級教室裡一問一答方式較大差異之處。

四、對話步驟分析

對話步驟包括提問、回應、評估正確性、領會、重複提問、覆誦等六部分。

表4-4-3 兩班級學生的對話步驟

對話步驟 教師引導(次數) 百分比 學生自控(次數) 百分比

評估正確性 103 46.82% 109 47.39%

領會 49 22.27% 32 13.91%

重複提問 43 19.55% 3 1.3%

覆誦 25 11.36% 86 37.39%

0 69.09%,行為投入佔 30.91%,而學生自控班級認知投入佔 61.30%,行為投入佔 38.69%,所以兩班級學生在學習力學概念的對話中,屬於認知投入的步驟還是

6 老師:很好等速度 ---

但學生自控班級評估者多是學生,學生可藉由評估對方的答案而具有認知投入的 機會。

---

1 (917_910_229 學生自控班級)

2 (第四單元,又融和馥璟討論紫車是否在三分鐘內可以追趕上黃車)

3 馥璟:到 3 秒就好啦/車咧[車子在螢幕外]

4 又融:沒關係看下面(馥璟將網頁往下拉)/還沒還沒/等一下/有嗎/ㄜ/

5 回去看上一步

6 馥璟:看這裡看這裡[表格數據]

7 又融:按一下上一步 8 馥璟:-10/-9.25/不行拉 9 又融:喔喔/因為

10 馥璟:為什麼/因為它的位移 11 又融:因為/因為

12 馥璟:哼哼/因為/因為黃色車走的距離比紫色車大 13 又融:走的位移

14 馥璟:哪是阿/位移比較小好不好/位移是負的/對位移比較大/就寫黃色車 15 位移比紫車大就好

16 又融:小吧 17 馥璟:大拉 18 又融:-10 跟-9.

19 馥璟:那是方向/那是方向不是大小 20 又融:喔/黃色車的位移比紫色車大/紫色/

---

又融和馥璟討論三分鐘內紫車是否有追趕過黃車,因為三分鐘後兩台車均跑 出螢幕框外,所以又融提醒可以以下方的表格數據來了解兩台車的相對位置(第 4~6 行),馥璟發現黃車在-10 而紫車在-9.25 的位置,認為紫車未追上黃車(第 8 行),因為行車所走的距離較大(第12 行),又融認為是位移(第 13 行),馥璟 馬上反駁應該是位移較小(第14 行),但馬上又發現負只是方向,所以是黃車位 移較大(15 行)。但又換又融有相同疑惑了(以數學正負的估觀點來比較),經 馥璟解釋後(第19 行),兩人終於達成共識(第20 行)。學生自控方式兩人在討 論過程是不斷地評估對方的答案(第13~19 行)。

此外,教師引導班級的對話步驟偏多「重複提問」,且重複提問者多是教師,

尤其當學生提問時或是學生的答案具有不確定性時,對話裡特別容易出現「重複 提問」,此時學生可能會修改答案或是教師會進一步釐清題意以幫助學生答題。

---

1 (916_0913 教師引導班級)

2 (教師要學生由動畫裡的數據預測車子會從螢幕哪一邊出來,來確定學生 3 是否了解速度正負的概念。

4 弘學:老師初速是右邊還是左邊

5 老師:這邊代表+x 對不對(指圖中座標)/所以他說-5/你的車子會從這邊 6 出還是這邊出來

7 哲雨:從這邊出來 8 秉易:從這邊出來

9 老師:左而右還是右而左 10 數位同學:右而左

11 (教師操作動畫)

---

由動畫下方表格數據可知,紫車初位置在+8cm 速度為 -5 cm/s2,黃車初位 置+5cm 速度為 -5 cm/s2,教師要學生預測車子會從哪一方出現(非學習單問 題),弘學馬上詢問正負方向為何(第4 行),當學生提問,教師未直接回答,而 是給予提示後重複提問(第5 行),學生比較了解題意之後開始發出答案(第7、

8 行),教師爲確定學生皆能了解又再度重複提問(第 9 行),之後由動畫來揭曉 答案(第11 行)。當學生不確定答案或是答案不正確時,老師也會以重複提問的

8 行),教師爲確定學生皆能了解又再度重複提問(第 9 行),之後由動畫來揭曉 答案(第11 行)。當學生不確定答案或是答案不正確時,老師也會以重複提問的

在文檔中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頁 21-4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