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二節、 教科書內容分析

目前台灣地區海洋環境教育實施,主要係將海洋相關概念融入在各科課程之中。而 課程的實施,主要藉由中小學老師教授教科書內容而進行。因此若要推動海洋環境教 育,將永續台灣概念落實於南台灣地區中小學環境教育中,需瞭解現行教科書所包含海 洋相關知識的永續概念比例。

一、分析範圍

海洋環境教育應視為一門科際整合(interdisciplinary)科學,有鑑於台灣四面環海的 地理特性,以及國家未來發展需要,我國學校所有教材課程,皆應或多或少蘊含著海洋 環境相關議題,以推廣海洋教育。但基於目前實際情況,一些科目如數學、美術、音樂、

體育、家政、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等,當中所含的海洋環境概念極為有限,其融入海洋議 題亦或有若干困難,且欲分析全部小學及國中教科書的內容,亦非研究者能力所及,故 本研究將含海洋環境教育概念較少的教材忽略不計,只針對與環境教育之實施較具相關 性的學科科目作為研究分析。國中部分則是根據國立編譯館八十七年版課本為對象,分 析資料以國語、生物、理化、地科、地理、歷史、認識台灣(地理篇)、認識台灣(社 會篇)、認識台灣(歷史篇)、健教、公民等十一科,共計三十五冊。

國小部分由於已實施新課程,版本相當多且複雜。研究者使用本研究計畫總主持人 所購置之市場佔有率較高的版本,包括國編版、康軒版、翰林版等進行分析。所分析之 科目,包括有:道德與健康、國語、數學、自然、社會、音樂、體育、美勞、輔導活動 等科目。

由於本研究係針對教科書中海洋環境教育的內容進行分析,其內容與海洋環境有關 的題材包含範圍太廣,有的有密切相關,有的則較為間接,相關性較少,因此本研究只 選擇與海洋環境教育較有直接關係的內容,其他較為間接、次要的題材,不在本研究之 分析範圍內。本研究之分析範圍經確定如下:

1.分析內容以教科書中本文、附錄、圖、表格、例題、附註、注釋、活動及實驗等;

2.教科書中的標題、編輯大意、目次、索引、摘要、習題、圖片資料來源等則不列 入分析中。

二、分析方式

本研究針對之國中與國小階段教科書內容分析,主要乃配合「中華民國永續發展策

-25

劃記方式,若同時符合海洋環境教育概念與永續發展基本原則時才進行劃 記,然而若某一句話同時蘊含有多個永續發展基本原則時,則在各個原則之中均 劃記一次,因此在最後加總時,表格與表格之間各項次數加總總數未必有守恆現 象發生。

在分析教材是否具有海洋環境永續發展相關理念後,因為國小教科書已經開 放民間編輯,因此研究者亦針對國小教材內容是否涉及南台灣議題進行統計,以 瞭解這些合乎海洋環境永續發展的教材,在兼顧全國的教科書使用者的同時,是 否易亦能合乎地區行動的永續理念。

三、分析方式及信度

本章節分析方式,以「量」的分析為主。首先,先將課本內容劃分為若干個「分析 單位」後,再一一分析每一分析單位之內涵陳述,是否包含任何「海洋環境概念系統」

中之概念,若評定為含有海洋環境概念,則累加至海洋環境教材總數中,累計其段落數。

最後計算海洋環境教材及非海洋環境教材總段落數,並統計它們的數量,以求得海洋環 境教材所佔比率。環境教材內容分析,係由五位評定員,就擬分析之教材,共同討論並 獲一致結論後加以歸類,所得結果自然精確,信度亦更可靠。圖五為分析流程,另本研 究之計量公式如下:

P%=B

A×100%

其中,

P 為某科目海洋環境概念在教科書所佔之百分比 A 為評定為海洋環境概念的段落數

B 為某科目課本內容畫訂之總段落數以段或個數為單位判定是否含有 海洋環境概念

在海洋環境教材劃記一次 在非海洋環境教材劃記一次

否 是

-27 問卷本身的表面效度(face validity)、內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等進行審訂工作。研 究者參酌專家學者所審訂的意見,進行問卷內容的修正。經過修正完成之問卷,由四十 位來自南部八縣市中小學教師參加預試(pilot test)。預試階段回收的問卷,再經研究者 審慎地審閱,刪減不適合的題目,以針對問卷初稿本身的問題與缺點進行修正,最後才

未來資源需求量、政府對於海洋資源開發管制等進行探討。題 目之中,第 10、11、14 題為反向題。

研究問卷以 Cronbach á 考驗其內部一致性,結果發現對於海洋教育內 容的態度方面 á=0.7668,對於海洋污染的態度 á=0.7446,對於海洋資 源利用的態度 á=0.6019,由上述信度係數可知此部分量表具有相當良 好的內部一致性。

第四部分:教師對於海洋議題的授課方式方面,採半開放式題目,主要試圖瞭解教 師會以何種形式與期望來針對學生進行海洋教育。

第五部分:對於實施海洋教育的看法方面,採半開放式題目,主要試圖瞭解教師對 於海洋教育實施的反思與未來期待。

二、問卷回收與所獲資料處理

正式問卷以郵件調查(mailing survey)方式,於 2002 年 9 月 11 日透過限時專送,

郵寄 152 份問卷給三十七所位於嘉義縣市、台南縣市、高雄縣市、屏東縣市地區,高中、

國中、國小之教務主任;投遞給每一個受訪學校的研究資料,包括請求該校協助參與研 究之書函、研究工具(份數不等)、貼好限時回郵之信封,所有問卷均請各校教務主任 協助轉發各該校教師(不限科別)填寫,並於填寫完畢後協助寄回。本次研究所選擇之 學校,乃研究者上述八縣市地圖,透過立意取樣方式,選擇距海 2 公里內及 2 公里外之 學校而進行調查。

為提高問卷的回收率,研究者於研究進行期間主要採用郵寄通知、輔以電話聯絡方 式進行問卷催覆。首次郵寄通知進行時間為 2002 年 9 月 24 日;第二次催覆時間為 2002 年 10 月 1 日,以電話聯絡方式,針對尚未回覆問卷之受訪單位進行問卷填答情況之瞭 解;再經過七天之後(2002 年 10 月 7 日),研究者再次以電話提醒尚未回覆問卷之單 位,務必將問卷填妥寄回。

經過三次催覆後,研究者共回收問卷 135 份,回收率達 88.81%。所有有效問卷經 過研究者數據化處理(coding)後,逐一輸入電腦,並使用 spss8.01 中文版統計軟體進 行分析。除基本內容以敘述統計(descriptive static)方式進行探討外,並與不同變項(中 小學、性別、教育背景等)進行交叉分析,以解決本研究之待答問題。

-2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