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育視導的本質與趨勢發展

就視導的本質而言,Dull(1980)把視導這一個專有名詞的 定義整理歸納,藉以澄清其概念上的意涵及範圍。從 1949 年代 起,視導被認為是:「視導是攸關教學改進歷程,同時也激勵協 助教師成長。視導方案其實就是教學改進方法之一。」其後,

Mooren(1952)也本著這個概念詮釋:「視導這個名詞,是用在 描述有關教與學情境中,提供直接的或根本上的改進之活動。」

Barr(1947):「視導是一種專家的技術性服務,主要在研究 與改進有關學習與學生成長的狀況。」基本上,視導被認為是類 同「專家」的地位。Franseth(1955)同意這種說法:「良好的視 導是一種絕佳的諮詢資源,提供學校行政及教師作為最佳教學領 導服務。」Harris(1975)有更嚴謹的澄清:「視導與教學工作高 度的相關,而非與學生高度相關;其主要功能是針對學校整體的 運作管理,而不單單只是一項工作或特別任務獲一套技巧而已,

視導是在導引學校就其『教』與『學』的歷程之維護與改進。」

要之,視導是作為各層級學校中有關教學改進設計的關係。

從西方的發展歷史,概念上便焦注在教學的導引。Wiles(1967)

也做了他個人在視導概念的解析:「視導人員是資訊發布的人,

協助建立溝通的橋樑,讓彼此能相互傾聽;他們扮演著聯絡員角 色,也就相關的問題提供資源,分享理念與經驗,並激勵成員支 持嘗試新的事務。但視導的權威並沒有減弱,是透過責任性與創 造性的提升成長,不再是依賴性與強制性的監督行為。」

包括 Robert Alfonso,Gerald Firth 和 Richard Neville(1995)

Zeon PDF Driver Trial

www.zeon.com.tw

對「視導」的觀點,都認同是「教學行為體系」。這個定義,有 三個主要關鍵之意涵:

第一、是導具有官方形式,而非任意、偶然決定的活動;即有組 織的需求與正式權威。

第二,視導是直接的影響到教師的行為。

第三,視導的終極目的是對學生與教師的協助。

不過,視導與行政管理兩者在意義上仍有所不同, Burton 及 Brueckner 也做了這樣的區別:「行政管理較偏重在設計上的運 作與計畫經營,而視導所關心的是教與學中的假定;然則,行政 管理與視導在功能上是不能分離或彼此割捨。二者之間是協調、

相關、互補,在教育系統中共相支持,目的都在提供有利的學習。」

過去傳統的學校視導是很少有計畫,並且採用權威式的方式 進行。今日的視導剛好相反,是重視學校整體的「教與學知情境 分析」,並強調多樣性功能。視導的過程要產生「目標化」、系統 化、民主化、創造性及成長中心導向與產出性的動力。而成功的 視導其最重要的因素,視需具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因此,「VISION」

的文化模式是視導與被視導者之間最好的互動策略(Baber , Garrett & Holcomb-McGoy,1977)。

所謂「VISION」的文化模式,視導透過諮商的解讀去同理被 視導者其經驗所建構的現象世界:標準是怎麼形成的決定,根據 什麼樣的準則以及對於這些標準的個人感受。「VISION」模式就

「V」:建構的現象世界是來自他們的價值與信念體系。

「I」:反映在他們現象世界的內、外在刺激,用以詮釋他們

Zeon PDF Driver Trial

www.zeon.com.tw

的經驗與意義性。

「S」:在目標與行為的期望事件建構自他們個人或文化意義 及偏好的現象世界。

「I」:透過語文或非語文的互動風格,做互動的學習與自我 表達。

「O」:運用操作性策略及程序,以達到目標的完成。

「N」:發展特殊觀點以尋求身心精神之完備需求。

換言之,「VISION」模式是一種視導人員新典範模式,可以 發展出溝通的有效性。透過「同理的了解」建立信賴及清楚的溝 通循環。

事實上,教育視導的發展也受到三個因素的影響;即(1)

教育領導的發展。(2)公眾學校的普設。(3)政府介入的管理。

「教育」在演進中有很大的改變;譬如圖 4-4 之分析:

Zeon PDF Driver Trial

www.zeon.com.tw

圖 4-4 教育演進改變圖

資料來源:Marks. ,Stoops. & King-stoops. (1995).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supervision ,p.13. Boston: Allyn & Bacon.

這樣教育概念發展,也使視導從初始之「監督」,不斷演進 而形成多樣的角色與功能。在變革與轉換中,教育視導其角色,

關係與及功能一直都是非常爭議性。基本的定義比較主張「視導 是種強調監督、管理及教學評鑑。」有的學者則強調民主化的實 踐,如 Harrison(1968);Bolinas(1987)認為教育視導是「科學 性」、「發展性」及「民主化」的教育歷程;也有學者認為教育視 導是一個區域性活動,主要的範疇在了解區域內的學校與班級之

從前的認知

教育是極少數人的事

分別為「私人」「教會」及

「貧民學校」等不同隸屬

教育在保護階級及其社會 地位

教學是一種宗教的傳述

教育的實踐是在完成進入 社會的生活準備 教育的目的在於追求「均 等」或和諧不同社群及經濟 地位;教育也是一種社會晉

升的階梯

不論何種「經濟地位」及「社 會背景」,都是全民的公共

教育學校 人人可以受教育

現在的觀點

Zeon PDF Driver Trial

www.zeon.com.tw

實際情形。到了 1980 年代以後,臨床視導(clinical supervision)

的興起,幾乎變成了「視導」的同意語(Goldhammer,1992)。

回溯教育視導的歷史背景,科層體系與學校之間,最根本的 衝突是來自「專業性」與「自主性」的認知不同,在監督與評鑑 之間尋求平衡的鬥爭,也常令教育視導人員感到挫折。以美國而 論,最早的教育視導是由神職人員及當地委員會擔任,其後授權 教育局長監督,二者都採用「專斷式途徑」與科層組織化的管理 領導。二十世紀初期工業化的影響,使教育視導有所改變,主張 科學管理模式接著社會績效模式等,都強調量化去評估教育的效 能。

Marks(1992)歸納教育視導改變的原因乃:(1)視導工 作比起過去的任務與項目工作增加更多,而這樣的拓展是來自對 教育本質的論辯,和相對於個人與社會之間不斷地批判思考結 果。(2)教育視導的方法變得更具目標性與實驗性,這些變遷的 發展是源於教育受到科學化運動的影響。(3)視導工作鼓勵參與 性與互動歷程;方案或計畫的執行是透過團體討論建立共識。(4)

視導活動是提供機會,與面對挑戰的實際領導。此外,視導的工 作 必 須 在 心 理 與 精 神 上 具 備 協 同 性 ( cooperative )、 同 理 心

(empathy)、服務心(service)、創造力(creativity)、開放心胸

(open mindedness)、評鑑(appraisal)及團體動力之技能等特質。

當然不能否認的,1920 年代起的社會績效模式(social efficiency)到 1990 年代以後的全品質管理模式(Total Quality Management),這些來自企業組織和管理的理論,都直接或間接 的影響教育視導的實際及運作。在「O.D」與「T.Q.M.」的風潮

Zeon PDF Driver Trial

www.zeon.com.tw

下,教育視導產生四種趨勢改變:「(1)從個別的焦點轉移到團 體表現。(2)從微觀轉向宏觀的整體脈絡。(3)視導自從事監督 與評鑑轉向去協助增強的功能。(4)強調社區的創造,包括學校 與社區關係及學校的服務(Glickman&Kanawati,1999)。」

這些趨勢一反傳統對於「教育視導」的刻板概念,從前的問 題都集中在:教育視導如何去影響學生的成就表現;影響視導效 能的因素是什麼;對不同視導模式如何比較;如何能將新的教學 方法在實際中去鼓吹宣導;什麼樣的知識、技能與態度,能有效 的提升視導;企業的管理與組織理論要如何應用使學校更有效能

(Glickman&Kanawati)。而「再建構」的風潮與學校本位管理

(school-based management ,SBM)的鼓吹,教育視導工作當然要 調整。如 SBM 主張「自主性與決定參與」;而後者,根據 Murphy

(1991)的歸納,包括:改變組織結構、改變管理模式、重新設 計教師工作、重新分配資源、改善教學與學習過程。視導的角色 面對學校新的問題,在功能上與領導的任務也不斷創新。以符合 促進學校效能的需要與需求。

Anderson 和 Snyder(1999)總括的說:自 1980 年代以後,

教育視導以不被認為是一個次級及弱勢團體,也不再是被這個學 術社群認為是「主流之外」的事物;視導的領論實際與研究基礎,

開始受到關注並有新的體認與發展。新的視導觀念,包含同儕臨 床視導(peer clinical supervision)、良師模式(mentoring)、行動 研究(action research)、教學團隊平台(collective work on teaching platforms)、方案評鑑(program evaluation)等。學校是學習的社 群而不純粹的只是組織層面,在工作宜應用更深層化、專業化及

Zeon PDF Driver Trial

www.zeon.com.tw

道德關懷,降低階層式的主宰,才能在領導上結合共同的信念;

視導角色更趨重要,必須要有高瞻(advocate)、發展及倡導的心,

才能達到新的期望(Sergiovanni,1993)。在主動、積極與互信互 敬下,透過與學校人員的腦力激盪、分享及合作性,而淬練、修 正及豐富學校的行政與教學工作。

要之,視導的規準如下:

一、視導的系統必須與學校、社區的價值、教育目的、管理風格、

教學概念等契合。

二、對於系統的需求提供承諾與資源。

三、決定視導的基本目的,而過程須與視導吻合。

四、持續的承諾與不變的政策。

五、教師的參與以提昇視導品質。(Tracy¸1999:103)

未來,在教育視導的趨勢會有很多的轉變,也提供了教育行 政與視導人員在發展中的省思。Wood(1998)便對「傳統」

(traditional)與「轉變」(transformative)的視導模式與概念,做 了分析比較,如表 4-10:

Zeon PDF Driver Trial

www.zeon.com.tw

表 4-10 傳統與轉變視導模式與概念分析比較

Zeon PDF Driver Trial

www.zeon.com.tw

表 4-10 傳統與轉變視導模式與概念分析比較(接上頁)

資料來源:Wood C. J.(1999):Human dimensions of supervision,p.1091.in Hondbooks of research on school

supervision,New York.

Zeon PDF Driver Trial

www.zeon.com.tw

傳統的視導式「管理導向」、「權威形象」和「支配與監督」;

在觀念上是認為視導人員是行政領導管理與知識專家。而轉變的 視導,在概念上認為創造一個學習的環境,比建構一個「監督教 學能力缺乏的管理系統」更重要;合作互動的關係絕對是優於「一 對一」的階層化互動。故在未來視導的轉變與發展趨勢,誠如

在觀念上是認為視導人員是行政領導管理與知識專家。而轉變的 視導,在概念上認為創造一個學習的環境,比建構一個「監督教 學能力缺乏的管理系統」更重要;合作互動的關係絕對是優於「一 對一」的階層化互動。故在未來視導的轉變與發展趨勢,誠如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