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Hutchison and Cox (2007) [19] 研究美國銀行的資本結構發現,當銀行的財務 槓桿越高,將會有越高的股東權益報酬率 (return on equity),但銀行的財務槓桿 和資產報酬率(return on asset) 則為負相關。Amidu (2007) [4] 使用應變數為債務 占資本比 (debt to capital),自變數為獲利、風險、銀行大小與銷售成長率來檢視 迦納銀行的資本結構。迴歸結果顯示債務占資本比和銀行獲利能力呈現負相關,

即債務占資本比越高,銀行獲利能力越低。Ebaid (2009) [14] 年藉由資產報酬率 (ROA)、股東權益(ROE)報酬率以及營業毛利率(gross profit margin) 三個財務指 標,來研究銀行資本結構和獲利能力的相關性。作者發現短期債務(short-term debt) 和 總 債 務 (total debt) 對 於 資 產 報 酬 率 有 顯 著 的 負 向 影 響 , 但 是 長 期 債 務 (long-term debt)對資產報酬率表現並無顯著影響。且不論是短期債務、長期債務 或總債務對於銀行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及營業毛利率皆無顯著影響。

San and Heng (2011) [30] 亦是研究銀行資本結構和獲利能力間的相關性。作 者檢視在金融危機前及金融危機時,馬來西亞銀行的資本結構對於銀行表現的影 響。選取 2005 年至 2008 年共 49 家銀行並將其分成小規模、一般規模以及大規 模。使用長期債務占總資本比 (long-term debt to capital)、債務占資本比 (debt to capital)、債務占資產比 (debt to asset)、債務占股權市值比 (debt to equity market value)、債務占普通股權益比 (debt to common equity)及長期債務占普通股權益比 (long-term debt to common equity)作為自變數。應變數則為資本報酬率(return on capital)、資產報酬率 (ROA)、每股盈餘 (earnings per share)、營業利潤率 (profit margin)及淨利潤率 (net margin)。發現在金融危機時,馬來西亞的銀行資本結構 有在持續成長,且銀行資本結構和銀行獲利存在顯著的關聯性。自變數中,僅長 期債務占總資本比及債務占資本比對大規模銀行的獲利表現具有顯著的影響,然 而只有債務占資本比對小規模銀行之獲利能力有顯著影響。Ahmad, et.al (201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1] 亦調查資本結構對於馬來西亞銀行營業獲利能力的相關性。同樣發現短期債 務和長期債務對於資產報酬率以及權益報酬率有顯著的影響 (Saeedi and Iman, 2011) [29]。

Saeed, et.al (2013) [28] 發現在巴基斯坦,銀行的短期債務占總資本比 (short-term debt to capital) 對銀行的資本報酬率、權益報酬率以及每股盈餘均有 正向的影響;長期債務占總資本比則對上述獲利能力指標有負向的影響。Venanzi, et.al (2014) [36] 則是研究歐洲區域資本結構對於銀行表現的影響。作者發現國家 的經濟情況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銀行之財務槓桿,進而影響獲利。銀行的資產報 酬率會隨著銀行槓桿比率的增加而減少,且越具獲利能力的銀行,其債權融資比 例會越低以降低其融資成本。從過往的文獻中可以發現,對於資本結構和銀行獲 利間的關係已有一系列的相關研究。

在銀行破產風險的部分,De Nicolo (2004) [13] 使用 Z-score 來研究 21 個已 開發國家銀行之銀行規模與破產風險之間的關係。Z-score 是一個常用於銀行實 證研究中的風險測量指標,它可以反映銀行的破產風險。這個測量方法是由 Boyd and Graham (1986) [8], Hannan and Hanweck (1988) [16] 及 Boyd et al. (1993) [9]

所發展而來。作者發現在其所研究的銀行中,有大部分的銀行規模和破產風險呈 現反向關係,即銀行規模越小其破產風險越高。作者亦發現,在已開發國家的銀 行有較低的破產風險。Z-score 是使用資產報酬率之平均數與標準差以及市場資 本占資產比計算而得。然而儘管前述有許多文獻在討論資本結構和銀行獲利能力 (ROA) 間的關係,討論銀行破產風險 (Z-score) 和資本結構關係的文獻相對少許 多。Cihak and Hesse (2008) [10] 使用 Z-score 來分析 29 個 OECD 國家的銀行穩 定性。發現儘管銀行資本化程度不高,若銀行報酬的變動較小,銀行將越趨穩定、

破產風險越小。且若銀行體系中,小銀行的占比越高,銀行體系的穩定性將相對 越高。Iannotta, et.al (2007) [20]、Beck, et.al (2009) [6] 亦使用 Z-score 作為風險測 量指標,檢視銀行獲利能力及銀行風險是否會受到政府持股比例的影響而有不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Ivičić, et.al (2008) [21] 同樣是調查銀行破產風險,但前述研究不同的是,作者著 重於總體經濟變數分析。對象為 1996 年至 2006 年東歐及中歐共七個國家,從特 定銀行變數及總體經濟變數探討其對於銀行風險的影響。作者使用 Z-score 作為 破產風險指標,並且使用合併迴歸作為研究方法,發現銀行的穩定性會隨著信貸、

通貨膨脹的增加及銀行業的集中而降低。

從過往的文獻中可以發現,使用 Z-score 當作風險測量指標的文獻中,較少 將銀行破產風險與銀行自身的資本結構或是獲利能力相互結合,大多傾向於分析 銀行規模與政府持股對於銀行破產風險的影響。Wahyoe, et.al (2012) [37] 研究 1994 年至 2009 年,亞洲 12 個國家共 686 家銀行發現當資本比率增加,銀行將 會有越高的破產風險及風險承擔。Hugonnier and Morellec (2015) [18] 的研究中 亦發現債權比例的增加同時會造成銀行違約風險及破產風險的增加,且當銀行的 股權比例越高,銀行違約風險則越低。不過可以發現,對於銀行資本結構和破產 風險的文獻中,較局限於小區域。故本文將使用 Z-score 來跨區域分析北美洲、

歐盟、中國、東南亞與東北亞共五區之銀行破產風險,本文採用 Iannotta, et.al (2007) [20] 之研究方法並加以改良。除自變數使用資本結構與獲利能力外並加入 總體經濟變數,讓迴歸式能同時包含個體與總體因素。最後鑑於過往文獻中,較 少提到處理自變數間共線性問題及自變數間的交互作用,故本文納入交互作用項 作為迴歸模型之自變數。

行及依照 BankScope、Bloomberg 及 Datastream 資料庫所能獲得之資料完整程度,

篩選出共 46 家各區具有代表性的銀行當作本研究的樣本。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