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文獻回顧 文獻回顧 文獻回顧 文獻回顧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第一節 績效評估績效評估績效評估績效評估 一

一一

一、、、績效評估意涵、績效評估意涵績效評估意涵 績效評估意涵

任何組織經營之基本理念,均希望以較少之投入獲得較大之產出,或 提供較多服務,衡量此投入與產出間相對表現之過程,統稱為績效評估。

績效評估較目標管理更重視組織整體價值與質化的績效指標,有必要結合 衡量與追蹤機制,使其成為一種管理工具。

早期對績效的定義是強調員工與組織所承擔任務與目標之達成程度,

往後學者亦廣泛應用於各種不同的管理層面,也因此造成各方對績效的看 法不一。學者 Kast 認為績效應包含三項內容:效能(effectiveness)、效 率(efficiency)及組織成員之滿意度,其中效能為預定目標之達成程度,

而效率則為達成目標之資源使用程度;學者 Cordero 則以活動投入與產生 兩種構面分析研發活動之績效;學者 Szilagyi 認為應就目標之層面、時間、

目的與衡量方式等四部份加以考量。綜合各方看法,績效評估是依據計畫 特性,以適當科學方法,對計畫執行前之預期成果,或是計畫執行過程中 與計畫結束後之成效加以衡量,藉以提供執行者與決策者相關資訊,以協 助其能更有效的管理計畫。

進行績效評估需有指標作為績效衡量基準,營利性組織較在意經營利 潤,因此常用之績效指標有營業額、利潤、投資報酬率等等。但對於非營 利組織,由於許多服務項目無法以貨幣單位表示,只能以服務量表示,但 在多種服務項目情況下,如何將不同項目整合,以便與其他單位作整體相 對比較,就顯得困難了。

評估績效除了有多屬性不易以共同基準衡量之困難外,還有評估角度 之差別,最常被討論的就是「效能」與「效率」兩者。由於效能是衡量目 標達成情形,當產出與服務量愈大時,表示效能表現愈理想,並不在乎必 須投入多少人力、財力、物力資源;而效率則是一方面探討產出數量,一

方面也要衡量投入資源量,希望以最少的投入獲得等量的產出,或以等量 的投入獲得最大量的產出。[高強等(2003)]

二 二二

二、、、科技、科技科技研發科技研發研發研發績效評估績效評估績效評估績效評估

依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對研究發展的解釋:「研究發展係一種 為增進科學、文化及社會各方面知識之存量,所做的系統性創造活動」。因 此學者認為研發的過程分為發明、創新與擴散三階段,並將研發工作性質 區分成三類:

(一)基礎研究:為理論性或實驗性之創建工作,通常不具商業目的,且 其研究過程中未預期有任何特殊應用。

(二)應用研究:為基礎研究所發現新知識之實際應用研究,其特色在於 導向某一特定實用目的。

(三)技術發展:為有系統應用新發現或新發明知識的工作,包括新產品 開發、作業程序改善,以及提高生產效率之方法。

科技研發不但是社會進步之動力,亦為判斷國家競爭力與經濟建設之 重要指標,由於政府預算有限,如何將有限的資源作最有效的運用,是當 前政府施政之重要課題。透過研發績效評估制度之實施,不但可降低政府 研發資源不必要浪費,以增進效率,更可作為政府在研發策略目標達成之 標竿,以求資源投入所產生效用之極大化。[簡禎富等(2001)]

三 三三

三、、、科技研發績效評估模式、科技研發績效評估模式科技研發績效評估模式 科技研發績效評估模式

科技研發之績效評估應先建立概念性架構,然後在評估架構下選擇適 當的評估方法工具,並作資料蒐集。由於研發部門生產力不易衡量,因此 許多機構組織未針對其研發部門做一套完整的評估模式,因而無法掌握研 發之效用。因此 Brown 及 Sevenson 兩位學者提出一套研究機構研發活動評 估系統概念,將整個研發活動視為一個系統,其中分成 5 個階段:投入 (Inputs)、執行系統(Processing system)、產出(Outputs)、接收系統

(Receiving system)、成果效益(Outcomes),即所謂 IPORO 流程;並分為 3 個不同時點的績效評估,即計畫進行中之執行回饋、研發產出產生時之產 出回饋,及成果效益產生時之效益回饋。[林月珠]

圖 3-1 研究機構研發活動評估系統圖

資料來源:[林月珠(2002)]

Brown 及 Sevenson 認為有效的評估系統,方法上應強調評估程序,使 績效評估系統保持簡單及客觀,評估焦點應強調研發成果及效益,並兼顧 數量、品質與成本。此評估系統清楚分出科技研發計畫各階段投入產出項 目,亦指出應依計畫特性選擇適當評估指標,並需長期追蹤驗證,才能真 正評估計畫之績效。

目前國內科技研發計畫績效評估模式大致與IPORO模式類似,均包含投 入、過程、產出、擴散、效益等基本評估流程,常見的評估模式有以下三 種:1. 研究專案對產業影響追蹤分析模式(IRCE);2. 大型工業技術研 發績效評估模式(IRON);3. 科技專案計畫追蹤驗證評估模式(IROT),

此三種評估模式皆曾被經濟部技術處所採用,做為評量科技專案研發績效 的指標或參考。此後IROT 模式又隨著績效評估準確性的需要,演化成具量 化指標之IROT 應用模式及配以權數之IROT 修正模式。[耿筠等(2008)]

(一)IRCE模式

IRCE模式由工業技術研究院於1987 年首先提出,該模式主要針對大 型工業研發成果與績效提供評估方法,其模式程序歷經研發活動投入、

成果運用、擴散通路及效益等全程評估,屬於半數量型績效評估模式。

其優點是強調研發的過程及所創造的效益加以量化,並將業界效益分成 貨幣型與非貨幣型效益;缺點則是對研發投入、研究結果及擴散通路等 構面如何評估,研發活動及研發所產生的社會效益並無明確交待。

圖3-2 IRCE模式架構圖

資料來源:[耿筠等(2008)]

(二)IRON模式

IRON 模式由臺灣工業技術學院於1990 年提出,該模式建議對研發 績效的評估,應從研發活動投入、研究成果、成果運用及重視效益予以 全程評估,屬於半數量型績效評估模式。其優點是重視技術的發展階段、

國家競爭地位及潛在效益,並可以計算總效益以評估整個科技專案的價 值;缺點是重視最終效益,不易察覺各階段資源的使用過程是否有效運 用,以便提早調整資源運用。

圖3-3 IRON模式架構圖

資料來源:同圖3-2

(三)IROT 模式

IROT 模式是臺灣工業技術學院於1991 年提出,該模式的特色是修 正IRON 模式中的潛在效益使其具體化,並強調階段效益,亦即根據不同 時點追蹤評估,採產品生命週期觀念,將研究成果分為運用階段與時程 效益,並根據不同時點將效益區分為有形效益與無形效益,並兼顧技術 擴散、人才擴散及技術移轉,屬於半數量型績效評估模式,評估結果可 提供後續專案計畫參考。其優點為完整的歷經投入、研發成果、成果應 用及階段效益,並經由有形及無形效益來計算科專計畫總效益,使易於 瞭解與評估;其缺點則是並未能明確說明如何進行績效評估及各階段應 包含那些績效指標。

由於上述的三種模式,皆以投入、產出、成果運用及效益等不同階段 的衡量,且各階段又包括多項評估指標,因此若要完整的評估研發績效,

必須針對以上四個階段及細部指標加以評估。然而個別科專計畫基於目 的、技術及產業別的差異,所選擇的績效評估項目與方法也隨之不同,因 此只能採用專家評鑑的方式針對個別計畫進行績效評估,但由於專家的專 業領域、能力及素質差異大,績效評估結果僅能了解個別計畫的執行成效,

並無法做為跨計畫間之比較基礎。

圖3-4 IROT模式架構圖

資料來源:同圖3-2

(四)IROT應用模式

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楊千教授1995年進一步提出以研發成 果、業界合作、技術擴散等系統,做為IROT 評估之重要構面,並萃取 16 個績效評估指標,做為計畫績效評估之依據。並建議整個科技專案 計畫績效評估可以技術移轉廠商比率、廠商滿意度、專家評鑑及規格 達成率等四項做為績效評估的基礎指標,另如專利、著作權、技術創 新、先期技術移轉、成果移轉及工業服務等指標,亦可依計畫特性與 需要選擇採用。此評估模式雖已建立16 項績效評估指標,但各項指標 的重要程度不同,且部份指標無法量化計算,因此仍須配合專家評鑑 方式,來決定科技研發計畫的執行成效。

(五)IROT修正模式

臺灣科技大學劉代洋教授在2004年以IROT模式加上權數的概念,建 構IROT的修正模式,以計畫執行成效及資源技能累積為主要評估構 面,計畫執行成效又可區分為獲得計畫成效、達成機構使命及符合公 眾期望,資源技能累積又可區分為資源累積及專業技能提升等構面,

各項構面下又有多項評估指標,各項評估指標以其相對重要程度來決

定權數,再將各指標之得分乘以權數加總計算其分數,最後由專家實 地訪查,以了解及確認最後績效成果與得分。然而此修正模式之量化 分數係由專家所評定,因此應注意專家的組成與評鑑方式,以儘量降 低專家個人主觀意識;另專家參訪意見等非量化建議仍是績效評估的 參考重點,將會造成跨計畫間績效評估的困難。

四四四

四、、、績效、績效績效衡量績效衡量衡量衡量方法方法方法方法

由於科技研發計畫具有創新性、利他性、長效性、不確定性、效益多

由於科技研發計畫具有創新性、利他性、長效性、不確定性、效益多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