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用狀況擬定短、中、長公債的分配比例,以二年、五年、十年、二十年為主,其 中又以十年期公債為發行量及交易量最大的主流債券,儼然為央債中的指標債券。

2005 年編制了台灣公債指數,並建立公債附條件交易系統以提升公債放空交易 量。2006 年我國公債被納入雷曼兄弟的全球綜合指數與亞太綜合指數。2015 年 5 月底公債發行餘額為 5.4 兆新台幣。

第二章 文獻回顧

貨銀課本裡都說利率是由債券市場所決定,但在台灣債券市場的發展不如股 票市場健全,一般民眾對於債券市場的了解少、參與更少。本研究希望了解與民 生息息相關的存放款利率是否真如理論所說是由債券市場所決定,或是有其他的 因素影響著利率。Rose(1989)曾整理相關文獻,認為利率決定的影響因素包括央 行貨幣政策、政府財政政策、國外部門對本國資本市場需求、國民所得的改變等 等。參考過去文獻,可將影響因素分成以下幾個方向:

1. 景氣循環

景氣循環是指國民所得言者長期成長趨勢線出現一種由衰退、蕭條、復甦與 繁榮的周而復始情形,而 Lucas(1977)將其定義為「實質國民生產毛額(GNP)在時 間趨勢附近的波動」。

Rose(1989)認為在景氣擴張期間因為企業對未來利潤預期增加,投資意願提 高,而消費者預期所得增加,消費意願提高,兩者的資金需求相對高於可貸資金 的供給,進而促使利率的走高。反之亦然,在景氣衰退期間,因企業及消費者轉 趨謹慎保守,會增加儲蓄來因應可能發生的業務衰退或所得降低、失業,資金需 求相對低於可貸資金供給,利率通常呈現下跌現象。Mishkin(1992)以美國 1951 年至 1990 年的資料為樣本進行實證研究,發現美國經濟衰退時的利率水準較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而經濟繁榮時利率水準較高。

蔡培倫(1996)、林冠威、鍾俊文(1996)均發現景氣循環為影響利率的主要因 素之一,Ang et al. (2004)認為殖利率曲線在景氣循環中的不同階段呈現不同的樣 貌。例如在衰退期間,投資人不願意承擔風險而對長券要求較高的風險貼水,使 長券殖利率上升、價格下降;而景氣不佳時,央行會採取寬鬆貨幣政策,例如 FED 為了刺激經濟成長採取降息措施,使得短券殖利率下滑,簡言之,景氣衰退時,

長券殖利率會上升,而短券殖利率會下降,而使殖利率曲線呈正斜率。

另一方面,陳谷劦(2003)觀察 1995 年 1 月至 2002 年 6 月間的月資料發現比 起反應景氣變化,公債殖利率更直接呈現的是領先景氣領先指標,其認為主要原 因可能是公債市場已轉往強勢效率市場,雖公債殖利率是以市場供需做決定,但 卻相當程度的反應了市場對於景氣的預期,而非僅限於已公開發布的訊息。

2. 通貨膨脹

林冠威、鍾俊文(1996)以 1985 年 5 月至 1996 年 5 月期間的月資料為數據,

發現物價上漲率是影響台灣商業本票利率的主要因素之一。蔡培倫(1996)以 1991 年 12 月至 1996 年 12 月的月資料進行分析,發現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年增率對公 債利率有顯著影響。

陳怡靜(2001)分析了 1975 年至 2000 年的資料發現通貨膨脹與債券報酬率有 顯著的負向關係。陳谷劦(2003)認為在物價上漲的環境下,貨幣面臨貶值,資金 貸出者為了維持貨幣原本所擁有的購買力,通常會要求資金借入者提供較高的貼 水以補償其購買力下降的風險,而借入者也因享受到通貨膨脹的利益而同意支付 較原先高的的利率。

3. 貨幣供給

根據流動性效果,當貨幣供給相對於貨幣需求增長時,會導致利率的下跌,

Gibson(1970)以美國資料對流動性效果的實證研究,發現不論使用 M1 或 M2 的 資料,貨幣供給皆和名目利率呈反向變動。另外,貨幣供給也會透過所得效果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響利率,其他條件維持不變,若經濟體系內的總之支出與總所得增加,會使大眾 對貨幣的需求提高,貨幣供給維持固定或增加少於時,市場利率將會上漲,反之 利率則會下跌。Stapleton and Subrahmanyam(1981)認為藉由控制貨幣供給進而改 變通貨膨脹率對於債券殖利率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

吳國華(1996)分析了 1961 年至 1995 年的季資料(實證一)以及 1987 年公債發 行結構轉變後的季資料(實證二),以向量自我迴歸模型分析研究台灣地區公債發 行之總體經濟效果,實證結果發現「實證一」的公債效果因受到過去公債規模相 對偏低的影響,總體效果都被過度稀釋;「實證二」的公債發行主要是因政府財 政需求而大量增加,總體經濟效果較為顯著,影響大小分別為:物價>貨幣供給

>利率>實質產出>匯率。

陳怡靜(2001)以複回歸方法進行分析,發現貨幣供給 M1B 變動率對債券報 酬率有顯著的負向關係,但陳谷劦(2003)在研究中則認為貨幣供給額 M1B 和公 債殖利率的因果關係並不顯著。

4. 匯率市場

匯率在利率相關的研究上,一直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黃仁德、楊忠誠 (1999)利用 APT 理論與純隨機漫步模型,以 1996 年 6 月 1 日至 1997 年 7 月 31 日為樣本進行分析期間,發現 18 種央債中有 5 種央債的殖利率和匯率呈顯著的 正相關,1 種央債呈顯著負相關,其餘 12 種央債則沒有顯著相關。沈聖弘(1997) 以 1991 年 1 月至 1996 年 12 月為研究期間,結果顯示台灣地區的匯率、利率、

股價指數之間具有長期的均衡關係,匯率與利率間存有雙向的因果關係。但陳谷 劦(2003)則認為匯率變化對公債殖利率的影響,主要先反應在貨幣政策上,而並 非直接導致公債殖利率變動的「因」。

5. 主要國家利率

劉有仁(2004)以新券替代舊券的方式不斷連續,使殖利率研究資料皆為十年 期公債市場最新券別的成交利率,再與國內總體經濟變數以及美國公債指標利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

(二年、五年、十年、三十年期)進行實證研究,發現台灣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受美 國指標利率單項影響極大,其次為台灣加權股價指數以及新台幣兌美匯率。

同年,徐清俊、陳彥豪(2004)針對台灣、日本、英國及美國的公債市場做研 究,以 1995 年 1 月至 2003 年 2 月為止,四個國家 98 筆的月資料為研究樣本,

結果發現台灣當期的殖利率變動較為獨立,主要受本國前兩期的影響,且美國除 了對台灣沒有顯著影響外,對其他各國都有明顯的影響關係,顯示其他國家市場 間具有較高的長期共整合趨勢,而我國市場與其他國家的交流互動程度仍然偏低。

6. 債券市場

蘇珍(2002)以 1999 年 1 月 1 日至 2001 年 10 月 31 日為研究期間,以日資料 進行向量自我迴歸及狀態空間模型(SSM)來探討公債、短期票券與股市間的連動 關係,發現公債殖利率與利率具雙向關係,互為因果且影響方向為正向;公債殖 利率與股價具單向關係,為公債殖利率影響股價,為負向影響。

徐清俊、張議夫(2003)以 1996 年 1 月至 2002 年 12 月的月資料為研究期間,

期實證結果發現當期的公債殖利率與隔夜拆款利率之間會受到彼此的落後其影 響,存在相互回饋的因果關係

7. 股票市場

股票市場與債券市場為台灣兩大金融市場,其中保有一定的資金流動,兩個 市場息息相關。張鳳貞(1998)研究利率、匯率與股價指數間的關係,發現利率與 匯率之間具有單向因果關係;利率與股價指數之間則具有雙向因果關係。次年,

黃仁德、楊忠誠(1999)以 APT 模型的實證迴歸研究結果發現,股價指數與公債殖 利率呈顯著的負相關,股價指數每上升 1%,公債殖利率約下降 0.13%至 0.79%。

江琇貞(2001)以 1996 年 1 月 4 日至 2001 年 3 月 12 日的台灣公債殖利率與 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的日資料及周資料為樣本進行分析,發現若以日資料作樣本,

股價指數於公債殖利率有單向因果關係,股價指數影響七年、十五年期公債殖利 率,而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則影響股價指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

陳毓宏(2001)以 1996 年 1 月到 2002 年 3 月的公債殖利率及股價指數的 1588 筆日資料為樣本,從 Granger Causality 檢定發現五年、七年、十年期等中期公債 殖利率會受到股價指數波動影響,但十五年、二十年期的長期公債並不具因果關 係。主因是當股市處於多頭市場時,一般投資人將貨幣市場的資金移往股票市場,

使得短期利率上揚,也使公債持有人發現其與貨幣市場間的套利收益受到壓縮,

並預期未來利率上揚,進而影響短、中期公債殖利率;而長期公債殖利率因套利 空間較大,所受影響不顯著。

但在另一方面,許萬宗(2009)研究 2001 年 1 月 2 日至 2009 年 3 月 6 日的日 資料,卻認為雖然一般認為台灣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及貨幣市場利率的變化會對 於台灣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產生相當大的影響,但實證結果卻是兩者對其走勢沒有 顯著的因果關係

8. 市場公開訊息

Fleming and Remolona(1999)主要研究美國國庫券的價格、交易量買賣價差受 到公開訊息(就業率、CPI、PPI)發佈的影響程度,實證結果發現消息發佈會對價 格產生劇烈的變動,而價格的變動是受到交易量減少的影響,另外,也會導致有 較大的價差存在。

Balduzzi et al. (2001)以 1991 年 7 月 1 日至 1995 年 9 月 29 日作為期間,以 日資料研究總體經濟宣告對於不同期別公債殖利率的交易量、價格、買賣價差以 及價格波動的影響。實證結果發現總體經濟訊息的宣告對不同期別的公債殖利率 均有影響,其中又以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所受影響最大,主要受到就業率以及生 產者物價指數的影響。

9. 貨幣政策

林冠威、鍾俊文(1996)以台灣商業本票為研究標的,發現央行的干預措施為 利率的主要決定因素之一。同年,蔡培倫(1996)從迴歸分析中發現央行的擔保放 款融通利率對公債殖利率有顯著的影響。陳怡靜(2001)在探討總體經濟因素與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

票和債券報酬之間的關係時,發現重貼現率對債券報酬率的解釋能力最為顯著,

票和債券報酬之間的關係時,發現重貼現率對債券報酬率的解釋能力最為顯著,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