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校務評鑑係國內推動教育評鑑的核心工作,而系統性的實施校務評鑑仍屬萌 芽階段,加上推動時程非常急迫,因此在校務評鑑的理論與實務仍有不盡深入了 解的現象,而校務評鑑負有改進教育缺失及提升教育品質大任。本章旨在探討校 務評鑑之相關理論與研究,歸納、分析與統整國內外相關文獻,以作為本研究之 學理依據。本章共有四節,第一節為校務評鑑的內涵與發展,第二節為國內中小 學校務評鑑實施概況,第三節我國校務評鑑的爭議與改進方向,第四節為我國校 務評鑑相關研究。兹逐節分述如下:

第一節 校務評鑑的意涵及發展

教育評鑑、方案評鑑、校務評鑑三者的關係密切,校務評鑑係國內推動教育 評鑑的核心工作,其三者的相屬關係,值得關心校務評鑑者予以統整考量及系統 分析(鄭崇趁,2007)。因此,校務評鑑的機制的建立,效能的提升乃是現階段各 縣市努力的方向,唯有理論為前導,方能彰顯學校績效。本節將探討校務評鑑的 內涵及發展,敍述如下:

一、校務評鑑的意涵

校務評鑑的內涵有許多面向,從意義、目的、原則與方法加以探討如下:

(一)校務評鑑的意義 1.評鑑的意義

評鑑觀念從有人類歷史時就已經存在,它是一種普遍而持續的人類行 為,只要有人類就會有評鑑活動在進行。要了解校務評鑑之前,應先了解評 鑑的意義,評鑑(evaluation),在不同的教育領域有其不同的用法,教育行政 學者則較常運用「評鑑」或「考核」的名稱(謝文全,2003)。Tyler 視評鑑為

「確定目標達成程度的過程」,而從六零年代起,評鑑被認為是「為決策者提 供資訊」,是一種「優點或價值的評估」。許多學者認為評鑑在專業行為的發 展過程中,每一種評鑑所引出的模式或取向,均累積許多重要的經驗及貢獻

(郭昭佑,2000)。

評鑑的定義,因不同學者所處的歷史發展背景、評鑑取向的差異,而有

不同的看法。根據國內外學者對於「評鑑」定義的重要敍述,整理其論述如 表2-1:

表 2-1 國內外學者對「評鑑」定義的彙整表

學 者 論述的重點

李有在(2006) 評鑑乃價值與優點判斷,包含質與量的描述,是定績效做決 定,明得失及原因,據以如何改進或重新計畫的過程。

林天祐(2003) 評鑑是有系統的蒐集資料,並對其進行審慎分析與價值判斷 然後藉以決定方案選擇或改進的歷程。

吳清山、王湘栗

(2004)

評鑑是依據適當的標準,進行審慎、系統化的蒐集資料、分 析和報告之價值判斷,透過價值層面與事實層面的比較,量 定事務的利幣、得失和原因,以獲取做決定的有用資訊,並 提供改進的歷程。

秦夢群(2009) 評鑑即測驗,目標與表現結果的比較過程,乃是專家的判斷。

鄭進斛(2005) 評鑑並非考核,它強調績效責任,實施判斷價值,達成目標 導向,提供決策參考,並協助發展。

蔡錦庭(2006) 評鑑是一種價值判斷的歷程,透過既定的標準,以系統化和 客觀的方法蒐集資料與資訊,經專家的診斷與評估,找出組 織的優缺點,採究其原因,擬定對策,促使組織健全發展的 整體歷程。

House(1993) 描述與判斷同時並存,提供原則、方法與工具之系統歷程。

Rogers 與 Badham

(1992)

評鑑是系統性蒐集與分析資訊,以達價值判斷的過程,其關 注在於特定目標的達成程度,並對引導發展有其決定性。

Stufflebeam

(2003) 評鑑即測驗,目標與表現結果的比較過程,乃是專家的判斷。

Worthenhdrhdr 與 Sanders(1987)

事實表象的價值判斷,依據評鑑規準決定評鑑對象的價值,

再根據評鑑結果敦促評鑑對象改進其服務品質。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根據表2-1 可以了瞭解評鑑是依據適當的標準模式,對某項事物以系統化 方式蒐集資料,透過審慎的比較和分析的價值判斷,對事項進行評析了解其 優缺點及原因的過程,獲得有用的資訊,作為自我反省、改進、成長及再出 發的歷程。評鑑是以系統化的歷程蒐集欲考核的指標資料,經由專家學者鑑 定、判斷其績效結果,尋求改進的方法及行動策略,達成目標導向的循環歷 程。依此定義,評鑑有以下特點:

(1)評鑑要有明確目標:評鑑政策及規畫時,必須明定評鑑的目的與需求,

目標確立後,才能決定其程序與方式。

(2)評鑑是一種歷程:評鑑是有系統的實施順序,是一連串的資料蒐集、

分析與應用的過程,實施的時間與方式,都應事先經過完善的計畫,

才能達成預定的成效。

(3)評鑑是一種機制:評鑑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判斷模式,是一種可隨時依 據實施目的不同而採取不一樣的措施。

(4)評鑑是一種手段:評鑑是描述與判斷同時存在的,經由專家學者的評 定,判定其結果,藉此結果之績效達成與否,督促教育單位反省並採 取行動的改善方式。

(5)評鑑需採用專業的方式:如評鑑委員的遴聘、評鑑方法的採用、計分 方式的設計、評鑑檢核目標的彙編等,如能採用科學及有效的方法,

不但可獲得評鑑的真實表現亦能提升評鑑的成效。

(6)評鑑不只是做績效的評定:評鑑不單是客觀的現象敍述,更是價值的 判斷及決策參考的提供。

(7)評鑑需兼顧後設評鑑的執行:評鑑既然是一種評績效、明得失、找原 因、尋改進、再出發的循環歷程,則需有一後設評鑑的配套措施,對 評鑑程序或結果,進行後續的評鑑成效評估,擬定具體建議,使評鑑 制度的規畫、設計和實施,能與時增進,避免重蹈覆轍,促使評鑑趨 於完善,而非評鑑完畢,資料就被束之高閣。

2.校務評鑑的定義

校務評鑑是學校行政歷程中重要的一環,是一種以學校為主體,結合學 校有關的利害關係人,針對學校發展的相關事務,採用系統化之方法蒐集學 校的各種資料,並加以客觀描述和分析判斷,以協助學校持續改進或決策釐 定的整體運作歷程,整理國內外學者對「校務評鑑」定義論述,如表2-2:

表 2-2 國內外學者對「校務評鑑」定義的彙整表

學 者 論述的重點

王保進(2001) 評鑑者在確認教育品質內涵下,決定評鑑之內容,並擬定客觀 之標準,利用自我評鑑及專家訪視之方式,以了解學校經營品 質之實況,從而達成教育品質的績效責任或持續改善之目的。

吳清山和林天祐 (2005)

系統化蒐集學校事務資訊的相關的資料,以客觀的分析與描述 的分析與描述進行分析與價值判斷,藉以作為決定方案選擇或 改進的歷程。

林俊成(2003) 依據教育目標,結合學校有關的利害關係人針對學校發展有關 的事務,採取科學的方法,有系統的蒐集校務運作資料,透過 客觀的標準,將蒐集的的資料加以評估分析,作為持續改進校 務運作或判斷學校績效的依據。

張勳誠(2003)

黃耀農(2004)

透過系列的方式,蒐集學校運作的資料,並加以評估與分析。

作為判斷校務運作績效及改進校務運作之依據。針對學校一切 事務,包括教育輸入、歷程及產出層面,作價值判斷歷程。透 過系統和科學的方法,蒐集相關資料,經由內省或專家的診療 與評估,找出組織的優劣勢、探究成因、擬定策略,促成組織 的進步與發展。

黃韻寧(2003) 以學校為主題,透過自我評鑑及同僚評鑑,有系統的蒐集、分 析和解釋資料,並進行專業判斷,提供有用的資訊,以協助學 校改進缺失,提昇辦學績效活動歷程。

鄭崇趁(2007) 校務評鑑係以學校為受評主體的評鑑工作,有資料蒐集、資料 分析、價值判斷、協助改進等四大要素。

Kells(1980) 是一種透過非官方的學術團體,採用同僚評鑑並檢視被評鑑 院校是否符合評鑑的標準的自願過程。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綜上所述,校務評鑑乃以學校為主體,針對學校一切事務,經由學校自願 性的運用系統化的方法,蒐集相關資料、訂定計畫、執行與結果的相關資料。

經由自省或專家學者的診療與評估,進行價值性的分析、判斷與評估,探究成 因提供學校組織持續改進的策略,進而達到教育品質與績效責任的目標。

(二)校務評鑑的目的

學校教育發展需要評鑑的機制,以發揮檢視的功能。校務評鑑存在的價值,

在於透過校務評鑑的機制,對學校作全面性的檢視,以釐清校務運作之困難與 問題,並協助學校持續改進,以促進其發展特色,並加強學校承擔辦學績效之 權責。

我國學校評鑑實施多年,專家學者針對其目的提出的看法,如李淑慧

(2006)認為校務評鑑是建立學校基本資料、瞭解學校運作現況、診斷學校運 作問題、激勵士氣並鼓勵專業成長、確保學校教育品質、促進學校永續發展;

湯志民(2003)認為對學校而言,評鑑的目的在改善學校教育,提升教育績效,

促進學校發展,使之更臻完美;吳清山(2003)認為校務評鑑對於學校發展能 夠發揮引導功能,能瞭解學校工作績效,診斷及改進學校運作缺失並確保學校 教育品質,讓學校更有努力的方向進而促進學校永續發展;另李瑞剛(2007)

認為校務評鑑的目的不只在消極的證明受評學校辦學的優劣與得失,更在積極 的利用系統化方法蒐集受評學校的各項資訊,再透過診斷與分析,提供受評學 校適切的回饋與建議,以協助受評學校改善其教育品質。由上述可知,透過校 務評鑑的歷程,學校不僅可瞭解各部門的相關資訊,達成自我檢核的效果,亦 可透過外部評鑑的歷程,提供整體校務運作的結果與建議,以改進校務、提昇

認為校務評鑑的目的不只在消極的證明受評學校辦學的優劣與得失,更在積極 的利用系統化方法蒐集受評學校的各項資訊,再透過診斷與分析,提供受評學 校適切的回饋與建議,以協助受評學校改善其教育品質。由上述可知,透過校 務評鑑的歷程,學校不僅可瞭解各部門的相關資訊,達成自我檢核的效果,亦 可透過外部評鑑的歷程,提供整體校務運作的結果與建議,以改進校務、提昇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