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從眾行為理論

最早可追溯到凱因斯 (1936)提出的「空中樓閣理論」,他認為:研究市場投 資人的投資動向比計算投資工具的真實價值來得有意義;可知關注市場投資動向 之投資策略開始被注意。但當時並未獲得重視,直到 1980 年代開始,過去被認 為是鐵則的市場效率假說(Efficiency Market Hypothesis, EMH)無法被不少實證研 究所支持,學者開始針對非理性行為進一步進行實證研究,讓行為財務學在財務 領域發展得越來越快,包括從眾行為的研究也越來越多。

而從眾行為並不只侷限於金融商品買賣或是跟隨市場投資人之決策。例如 Ashiya and Doi (2001)驗證日本總體經濟預測家之從眾行為並不分年紀;與 Lamont (1995)提到年紀較長的美國預測家較少從眾行為有一差異。Banerjee (1992) 認為從眾行為是市場投資人比起使用他們所擁有的資訊判斷,更偏好追隨其他人 的選擇,做出相同的決策。Devenow and Welch (1996)定義:從眾行為模式與個體 相關,這些個體會導致全體人員做出次佳決策。而Tobias F. Rötheli (2001) 更提 到當銀行經理人為了積極取得新客戶且擴張原本既存客戶的信用,而忽視其相關 違約風險偏高之情況下,容易出現從眾行為。Uchida and Nakagawa (2007)研究日 本銀行業於1975 年至 2000 年之期間在國內借貸市場有無存在從眾行為,發現在 1980 年末期,即日本經濟泡沫時期,存在不理性的從眾行為。進一步更指出不理 性從眾行為,對GDP 及土地價格具擾亂效果,並認為該時期的從眾行為是造成 日本經濟後續不景氣的因素之一。

Christie and Huang (1995) 使 用 橫 斷 面 報 酬 標 準 差 (Cross-sectional standard deviations, 以下簡稱 CSSD) 衡量整體市場平均報酬與個股報酬之差價,從市場 極端波動下的離散程度,判斷市場有無存在從眾行為。他們認為在理性模型中,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

CSSD 應隨著市場報酬率絕對值上升而增加,但若市場存在從眾行為,則 CSSD 增速會遞減,甚至可能產生減小的現象。

Chang et al. (2000)使用與 CSSD 相似概念,發展出橫斷面報酬絕對差 (Cross-sectional absolute standard deviations, 以下簡稱 CSAD)檢驗個股報酬分散性與整 體市場報酬的關聯性。

從眾行為相關文獻除了衡量個股報酬與市場報酬之離散程度,另外亦有以交 易量為主體,驗證投資人在一定期間內買進或賣出某特定金融商品之行為,是否 顯著大於平常水準。如Lakonishok, Shleifer and Vishny (1991)提出的 LSV 指標。

Zhou and Lai (2009)則改良了 LSV 模型研究 2011-2012 年間台灣上市股票市場,

發現法人的從眾行為程度比散戶明顯,並發現大型股的從眾行為程度高。

第二節 日本量化寬鬆政策歷程

從1991 年開始,日本銀行(Bank of Japan, 以下簡稱 BoJ)持續調降重貼現率,

從當年的6%降至 1995 年 9 月的 0.5%,1999 年 3 月更將無擔保隔夜拆款利率降 至 0.03%,扣除費用之後幾乎等於零利率,所以一般通稱日本在 1999 年開始實 施零利率政策。但由於零利率政策並未讓日本經濟有好轉跡象,故從 2001 年 3 月19 日除了繼續零利率外,亦開始採行貨幣寬鬆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 Policy,

簡稱QE 政策),該政策包括三要點:

一、操作目標從無擔保隔夜拆款利率改成民間金融機構存放於 BoJ 的活期帳戶 餘額,以維持大規模流動性供給。

二、承諾維持大規模流動性供給,直到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 CPI)年增率轉正為止。

三、為了平穩地提供流動性,增加買入長期日本政府公債。從下圖可看出日本在 並行QE 政策與零利率政策之下,CPI 年增率有逐步回升,在 2004 年 10 月轉正 達到0.51%。實施至 2006 年 3 月 9 日,QE 政策與零利率政策均暫先退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

2-1:2001 年 3 月至 2006 年 3 月之日本 CPI 年增率

資料來源:日本銀行;自行整理

安倍晉三於2012 年底再次擔任首相,為了讓失落二十多年的日本經濟復甦,

同時展開了三項重要政策:一、大膽的金融政策;二、彈性的財政政策;三、喚 起民間投資的成長策略,被稱為了「安倍三箭」。具體目標為讓十年的平均名目 GDP 成長率達到 3%,而平均實質 GDP 成長率也有 2%的表現。根據以上目標,

預期十年後每人平均名目國民所得能擴大到150 萬日圓以上。

日本銀行黑田東彥總裁上任後,為了協助達成通膨率2%目標,持續進行一 系列貨幣政策。2013 年 4 月推出質化與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onetary Easing,簡稱 QQE)政策,每年購債規模為 50 兆日圓;為了加強力道,

在隔年10 月更推出了 QQE2 政策,增加購債規模達每年 80 兆日圓。接著 2016 年1 月 29 日,BOJ 決定導入「負利率的質化、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QE with a Negative Interest Rate Policy,簡稱 QQEN)。QQEN 政策除了繼續維持 QQE2 政 策每年80 兆日圓購債規模之外,另外導入負利率,將基準利率從原先的 0.1%下 調至-0.1%,為亞洲第一個使用負利率政策的國家。QQEN 政策又稱三次元寬鬆 貨幣政策,主要有三重支柱:

-2.00%

-1.50%

-1.00%

-0.50%

0.00%

0.50%

1.00%

2001/3/1 2001/6/1 2001/9/1 2001/12/1 2002/3/1 2002/6/1 2002/9/1 2002/12/1 2003/3/1 2003/6/1 2003/9/1 2003/12/1 2004/3/1 2004/6/1 2004/9/1 2004/12/1 2005/3/1 2005/6/1 2005/9/1 2005/12/1 2006/3/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

1.量化:每年增加 80 兆日圓的廣義現金(包括日本銀行券發放餘額、貨幣還有日 本銀行活期存款)

2.質化:以購入資產計畫為主,細項如下:

(1)以每年 80 兆日圓規模購入長期國債,也會因應金融市場以彈性應對。買入平 均期間拉長至7-12 年。

(2)以每年 6 兆日圓規模購入 ETF,並以年增 900 億日圓規模購入 J-REITs。

(3)保持 CP 存量 2.2 兆日圓,公司債存量則保持在 3.2 兆日圓。

3.負利率:導入「三層式利率結構」,說明如下:

2-2:負利率政策之三層式結構

資料來源:日本銀行;自行繪製

第一層(Basic Balance)

各金融機構在BoJ 過去的存款仍適用 0.1%利率。具體來說,以各金融機構於 2015 年1 月到 12 月在 BoJ 的活期存款平均餘額作為平均基準餘額,而這個平均基準 餘額(220 兆日圓)包含法定存款準備金(9 兆日圓)。而從這個基礎餘額扣除適用 0%利率的法定準備金之後,約 210 兆日圓適用 0.1%利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5

第二層(Macro Add-on Balance)

金融機構存在 BoJ 的法定存款準備金帳戶,以及金融機構在受災期間獲得的支 援基金,BoJ 都將不再提供利息。這層約有 40 兆日圓規模,將呈階梯式增長,未 來預期每年增加80 兆日圓,即 40 兆日圓+80 兆日圓/年,利率為 0%。

第三層(Policy-Rate Balance)

一開始約10 兆日圓規模,之後每年以 80 兆日圓增加,即每三個月增加 20 兆日 圓,適用利率為-0.1%。

從下圖2016 年 1 月 29 日至 2017 年初的 TOPIX 與 Nikkei 225,我們可知從負利 率政策實施之後,加上國際經濟整體好轉,長期來對日本股市可能有一激勵效果。

2-3:2016 年 1 月 29 日至 2017 年 TOPIX 走勢圖

(縱軸單位:百萬)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

2-4:2016 年 1 月 29 日至 2017 年 Nikkei 225 走勢圖

(縱軸單位:百萬)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