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桃園縣國民小學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的情 形,本章蒐集國內外相關文獻與有關的實證研究,形成本研究的理論基礎並做為 研究架構之依據。本章分成五節,第一節壓力的涵義與理論;第二節教師工作壓 力的涵義與理論;第三節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壓力來源;第四節特殊教育教師工作 壓力相關研究;第五節壓力的因應涵義與理論。

第一節 壓力的涵義與理論

一、壓力的涵義與定義

壓力(stress)一詞原是工程學上名詞。直到 1956 年,學者 Selye 首次將「壓 力」一詞引用至社會科學領域中,而後國內外陸續有研究者各自提出他們對壓力 的定義。國內外有許多學者在整理與壓力定義相關的問題時,將壓力分為「將壓 力視為一種刺激」、「將壓力視為一種反應」和「將壓力視為一種互動歷程」等三 大類(引自吳治勳,2002)。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壓力(stress)一詞有三種解釋:(一) 指環境中客觀存在某種具有威脅性的刺激;例如地震、火災、車禍的現場均屬之。

(二)生活中具有威脅性的刺激引起的一種反應組型;只要類似刺激的出現,就會 引起同類型的反應。此種反應組型,稱為壓力反應組型。(三)刺激與反應之間的 交互關係;個體的環境中具有威脅性的刺激,經認知其性質之後所表現的反應。

在心理學上所研究的壓力,多指第三種解釋(張春興,1995)。綜觀國內外,各學 者對壓力的定義、觀點也各有所不同,茲將國內外學者對壓力一詞的定義,依年 份表列 2-1、2-2:

8

表 2-1

國內學者對壓力之定義彙整表 年份 研究者 壓力的定義

2000 藍采風 壓力是指個人對外在的反應,外在的人、事、物都能造 成個人生理與心理的反應。

2001 張郁芬 壓力是指個人面對外在環境刺激時,依據其人格特質、

認知歷程或過去經驗,加以評估其與環境的關係,是否 會造成過度負荷貨個人資源無法應付的狀況。

2002 宋禮彰 壓力是個體在面對外在壓力源時造成個人心理與生理的 緊張狀態、情緒變化,而使個體顯現緊張的、威脅的、

壓迫感的、不愉快的狀態。

2003 李思儀 在面對壓力時個體對外在環境的反應下,產生了生理和 心理上的緊張狀態,是個人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

2003 郭耀輝 壓力是個人與外在環境互動的過程中,受到刺激或內在 需求的影響,心理或生理產生緊張或受到刺激等反應,

必須重新調適的現象。

2004 李榮珠 個體在面對外在人、事、物互動過程中所做的身心適應 反應,而此種反應是用個人人格特質或心理認知歷程,

以過去的經驗為媒介,於外在環境的要求與個人內在能 力,產生交互作用之差異,因而導致不平衡狀態。

2004 洪文章 壓力是個體知覺外在環境改變此一變化超出個體所能負 荷之能力,因此導致生、心理狀態感受到威脅,而產生 緊張、不舒服甚至痛苦的狀態。

2005 蔡芳梅 壓力是個體對於內外環境的需求,覺知主客觀能力與因 應資源不足,造成不平衡狀態時,所產生心理與生理不 愉快的現象。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9

表 2-2

國外學者對壓力之定義彙整表 年份 研究者 壓力的定義 1984 Lazarus 和

Folkman

壓力係個體對其本身與環境之間關係的知覺及評估後,

與其必須付出所擁有的資源,甚至超過本身所擁有的資 源時,可能會危其幸福。

1987 Alberson 和 Kagan Halpin

與壓力的產生係只發生於個體自認無法因應某個要求的

2004 Michelle 和 Irvine

10

導致心情煩躁;也可以覺得趁這個機會審視過去的教學,並將資料整理好。

二、壓力的有關理論

各研究者持不同的觀點,綜合各家的說法,將壓力歸納為三種不同觀點,以 下針對這三種觀點說明如下︰

(一) 反應型的壓力理論

持此觀點的學者認為,壓力是個人對內外在刺激,所產生的生理或心理上 的反應(呂秀華,1997;林純文,1996;張明麗,1991)。此觀點受學者 Selye(1956) 的影響,認為壓力是個體面對壓力來源的反應,將壓力視為依變項,壓力來源 視為自變項來研究。Selye 並提出了「一般適應症候群」說明個體承受刺激的反 應歷程(General Adaption Syndrome,簡稱 G.A.S),可歷程分為三階段(李榮珠,

2004):

1.警覺反應期(the stage of alarm reaction):個體知覺外在環境刺激之下,最 初的自發性反應。當個體面對壓力時,會刺激到交感神經,個體防禦壓力入侵 的能力便會增強。

2.抵抗期(the stage of resistance):個體如果長時間處於壓力之下,身體會持 續的抵抗壓力,警覺反應期會持續出現,同時,抵抗的水準也比普通人高。如 果壓力太強或壓力持續的時間太長,則身體會會無法繼續抵抗壓力,而進入耗 竭期。

3.耗竭期(the stage of exhaustion):當個體長期與壓力抵抗,此狀態持續太 久之下,身體的適應力會逐漸耗盡,個體會感受生理與心理衰竭,嚴重者甚至 會步入死亡。

(二) 刺激型的壓力理論

此學派的學者認為,壓力為一次性的隨機事件,是由外在的環境刺激所引 起,當這些刺激超過個人所能容忍的範圍,則會造成個人生理及心理的焦慮及

11

緊張,進而形成壓力。

Hooker 的彈性定律與刺激型的觀點類似,其定律要點為,物體受外力作用時,

在其彈性限度內,外力消失則物體恢復原狀,若物體所承受的外力大於其所能承 受的限度,則會造成難以回復的傷害。

(三) 互動型的壓力理論

持此觀點的學者認為,壓力是個人與環境互動的結果。當個人對環境的要求,

超過個人生理或心理所能負荷的限度或超過個人所能解決問題的資源及能力時,

就會產生壓力。而壓力源超過個人容忍的限度後,在生理及心理所產生的不舒服,

緊張的狀態就是壓力。

此觀點強調,壓力是來自於個人跟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而非僅為外在環境 的刺激。壓力不僅是刺激也是一種反應,心理的壓力是機體評估外在環境刺激與 個人反應後所得的結果,強調壓力乃為個人與環境之交互作用而成的(Lazarus & Folkman, 1984)。

由於互動型壓力理論統整了反應型壓力理論與刺激型壓力理論的觀點,並顧 及了中介變項的影響,強調個體面對壓力如何反應的重要性,在心理歷程的研究 上,提供更完整的思考方向(李榮珠,2004),因此為目前壓力研究較常採取的看 法。

12

第二節 教師工作壓力的涵義與理論

一、工作壓力的涵義與定義

在變遷快速的現代化社會,壓力幾乎是每個人都無可避免會碰到的,工作壓 力是從壓力衍生而來。「工作壓力(work stress or job stress)」從其字面即可得知,

壓力是與工作有關的,國內研究工作壓力的學者提出:凡因工作環境所造成的心 理上和生理上的負面反應皆可稱為工作壓力(林克銘,2005;陳聖芳,1999)。

構成工作壓力必須包含三個條件︰1.工作壓力是當外在環境的要求,與個人 內在能力的交互作用下,所產生的不平衡的狀態;2.工作壓力的結果對個體造成 負面的影響,引起主觀上不愉快的心理反應;3.這些壓力必須是由與工作有關的 因素所引起(蔡玉董,2006)。不同學者對工作壓力一詞的定義也有各自的看法,

茲將國內學者對工作壓力的定義,依年份表列於 2-3︰

表 2-3

國內學者對工作壓力之定義彙整表 年份 研究者 工作壓力的定義

1997 呂秀華 工作壓力是由於工作的關係所產生的外在刺激,透過個 人知覺的反應所形成的緊張狀態。

1998 葉龍源 個體與外在環境交互作用下,生心理產生不尋常的狀態。

1999 陳聖芳 工作壓力是工作環境中超過個人負荷要求,造成威脅 感,改變正常身心狀態。

1999 葉兆祺 面對工作情境時,為因應工作上的要求,在自我期望的 結果產生失衡的狀態。

2002 廖光榮 工作壓力為個人與工作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中,造成心 理、生理與認知上的不平衡或壓迫。

2004 李榮珠 工作壓力是個體與工作環境交互作用下產生的結果,此 結果若是具有威脅性,則會使個體的生理或心理產生一 種被壓迫、緊張甚至不舒服的狀態。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13

二、教師工作壓力的涵義與定義

教師工作壓力的涵義源自於工作壓力。教師位於教育體制的最基層,身肩教 育國家未來棟樑的使命,其本身的行為、理念、態度時時刻刻在影響著學生。近 年面對社會快速的變遷,少子化的衝擊,及許多新措施的改革,讓原本工作繁瑣 的教師更是倍感工作壓力。

有學者對工作壓力之定義為,教師在教學工作過程中,因工作因素所導致的 緊張、不愉快或負面情緒,個體評估與內外在環境事件交互影響後,個體知覺事 件對個體內外在衝擊的負面力量影響度而言(謝榮茂,2003)。並且 Wahlund 和 Nerell(1976)的研究發現,在所有的白領階級職業族群中,教師是最容易感到工 作壓力的一群(莊淑灣、呂錘卿,2005)。不同專家學者對教師工作壓力有不同的 定義,茲將國內外學者對教師工作壓力一詞的定義,依年份表列 2-4、2-5:

表 2-4

國內學者對教師工作壓力之定義彙整表 年份 研究者 教師工作壓力的定義

2000 郭峰偉 教師在教學情境的互動中,在教學、行政以及學生家和 家長及同事的關係方面所產生個人無法適應的情感。

2001 吳俊容 教師對於自身周遭的工作環境改變要求,知覺到具有威 脅性、壓迫性,經由個人特質與心理為中介歷程後,內 心所產生消極性的負面情感。

2001 張郁芬 教師在從事教學工作時,產生的負面情感反應,這些負 面情感,限於個人知覺,包括情緒及行為等層面。

2001 張秀玲 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因工作情境之內外在因素 影響而產生的負面感受。

2002 詹美春 教師對學校的主觀感受,從人、事、物所知覺的感受如 緊張、困擾、沮喪、憤怒等。

2003 李榮妹 教師工作壓力就是教師從事教學工作時,個人與工作環

2003 李榮妹 教師工作壓力就是教師從事教學工作時,個人與工作環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