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章內容主要目的是探討與本研究相關之國內、外推展適應體育的情形和研 究,藉由其理論進行文獻探討,進而奠定本研究理論之基礎。本章共分三節,第 一節適應體育的意涵;包括一、適應體育的定義;二、適應體育的目的;三、適 應體育的發展;第二節適應體育現況分析;第三節探討96年度花東縣市國民中小 學特殊教育現況。

第一節 適應體育的意涵

一、 適應體育的定義

歐美許多國家稱特殊體育(Special physical education) 為適應體育

(Adapted physicaleducation)。基本而言,適應體育與普通體育一樣是體育,只 是在考量學生需要與個別差異的原則下,在教學目標上的擬定,課程內容的選擇、

教具器材的應用和教學方法的變通上,加以適當的修正與運用。一位勝任的體育 教師應該也是一位稱職的適應體育教師。稱職的體育教師是要以學生為教學中 心,以學生的個別能力程度與需要來設計體育教學活動。在一般體育班級裡,縱 然沒有身心障礙的學生,其中也會有許多程度上與背景上頗為不同的學生存在,

體育教師務必要為這些不同需要的學生設計不同的體育教學活動,以達成人人有 機會上體育課的平等機會。教學過程中,普通體育教學與適應體育教師都一樣,

必須認識與瞭解每一位學生身心特質與發展其動作能力程度,而這種教師必備的 能力是需透過專業的訓練才能夠獲得的知能。

美國健康體育休閒舞蹈協會(AAHPERD)認為適應體育是以多樣化的活動設 計,來符合特殊學生的需求。從專門研究領域而言,適應體育係屬「適應身體活 動」(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的一支,它是一個跨學科的知識體系,強調在 學校教育體系中,經由體育方面綜合性的課程與特殊教學設計,首先透過評估,

(Psychomotor)等方面的終身問題(Sherrill, 1994)。有關適應身體活動的分類情 形。綜合而言,適應體育是:

(一)一種體育教學的態度;

(二)全方位的教育服務傳輸系統;

(三)強調動作問題的發現、評估和矯治的知識體系。

從適應體育教師的觀點而言,適應體育的意義是為考量學生個別差異與求,

進而調整(彈性化)體育教學活動與設計內容,以確保學生能夠獲得適應性的動 作表現並透過學習達到功能性的目的,感受身體活動方面的成功經驗與樂趣。

國內學者對適應體育之定義包括:

一、李美玲(1996)、潘裕豐(1997)亦提到特殊體育是經由綜合性的設計,透過身 體的活動,以達成個體適應社會,情感與心智等方面的發展,包含了運動、

遊戲、韻律等多樣性的活動設計,以符合身心障礙學生的興趣、能力與限制。

二、李偉清(1997)亦提到特殊體育包含各種可用於身心障礙者之體育活動,這些 體育活動對身心障礙者而言必須事先規劃以符合適性的要求,教師的教學需 掌握因材施教與個別化教學的原則。

三、林曼蕙、張翠萍(2001)則認為適應體育是指針對為身心障礙者所設計之有組 織化的身體活動,其範圍涵蓋了學校體育、競技運動、休閒運動及治療和矯 正運動。

四、闕月清(2002) 認為適應體育是考量學生的需要與個別差異的原則下,在課 程內容的選擇、教具器材的應用上,加以適當的修正與運用。

國外學者對適應體育之定義包括:

一、Clarke(1978), Arnheim & Sinclair(1985)認為適應體育是針對身心障礙 學生體育學習上的特殊個別需要,來提供一些計畫,以幫助身心障礙學生達 成身體機能的活動。

二、Jansma &French(1994),Dunn & Fait(1989)認為特殊體育主要是指透過各 種體操或特殊活動,改善身心障礙者姿勢,使其恢復功能及身體機制;並且 是針對傳統的體育活動做一修正,並儘可能調整出一個適合身心障礙學生運 動學習的環境的體育課程,強調發展大肌肉運動能力和身體適應能力,來提 昇身心障礙者能力,使他們運動能力到達或接近同儕的水準。

三、Auxter(1993)& Winnick(1990)亦指出,適應體育是一個特殊領域,它是完 全針對身心障礙者在體育學習上的特殊需要所發展而來,能提供一些特殊的 計畫與策略。

四、Beaver 在1996年國際特殊體育研討會報告書(教育部,1996a)指出適應體育 是經由綜合性的設計,透過身體活動,以達成個體適應社會、情感與心智等 方面的發展;更包含了運動、遊戲、韻律等多樣性的活動設計,以符合特殊 學生的興趣、能力與限制。

五、美國健康體育及運動休閒舞蹈協會( American Alliance for Health

PhysicalEducation , Recreation and Dance, 簡稱AAHPERD )之下的健康教 育委員會在1974年定義則指出,適應體育是以多樣化的活動設計,來符合特 殊學生之需求(陳在頤,1982)。

六、Sherrill(1998)指出適應體育是藉由改善心理動作問題,以利個人達成其成 就目標與自我實現,並建立積極、主動的健康生活型態。適應體育得在回歸 主流及非回歸主流教育中進行,由一般教育人員( generalist )與特殊教育 專業人員( specialist )負責。

綜合以上的說法,適應體育包含了所有可用於身心障礙者的適性體育活動,

而潘裕豐(1997)指出「適應體育」一般以Sherrill(1993)的定義為適應體育界認 同。Sherrill以美國健康體育及運動休閒舞蹈協會(AAHPERD)認為適應體育是以多 樣化的活動設計,來符合特殊學生的需求。從專門研究領域而言,適應體育係屬

「適應身體活動」( 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 )的一支,它是一個跨學科的知 識體系,強調在學校教育體系中,經由體育方面綜合性的課程與特殊教學設計,

首先透過評估,進而診斷與解決一個人因傷殘失能而引起的社會、情意、認知與 心理動作等方面的終身問題(引自教育部,1998)。

適應體育是在日常生活中個體與環境的身體活動互動過程,個體為了因應環 境及滿足其自身的需求,嘗試利用各式各樣的方法、策略和技巧,以維持個體與 環境中人、事、物的和諧平衡關係,使個體能融入生態環境系統之中;特殊體育 則強調個體與環境之不同,藉由特殊設計之活動方法、策略與技巧,來提升個體 的運動能力,兩者可說是殊途同歸;研究者認為適應體育是藉由生態環境分析及 個體心理動作分析,運用相關知識及專業服務模式,設計適合個體之統整性體育 活動,提供安全舒適的學習環境,來提升其情感抒發與心智、體能發展,減少學 習挫折,促進其學習成就與社會參與。

二、 適應體育的目的

楊忠和(1985)認為推行特殊體育的目的有:

一、使身心障礙學童得到參與各種運動比賽學習機會。

二、期望身心障礙學童的體適能及動作技能得到最大的發展。

三、能加強身心障礙學童身體動作的發展,進而幫助其在日常生活中,身體活動 更方便與安全。

Nancy(1989)主張推行特殊體育的目的有:

一、增加體適能。

二、發展基本運動和球類技巧的能力。

三、增加對自己個人限制的了解。

四、發展自我價值。

六、提昇生活與休閒活動品質。

七、增加和同儕互動的機會和經驗。

教育部、McCubbin(1995)與Beaver(教育部,1996a)指出推行特殊體育的目的 有:

一、了解自身的限制所在。

二、促進動作的發展。

三、克服自身殘障的部份。

四、技能的發展及認識安全的重要。

五、學習如何放鬆。

六、培養能力的發展。

七、欣賞能力與理解能力的發展。

綜合以上研究者的闡述,推行適應體育的目的在於發展及改善個體的健康與體 適能,提升動作技巧並增加社會適應及自信心,改善生活及休閒活動品質,而為 達到這些目的,良好的適應體育支持服務架構與執行是不可或缺的。

三、適應體育的發展

(一)我國適應體育實施之發展

我國適應體育實施由於較晚受到重視(黃月嬋,1997),如從民國1974 年追溯就以台灣省教育廳選定台北縣永和國中、彰化縣二林國中及東縣潮州 國中為「國中肢體殘障學童體育實施方案實驗研究」為實驗學校(陳在頤,

1982)。實驗結果由於增加參與活動的機會,不但提昇身心障礙者的學習意 願、增進體能,獲得穩定情緒的效果且漸受重視,實現人權主義理念及教育 機會均等的原則,讓社會大眾漸漸關心弱勢族群。因此,教育行政單位也擬 定相關措施明訂適應體育有關之法令、條文和實施計畫宣示重視身心障礙者 的受教權及參與社會活動的機會,研究者依年代將我國適應體育發展的過程 及重方向。敘述如表2-1-1:

表2-1-1 我國適應體育發展的過程及重方向 年代 我國適應體育發展的過程及重方向

1954年 教育部頒佈「公私立中等以上患病學生體育成績考核辦法」,規定患 病學生應修習體育。

1968年 教育部公佈「學校特殊學生無論是資優或身心障礙都必須接受教育,」

二類學生皆須接受體育課程。

1978年 教育部規定殘障學生不得免休體育。

1979年 教育部頒訂「國民(初級)中學體育特別實施計畫」針對編班、教材、

教學原則、成績考核均有規定。

續表2-1-1 我國適應體育發展的過程及重方向

1982年 教育部再度強調患病學生體育成績考核辦法,各校應確實按規定辦理。

1992年 教育部「發展特殊教育五年計畫」中第十一項「推展特殊體育及殘障 運動計畫」之內容實施。

1993年 教育部特殊體育委員會決議請體育司「加強特殊體育教學規畫與推 展」。

1995年 教育部體育司執行為期四年的「改進推展特殊體育教學實施計畫」。

1995年 全國身心障礙教育會議:加強推展殘障體育運動,促進全民運動之推 展。

1997年 教育部公佈「獎勵績優殘障運動選手實施要點」。

1999年 教育部公佈「適應體育教學中程發展」

資料來源:整理自施大立(1997)、許銘松(民2000)、陳理哲(民2002)

隨著年代與發展的重點,適應體育其發展指標在於提昇教學品質增進智能障

隨著年代與發展的重點,適應體育其發展指標在於提昇教學品質增進智能障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