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文獻與學理探討,研究者將熟齡族所面臨的心理問題、熟齡族憂鬱症 與療癒性商品相關文獻理論,歸納整理出療癒性商品所提供之情緒性功能之相關 理論,找出相關計之脈絡,做為後續研究之參考依據。

2-1. 熟齡族的探討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對熟齡族的定義為年滿或 65 歲以上的老人;樂齡 (Learning) 一詞是源自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對於年長者的稱謂,相對於目前所習慣 的稱呼「熟齡族」或「銀髮族」,不僅去除掉對於年長者刻板的印象,而且具有更 正面積極的意義,意指「樂而忘齡」。

2-1-1. 熟齡族的定義

對於社會中高齡的族群們,稱為熟齡族、銀髮族、老年人,中高齡族、高年 族等;其中的「熟齡族」因為對這族群具有成熟人生的尊敬,「熟齡」相當於一個 人生命的黃金顛峰期,所以有些研究都是以「熟齡族」為主要的高齡社會的成員。

日本博報堂也為了因應這個高齡化社會的趨向,特地成立了研究熟齡族的專業單 位:「生活綜合研究所」與「熟齡事業推進室」,他們清楚地定義區別了熟齡族的 三個時期:

1. 熟齡族導入期:50 歲至 64 歲之間 2. 熟齡族前期:65 歲至 74 歲之間

依據聯合國組織所訂明定的老人國際標準,是以超過 65 歲國民所佔其全國國 民人數的比率超過 7%為基準、在台灣超過 65 歲的國民於 1993 年已經到達 7.1%,

這也是已經到達世界衛生組織所說的「高齡化社會」。

依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 (WHO) 所訂明定老年為超過 65 歲。2010 年時,

日本老年國民已經超出 27%,義大利、德國也已經超出 24%,瑞典、希臘、法國、

瑞士也都超出 20%。美國、台灣也有將近 11%左右。國際上探索人口老化對高齡 的區分為: Young old (65 歲至 74 歲之間)、Old-old (75 歲到 84 歲之間)及 Oldest old (超過 85 歲)三個級別 (Hooyman and Kiyak, 2002)。台灣出版的「熟 齡經濟學」書中用到一個較趨近中性的「熟齡族」一詞,引用其中「成熟」的意 思,再詳細分為輕熟齡族(約 50 歲至 64 歲之間)、中熟齡族(約 65 歲至 74 歲 之間)、高熟齡族(約 75 歲到 84 歲之間)、瑞齡族(指超過 85 歲)四個級別,參 表 2-1。

2018 年後,超過 65 歲的人口將會佔總國民的 17%,台灣即將從「高齡化的 社會」轉而進入「高齡社會」,在邁向高齡化的社會,針對熟齡族生活規劃、社會 參與都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

表 0-1 主要十國 65 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

資料來源:內政部統計處網站(國際指標) (本研究整理)

2-1-2. 熟齡族的生活型態分析

目前台灣的熟齡族群並未真正受到市場上的重視,主場上的主流大多皆為兒 童族群或年輕族群作為主要訴求對象,熟齡族一直是被忽略的區塊。這些於二次 大戰後嬰兒潮出生的熟齡族,從出生到現在,共同走過了台灣各種不同階段的變 革與發展時期。

這群熟齡族群可說是生逢其時,歷經了台灣經濟起飛,當時的個人薪資所得 與房屋的房價成正比,而又無太多的物質誘惑與其他的衍生金融商品可以投資,

所得成為扎實的累積財富,而台灣超過 55%的財富在他們的手中,可說是全台灣 最具有消費能力的一群人。

熟齡族是處於面對人生的結果和收穫期,開始思考何謂真正的豐足,因此積 極追求幸福的時候,所關心的事物大略分為五種:一般時事、人際關係、生理變 化、疾病恐懼、人生總括。

不同的時代、與不同的社會結構,就會衍生出不同的消費特質與生活型態 (杜 瑞澤, 2004)。從需求大於供給的 1980 年代高度成長社會,轉變成需求等於供給的 轉形期社會,再轉變至今日的需求小於供給的成熟化社會。今日在 2000 年代的整 合性生活型態,熟齡族成為主要消費族群的重要份子,他們的生活特質變成追求 適切性與優越性的生活,並具備以往傳統與現代追求自我的獨特生活價值觀,參 表 2-2。

表 0-2 不同時代的消費特性

資料來源:杜瑞澤,生活型態設計,2004。 (本研究整理)

2-1-3. 熟齡族的生活需求

依據尼爾森 2011 年調查,50 歲至 65 歲之間的熟齡族群可分為以下三種類 型:

1. 30.4%為將生活的重心放在家庭裏,喜歡家族活動,屬於樂觀開朗的隨遇而安 型。

2. 32.5%為熱愛吸收新的知識,除了喜歡家人的陪伴外,同時也相當重視社交活 動、屬於參與度高的交際享受型。

3. 37.2%為內斂穩重,追求自我成長,屬於身心健康的成熟穩健型。

以上,可看出交際享受型是在生活中最為活躍的一群。他們喜歡廣泛地閱讀 各類資訊,樂於接受較新潮流行的產品,如環保、設計等,也樂於與朋友間彼此 交流分享。因為能夠最早得到促銷的資訊,而容易形成衝動購物的族群,通常大 部份都是交際享受族。

日本博報堂生活綜合研究所根據身體、金錢、人際將日本熟齡族分為五大族 群(調查時間 2001 年,調查對象 50-74 歲):(見圖 2-1)

1. 達人熟齡族:身體健康、人際關係充實、經濟充裕,佔 16%

2. 自足熟齡族:身體健康、人際關係充實、經濟不充裕,佔 26%

3. 孤立熟齡族:身體健康、人際關係淡薄,佔 24%

4. 互助熟齡族:身體狀況不佳、人際關係充實,佔 13%

5. 傷心熟齡族:身體狀況不佳、人際關係淡薄,佔 21%

圖 0-1 日本熟齡族分類比例圖

資料來源:日本博報堂生活綜合研究所 (本研究整理)

日本博報堂專門研究熟齡族的「熟齡事業推進室」針對熟齡族所面對的生活 現象進行探討與分析(見圖 2-2),無論男性或女性,在面對熟齡族這個時期的家 庭子女、工作事業、職場退休或未來規劃等各種生活改變的問題,都是處於不安 與需要心理準備的,由於受到的改變與衝擊越多,在心靈上所需的療傷程度也就 更加的渴望。

圖 0-2 熟齡族銀髮熟練度過程示意圖

資料來源:博報堂生活綜合研究所 (本研究整理)

台灣熟齡族研究單位統一夢公園,將熟齡族的生活型態分為四大類,分別是 在社交上活躍性高且偏好戶外活動的現代活躍型、自我風格表現且能力顯得信心 十足的品味自信型、對鬼神及宗教儀式最不信任的淡泊知命型、自我空間渴求度 低、在政治與議論性議題參與程度最高的傳統嚴謹型。

2-2. 熟齡族憂鬱症的探討

憂鬱症這個病名,讓人聽起來第一的印象就是「心情不好的心理疾病」;情 緒低落、容易哭泣確實是憂鬱症的一個重要症狀,但是憂鬱症影響所及,絕對不 只是「心情不好」而已。在 DSM-IV-TR 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中,將憂鬱症區分 為重度憂鬱症(重鬱症)(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 MDD)以及低落性情感症(輕 鬱症)(dysthymic disorder, DD)。

2-2-1. 憂鬱症的定義

危機、空巢期症候群與更年期階段,他們害怕面對看不到盡頭的老年,也不時會

1. 輕度憂鬱症

圖 0-3 台灣老人憂鬱症比例圖 (本研究整理)

資料來源: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 長庚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 內政部統計處

2-2-4. 老年憂鬱症對健康的影響

引發老人憂鬱症的原因除了身體疾病與退化之外,老年人的內心的失落感,

例如青春的流逝、職場退役、單身、晚年喪偶以及親朋好友的相繼離逝等,更是 引起老人憂鬱症的重要因素。大部份的老年人在憂鬱症情緒的表達上較為不顯著,

通常是以身體會突然莫名疼痛或無法入睡為理由求助問診醫生之後,身體的檢查

表 0-3 憂鬱症狀相關因子之單變項分析

資料來源:台灣地區老年人憂鬱之預測因子探討十年追蹤結果分析

用(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多變項邏輯斯迴歸進行分析,可以獲知女性 與男性得到老年人憂鬱症的比率為 1.80[95% CI = 1.28 ~ 2.51],日常生活活動 功能 ADL 障礙者,比無障礙者較容易發生老年憂鬱症的症狀[OR = 8.74,95% CI

= 1.04 ~ 73.57] (林惠文, 楊博仁, 楊宜瑱, 陳俊傑, 陳宣志, 顏啟華,賴德仁, 李 孟智, 2010),參表 2-4。

表 0-4 憂鬱症狀相關因素之多變項邏輯斯迴歸分析

資料來源:台灣地區老年人憂鬱之預測因子探討十年追蹤結果分析

2-2-6. 憂鬱症的檢測

老年憂鬱症與失智症初期的症狀很相像,而且也有可能同時會出現,該如何 區分?憂鬱症為失智症的危險誘發因子之一,不過憂鬱症所造成的健忘症卻是可 以治療,失智症則會逐漸惡化。

憂鬱症可以經由「憂鬱篩檢量表」進行檢測(見圖 2-4),提早給予藥物的治 療即可立即改善憂鬱的症狀,減低家庭的負擔,也可以避免醫療資源的耗損與不 當使用。老年憂鬱症是導致老人輕生的主要危險因素。憂鬱症經常伴隨著患者的 負面情緒與自我傷害之想法,若家中有老人,就更須加倍的了解何謂憂鬱症,比 如說:可利用哪些工具檢測憂鬱症,有哪些資源可以幫助病患,甚至了解如何能 避免憂鬱症患者發生自我傷害等行為。

國內外針對憂鬱症篩檢的測量表眾多,常見的測量表如下:

1. 老人憂鬱檢測量表 (GDS) 2. 漢氏憂鬱檢測量表 (AMD) 3. 貝氏憂鬱檢測量表 (BDI) 4. 曾氏憂鬱檢測量表 (ZDS) 5. 中國人健康問卷 (CHQ-12)

6. 美國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憂鬱症檢測量表 (CES-D)

圖 0-4 CES-D 檢測表

資料來源:新北市衛生局 (本研究整理)

目前的社會形態已漸漸改變,在進入老年階段之後,此時並不代表生命就此 停止前進,高齡者應該減少過分依賴子女或選擇放棄自我,反而應該好好善用規 劃這個全的新階段,享受另一種愉悅的生活,而這一切的準備都要在「熟齡」時 開始。

在日本,就有提供熟齡族專用的「每天功課」,最熱門的是「著色」,利用勾 好線條的花卉或風景、名畫等等印刷品,只需要拿起畫筆在上面塗色,就能享受 到在自己手中創造出來的「賞心悅目」的作品,再則是「抄寫佛經」,這也是享受

一種難得的與自我對話的寧靜,其他尚有「縫衣」、「編織」、「摺紙」等等,經由 這些以強調恢復手感、自然的創意的手作活動,可以達到紓壓療癒的效果。

其實不管是洗碗、灑掃、烹飪、閱讀、寫作,只要是透過認真細心的感覺品

其實不管是洗碗、灑掃、烹飪、閱讀、寫作,只要是透過認真細心的感覺品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