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方案研擬與評估

在文檔中 第四章 模擬模式建立 (頁 58-80)

本研究將實例研究當作方案一,依方案一的模擬結果,擬定 改善方案。另外,考慮實際賣場內會有暢銷攤位的情形,在實例 研究之模擬模式,設定幾個暢銷攤位來做情境分析。

6 . 1 替選方案研擬考量

在多樓層大型生鮮賣場建築物內,貨物運輸與裝卸作業過程 及人員行進至攤位前購買貨品之水平動線中,於各攤位前發生平 均等候時間過長與瓶頸路段產生的原因如下:

1. 建築物內之通道寬度有限,因此貨物運輸過程中受到人員或其 他貨物運輸干擾,迫使其降低速率。

2. 攤位前使用面積有限,貨物在攤位前裝卸貨會影響其他人員行 進及購物。

3. 各 攤 位 服 務 者 數 量 應 足 夠 提 供 貨 物 裝 卸 作 業 及 人 員 購 物 作 業 之進行。

4. 該樓層進出之貨物量及人員過多,故每位人員及貨物所使用樓 地板面積有限。

5. 電 梯 前 的 等 待 廳 面 積 應 足 夠 供 應 停 留 等 候 電 梯 的 貨 物 及 人 員,否則等候的貨物與人員隊伍會影響通道中的行進動線。

上述因素中,有關通道寬度、攤位前使用面積及電梯前等待 廳面積,在建築物建築面積有限及成本的考量下,必須設法減少 其他設施面積才能滿足需求,至於要減少哪些設施的面積,則需

建立是考量攤位樓層的配置,來解決建築物內的動線延滯問題。

攤位樓層配置考慮因素,主要依照商家及顧客之角度分成兩 大類。站在商家立場,攤位樓層配置必須考慮搬運距離(成本)

最小、送貨距離(成本)最小、及顧客參觀與購買人數最大這三 個因素;站在顧客立場,在購買到需求貨物前提下,行走距離最 短、提貨距離最短為其考慮因素。以下依商家及顧客考慮因素詳 列如下:

一、站在商家立場:

1. 搬運量愈大的攤位愈靠卸貨樓層,降低跨樓層之搬運距離及補 貨成本。

2. 顧客購買量愈大的攤位愈靠近送貨區樓層,降低跨樓層之送貨 距離及成本。

3. 愈多顧客參觀及購買的攤位愈遠離顧客出入口樓層,增加顧客 參觀距離及參觀攤位數。

二、站在顧客立場:

1. 愈多顧客參觀及購買的攤位愈靠近顧客出入口樓層,降低跨樓 層之行走距離及成本。

2. 愈多顧客參觀及購買的攤位愈靠近顧客出入口樓層,降低跨樓 層之顧客提貨距離及成本。

6 . 2 方案二之研擬與評估 6 . 2 . 1 方案二之研擬

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案二,綜合商家及顧客立場重新配置各樓

層攤位,依照貨物需求量大小來決定其配置的樓層位置建立方案 二,其配置方式是將原規劃設計中攤位配置作置換,將攤位貨物 量愈大者配置在愈低的樓層位置,以縮短貨物運送距離,另外由 於本研究之購買人數是依照貨物量大小決定,如此一來,在方案 二中便同時考慮到商家與顧客之立場。方案二的模擬模式中,所 輸入之各樓層配置的貨物量資料,整理如表 6.1 所示。

表 6.1 方案二各樓層之貨物量配置

樓 層 攤位數 每攤需求數

(公斤)

總貨物量

(公噸)

尖峰小時 貨物量

(公噸)

一樓 246 2000 492 72 二樓 247 1500 370.5 54 三樓 367 800 293.6 43 四樓 331 800 264.8 39

合計 1420.9 公噸 208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 6.2 中依據各樓層貨物量的配置比例,整理出顧客抵達各 樓層之數量,以顧客量愈多的樓層則愈接近一樓出入大門的方式 配置,減少跨樓層的垂直運輸成本及等候使用電梯的時間。

表 6.2 顧客抵達各樓層之數量

樓 層 貨物量比例 顧客人數

一樓 0.34 450

二樓 0.26 345

三樓 0.21 278

四樓 0.19 252

合計 1325

表 6.3 尖峰小時由一樓以電梯運送貨物至各樓層比例 樓層數 2 樓 3 樓 4 樓

機率 P(0.397) P(0.316) P(0.287) 總貨物量

貨物量 54 43 39 136

台車數 270 215 195 68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在一樓尖峰小時中,以電梯運送貨物至各樓層比例與貨物量 比方案一少(由 136 公噸降至 165 公噸),如此可減少跨樓層運 輸時間與成本,並降低電梯的使用率。

尖峰小時由一樓以人員電梯運送顧客至各樓層比例由表 6.4 可得知,在方案二中需以電梯運送之顧客數比方案一少(由 875 人降低至 1047 人),降低人員跨樓層的垂直動線距離。

表 6.4 尖峰小時由一樓以電梯運送顧客至各樓層比例 樓層數 2 樓 3 樓 4 樓

機率 0.394 0.318 0.288 總顧客數 顧客人數 345 278 252 875 平均一部電梯

運送人數 34.5 27.8 25.2 87.5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6 . 2 . 2 方案評估

一、貨物與人員之水平動線評估

由於原方案 的三樓貨物量比二樓貨物量大,在方案二中樓層 配置更換後,方案二將方案一中的三樓貨物量,更改為二樓的貨 物量,且二樓貨物量與原方案之三樓貨物量相同。因此將兩樓層 貨物對調後可縮短尖峰小時內之垂直運送距離,經如此配置後,

在 方 案 二 中 以 貨 物 電 梯 運 送 至 二 樓 的 距 離 較 短 且 因 貨 量 大 電 梯 抵達的機率便增加,造成其運送量增加,於模擬結果中可發現,

方 案 二 於 二 樓 的 水 平 動 線 延 滯 時 間 與 方 案 一 相 較 下 延 滯 時 間 較 長,兩方案的二樓動線於各攤位平均等候時間詳列如表 6.5 所示。

表 6.5 二樓動線行進中於各攤位等候之模擬結果(分鐘)

方案二 方案一

位置 平均等候時間 平均等候時間

S1 8.188 6.957

S2 7.59 6.088

S3 8.806 6.213

S4 13.486 11.28

S5 9.968 7.812

S6 14.808 10.262

S7 8.184 6.095

S8 14.047 7.116

S9 6.896 4.618

S10 9.734 7.143

S11 0 4.436

S12 13.405 10.635

S13 10.651 9.162

S14 4.231 3.787

S15 8.996 7.067

S16 7.696 5.309

S17 11.871 8.509

S18 12.75 10.672

S19 10.736 7.218

S20 9.853 7.104

S21 9.556 8.094

S22 10.591 9.301

S23 11.044 9.416

S24 0.001 0.001

S25 16.276 15.588

S26 12.512 9.854

S27 9.617 6.866

表 6.5(續) 二樓動線行進中於各攤位等候之模擬結果(分鐘)

方案二 方案一

位置 平均等候時間 平均等候時間

S30 10.034 9.545

S31 8.881 5.961

S32 14.811 11.959

S33 10.363 7.441

S34 8.849 6.839

S35 8.125 7.42

S36 7.626 3.697

S37 9.407 7.293

S38 11.474 8.834

S39 16.154 14.105

S40 12.952 10.042

S41 5.993 3.552

S42 10.97 8.728

S43 3.693 2.419

S44 10.271 8.836

S45 2.53 1.252

S46 14.256 11.161

S47 9.455 6.083

S48 7.703 5.726

S49 6.922 5.088

S50 8.531 7.378

S51 1.991 2.12

S52 10.341 7.884

S53 12.653 8.855

S54 13.058 10.655

S55 9.195 8.535

S56 7.237 6.5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在表 6.6 及表 6.7 整理出方案一及方案二於三樓及四樓各攤位 之平均等候時間,由表中模擬結果得知,就各攤位平均等候時間 來看,方案二的平均等候時間較方案一少,方案二較方案一為佳。

表 6.6 三樓動線行進中於各攤位等候之模擬結果(分鐘)

方案二 方案一

位置 平均等候時間 平均等候時間

S1 6.978 7.916

S2 7.089 7.994

S3 7.157 7.599

S4 11.852 13.207

S5 7.043 8.995

S6 10.744 11.505

S7 6.907 7.348

S8 8.386 8.448

S9 5.056 6.258

S10 8.039 8.292

S11 5.127 6.493

S12 11.583 12.39

S13 10.27 9.971

S14 3.936 4.115

S15 7.001 8.202

S16 7.176 7.059

S17 8.869 11.167

S18 10.729 12.091

S19 8.274 10.213

S20 7.982 8.989

S21 7.13 8.189

S22 9.216 9.415

S23 9.275 10.108

S24 0.001 0.007

S25 15.156 15.965

S26 10.398 11.513

S27 7.691 7.524

S28 10.933 10.852

S29 6.279 6.29

S30 9.59 10.498

S31 5.953 8.956

S32 12.172 13.575

S33 7.784 8.849

表 6.6(續) 三樓動線行進中於各攤位等候之模擬結果(分鐘)

方案二 方案一

位置 平均等候時間 平均等候時間

S36 5.528 6.319

S37 6.761 9.106

S38 10.355 9.447

S39 14.369 14.788

S40 10.821 11.638

S41 3.968 6.469

S42 9.768 9.925

S43 3.789 3.335

S44 9.022 9.729

S45 2.145 3.472

S46 12.334 13.503

S47 6.845 8.231

S48 5.664 6.109

S49 6.502 6.394

S50 7.504 7.909

S51 1.554 3.152

S52 8.574 9.718

S53 9.151 12.27

S54 10.199 11.575

S55 8.283 9.579

S56 6.688 7.172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 6.7 四樓動線行進中於各攤位等候之模擬結果(分鐘)

方案二 方案一

位置 平均等候時間 平均等候時間

S1 7.395 8.993

S2 6.587 8.108

S3 7.573 8.291

S4 12.638 13.614

S5 8.68 10.994

S6 11.071 12.182

S7 5.927 9.136

S8 8.419 7.941

S9 4.583 6.593

S10 9.248 10.446

S11 4.458 8.026

S12 11.544 12.314

S13 9.272 10.697

S14 3.82 4.054

S15 8.693 9.625

S16 6 7.381

S17 9.125 10.758

S18 11.207 11.741

S19 8.957 10.818

S20 7.982 10.108

S21 8.067 9.43

S22 9.513 10.491

S23 9.106 11.651

S24 0 0.001

S25 15.023 16.387

S26 10.141 12.294

S27 7.665 9.491

S28 9.841 11.605

S29 6.872 7.666

S30 10.593 10.111

S31 6.664 9.09

S32 12.367 14.042

S33 8.9 10.2

表 6.7(續) 四樓動線行進中於各攤位等候之模擬結果(分鐘)

方案二 方案一

位置 平均等候時間 平均等候時間

S36 7.656 8.999

S37 7.44 8.352

S38 8.501 10.61

S39 15.63 16.242

S40 11.217 12.885

S41 4.384 6.765

S42 10.129 11.018

S43 2.964 2.985

S44 8.668 9.887

S45 2.478 3.132

S46 11.988 14.15

S47 7.4 9.984

S48 6.71 6.685

S49 4.889 6.294

S50 6.636 9.433

S51 2.036 3.237

S52 8.494 9.478

S53 9.883 12.355

S54 10.559 12.895

S55 7.982 8.96

S56 6.389 7.224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平均系統時間

在二∼四樓人員與貨物是由個電梯群產生進入樓層,離開該 樓層亦是抵達各平面位置的電梯群後,使用電梯離開。因此各樓 層的系統時間計算方式,是依該樓層之貨物及人員離開各電梯群 的時間,與各貨物及人員由電梯群產生的時間差。

由表 6.5∼ 表 6.7 中得知,除二樓以外,三樓與四樓於各攤位

之平均等候時間均較方案一短,因此檢定兩方案的系統時間。將 方 案 一 與 方 案 二 之 人 員 與 貨 物 推 車 進 出 樓 層 所 需 的 平 均 系 統 時 間,及檢定兩方案系統時間之結果整理如表 6.8 所示。兩方案經 t-test 檢定後發現有顯著差異性。由表 6.8 可知於方案二中,三樓 與四樓之系統進出時間較短,在水平動線行進與裝卸 貨物作業總 時間之延滯較少。

表 6.8 貨物與人員進出樓層各電梯群之平均系統時間(分鐘)

方案比較

樓層 方案一 方案二 檢定結果

電梯群一 33.25 39.14 顯著差異 電梯群二 36.73 43.39 顯著差異 電梯群三 28.62 34.82 顯著差異 電梯群四 33.11 37.31 顯著差異 二樓

電梯群五 31.47 36.217 顯著差異 電梯群一 34.42 33.78 顯著差異 電梯群二 37.34 36.69 顯著差異 電梯群三 29.27 27.35 顯著差異 電梯群四 33.86 32.74 顯著差異 三樓

電梯群五 32.19 41.52 顯著差異 電梯群一 35.14 36.25 顯著差異 電梯群二 37.51 39.46 顯著差異 電梯群三 31.30 30.82 顯著差異 電梯群四 33.27 34.97 顯著差異 四樓

電梯群五 32.94 34.47 顯著差異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三、貨物電梯與人員電梯平均利用率評估

方案二之電梯平均利用率整理如表 6.9 及 表 6.10 所 示,在表 中 電 梯 平 均 利 用 率 括 弧 部 分 為 方 案 一 之 電 梯 利 用 率 值 。 經 由 表

6.9 及表 6.10 中得知,方案二的平均等候時間較方案一少,且無 論是貨物電梯或是人員電梯之利用率皆比方案一低。電梯利用率 愈低則閒置率愈高,若未來建築物內之貨物或人員運用電梯設施 的需求增加,仍有較多的設備資源可以利用應付需求成長空間。

表 6.9 貨物電梯群利用情形

平均等候時間

(分鐘) 一樓 二樓 三樓 四樓 平均

利用率 上行 7.85 12.38 12.36

電梯群一

下行 12.33 9.21 11.61

0.62 (0.91) 上行 6.35 9.49 10.37

電梯群二

下行 8.02 7.88 9.57

0.68 (0.88) 上行 2.31 3.59 4.74

電梯群三

下行 5.86 8.62 6.83

0.53 (0.75) 上行 6.921 7.41 7.42

電梯群四

下行 9.531 8.05 7.762

0.63 (0.8) 上行 6.269 7.564 7.469

電梯群五

下行 9.04 6.513 9.53

0.69 (0.86)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 6.10 人員電梯群利用情形

平均等候時間

(分鐘) 一樓 二樓 三樓 四樓 平均

利用率 上行 2.25 5.36 5.42

電梯群一

下行 7.43 8.27 7.32

0.68 (0.87) 上行 1.298 2.25 3.37

電梯群二

下行 2.63 1.35 1.45

0.47 (0.52) 上行 2.537 2.58 2.69

電梯群三

下行 2.07 3.16 4

0.61 (0.64) 上行 2.28 3.42 2.98

電梯群四

下行 4.35 4.28 3.62

0.67 (0.73) 上行 3.01 2.82 3.57

電梯群五

下行 2.33 2.97 1.48

0.42 (0.5) 上行 2.86 2.96 3.85

電梯群六

下行 3.16 4.52 3.47

0.52 (0.63)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6 . 3 情境分析之評估

在實際賣場中即使一整個樓層均販賣同質貨品,仍會有幾個 攤 位 因 攤 商 販 售 的 貨 品 品 質 較 佳 、 服 務 好 或 與 出 入 口 鄰 近 等 理 由,因而最受顧客歡迎。為了解賣場內之暢銷攤位對該樓層水平 動線的影響情形,以原實例方案中之四樓為例,假設六個暢銷攤 位鄰近出入口,其攤位編號分別是 S7、S17、S44、S54、S40、S12

(如圖 6.1 所示)。

考量有暢銷攤位情形作為本研究之情境分析,由於暢銷攤位 會吸引人潮,因此在攤位空間有限下,貨品需經常以貨運推車進 行補貨作業。在模式建立時,將暢銷攤位位置的停等機率提高,

如此可增加補貨推車與人員停在暢銷攤位前的數量,模擬結果與 方案一比較整理如表 6.11 所示。

表 6.11 原方案與有暢銷攤位情形之平均等候時間比較(分鐘)

方案一 考慮暢銷攤位

位置 人員與貨物平均等候時間 人員與貨物平均等候時間

S1 8.993 7.131

S2 8.108 5.577

S3 8.291 6.947

S4 13.614 13.891

S5 10.994 8.724

S6 12.182 9.413

*S7 9.136 16.189

S8 7.941 5.69

S9 6.593 5.609

S10 10.446 9.587

S11 8.026 4.141

*S12 12.314 16.746

S13 10.697 9.483

表 6.11(續)原方案與有暢銷攤位情形之平均等候時間比較

( 分鐘)

方案一 考慮暢銷攤位

位置 人員與貨物平均等候時間 人員與貨物平均等候時間

S15 9.625 6.17

S16 7.381 6.953

*S17 10.758 16.049 S18 11.741 12.282

S19 10.818 9.416

S20 10.108 7.731

S21 9.43 5.434

S22 10.491 9.53

S23 11.651 8.277

S24 0.001 0

S25 16.387 16.444 S26 12.294 11.482

S27 9.491 5.888

S28 11.605 9.983

S29 7.666 7.019

S30 10.111 8.519

S31 9.09 8.209

S32 14.042 13.449

S33 10.2 8.82

S34 8.262 7.505

S35 8.036 6.441

S36 8.999 4.002

S37 8.352 8.744

S38 10.61 9.38

S39 16.242 15.86

*S40 12.885 16.353

S41 6.765 3.77

S42 11.018 9.102

S43 2.985 3.595

*S44 9.887 8.629

S45 3.132 2.983

S46 14.15 14.122

S47 9.984 7.153

S48 6.685 5.494

S49 6.294 5.111

S50 9.433 7.556

表 6.11(續)原方案與有暢銷攤位情形之平均等候時間比較

( 分鐘)

方案一 考慮暢銷攤位

位置 人員與貨物平均等候時間 人員與貨物平均等候時間

S51 3.237 2.418

S52 9.478 9.478

S53 12.355 11.994

*S54 12.895 16.31

S55 8.96 8.129

S56 7.224 6.592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模擬結果由表 6.15 中得知,在暢銷攤位前的等候時間增加,

然其他非暢銷攤位的等候時間卻相對減少,這是由於每位顧客於 該樓層均購買四種貨品,人潮被暢銷攤位吸引後,在其他非暢銷 攤位購物的顧客或貨物便不需太多的等候時間了。在表 6.16 中列 出有暢銷攤位情況之瓶頸發生位置,並將之標示在圖 4.1,由圖 上所標示的瓶頸位置可得知,產生瓶頸的路段是在暢銷攤位周遭 路段。

表 6.12 瓶頸路段位置

路段編號 路段起迄點

9 I4-S5

423 I21-S4

61 I23-S12

68 I25-S6

104 I34-S17

65 I24-S19

114 I37-S18

124 I40-S33

160 I53-S32

165 I55-S40

在文檔中 第四章 模擬模式建立 (頁 58-8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