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日本 JRA(2002)道路橋示方書-耐震設計篇 1. 性能目標

第五章 美、歐、日性能設計準則比較探討

4. 系統規劃設計

5.2 日本橋梁耐震性能設計規範概況

5.2.2 日本 JRA(2002)道路橋示方書-耐震設計篇 1. 性能目標

日本道路協會(JRA)於 2002 年所出版的「道路橋示方書-耐 震設計篇」以導入性能設計觀念為目的,建立不同重要度橋梁於所 考慮之地震等級下應具有之耐震性能水準,作為耐震性能目標(表 5-13),同時強調即使發生未預期之行為或破壞亦能夠防止落橋,

並以此些要求為設計原則進行耐震設計。耐震性能目標詳細說明如 下:

表 5-13 JRA(2002)耐震性能目標

設計地震等級 重要度

A 類橋 B 類橋

等級 1 耐震性能一

等級 2

類型 I

(板塊邊界型)

耐震性能三 耐震性能二 類型 II

(內陸直下型)

(1) 橋梁重要度分類

考慮(1)區域防災重要性、(2)二次災害可能性、(3)災害發 生時的替代性、以及(4)恢復功能之難易,將橋梁分為 A 類橋

(一般)以及 B 類橋(重要)。不使用用途係數。

(2) 地震等級

含二等級地震:

a. 等級 1:使用期間發生機率高。

b. 等級 2:使用期間發生機率低,強度大,包括兩類型:

(a) 類型 I:板塊邊界型,振幅大、延時長(遠域地震)。 (b) 類型 II:內陸直下型,延時短但強度極大(近斷層)。

(3) 性能水準

表 5-16 JRA(2002)耐震性能水準二對應各構件之可接受狀態 bridge)等

(剛)構架式

表 5-17 JRA(2002)耐震性能水準三對應各構件之可接受狀態

(a) 選擇代表性(與工址地型地盤條件類似)的強震紀錄製 作與反應譜相符之人造地震;下部結構位置不同處,宜 考慮使用各種地盤類別,取較不利之結果。

(b) 地震等級 1 可選用 1 組波形;地震等級 2 選用 3 組波形。

(2) 可接受性能標準

a. 性能指標:強度、變形、變位(殘餘變位、韌性比)。 b. 耐震性能水準一、二、三對應之可接受性能標準如。表 5-18

〜表 5-19 所示。其中,耐震性能水準二以限制橋墩之殘餘 變位作為可接受標準之一,目的是為了滿足表 5-14 之可修 復性。

表 5-18 JRA(2002)耐震性能一對應之性能標準

耐震性能一 可接受標準

上 部 結 構

主 體 彈性範圍以內 應力<容許應力

伸縮裝置 不產生損傷 地震時伸縮量<設計伸縮量 支

橡膠支承

彈性範圍以內

剪應變<容許剪應變;

應力<容許應力

鋼支承 應力<容許應力

橋墩及橋台 彈性範圍以內 應力<容許應力

基 礎

基礎的力學特性不超 過彈性範圍,且支承 基礎的地盤的力學特 性不產生變化的極限 的狀態

支承力<容許支承力 應力<容許應力 反應變位<容許變位 基礎底座 彈性範圍以內 應力<容許應力

表 5-19 JRA(2002)耐震性能二對應之性能標準

3. 工址可建性

4. 結構系統規劃

強調結構系統規劃之重要性。

(1) 耐震設計基本方針規定:結構形式應考慮地形、地質、地盤條 件及現地條件藉以選擇,此事至為重要。

a. 為確實防止上部結構掉落,宜盡可能採用多跨度連續結構;

若橋台部分的地盤良好,亦可考慮承擔地震力,例如橋台、

橋墩採用橡膠支承,降低橋柱過大負擔的水平力(慣性力)

分散結構。

b. 軟弱土層或液化、流動化地盤,宜選擇水平剛度高的基礎,

或選擇上部結構與下部結構接點較多的結構系統,例如:剛 構架式。

c. 地盤條件良好,下部結構勁度高、橋梁週期短的多跨度連續 橋梁,宜採用隔震設計。

d. 局部性破壞可能引致整體系統坍塌者,須限制該部分之損 傷。

e. 不宜採用受幾何非線性影響較大之結構系統。

f. 地盤條件或結構條件變化顯著之處,應仔細探討是否採用連 續結構較有利。

(2) 隔震橋:

a. 不得採用隔震橋之條件

(a) 基礎週邊土層土壤參數為 0。

(b) 下部結構柔度大、固有週期長。

鋼橋墩採用隔震大多不合理,所以,必須留意隔震支承 確實能消能。

(c) 基礎週邊地盤軟弱,隔震後橋梁週期變長可能引起與地 盤共振。

(d) 在支承處產生負反力。

b. 採用隔震橋之考量

(a) 謀求多跨度連續化。

(3) 結構系統以行為複雜性(規則性)區分,作為選擇分析方法之 依據之一

a. 地震時結構行為不複雜的橋梁

(a) 結構系統簡單、基本振態顯著的結構系統。

(b) 塑性鉸發生之部位明確(RC 橋墩),等能量原理適用。

b. 地震時結構行為複雜的橋梁 (上述情形以外),例如:

(a) 週期長(1.5 秒以上)、或橋墩高(30m 以上)。

(b) 使用橡膠支承的水平力(慣性力)分散結構。

(c) 隔震橋。

(d) 剛構架橋。

(e) 鋼橋墩產生塑性鉸或數部位產生塑性鉸。

(f) 曲率半徑小且上部結構兩端所形成的角度較大的曲線 橋。

(g) 垂直向地震動影響顯著、特殊結構或新形式、重量顯著 不同的梁構件之影響、動水壓影響較大之過河橋墩等 情況,宜視需要考慮。

(4) 結構消能機制

a. 表 5-15〜表 5-17 相關性能水準之定性表述隱含說明所期望

(2) 分析方法

橋梁行為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