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智能障礙者之定義與特質

本節次就國內外對智能障礙者之定義,以及智能障礙者特質加 以探討:

一、 國內外對智能障礙者之定義

(一) 美國智能障礙協會之定義

智能障礙者之定義,依據美國精神發育遲緩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AAIDD;前

身為 American Association on Mental Retardation,美國智能障礙協

會,簡稱 AAMR)在 2002 年修正第九版的定義,形成第十版的定義

中指出,智能障礙係指在智力功能和適應行為上存有顯著之限制而表

現出的一種障礙,而所謂的適應是指概念( conceptual )、社會 ( social )

和應用 ( practical ) 三方面的技能。對於智能障礙者,社交適應不

良是一大特質,而智障者所需支持的九個領域中,其中一項為「社

交」;同時 2002 年的診斷向度比 1992 年增加了「參與、互動和社

會角色」這個向度 (AAIDD,2002 )。

另外,美國智能障礙協會 ( AAIDD, 2002 ):「智能障礙的發 生必須在十八歲以前,且在智能及某些應用性適應行為上有明顯的限 制,如:觀念思考表達、社交以及實際生活能力。」( Mental retardation is a disability characterized by significant limitations both in intellectual function and in adaptive behavior as expressed in conceptual, social, and practical adaptive skill. This disability originates before age 18. ) 美國智 能障礙在定義解說中也提到,要應用上述定義前必須考慮到幾項前 提:(1)功能限制的認定必須與個人所在環境之同齡者來做比較;(2) 有效的評估是必須考慮到個體在文化及語言上的差異,例如溝通方 式、知覺及行為因素的不同;(3)同一個體可能擁有一種以上的障礙 限制,而且可能都很嚴重;(4)描述障礙或限制的定義之目的,是為 了解需求提供有效的支持;(5)藉由持續性地提供適當的支持,改善 智障者在生活上的限制。

由以上對智能障礙者的定義,說明了缺乏適當的社交技巧亦是智

障者的一個缺陷,這個缺陷會對智障者的人際適應產生困難 ( Walker

等人, 1988;Sargent , 1998 ) 。因此,依據相關文獻 ( Gresham 和

MacMillan, 1997;Carothers 和 Taylor , 2004 ) 指出,輕度智能障礙

學生在普通班適應不良,不是因為他們的障礙問題,而是其無法表現

出適當的社會行為,因而導致學生的學業表現低落、低自信心,甚至 容易產生問題行為。所以良好的社交能力對智障障礙學生而言是重要 的。

(二) 我國教育部的定義

我國對智能障礙者的定義,依據教育部 ( 民 95 ) 頒布之「身 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第三條第二項第一款所稱智能障 礙,指「個人之智能發展較同年齡者明顯遲緩,且在學習及生活適應 能力上有嚴重困難者」 ;其鑑定基準如下:

1、心智功能明顯低下或個別智力測驗結果未達平均數負二個標準差。

2、「生活適應能力困難」係指學生在自我照顧、動作、溝通、社會情緒或學科 學習等表現上較同年齡者有顯著困難情形。

智能障礙主要分為輕、中、重等類別,而分類的過程必須以測驗 評量來區別學生的程度。而本研究所稱之智能障礙學生係依據教育部 ( 民 95 ) 頒布之「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第三條第二 項第一款所稱智能障礙,指「個人之智能發展較同年齡者明顯遲緩,

且在學習及生活適應能力上有嚴重困難者」;其鑑定標準如下:

1、心智功能明顯低下或個別智力測驗結果未達平均數負二個標準差。

2、「生活適應能力困難」係指學生在自我照顧、動作、溝通、社會情緒或學科 學習等表現上較同年齡者有顯著困難情形。

綜合上述,我國對於智能障礙的界定與 AAIDD 基為接近;著重智

力學習以及適應行為發展等等,同時也注重評量生活適應的重要性。

對於智能障礙學童而言,若能夠提供支持性協助,實施生活化、功能 性的教育,並對環境加以有效調整,可以提升學童生活上的學習知 識、乃至工作環境上的適應能力。同時,針對智能障礙學童的各種特 質,可依據他們不同的身心發展特質、學習動機等去做引導學習,透 過有效的教學策略,給予適宜的鼓勵增強,以增進其學習效果,提升 社會經驗。

二、智能障礙者特質

智能障礙學生之所以學習成就低落,和他們的學習特質有著密切 關聯性(王文科,民 89;何華國,民 87;林惠芬,民 89;洪儷瑜,

民 81;郭為藩,民 91;陳榮華,民 84)。研究者將智能障礙學生的 學習特質及可應用的教學策略分述如下:

(一) 學習方面

1、理解與記憶力差

輕度智能障礙學生的認知發展較一般學生遲緩、相對理解與記憶力較 差,若使用過於複雜的語句,可能使他們一知半解。因此,教師可針對學生 而決定使用語的深淺。如教導一項概念或是技能的時候,可以給予多次重覆 練習的機會,同時與實際生活聯結,讓他們習得必備的生活知能。

2、注意力不集中

因應智能障礙學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短暫,所以教學的時候,能夠盡 量利用教具輔助學習;如以動態、靜態交替教學的方式,以生動的畫面和聲

音來引起他們的注意力。教學方法可以活潑生動及符合經驗的模式進行,來 引領學生的學習興趣。

3、類化能力欠缺

即學習遷移能力困難。智能障礙學生對於符號的記憶(如轉譯、提取)表 現不佳,因此在識字上有些困難;學習過的日常生活經驗無法有效類化到相 似的情境中,學習遷移呈現低落;因此,教學時需要聯結生活經驗,同時配 合實用的教材,藉由有效教學介入來讓他們習得,並能夠應用於生活當中。

4、組織及訊息處理能力弱

由於智能障礙學生組織及訊息處理能力較弱、抽象概念不足,對於學習

的料材無法有效轉錄、存取與組織。因此在教學課程上必須有結構性、有組 織性;同時提供有效的組織策略,讓他們的學習更有效果。

(二) 人格方面

1、挫折感

智能障礙學童的挫折感與不良的環境適應有關,可以藉由鼓勵或是獎勵 制度來協助;並將教學單元由簡至繁的漸進式提升,以累積其成功的學習經 驗,減少可能挫折的因素,幫助其人格發展。

2、焦慮感

由於受到智力障礙的知覺,與社會互動經驗的缺乏、不好的失敗經驗,

以及標記的影響等等,皆是智能障礙學童出現高焦慮的因素。

3、預期失敗心理

個體對於本身的認知能力受限,因而在面對各種學習情境時,常因處理

不當等因素導致成功的少,失敗的多;久而久之,便容易造成對失敗的高預 期心理現象。

(三) 社會情緒方面

智能障礙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常容易因挫折出現退縮的心態,而導致學 習動機低落;讓他們在學習時普遍缺乏自信心。因此教學時教師應使用溫 和、堅定的語氣對學生回應。同時,盡量給予正面的鼓勵話語,分享成功的 經驗使他們更有信心。

2、語言溝通能力不良

智能障礙學生受限於認知與語言溝通不良,導致人際關係及社會互動技 能不足,而有社會適應困難的現象。輕度智能障礙學生最需要的是將來能在 社會上有良好的適應能力,增進人際關係。因此教導他們生活上常用的詞彙 或是社交用語、如何使用金錢及安排時間等,是非常重要的。

綜合上述,對於智能障礙學童而言,因受限於智力功能和適 應行為上的障礙,所以導致其在學習上存有許多困難點。然而,

因應他們的學習特質,如理解記憶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以及挫 折容忍度低、學習動機低落等因素,若教學者能給予支持性、功 能性的教育與協助,對其在生活上的學習、環境上的適應等行為 是相當有助益的。再者,教師透過有效的教學計畫,給予適當的 增強鼓勵,能增進智能障礙學童的學習效果。

因此,研究者嘗試將「繪本故事」融入語文教學活動中,期 望藉由活潑的故事互動,能夠引起學童的學習動機與興趣,建立 師生溝通的互動關係,並提升學童的識字能力,進而增進其語文 閱讀等相關生活技能;而繪本在「圖片」與「文字」的結合下,

能產生具有情境意義的語文。是故,若教師能夠運用教學技巧,

將繪本故事融入教學活動中,在有限的授課時數內,不僅能夠引

起學童的興趣,對於學童日後的學習品質是大有助益的(葉宛

婷,民93 )。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