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模擬驗證

4.2 無電流感測控制之模擬

4.2.2 暫態模擬

除了考慮電路穩態下輸入電流的波形,同時也必須關注的是暫態響應,當負 載突然變化的時候,由輕載變重載或由重載變輕載時,檢視其控制器是否能穩定 的控制,直流鏈輸出電壓是否能儘快的調節,輸入電流波形是否仍保持正弦並和 輸入電壓同相。同樣的,頻率 400Hz 輸入電壓下,再觀察其變化是否符合預期。

如圖 4.11,在此模擬負載由 400W 升至 600W 之暫態響應,可看出 VO受到擾動約 7V,輸入電流 is峰值由 6A 上升至 10A,其安定時間大約在 50ms。

200V 205V

195V

VO

25ms

0 60V 120V 180V

-5A -10A -15A

is

vs

圖 4.11 60Hz 模擬輸入電壓下暫態響應

同樣地,改由頻率 400Hz 輸入電壓,如圖 4.12,觀察其波形可看出,大致和 60Hz 輸入電壓差距無幾,VO受到擾動約 8V,輸入電流 is峰值由 5A 上升至 10A,

其安定時間大約 200ms。

200V 205V

195V

VO

25ms

0 60V 120V 180V

-5A -10A

-15A is

vs

圖 4.12 400Hz 模擬輸入電壓下暫態響應

第五章 電路實作

5.1 現場可規劃邏輯陣列

現場可規劃邏輯閘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是一種可規劃 邏輯陣列 IC,它提供了「邏輯閘陣列」(Gate Array,GA)元件的特性與「可程式陣 列邏輯」(Programmable Array Logic,PAL)元件的規劃彈性,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使用者可以任意規劃邏輯電路;二、FPGA 元件可以重複使用燒錄;三、可以 快速合成使用者的電路;四、具有完善的軟體可以配合使用。

利用 FPGA 來實現控制系統有著不少優勢在,除了有較高的運算時脈外,其 平行運算的能力也相當高。除此之外,利用 FPGA 實現的控制器,其行為也非常 接近等效之類比控制器,而且不但能保留其優點,如無計算上的延遲(No Calaulation Delay)、更高的頻寬(Higher Bandwidth)等;更能將其缺點排除,如參數飄移

(Parameter Drifting)、較低的積分層級(Poor Level of Integration)[ ]。除此之外,與其 類似功能之 CPLD 做比較亦存在不少優點,在編程上 FPGA 比 CPLD 具有更大的 靈活性,且 FPGA 非常適合複雜邏輯結構,這些優勢也讓 FPGA 更適合使用在控 制系統上。

FPGA 元件內部主要包含了三大部分,數百個到數千個標準的可程式邏輯單元 (Configurable Logic Blocks,CLBs),排列形成 M × N 的電路矩陣;每個邏輯單元 均連接至縱向網路及橫向網路,外部在圍繞一圈輸入輸出單元,如圖 5.1 所示,當 電路完成設計後,便可以把產生之電路架構編譯檔下載至 FPGA 中進行連線規劃,

成為一顆具有特定功能之 IC。這樣不但縮短了研發時間,同時又擁有多次燒錄等 功能,而且也大大增加設計方法上之彈性。

接下來將介紹 FPGA 的設計流程。首先 FPGA 的設計方法有二種,分別為圖 形化流程(Schematic Flow)以及硬體描述語言編輯(HDL Editor),然而近年來電路設

計的規模日益龐大複雜,若使用圖形化的設計方法相當的費時且容易發生錯誤,

因此利用硬體描述語言的設計方法成為主流,一般常見的硬體描述語言有 VHDL、

Verilog 等,而本論文所使用的為 Verilog,由於接近 C 語言的語法撰寫,使得較 VHDL 來的容易上手,而撰寫硬體描述語言最重要的就是電路的觀念,以及訊號 實續的正確性,因此在程式撰寫的概念上有別於 C 語言與 MATLAB 等逐行編譯的 程式語言。

將所希望設計的電路利用圖形化流程或是硬體描述語言完成後,接下來則可 以做行為模擬(Behavior Simulation)及合成後的函數模擬(Function Simulation),藉此 可以瞭解所設計的電路功能是否正確。驗證功能正確後,就可以進行時序模擬 (Timing Simulation),模擬電路在燒入 FPGA 後,所造成的延遲是否符合需求。

圖 5.1 FPGA 元件基本結構 本實驗所使用之現場可規劃邏輯閘陣列發展板,型號為

UBD-Spartan3E-ST3E。其核心為 Xilinx 公司研製,型號為 Spartan-3E XC3S250E,

並配合 Xilinx ISE 8.2i 之軟體進行電路撰寫及模擬。此核心內含 4896 個 4 輸入 LUT(Look-Up Table)及 D 型正反器(D-Type Flip-Flop),封裝為 PQFP 208 隻腳位,

其中供使用者使用的腳位有 158 隻。此外,還包含了有 12 個 18K-bits 的 Block RAMs,12 個 18 乘 18 的硬體乘法器。實驗板上則提供 8 個指撥開關及 LED 介面 及 40MHz 之石英震盪器等。

5.2 實作電路組成

Gate Driving Circuit

FPGA XC3S250E

Isolation amplifier A/D

圖 5.3 實作電路照片 A/D 及 D/A 電路

Gate Driver

FPGA 實驗板 Main Circuit

5.2.1 數位類比轉換電路(A/D Circuit & D/A Circuit)

FPGA XC3S250E

SFRM1CONVST1SDATA1 CLK SFRM2CONVST2SDATA2

CLK

1

5.2.2 開關驅動電路(Gate Driving Circuit)

如圖 5.6 所示,從 FPGA 取得 PWM 開關訊號進入開關驅動電路,在產生足夠

330 DS2505-M

V mF 35

1 Zener

8.2V 1µF

5.3 控制器合成

Signal Generater

與參考電壓 *V 相減後所得誤差,進入 S#3 到 S#6 的 PI 控制器產生出電感電壓命o

L

S#9 到 S#17 為開關訊號產生迴路,S#8 將輸入電壓 vs鎖相,並抓取其零交越 點,然後在 S#9 以週期(1/60)及(1/400)秒設定一計時器以用來查表,S#10、S#11 中 內建 2 個表分別為 s1(ωt)和 s2(ωt),考慮在每一次開關週期查表一次,亦即查表的 時間間隔為 25μs。而 S#10 到 S#11 為將此查表位置累加,而進入 S#12、S#13 再 乘上估測電感電壓L。而後 S#14 加上開關及二極體不理想因素的補償,產生出 控制訊號 d。S#15 為 PWM 的模組,利用 S#14 所產生的控制訊號 d,經過開關分 配而得到二組開關訊號輸出。整個控制迴路利用 25μs 完成。其餘在 FPGA 所實 現的模組還有除頻模組和 D/A 模組。除頻模組是將 FPGA 基頻 40MHz 分別產生 20MHz、10MHz、4MHz、40kHz 和 20kHz 等時脈,來當作觸發其餘模組所用。

D/A 模組雖非無電流感測控制器所必須,但可藉由此模組觀察 FPGA 內部訊號,

對於 FPGA 的合成有很大的幫助。表 5.1 為此架構下之 FPGA 使用率。

表 5.1 各種架構下之 FPGA 使用率 可使用 已使用(使用率) 4 Input LUTs 4896 1394(28%) D-type Flip-Flops 4896 377(7%)

IOBs 158 23(14%) MULT 18×18s 12 5(41%)

5.4 無電流感測之實作

在本節中將以 FPGA 實作理想輸入電壓下 60Hz 及 400Hz 頻率下,輸出 200W、

400W、600W 輸出,並記錄其各次輸入電壓及電流諧波值,並與 A 類及 D 類規範

或 DO-160 規範做比較,驗證其控制法則的可行性。

5.4.1 頻率 60Hz 輸入電壓下之穩態實作

在下列的穩態實作中,將輸入定為 60Hz 理想電壓 110Vrms,此時輸出端負載 接電阻 200Ω、100Ω及 66.67Ω使輸出分別為 200W、400W 及 600W,此時利用示 波器量測輸入電壓及輸入電流,如圖 5.8 至圖 5.10,並透過功率計記錄各次電流諧 波的大小值,並整理成下表 5.2。

表 5.2 60Hz 實作輸入電壓下各次諧波及其 THDi

輸出功率

諧波次數 200W 400W 600W

1-基本波

(單位:A) 1.7616 3.4403 5.2297

奇次諧波

3 0.1575 0.2844 0.5743 5 0.0551 0.0389 0.0844 7 0.0147 0.0368 0.0520 9 0.0145 0.0258 0.0338 11 0.0162 0.0251 0.0235 13 0.0169 0.0190 0.0158 15 0.0195 0.0209 0.0139 17 0.0185 0.0157 0.0111 19 0.0136 0.0133 0.0085

偶次諧波

2 0.0718 0.0460 0.1069 4 0.0420 0.0253 0.0284 6 0.0380 0.0353 0.0238 8 0.0214 0.0243 0.0177 10 0.0166 0.0183 0.0138 12 0.0093 0.0086 0.0125 14 0.0099 0.0112 0.0070 16 0.0040 0.0021 0.0057 18 0.0027 0.0035 0.0040 20 0.0029 0.0012 0.0029 THDi (%) 11.27% 8.80% 11.41%

vs

is

0 -5A 60V

Vo

5ms -10A

-15A 120V 180V

THDi=11.27%

圖 5.8 200W 輸出 60Hz 實作輸入電壓及電流波形

vs

is

0 -5A 60V

Vo

5ms -10A

-15A 120V 180V

THDi=8.8%

圖 5.9 400W 輸出 60Hz 實作輸入電壓及電流波形

vs

is

0 -5A 60V

Vo

5ms -10A

-15A 120V 180V

THDi=8.8%

圖 5.10 600W 輸出 60Hz 實作輸入電壓及電流波形

5.4.2 頻率 400Hz 輸入電壓下之穩態實作

此時輸入電源改為 400Hz 理想電壓 110Vrms,輸出端負載接電阻 200Ω、100 Ω及 66.67Ω使輸出分別為 200W、400W 及 600W,此時利用示波器量測輸入電壓 及輸入電流,如圖 5.11 至圖 5.13,並透過功率計記錄各次電流諧波的大小值,並 整理成下表 5.3。

表 5.3 400Hz 實作輸入電壓下各次諧波及其 THDi 輸出功率

諧波次數 200W 400W 600W

1-基本波

(單位:A) 1.8428 3.6783 5.6295

奇次諧波

3 0.1790 0.2531 0.4722 5 0.0680 0.0924 0.1016 7 0.0426 0.0606 0.0795 9 0.0196 0.0399 0.0568 11 0.0178 0.0331 0.0521 13 0.0118 0.0252 0.0396 15 0.0058 0.0179 0.0319 17 0.0070 0.0142 0.0225 19 0.0053 0.0105 0.0193

偶次諧波

2 0.0183 0.0332 0.0409 4 0.0322 0.0370 0.0329 6 0.0166 0.0241 0.0198 8 0.0115 0.0179 0.0113 10 0.0046 0.0125 0.0088 12 0.0023 0.0107 0.0042 14 0.0011 0.0087 0.0031 16 0.0005 0.0070 0.0027 18 0.0009 0.0056 0.0014 20 0.0002 0.0064 0.0027 THDi (%) 11.15% 8.00% 8.95%

vs

is

0 -5A 60V

Vo

500μs -10A

-15A 120V 180V

THDi=11.15%

圖 5.11 200W 輸出 400Hz 實作輸入電壓及電流波形

vs

is

0 -5A 60V

Vo

500μs -10A

-15A 120V 180V

THDi=8.0%

圖 5.12 400W 輸出 400Hz 實作輸入電壓及電流波形

vs

is

0 -5A 60V

Vo

500μs -10A

-15A 120V 180V

THDi=8.95%

圖 5.13 600W 輸出 400Hz 實作輸入電壓及電流波形

5.4.3 頻率 60Hz 輸入電壓下之暫態實作

在原來輸出 400W 下切載至 600W,利用示波器觀察輸入電流及輸出電壓的變 化,其切換負載大至在 100ms 內,輸入電流可以平穩的變化,而輸出電壓僅漣波 電壓稍微增加,如下圖 5.14。

vs

is 0 -5A 60V

Vo

20ms 200V

190V 210V

120V 180V

-10A -15A

圖 5.14 60Hz 實作輸入電壓及電流之暫態響應

5.4.4 頻率 400Hz 輸入電壓下之暫態實作

如同上一小節,將輸入改為 400Hz 理想輸入電壓,輸出 400W 下切載至 600W,

利用示波器觀察輸入電流及輸出電壓的變化,其切換負載大致仍在 100ms 內,如 下圖 5.15。

0 -5A 60V 200V Vo

190V 210V

vs

is

10ms

120V 180V

-10A -15A

圖 5.15 400Hz 實作輸入電壓及電流之暫態響應

5.5 諧波規範比較

在下表 5.4 至 5.6 中,分列出在頻率 60Hz 理想輸入電壓下,各輸出功率下所 得電流諧波成分與 IEC 61000-3-2 之 A、D 類規範做比較,均有符合此規範。而在 表 5.7 中,列出了在頻率 400Hz 理想輸入電壓下,各輸出功率下所得電流諧波成分 與 DO-160 規範,在偶次諧波尚未達到標準,而奇次諧波僅 3 次諧波尚未符合規範。

表 5.4 200W 輸出 60Hz 實作輸入電流與諧波規範 13 0.21 200×0.000296=0.0592 0.0169

15 0.15

表 5.5 400W 輸出 60Hz 實作輸入電流與諧波規範 13 0.21 400×0.000296=0.1184 0.0190

15 0.15

表 5.6 600W 輸出 60Hz 實作輸入電流與諧波規範 13 0.21 600×0.000296=0.1776 0.0158

15 0.15

表 5.7 200W 輸出 400Hz 實作輸入電流與諧波規範 輸出功率:200(W)

基本波:1.8428(A)

DO-160 奇次諧波規範 電流 DO-160 偶次諧波規範 電流

表 5.8 400W 輸出 400Hz 實作輸入電流與諧波規範

輸出功率:400(W) 基本波:3.6783(A)

DO-160 奇次諧波規範 電流 DO-160 偶次諧波規範 電流

表 5.9 600W 輸出 400Hz 實作輸入電流與諧波規範

輸出功率:600(W) 基本波:5.6295(A)

DO-160 奇次諧波規範 電流 DO-160 偶次諧波規範 電流

5.6 實驗改善方向

本論文末將針對實作的誤差,提出幾點本實驗可以改善的方向:

1. 本論文實驗提出的無電流感測控制,僅靠二個 A/D 轉換電路感測輸入電壓及輸 出電壓,故此 A/D 轉換電路的可靠度顯得相當的重要,無論是感測出的大小或 是頻寬不足造成時間的誤差,將影響控制的效果。

2. 所提出的控制法中,補償開關及二極體不理想特性的壓降,是假設一定值,但 其壓降的大小會隨著溫度而有所改變,其補償的大小應有所不同,故實驗時半 導體元件散熱也會影響實驗的結果。

第六章 結論

總結以上實驗歸納,若是採用本系統有以下優點:

1. 本電路結構簡單,相較於傳統之電流控制迴路減少了一個控制迴圈,因此可降 低電路複雜造成的誤差。

2. 因取消了電流的控制迴路,減少了電流感測器,因此可以有相較於電流控制迴 路控制更便宜的電路費用。

3. 在本控制推導的方法,亦可用在頻率較高的範圍,且仍保持為理想弦波,使應 用範圍廣泛。

亦有缺點存在:

由於無感測輸入電流,因此我們必須得知電感的感值以及內阻值來加以補 償,其精確程度將與 PFC 效果呈正比。

參考文獻

[1] H. C. Chen,“Duty phase control for single-phase boost-type SMR,”IEEE Trans.

on Power Electron, vol. 23, no. 4,pp. 1927-1934, Jul. 2008.

[2] H. C. Chen,“Single-Loop Current Sensorless Control for Single-Phase Boost-Type SMR,”IEEE Trans. on Power Electron, vol. 24, no. 1, Jan. 2009.

[3] David M. Van de Sype; Koen De Gussemé; Alex P. M. Van den Bossche; Jan A.

Melkebeek, “Duty-Ratio Feedforward for Digitally Controlled Boost PFC Converters,” IEEE Tra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 vol. 52, no. 1, pp 108-115, Feb.

2005.

[4] PSIM WEBSITE---http://www.powersimtech.com [5] Xilnx, Spartan-3 FPGA Family Data Sheet, 2008.

[6] Laszlo Huber; Yungtaek Jang; Milan M. Jovanov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bridgeless PFC boost rectifier,” IEEE Trans on Power Electron, vol 23, no. 3,May 2008.

[7] Yungtaek Jang; Milan M. Jovanovic, “A bridgeless PFC boost rectifier with optimized magnetic utilization,” IEEE Trans on Power Electron,vol. 24,no. 1,Jan 2009.

[8]“IEEE Recommended Practices and Requirements for Harmonic Control in Electrical Power Systems,” IEEE Std 519-1992

[9] Jian Sun; Min Chen; Kamiar J. Karimi, “Aircraft Power System Harmonics Involving Single-Phase PFC Converters,” IEEE Tra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 vol. 44, no. 1, pp 217-226, Jan 2008.

[10] Jian Sun, “Analysis and Design of Single-Phase PFC Converters for Airborne

[10] Jian Sun, “Analysis and Design of Single-Phase PFC Converters for Airborne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