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最後,從吳新榮日記中亦可知林茂生的 「雀技 J ' 122以吳新榮月 平均四 、 五次 且具多年功力下竟仍得俯首稱臣,可見其功力之深厚 ,這點即使林茂生本人亦始終

未曾掩飾 。對此,同樣出身南部的同時代人蔡培火,由於與林茂生在基督教教義 解釋和政治立場上有所不同,因此曾在其日記當中數度對林茂生口出惡評,其間 亦提及林茂生「不肯出席教會禮拜,有空暇就日夜搓麻將 J 0 123暫時撇 開 蔡培火 與林茂生間的個人恩怨不談,由此可知蔡培火對打麻雀的行為顯然視為一種「閑 居為不善」的負面看法 。可見作為大眾室內社交娛樂的麻雀,在日治時期雖其有 公開且合法的一面,但在知識階層當中仍存在著截然不同的立場 。

此外,綜合以上不同時期吳新榮日記中的麻雀經驗可知,自從 1 920年代中 葉麻雀在臺灣社會大風行以來,這項介於賭博與娛樂之間的大眾室內社交娛樂工 具,確實己深人臺灣人社會的日常生活當中,尤其是知識菁英階層亦因著不同目

122參見吳新榮著 , 張 良澤總編 , <吳新榮 日記全集) ,第l冊, 1936 年5 月24 日 , 頁219 和1937 年4 月3 日, 3 0 1

123蔡培張支憲總編輯 , <日 記) ,(蔡培火 全 () 家世生平與交友) (臺北 :吳三連臺灣史料 基金會 , 2000) , 頁 1 72。本記述承蒙 臺 南神學院兼任助理教授主昭文 之賜教,在此謹 表謝忱 。

{成 大歷 史 學 報} 第 四 十 五 號

的所須,讓打麻雀這項室內社交娛樂呈現出 多種不同的面貌 。若考究戰後出現的

「家庭麻將」、「衛生麻將」、「政治麻將」之源頭, 124實都 可 追 溯到戰前 。125而 吳 新榮日常生活所留下來的真實記錄一一日記,與其說是一部 「麻雀日記 J '毋寧 說更蘊含著個人強韌生命力的展現,以及不同時期與自我、時局奮戰下, r全 身 全靈」苦心瀝血的心路歷程

最後,如本文一開始所述,打麻雀對於一般人而言確實是「無關緊要的瑣事J ' 所以往往「隱而不顯 J '然而我們從吳新榮等人戰前的日記合而觀之,卻可廠受到 打麻雀與日常生活往往有著一股「異於尋常」的社會張力,而這股社會張力不但存 於個人內心之中,亦存在於社會上與國家政策之中 。過去如此,當代亦然 。足見日 常生活史研究中,看似「無關緊要的瑣事」其實往往並非「無關緊要」 。國 (責任 校對:張祐誠、黃姿瑜)

124 (政治麻將〉 請參見臺灣省議 會第 四屆第 六次定期 大 會 ( 1971年1 月),蔡 介雄議 員 總質詢稿:(衛 生麻將)請參見臺 灣 省議會第五屆第九次定期大會( 19776月 ) 洪木村議 員醫務質詢稿; ( 麻將)請參見臺灣省議會第五屆第十次定期大會( 1977年10 月 ) ,戴麗華議員醫務質詢稿 。以 上資料收藏於中華民園 地方議會議事錄總庫(http://joumal.tpa.gov.tw/index .php ) , 最 後 造 訪:

2012.12.15

125 當然不僅 只臺灣 。例如楊基振 日 記 中 記述不少關於 「 政治麻雀 」 材料 , 且其活動場域在戰爭末期的華

jt (參閱楊基振著,黃英哲 、許時嘉編譯 , (楊基振 日 記附書簡 、 詩文» ) ,而 1 92 7年劉吶鷗在上海所 打的則是所謂 「衛生麻雀 J (康來新、許秦蔡合編 ,彭小冊 、黃英哲編譯 ,(劉吶鷗全集 日 記集 ( 上 下)(臺南:臺南縣文他局 ,2001J)。可見 , 戰前不論臺灣或中 國都已產生今 日 所稱的 「 政治麻將 」、

「衛生麻將」和「家庭麻將」的社交棋樂模式。

169

陳文松/ 日記所 見 日治 時期臺灣 人的「打就雀」 一一以吳新弟等 人的經驗為 中心

【,照片一】麻雀牌木盒

電影人劉吶鷗 1930年代使用的麻雀牌 ,國立臺灣文學館所藏,登錄號

NMTL20080280001

l 筆者拍 攝 以下 同

〈成 大歷 史 學 報} 第 四 十 五 號

【照片 2 】 麻雀牌排列

171

陳文松/日記所見日治時期臺 灣人的 「打 麻雀 」 一一一以吳新漿等人的經驗為中心

【照片 3 】 麻雀牌全貌

《成大歷史學報〉第四十五號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