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有機電激發光二極體之簡介

一、 緒論

1.2 有機電激發光二極體之簡介

最早的有機電激發光現象可追溯至 1963 年,美國 Pope 教授以約 400 伏特之偏壓施加於 anthracence 單晶上而觀察到發光現象

[1]

,但過高之操作 電壓及亮度過低,使得有機電激發光無應用價值而不受重視。直至 1987 年,

美國柯達實驗室(Kodak)的 C. W. Tang 及 S. A. VanSlyke 等人利用真空熱蒸鍍 方式將一具傳輸電洞能力(diamine)及一具傳輸電子能力(Alq

3

)之有機材料,

製成雙層式有機發光元件(如圖 1-1(a)),有效的將電洞與電子侷限至電洞傳 輸層及電子傳輸層接面再結合,在低於十伏特的操作電壓下,達到 1%的外 部量子效率且大於 1000 cd/m

2

的亮度

[2]

,而 1989 年,C. W. Tang 等人又提 出利用主-客摻雜系統(Guest-host system),進一步將外部量子效率大幅提昇 外,並成功的製作出藍綠至橘紅色等"不同"顏色的元件(如圖 1-1(b))

[3]

。由 於這二項重要的發明,使得 OLED 在元件穩定性、發光效率、顏色調變上,

更進一步接近實際應用,如今多層式結構及主-客摻雜系統己成為主流。至 1990 年,英國劍橋 J. H. Burroughes 等人利用旋轉塗佈方式(Spin coating)將 共軛高分子 PPV

[

poly(p-phenylene vinylene)]成膜於二個電極之間,製作成 第一個高分子有機發光二極體(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 PLED)

[4]

,對有 機發光二極體的發展,亦起了推波助瀾之效。

(a) (b)

圖 1- 1、(a)C. W. Tang 等人所提出之低壓雙層 OLED 元件;(b)主-客摻雜系統 之電激發光光譜(1)未摻雜(Alq

3

) (2)C540/Alq

3

, and (3)DCM1/Alq

3

.

現今 OLED 多為多層式結構(如圖 1-2),其發光原光原理為使用一正向 外加偏壓,使電洞及電子分別經由電洞注入層(Hole injection layer, HIL)、電 洞傳輸層(Hole transport layer, HTL)及電子注入層(Electron injection layer, EIL)、電子傳輸層(Electron transport layer, ETL),進入至一具有主-客摻雜系 統 之 發 光 層 (Emitting layer, EML) 內 , 電 子 電 洞 在 此 產 生 再 結 合 (recombination),形成激發子(Exciton),並由高能量的激發態(Excited state) 回到基態(Ground state),將能量以光的形式放出。由於當電子、電洞再結合 後,因電子自旋的特性,產生二種激發子。分別為因自旋反對稱(Spin anti-symmetry) 而 佔 25% 的 單 重 態 激 發 子 (Singlet) , 及 因 自 旋 對 稱 (Spin symmetry)佔 75%的三重態激發子(Triplet),如圖 1-3。由於三重態激發子回 到基態的過程,違反了「鮑利不相容原理」(Pauli Exclusion Principle),而在

常溫下無法順利回到基態,使能量依非放光途徑釋放而損失。直至 1998 年,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 Baldo 和 Forrest 教授等人研究出,透過具有重金屬原 子的有機金屬錯合物,依重原子效應(Heavy atom effect)產生自旋軌域偶合 作用(Spin-orbital coupling),使得三重態激發子也能在常溫下以光的形式回 到基態

[5]

,使 OLED 的內部量子效率(In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能達到 100%

的使用。

圖 1- 2、多層式有機發光二極體元件結構示意圖

Cathode

EIL ETL EML HTL HIL ITO Anode

Glass Substrate

圖 1- 3、電子、電洞再結合所產生的激發態

[6]

目前 AMOLED 面板已開始步入了量產,而輕巧的可撓曲式 OLED 面 板及 OLED 白光照明,亦是 OLED 所要發展的重要方向。許多顯示技術無 法製作可撓曲面板,而 OLED 正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從 1992 年 Gustafsson 等人首次發表利用 PET 基板所製作的高分子有機可撓曲元件

[7]

,1997 年,

Gu 等人也成功的製作出可撓曲的小分子有機元件

[8]

,至 2010 年,Sony 甚 至發表了捲曲式(rollable)OLED 面板,這是別的顯示技術所難以想像的,如 圖 1-4,未來軟性 OLED 面板甚至能利用 Roll-to-Roll 製程製作,使生產成 本更能大幅下降。

圖 1- 4、Sony 在 SID 2010 所發表的〝Rollable OLED〞面板

OLED 也擁有製作高效率且高演色性白光照明光源的潛力,不同於無 機發二極體(LED)之點光源,OLED 為面光源,二者可分別在不同領域使用,

如圖 1-5,並且 OLED 不含有紫外光的波長和金屬汞,對人體及環境皆不具 傷害,未來可望和 LED 共同成為主流照明光源。

圖 1- 5、OLED 與 LED 照明應用範圍的區別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