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 緒論

1.2. 有機電激發光二極體簡介

的陰極射線管(cathode ray tube, CRT)顯示技術由於其龐大的體積不符合 空間利用原則的顯示器,正逐漸被新世代具有較小體積優勢如電漿顯示器

(plasma display panel, PDP)及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所 取代,這些變更也說明了日後顯示器一定會朝向輕、薄、方便攜帶等特點

正因為如此,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且 為自發光,製程方式為熱蒸鍍,與 LED 的磊晶方式相比較為簡單且應用性 高,有著這些強而有力的優點,是目前全世界都在極力研發的產品。

1.2. 有機電激發光二極體簡介

2

OLED 最早為 1963 年美國 Pope 教授所發表[1],當時他以約 400 伏特的 偏壓,施加於 Anthracene 晶體上觀察到發光的現象,不過因為操作電壓太 高及亮度太低的問題,使得這項發現在當時並未受到重視。1987 年,Kodak 實驗室的 C. W. Tang 及 S. A. VanSlyke 發表以真空蒸鍍製程雙層式的元件結 構[2](如圖 1.1 所示),可使得電子與電洞能夠侷限在電子傳輸層與電洞傳輸 層的界面再結合,大幅提昇元件的性能,如:元件穩定性增加、低操作電 壓、好的內部量子效率等,爾後也有相當多的人投入 OLED 研究,包括高 分子發光二極體(Poly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使用旋轉塗佈(spin coating)的方式[3],提高有機材料的利用率,有助於降低成本,也因為這些 潛力,有機電激發光二極體才被受注目。

圖 1. 1 雙層式元件結構圖

3

OLED 的應用非常廣泛,除了硬質的玻璃基板外,可撓曲式(flexible) 的基板也是目前最熱門的研究題目之一[4],SONY 更在 SID 2010 發表可捲 曲的 OLED 搭配 OTFT 顯示器[5],且 OLED 為自發光的特性並可與 TFT 結 合成為一個個的畫素開關,不需透過液晶或濾光片來分光,更加有利於發 展體積小、輕便、甚至是可攜式顯示器[6]。另一方面,因為 OLED 製程上 的特性,可以製作大面積的面光源,無需其他導光板的燈具,是目前其他 光源做不到的,所以有機會往應用照明燈具的方向發展;從圖 1.2 可了解 OLED 顯示器從較早的單色光小尺寸顯示器到 SONY 推出的 11 吋電視,以 及完整顯現出 OLED 優勢的 Flexible 顯示器,這個演進代表著 OLED 正逐 漸的展現其優勢,踏入顯示器的市場,目前主要的應用產品還是集中於中 小尺寸電視、手機面板、像機等較小尺寸的顯示器商品,但韓國 LG 公司也 表示,預計 2012 年將會發表大尺寸的電視產品,並且成本有機會下降 50%。

圖 1. 2 (a) 創見 MP3 (b) SONY 11-inch OLED TV (c) SONY rollable OLED。

(a) (b) (C)

4

OLED 發光的原理是在元件外加上一正向偏壓,使電洞電子分別於陽 極與陰極注入元件內部,然後經過電洞傳輸層(Hole Transport Layer, HTL) 與電子傳輸層(Electron Transport Layer, ETL),進入一具有發光特性的有 機物質,電子電洞在此物質內產生再結合(recombination)的現象,形成激 發子(Exciton),利用發光材料的特性,將能量以光的形式從高能量的激發 態回到基態(Ground State)。如圖 1.3 所示,其中激發子會因為分子內依機率 分成 25% 單重激發態(singlet)的自旋反對稱(spin anti-symmetry)或 75% 三 重激發態(triplet)的自旋對稱(spin symmetry)激發子,再由這些激發態以放光 的形式釋放能量回到基態,由於所選擇的發光材料能隙(band gap)不同,可 使 25%單重態激發子的能量以不同光色的形式釋放出來。三重激發態在常 溫故態下會以熱振盪的方式降回基態,因此我們無法觀察到放光現象,原 因是因為三重態激發子的生命周期(life time)都大於 1 μsec,所以激發子有 時間產生震盪、旋轉、碰撞方式來是放熱能回到基態,所以想要看到磷光 發光就必頇要讓發光材料物值降溫到液態氮的程度(< 77 K)才有機會看到 有機化合物的磷光。

5

圖 1. 3 有機電激發光的機制,從電子與電洞的結合到單重態或三重態激發 子的放光或非輻射蛻變現象[7]

1998 年,美國的 Baldo 等人研究出以銥金屬錯合物(Iridium Complex) 如 Ir(ppy)3 製程的磷光 OLED 元件[8],靠著大分子產生重原子效應(heavy atom effect)的原理有助於自旋軌域耦合作用(spin-orbital coupling),便可以部 份不遵守選擇定律(selection rule)的限制,讓三重態能量接近單重態能量,

產生內部能量轉換(intersystem crossing, ISC),達到在三重態能階的激發子 也能以放光的形式掉回基態。為了減少三重態激發子的生命周期,使其不 會產生三重態-三重態相互毀滅效應(triplet-triplet annihilation)減少三重態激 發子的數量,可以把原先三重態中流失的能量補救回來,將 OLED 元件的 發光效率大幅提昇,是近來 OLED 技術開發上的一大突破。

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