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5章 結論

5.1 未來展望

介面與互動設計

本研究從設計師使用Xketch 製作互動式原型的過程中發現,其實 Xketch 在 使用體驗方面仍有以下幾點可改善:

1. 讓元件編輯的流程更加順暢:統整每個元件最常用的屬性,當使用筆畫 指令生成元件後,隨即跳轉到該屬性的編輯畫面。例如:生成圖片元件 後彈出圖片來源選擇視窗(圖53)。

圖 53 圖片元件的連續性修改行為(本研究整理)

2. 改善編輯元件的操作體驗:從實驗結果得知透過屬性列表的方式選取與 修改屬性並不是最好的做法,應該更妥善利用元件周圍的空間與手勢的 搭配。例如:Adobe Comp 在生成文字類型的元件時,可以直接在元件 右側透過上下拖曳的方式調整元件的字型大小;又或者是生成圖片時,

可以拖曳角落原點,即可調整圖片的圓角半徑(圖54)。

5. 優化 Storyboard 的操作行為:目前 Xketch 尚未提供 Storyboard 縮放的 功能,當頁面過多時會有不易閱讀跟使用的問題;或是想要連結頁面時,

在0.5 秒內拉線時經過了已存在的連結線,就會不小心觸發刪除頁面連 結的功能;雖然受測者覺得這樣刪除連結的方式很直覺,但是要如何避 免誤刪的狀況發生,本研究須再進一步探究設計師在Storyboard 模式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期望的互動方式。

筆畫指令

根據實驗結果得知使用數量少、簡單記憶的筆畫指令生成元件是比較偏好的 做法,因此Xketch 在未來版本仍會以線條與方塊圖樣構成的初學者筆畫指令為 主,僅保留圖片的專家筆畫指令;並在初學者模式下加入更多關於位置、尺寸關 係的判斷,動態變更可切換的元件類型備選順序以降低搜尋時間。除此之外,還 會記錄使用者前一個使用的筆畫指令所挑選的元件類型,當繪製了與前一個相同 的筆畫指令時,會直接生成上一次所挑選的元件類型。

元件操作

Xketch 目前尚未支援多元件選取的功能,若是以現有的編輯區的介面與互 動方式,受限於繪圖與編輯模式的切換,可能透過元件列表作多元件選取是較好 的做法,但這樣的方式仍不適用於繪圖的情境。因此,本研究在未來必須再深入 探討如何在符合繪圖的情境下支援多元件的選取、複製和貼上的行為。

圖 55 透過元件列表進行元件多選(本研究整理)

本研究從實驗過程中發現部份受測者設計原型時其實有母片(Master Slide)

架構的概念,即所有頁面都會有固定的框架與連結,只是要替換某個部份的內容;

本研究將考慮在Xketch 加入套用母片架構的功能,簡化介面設計的複雜性。舉 例來說,A 頁面已經有了 Navigation Bar,此時 B 頁面若是在頁面頂端繪製了一 條線欲產生Navigation Bar,Xketch 將會提示設計師是否要延續 A 頁面的 Navigation Bar 或者產生新的 Navigation Bar;若選擇延續 A 頁面的 Navigation Bar 則會自動在B 頁面上套用相同的樣式並新增 Back 按鈕,自動建立這兩個頁面一 來一往的連結設定。又或者A 頁面已經建立了 Tab Bar,此時其他頁面也可選擇 延續A 頁面 Tab Bar 的樣式與連結設定或者重新建立新的 Tab Bar。

圖 56 母片架構與自動串接頁面連結的示意圖(本研究整理)

設計模式(

Design Pattern)

本研究在這次實驗中僅有對元件的設計模式進行探討,但從觀察受測過程與 回饋中發現,這些設計模式的後續有可能會接著某些行為模式。舉例來說,當設 計了一個社群網站的登入按鈕,後續的行為應該就是會導向該社群網站登入或存 取要求的頁面(圖57);若在提供元件的設計模式時能提供後續可能的行為與 頁面,將可有效幫助設計師建立原型,讓原型的體驗更為真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57 以 Facebook 登入按鈕觸發後續流程的示意圖 資料來源:http://chinese.engadget.com/2013/08/23/facebook-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