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

未來想像與創意教學的內涵,因其與創意力多有相同之處,爰引用Amabile

(1983, 1996)創造力成份模式:領域知識、思考技能與動機情意,依此來分類

15 義與價值的思考。而根據Amabile(1996)的理論,領域知識與技能會影響到創 造歷程中的「準備階段」及「反應確認與溝通階段」,對應到未來思考的歷程,

16

17

系統思考(systems thinking)是未來思考的核心,它把思考的焦點從局部分 工轉移到整體運作,從個別事件轉移到結構因素,從個人能力轉移到制度設計,

從單向因果關係轉移到循環回饋機制,從線性模式轉移到非線性模式,因而貫通 短程思考與遠程思考(詹志禹、陳玉樺,2011)。對於「系統思考」的概念與實 踐方式,在彼得.聖吉(Senge, 1994)「第五項修練」中提出不同於自我超越、

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及團隊學習的四項學習修練,便是系統思考。而系

18

19

(三)心智繪圖

心智繪圖(mind mapping)最早由英國的東尼博贊(Tony Buzan)所提出。心 智繪圖使用了圖像、關鍵字、線條、色彩,以圖像畫的方式呈現,宛如一棵大樹,

每個支節為一個主題並再延伸支節,此法善用左腦的表單、文字、邏輯等功能,

與右腦的顏色、空間、影像功能等,組織不同的想法與觀念,激盪創意、改善記 憶力和想像力(孫易新,2007)。Joxce Wycoff 於 1991 年提出心智繪圖是一種 創意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以視覺綱要的景象呈現,允許點子和想法自由的流 竄。心智繪圖對蒐集資料進行、整理大量的資料等,同時以水平思考及垂直思考 將資訊系統化,開啟思考與想像的大門。

(四)情節建構

情節建構則是將未來發展的趨勢、策略或事件寫成故事或圖表。在應用上則 為對未來假設出五種劇本(Cornish, 2004):

1.無意外的劇本:事情會繼續發生,但不會更好或更壞。

六頂思考帽(Six Thinking Hats)是英國學者愛德華·德博諾(Edward de Bono) 博士開發的一種以六種顏色的帽子代表六種不同思考模式的創造思考技法。我們

20 理、計算機會率及作出決策(Halpern, 2003)。國內學者葉玉珠、葉碧玲、謝佳 蓁(2000)等人提出批判思考技巧應包含下述五項技巧,:

1、辨認假設(recognition of assumptions):能夠辨認出陳述或宣稱中所被 視為理所當然的隱含前提或預設立場。

2、歸納推論(inferences):能從已知資料中推論出最有可能的結果。

3、演繹(deductions):從已知的陳述或前提中,辨認論述間所隱含的關係;

並從已知前提中,辨認該推論是否為確實所隱含的或必然的結果。

4、解釋(interpretations):能從陳述中,尋找證據並評估推論的可能性。

5、評鑑(evaluations):能評估問題中論證的支持程度。

(三)風險衝擊矩陣

「風險衝擊矩陣」常與「交互衝擊矩陣」一起使用,為未來學者常用於預測

21

TRIZ 是前蘇聯發明家 1946 年 Genrich Saulovich Altshuller 提出的,透過發 明專利(約250 萬件)的分析研究,基於辯證唯物主義和系統論思想,提出理論

由 Parnes 在 1967 年所提出「創造性問題解決」(CPS)。Parnes 是發展自

(Osborn,1963)所倡導的腦力激盪法(brainstorm),創造性問題解決(CPS)

的六個步驟為:(張勤昇、蘇伊鈴,2007)

1、發現困惑(Mess-finding):從紊亂的事實中客觀審視、分析並呈現問題。

2、發現資料(Data- finding):蒐集、整理相關資料。

3、發現問題(Problem- finding):思考可能的問題,並界定問題。

4、發現構想(Idea- finding ):利用擴散思考和聚歛思考,儘量提出可能 的解決方案。

22

5、發現解答(Solution- finding):客觀評量各個解決方案,並選出最可行 的方案。

6、尋求接受(Acceptance- finding):針對所選取的最佳方案,思考擬定實 施計畫,作為行動的依據。 知、意欲和情感的;各方的利益;環境的需求等。(Sternberg,1998)

參、情意動機

關於未來想像與創意的情意動機層面,其內涵應包含哪些?教育實務上教師 該如何促進學生的情意動機,目前甚少相關的實徵研究。Wu、Chang、Chen 與 Chiu (2011)透過文獻探討及因素分析,歸納出未來想像傾向包含「正向情感」、

「超越現實」、「因果推測」、「願景建構」。分別說明如下:

一、正向情感

以想像活動來說,個體對於想像活動所具有的情意特質,包含個體的謹慎

(Seibt & Förster, 2004)、努力及渴望程度(Amabile, 1996)等,都可能會影響 個體的想像力表現(邱發忠、陳學志、林耀南,2009),也可能成為想像力的正 向動力因素,且此內在動機可能會影響想像的促發與運作(Garcia, McCann,

23

Turner, & Roska, 1998; Pezzulo & Castelfranchi, 2009)。另一方面 Vygotsky (2004) 指出,情感(emotion)係為中介(mediator)想像力與真實的重要媒介。而近期 定概念的疆界(Dewey, 1934)。想像力為可能性的思考,而非事實性的思考,

其思考事物可能是什麼,而非現存事實應如何(White, 1990),「超越現實」即 為想像出非現實存在事物的可能性思考能力。在實徵研究上,邱發忠等人(2011)

24 人對於自己找出達到目標有用路徑能力的知覺(Snyder, Lopez, Shorey, Rand, &

Feldman,2002);動力思考則是指個人對運用路徑或策略以達成目標的能力知覺

(Snyder, Rand et al., 2002; Snyder, Lopez, Shorey, Rand, Feldman, 2003)。一般論 之,高希望者比低希望者更會激勵自己採取行動。當個體認為其所追求的目標有 價值時,則會同時引發個人的路徑思考和動力思考不斷的產生,並以自我對話

(self-talk)的方式來增加其動力思考,促使其對未來目標達成的評估能有正向 的預期。又由於每個人的未來也會與其他人息息相關,如同Sternberg(1998, 2001)

所提出之智慧平衡理論(A Balance Theory of Wisdom):「智慧」為在利益中,

取得平衡後所達成的共善(common good),故願景建構,必須有價值的導引,

且不應是純為個體一己之私利而為。因此,當個體具有「願景建構」的未來想像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