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試驗部分

第一節 材料與方法

一、 甘草之基原鑑定 (一) 材料

於 2001 年 9 月,由林郁進學長採自中國東北 吉林省 白城栽培 基地(Fig. 3-4)。

(二) 方法

1. 外部形質鑑別

利用五官檢查法配合立體顯微鏡觀察。

2. 內部組織鑑別

將材料進行徒手切片,以橫切(Transverse section,X.S.)、放射 性縱切(Radial longitudinal section,R.L.S.)、與切線性縱切(Tangential longitudinal section,T.L.S.)等,切取近 10μm 之薄片檢體置於載玻 片上,先以 chloral hydrate solution 清除細胞內含物後,再滴加 各種不同化學試劑,如 phloroglucinol solution 與 hydrochloric acid 進 行木化反應;或滴加 sudan Ⅲ solution 進行木栓化反應,或利用 Schultzs 與 KOH maceration method 將材料予以解離,最後以 glycerin-water(1:1)混合溶液將檢體封鎖,蓋上蓋玻片,置於顯微 鏡下,先用低倍鏡檢查其輪廓,再以高倍鏡觀察各個組織之特徵,並 以顯微測微計測量各組織或細胞之大小。

(三) 結果分析

利用顯微攝影技術紀錄觀察結果,並製作生藥組織顯微照相圖,

作為本試驗甘草之基原依據(Fig. 5)。

二、 甘草之組織培養 (一) 材料

本研究使用之藥材,係 2001 年 9 月由林郁進學長採自中國東北 吉林省 白城栽培基地,經顯微鑑定確認為甘草之基原植物烏拉爾甘 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切取其葉片(Fig. 6)經誘導形成 癒合組織作為本試驗之材料。

(二) 方法

1. 培養基之製備

培養基主要以 MS (Murashige and Skoog, 1962)(90) 無機鹽類為 主,分別添加各類植物生長調節劑及各種添加物。培養基在加入凝膠 物質前,先用 0.5 N NaOH 或 HCl,將 pH 值調至 5.7 ± 0.1,以 121

℃、15 lb/in2 ( 1.05 kg/cm2 ) 之條件,高溫高壓滅菌 15 分鐘後,擺成 斜面放冷凝固備用。

2. 培殖體之消毒

甘草葉片以清水洗淨(Fig. 6),於 70 % 乙醇中浸泡 1 分鐘,再 以 0.5% 次氯酸鈉 (每 50 ml 滴加 Tween 20 一滴) 溶液於超音波振 盪器消毒 10 分鐘 ,移至無菌接種台後,以無菌水清洗五次,置於 無菌濾紙上吸乾表面水分,去除邊緣部分後切成約 0.7 ㎝ 2大小,以 備進行癒合組織誘導。

取甘草種子為培植體(Fig. 6),經清水洗淨後,先以 70 %乙醇中 浸泡 1 分鐘,再以 0.5 % 次氯酸鈉 (每 50 ml 滴加 Tween 20 一滴) 溶液於超音波振盪器消毒 10 分鐘 ,移至無菌接種台後,以無菌水 清洗五次,置於無菌濾紙上吸乾表面水分備用。

3. 培養環境

接種後之材料置於 25 ± 1℃之恆溫,於黑暗或照光 (光量 100 µE/m2s,光波長 350-800 nm)環境下培養。

4. 接種方式

癒合組織生長和繼代培養試驗皆以 25≅120 mm 之試管為培養容 器,內含 10 ml 培養基。皆秤取癒合組織 100 mg 為一團,每支試管 接種兩團癒合組織。接種後於 25 ± 1℃、黑暗或照光(每日照光 14 小時)且相對濕度為 70 %之培養室靜置培養。

5. 癒合組織之誘導

將表面消毒過之葉片接種於含有 0.5 mg/L BA 及 1 mg/L 2,4-D 之 MS 固體培養基中,在黑暗下培養,經 30 天後將誘導出之黃綠色 癒合組織以原培養基繼代培養,以形成出更多的癒合組織供本試驗探 討各種不同因素影響之用(Fig. 6A, B)。

將消毒過之甘草種子,接種於 MS 基礎鹽類培養基中,經 3 天後 即長出根,待 30 天後切取甘草無菌苗之根為培殖體,培養於含有 0.5 mg/L BA 及 0.5 mg/L 2,4-D 之 MS 固體培養基中誘導癒合組織,以 供本試驗探討不同培植體誘導出的癒合組織對誘導其 glycyrrhizin 成 分上的差異(Fig. 6A, C, D)。

6. 統計分析方法

各 處 理 間 之 比 較 , 係 以 最 小 顯 著 差 異 測 驗 法 LSD (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est) 判定其差異性。

三、 甘草之化學成分含量測定

(一) 材料

1. 組織培養法所得之甘草癒合組織。

2. 甘草之栽培品

2001 年 9 月,由林郁進博士採自中國東北吉林省 白城栽培基 地,經基原鑑定確認為 2-3 年生之烏拉爾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取其根莖經乾燥後稱取備用(以下稱為 GUF)(Fig. 7A)。 3. 市售甘草之飲片:

2002 年 2 月購自台中市 健行路 聯合中西藥局(以下稱為 GUM)

(Fig. 7B)。

4. 市售甘草之科學濃縮品:

2002 年 2 月購自台中市 健行路 聯合中西藥局(以下稱為 GUS)。

5. 甘草之野生品

2002 年 7 月由中國醫藥學院中國西北藥用植物考察團於甘肅省 天水取得之 5 年生以上之甘草(以下稱為 GUW)。

6. 甘草之台灣栽培品

2003 年 3 月取自雲林縣 古坑栽培場之約 2 年生之甘草(以下稱為 GUT)。

7. 台灣進口之原藥材

2003 年 4 月由某製藥廠提供(以下稱為 GUX)。

8. 成分標準品

Glycyrrhizin 購自建吾公司 (代理日本 米山藥品工業株式會社)。

(二) 儀器

1. 高效液相層析儀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1) 幫浦: Waters 2695 Separations Module (2) 自動注入器:Autosampler 717+

(3) 檢測器:Waters 996 Photodiode Array Detector (4) 分析軟體:Waters Empower software

(5) 層 析 柱 : MERCK 公 司 LiChroCART®250-4 HPLC-Cartridge Lichrospher 100 RP-18 (5μm)。前端加上管柱(MERCK 公司 LiChroCART®4-4 Lichrospher 100 RP-18 (5μm),以濾除雜質。

2. 烘箱

採用德國 Memmert 製造 Class M 型 OVEN (三) 試驗方法

1. 標準品之製備

分別稱取 glycyrrhizin 之標準品 10 mg,分別溶於 10 ml 甲醇 中,以 0.45 µm (Nalgene®,New York,USA)濾膜過濾,為含量 1 mg/ml 之母液,供 HPLC 偵測 glycyrrhizin 含量之用。

2. 檢品之製備

材料經烘箱乾燥後,各稱取 2 g 研碎,以 50 ml 甲醇經超音波 震盪萃取 60 分鐘,收集濾液,重複萃取且浸泡隔夜,合併濾液,再 以減壓濃縮方式將濾液濃縮至乾,再以 10 ml 甲醇溶出,並以 0.45 mm 濾膜過濾,供 HPLC 偵測 glycyrrhizin 含量之用。

3. 高效液相層析法 (1) 分析條件

依 2001 年經繐之『甘草之生物藥學研究』所使用之方法,在室 溫下以 acetonitrile:水(含 1﹪acetic acid)= 36:64 為流動相,流速 為 1 ml/min,檢測波長為 254 nm。

(2) 標準曲線之繪製

取 glycyrrhizin 之標準品,以濃度 10 mg/ml 作為稀釋母液,再 分別稀釋成母液的 1、1/2、1/4、1/8、1/16、1/32 及 1/64 倍等 7 個濃 度之標準品溶液,各以 0.45 µm 之微孔膜過濾,濾液用 Autosampler 每次自動定量注射 20 µl 注入 HPLC 分析,每個濃度處理重複 3 注 射,將 3 次總和平均。以濃度及積分面積各為橫座標和縱座標,利用 線性迴歸分析獲得方程式,製成標準檢量線(Fig. 8-9)。其迴歸方程 式如下:

Y=(1.407745e+007)X +(-3.781059e+006);R^2 = 0.997661 利用此迴歸方程式,以波峰面積求出檢品 glycyrrhizin 之含量。

(3) 檢品之測定:

將上述各種不同甘草的檢品,以前述檢品的製備方法與分析條 件,每次自動定量注射 20 µl 注入 HPLC 分析,並用內標準法計算 glycyrrhizin 之含量。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