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Arabesque Op.4

第二節 樂曲分析

『「arabesque」(法文),或「Arabeske」(德文)在藝術領域中之解釋為華彩風的意思。

指的是一種來自摩爾人(Moorish)的文化藝術與建築,為具曲線、流動線性的一種裝飾 性華麗音型。』30或是於牛津線上音樂辭典(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Music)中,解釋為

「指在阿拉伯式建築中的裝飾性元素,或是在音樂中具裝飾性效果的一段旋律。有時使 用於器樂作品 (A florid element in Arabian architecture, hence a florid melodic section. The term is sometimes applied to a piece of instr. Music) 。」31

在參閱了以上與新葛洛夫線上字典後,筆者整理出,在音樂上當作曲家使用

「arabesque」為標題時,音樂上的旋律、對位、與和聲方面會有很多的變化,在風格上 會呈現華麗、裝飾性、或即興的效果。例如在舒曼 Op.18 (Arabeske in C major Op.18, 1839) 以及德布西(Claude Debussy ,1862-1918)創作於 1888 年及 1891 年的兩首《阿拉貝斯克》

(Deux arabesques, L. 66)都是很好的例子。

李亞道夫這首作品包括四首獨立的樂曲,筆者以下將逐首以個性小品來分析。

30 Maurice Hinson, 《鋼琴家的辭典》 (The Pianist’s Dictionary),賴麗君 譯 (桃園市: 原笙國際有限公司,

2013),19。

31 Maurice J.E. Brown/Kenneth L. Hamilton, “Arabesque(i)” Grove Music Online. Oxford Music Online. 1 July 2013,

〈http://www.oxfordmusiconline.com /subscriber/article/opr/t237/e489〉

38

39

40

譜例 37、Op.4 No.1 (mm.1-16)

主題第二次出現於 m.33,為八小節的 a2 部分。

主題第三次出現於 m.57,為八小節的 a2 部分加上兩小節的新體材 b,長度共為十 小節。

41

(三)過門

過門之素材與第一主題是相關聯,都是用第一主題的二度動機來發展,但作曲家在 音高與調性上做變化,所以筆者以 c、d 表示。

第二次的過門是第一次的完全反覆,在調性與長度上均相同。

(四)尾聲

尾聲總長為三十二小節,與 A 段落長度相同。通常尾聲的素材來自主題與過門,在 這裡,也是依循傳統,以主題的二度音程動機為主要素材,並擴張至三度音程。與 A 段 最大的不同,也是此尾聲的特點,是以兩小節為單位的斷續方式組合而成,使旋律的延 續性被破壞。

(五)調性

調性上,仍遵循傳統的一致性, 由 c#小調開始及結束。

唯一的調性變化,都發生在兩個過門段落,而與主題段落呈現遠系調的調性關係。

42

43

44

短-長」的節奏動機組成。旋律上較多變化,前四小節是半音階的方式,而後四小節,

則為塊狀式的方式組成。

譜例 38、第一主題 (mm.1-16)

譜例 39、第二主題 (mm.77-84)

45

圖 1、第二主題節奏動機

(三)過門

過門 1 與過門 3 主要是來自第一主題切分節奏的倚音動機。而過門 2 則是以第二主 題的節奏動機「短短-長」為頑固低音節奏型,加入級進之旋律線在其中。

(四)尾聲

此樂曲的尾聲(mm.206-213)總長八小節。在長度與組成方式上,與過門 2 十分類似,

皆是以頑固低音的節奏型為持續,並於另一線條加入級進的旋律線條。

(五)調性

此樂曲的首尾調性,皆是以 A 大調呈現。第一主題的調性,仍就是一貫的穩定 A 大調。第二主題之調性,則進入關係小調 f#小調。在全曲調性轉換上,幾乎在近系調上 呈現。

46

第三首 Allegro grazioso 曲式 三段體

47

48

譜例 41、第一主題 (mm.1-10)

圖 2、第一主題節奏動機

第二主題(譜例 42 )總長為十六小節,為對稱的兩次八小節。旋律上是以二度音程之 元素組成,而節奏上,在此改變為具切分性質的效果,以一四分音符接一八分音符「長 -短」(圖 3 )組成。兩次八小節的不同,除了音高的改變外,作曲家在答句時,增加了寬 音程的裝飾性音,為接下來的過門做鋪陳。

49

譜例 42、第二主題 (mm.25-42)

圖 3、第二主題節奏動機

(三)過門

此樂曲中,總共有三次過門,分別於 A、B 以及 A1 段落中出現。

出現於 A 與 A1 段落的過門 1,素材與第一主題一樣,主要來自導奏的二度音程動 機。並使用三聲部模仿手法作堆疊的效果。

過門 2 主要素材則來自於第二主題,使用具切分節奏的二度元素。較為不同的是,

節奏上,左右手相互調換,在此過門使用左手製造切分節奏的效果。

50

51

52

(一)結構

全曲總長三百零五小節,是 Op.4 中最長的一首。由上表可之,分為 A-B-A1-B1-Coda 五個段落,並加上四小節的導奏。樂曲中,整體來說,第一段較第二段為龐大,即 A 與

53

最後的尾聲(mm.261-305),作曲家使用常用的手法,將尾聲視為再一次的發展,成 為總長為四十五小節的長度。

(二)主題

全曲中總共有兩個主題,第一主題以及第二主題,分別以不同的素材出現於全曲。

第一主題(mm.5-20)(譜例 44 )總長是十六小節,可分為兩個八小節。旋律上使用跳 進音程作旋律的延續,問句與答句手法相同,節奏上則為一個四分音符加兩個八分音符

「長-短短」(圖 4 )持續的節奏型。

譜例 44、第一主題 (mm.1-20)

54

圖 4、第一主題節奏動機

第二主題(mm.109-124)總長十六小節,可視為兩個八小節。旋律由級進音程延續而 成。節奏上,則改變為較為和緩的四分音符。

譜例 45、第二主題 (mm.109-124)

(三)過門

樂曲中,總共出現兩次過門。

第一次過門(mm.69-92),主要的素材來自與第一主題相同的節奏型,作一持續的節 奏進行。而在旋律部分則沒有重複之部分。筆者將之歸為過門 1。

第二次的過門(mm.198-213),作曲家利用同樣手法以及結構,只是在調性上做改 變,因此筆者將此視為過門 2。

55

56

兩次第二主題的出現,則皆不相同。第一次為 C 大調,第二次則回至原調性 E 大調。

兩主題間以及主題與過門間的調性,在此樂曲中多呈現遠系調的關係,營造較特殊 的聲響較果。

5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