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蝴蝶,作品 2》及《森林情景,作品 82》之比較

第二節 樂曲特色之比較

舒曼並不是在同一時間創作《蝴蝶》中的十二首小曲,有些曲子先前就已經 完成創作,例如編號第四、第五以及第六首,是取自未出版的六首華爾滋(Six

Waltzes)中的第六、第七及第一首。整組套曲的作品風格除深受舒伯特的圓舞曲 風格影響外,序曲也被大量運用,加上整首創作靈感架構跟著尚.保羅《妄自尊 大》的小說進行。

筆者針對於這組作品裡的特點,歸納分析出以下幾點樂曲特色:

一、曲式

《蝴蝶》為一套曲曲式(Cyclic Form)之作品,而以這種形式創作的樂曲,在 舒曼的鋼琴作品中佔有重要份量,舒曼將內心生活紀錄於他的特性小曲上,如同 詩人將感情濃縮於四行詩中7。全組十二首小曲中,只有「序曲」(Introduzione) (譜 例 2-1) 與「終曲」(Finale) (譜例 2-2)給予樂曲標示。各小曲多為二段體或三段體,

且序奏被大量使用在樂曲中。

譜例 2-1:舒曼《蝴蝶》,作品 2,序曲,第 1 至 6 小節

7 陳玉芸,《舒曼鋼琴代表作之研究》(台北:全音出版社,1997),16。

譜例 2-2:舒曼《蝴蝶》,作品 2,第十二首,終曲,第 1 至 4 小節

舒曼在第一首及第十二首樂曲的拍號上方,清楚標示其為「序曲」與「終曲」

二、節奏與旋律

舒曼運用大量的舞曲節奏於此曲中,例如第 1(譜例 2-3)、第 4、第 10 及第 12 首均採用圓舞曲的節奏型態,第 11 首則運用象徵波蘭舞曲的節奏於樂曲中(譜

例 2-4)。

譜例 2-3:舒曼《蝴蝶》,作品 2,第一首,第 1 至 4 小節

依樂曲拍號及左手伴奏型的節奏,可判斷其為圓舞曲

譜例 2-4:舒曼《蝴蝶》,作品 2,第十一首,第 1 至 3 小節

波蘭舞曲的節奏型態為一個八分音符與兩個十六分音符組成的節奏型

三、音量的變化與對比

此曲豐富的音樂張力,源自於其音量及力度具有強烈的對比性。舒曼在此曲 音量的轉換大多跟著樂句做轉變,幾乎每一首短曲均有強弱之對比。例如第四首 的第 1 小節以力度弱(p)開始,第 3 小節立即轉為強(f),音量的對比呈現極大差 異 (譜例 2-13)。

四、延音踏板的使用

舒曼在第 1、3、12 首的樂曲中,各有使用延音踏板,尤其以終曲第 47 小節

低音聲部的 D 音,26 小節的持續低音延續了豐富的音響效果(譜例 2-5)。

譜例 2-5:舒曼《蝴蝶》,作品 2,第十二首,終曲,第 41 至 69 小節

由此音開始使用延音踏瓣

此外,筆者經由下列表格,呈現分析樂譜後,歸納出整組樂曲各曲之特色。

第三節 演奏詮釋

成樂曲裡頭性格轉換快速以及將原有素材再現等特徵,提出在演奏詮釋上的看法。

序奏(Introduzione)

序奏為D大調,3/4拍,中板(Moderato)速度。只有六小節,以上行的兩個樂句組成,

旋律令人聯想到韋伯(Carl Maria Friedrich Ernst von Weber, 1786-1826)的《邀舞》

(Invitation to Dance,1819),及蕭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 1810-1849)《G小調第一 號敘事曲》( Ballades No.1 in G minor, op23, 1831)的起始樂句。

第一樂句(第1-4小節)開始應以穩定的速度與中強(mf)的音量,平均彈奏出圓滑的旋 律線條。第一個音可稍使用手腕加重力度,以強調主音的重要,但緊接著的旋律以平均 音量彈奏即可;第三小節於第一拍升G音加重音強調,似乎是為了預告接下來的節奏音 型及旋律,分別為第一小節節奏的重現,及第二小節旋律的變形。第二樂句(第5-6小節) 則與第三、四小節相互回應,似乎為了呈現回音效果,音量上以弱(p)的音量彈奏,筆者 認為第五、六小節可以運用稍許的彈性速度,漸慢彈奏結尾樂句,並注意最後出現的延 長休止符的拍長。整體而言,兩段樂句都要以圓滑奏一氣呵成,讓序奏有滑順延展的效 果,注意雙手力度的整齊與平均,此外,為了避免高音聲部音色過於暗沉,因此要特別 注意觸鍵的力道。此段序奏就好似揭開舞會序幕,及邀請舞伴跳舞的彎腰姿態(譜例2-6)。

譜例2-6:舒曼《蝴蝶》,作品2,序曲,第1至6小節

第一首

此曲為D大調,3/4拍,AB兩段體,速度標示為 =120 ,由低聲部的節奏與伴奏音 型可以看出其為三拍子圓舞曲風格。

整首樂曲共16小節,每四小節組成一樂句,旋律均為連續的八度音組成。A段(第1-8 小節)樂曲依譜上標示,要以弱的音量溫柔地(dolce)開始;第一樂句(第1-4小節)的高音聲 部八度音程級進上、下行的旋律線條要圓滑地彈奏,要特別注意右手彈奏八度音程時指 法的運用,靈活地將三、四、五指交叉使用,且將手腕力量偏右,盡量使最高音的主旋 律音色稍微凸出,才能呈現出圓滑線的感覺。第二樂句(第5-8小節)以第一樂句的動機模 進,音量由弱漸強至強,並於第8小節第二拍結束的主和弦和聲給予重音,象徵熱鬧的 舞會(譜例2-7)。

譜例2-7:舒曼《蝴蝶》,作品2,第一首,第1至8小節

B 段(第 9-16 小節)音量並沒有承接 A 段的氣勢,反而立即再轉回由弱開始。旋律部 分,第 9-12 小節為連續四小節八度上行的倚音旋律,第 13-16 小節則是將 A 段的兩樂句 原有的素材加以變化、重組後再現。舒曼在第 9-12 小節分別使用了兩種與 A 段截然不 同的節奏型,即第 9-10 小節於第一拍跳音後在第二拍加重力度,與第 11-12 小節重音在 第一拍的圓滑奏;加上調性上突然地由 D 大調轉為降 A 大調再轉至 A 大調,快速的轉

調手法與節奏型態的改變,似乎都為了呈現出假面舞會的趣味性與神秘感,所以在彈奏 此四小節時,筆者認為要將音量控制得當,注意拍點與重音位置,將節奏的趣味性表現 出來。而此曲最後旋律八度級進上行至最高音 D 音,和聲的進行也由屬和弦至主和弦,

飽滿的和聲效果讓整首小曲結束於明亮的氣氛 (譜例 2-8) 。 譜例 2-8:舒曼《蝴蝶》,作品 2,第一首,第 9 至 16 小節

節奏型的改變與和聲的變換增添樂曲的趣味性 結合第1、2、7、8小節的旋律後再現

此G音需使用延音踏瓣鞏固和聲音

第二首

降E大調-降A大調,2/4拍,最急板(Prestissimo),速度標示為 =116。

此首是舒曼《蝴蝶》中唯一二拍子的曲子。第1-4小節的序奏以非常快速的十六分 音符與甚強(ff)的音量彈奏,八度齊奏的琶音上行旋律動機,是從序奏的分散和弦琶音型 素材而來,但加快的速度與增強的音量,讓第1-4小節的旋律令人聽來有急迫的感覺。

彈奏上行琶音時要特別注意雙手力度的一致性,要有向上推進的感覺;第2-3小節雖然 其和聲結構與第1-2小節相似,但其主要聲部旋律還是圍繞於四度及五度下行音程的呈 現,這樣的和響音響類似嘆息與肯定交錯的效果,在經歷前面爆炸性的旋律後,似乎得 有稍解舒緩情緒的空間,這樣的手法即符合舒曼在作品中顯現的性格交錯特色。雙手輪 替八度下行時的節奏也要平均且圓滑地彈奏,筆者認為線條張力要一直持續到第4小節

結束,並在樂譜標示於下聲部的切分節奏降B音給予重音,讓序奏的結束停留於屬和弦

半終止的回音上,巧妙地帶入狐疑與不確定的感受(譜例2-9)。

譜例2-9:舒曼《蝴蝶》,作品2,第二首,第1至4小節

上行與下行和聲節奏不變,更改其旋律結構讓性格有所轉換

第5-12小節的樂段開始的第一樂句(第5-8小節)音量由中強(mf)開始,第二樂句(第 9-12小節)音量中弱(mp)呈現。此樂段的節奏型態與第1-4小節完全相異,不僅大量使用 附點音型,左右手甚至交織出類似切分節奏的音型,彈奏時須注意左手大跳音程的準確 度,並注意休止符、附點音符的拍長。兩次相仿的樂句不僅要彈奏出休止符與圓滑奏在

旋律上所產生之對比,在音量處理上也反差極大,增添了此曲的趣味與滑稽性(譜例2-10)。

譜例2-10:舒曼《蝴蝶》,作品2,第二首,第5至12小節

左右手交織出類似切分音型的旋律,上聲部需呈現出附點圓滑奏與休止符相異的彈奏法

第三首

此首為升f小調,3/4拍,似進行曲風格的ABA’三段體,速度標示為 =120。

這首共26小節的小曲結構雖然短小,卻巧妙地使用了序奏中四度音程上行跳進的旋 律素材,且每一段的和聲織度,以一次比一次聲部重疊、愈來愈厚重的音響效果呈現不 同風貌,是一首完整的奏鳴曲式風格。節奏的表現均非常單純,幾乎以四分音符一拍貫 穿全曲,旋律的進行也以八度齊奏的級進或四度音程跳進為主,與第二首迅速變換節奏 音型,使用附點、切分節奏與旋律十度大跳的樂曲個性差異極大,似乎就是在敘述猶如 穿著怪異大靴子跳著沉重舞步的情景。

A段(第1-8小節)由左手低音聲部以八度音程齊奏呈現主旋律,彈奏重音時力度的一 致性非常重要,而第4小節與第8小節的第一拍長音,於樂譜上各標示突強(sf),可以利

用手腕往下推的力量去強調,同時呈現一個樂句的結束(譜例2-11)。

譜例2-11:舒曼《蝴蝶》,作品2,第三首,第1至8小節

四度音程上行跳進的旋律素材取自序奏的旋律動機

B段(第9-16小節)的調性轉至關係大調,八度和聲旋律移至高音聲部進行,低音聲部 則是在每小節第一拍彈奏八度和弦,強調每個音均為重音,鞏固和聲色彩的意味濃厚,

在第14小節出現半音下行旋律,為原本明亮的大調旋律增添了一些滑稽的趣味效果;樂 曲於第17小節的A’段開始出現高、低音聲部卡農手法對位旋律,音量與力度要以甚強彈

奏出整體磅礡的氣勢,直至第24-26小節樂曲結束時音量漸弱以改變音色,並且注意高、

低音聲部出現升F音的延長音響,其似乎不只是宣示整首樂曲的結束,也是為延續即將 進入的第四首作準備(譜例2-12)。

譜例2-12:舒曼《蝴蝶》,作品2,第三首,第9至26小節

舞曲在彈奏八度音時需運用手腕往下的力量,並且要控制維持每個八度音力度是強 卻不過重的音量,當力度轉為甚強時,必須再加上手臂力氣,踏板需按和聲變化而更換,

避免和聲外音所產生的混濁音色影響整曲的氣勢。

第四首

升f小調,3/8拍,ABA’三段體,急板(Presto),速度標示為 =108 。

A段(第1-16小節)由輕快的速度與弱的音量彈奏出三拍子的舞曲風格,在兩小節八度 音程同音的旋律後音量由弱漸強,並再次使用由序奏中四度向上跳進的旋律動機素材。

舞曲的節奏與和聲搭配出的旋律,加上第8小節與第15小節分別使用了借用和弦與皮卡

舞曲的節奏與和聲搭配出的旋律,加上第8小節與第15小節分別使用了借用和弦與皮卡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