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本文以羅伯特.舒曼的《蝴蝶,作品二》及《森林情景,作品八十二》作為研究的 曲目。舒曼熱愛鋼琴,因此其鋼琴作品產量極多,《蝴蝶》為其早期作品代表之一,《森 林情景》雖不至於為其晚期作品,但以鋼琴作品而言已是後期之作。因此,本論文主要 的研究重心,筆者將針對這兩組性格小品先作樂曲背景概述、特色分析,再提出個人對 樂曲彈奏技巧和詮釋的想法,最後,再將舒曼這兩組作品做創作手法與特色之比較。

筆者擬用資料透過各圖書館豐富的中西文藏書與網際網路資源,搜尋國內外相關論 文、期刊、書籍、音樂百科全書與樂譜等圖書資料,加上有聲資料作為參考依據。全文 共分為五章,本文的第一章,界定本論文的研究方向。接下來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別針 對這兩首作品的創作背景、樂曲結構、旋律、節奏等音樂特色,與筆者本身的練習經驗,

歸納出演奏技巧和音樂詮釋的分析整理。第四章,則是筆者以個人觀點從其創作背景和 樂曲風格來做兩首樂曲之間的比較。第五章,結語。希望藉由這樣的研讀與歸納,不僅 更深入瞭解舒曼於早、晚期的轉變和這兩首作品間的差異,也可以尋找出最適切的樂曲 詮釋風格,真正表現出充滿個人特質的舒曼鋼琴音樂。

第二章 舒曼《蝴蝶,作品2》樂曲特色分析與詮釋

第一節 創作背景概述

1830 年至 1840 年間,舒曼專注於鋼琴曲的創作,《蝴蝶》(Papillons)作品 2 就是這個時期的作品。《蝴蝶》於 1831 年完成,1832 年由基斯特納(Kistner)出 版社出版3,呈獻給泰麗莎(Therese)、羅莎莉(Rosalie)與艾蜜莉(Emilie)三位女士。

這個時期之前,舒曼原本於萊比錫(Leipzig)大學攻讀法律,但學習音樂的慾 望強烈,在徵求母親同意下放棄法律,轉而專攻音樂,並於鋼琴家魏克(Friedrich Wieck,1785-1873)門下學習,由於過度練習技巧導致手指受傷,無法繼續演奏,

舒曼才進而專注於作曲。

論及舒曼的音樂,必然會談到文學對他的影響。舒曼在敘述自己的成長過程 中,曾說過他的一生受其父親影響極大,提及因熱愛文學的父親經營書店的緣 故,對他早期建立閱讀習慣與培養他深厚的文學素養,及流暢的文筆有極重要的 影響。舒曼於中學時期熱愛西塞羅(Cicero)、荷馬(Homer)等人的作品4,在當代德 國作家則欣賞席勒(J.C.F von Schiller, 1759-1805)、霍夫曼

(E.T.A. Hoffmann,

3 林公欽,《舒曼鋼琴曲集》,國立編譯館主編,(台北:四章堂文化,2005),51。

4 Tim Dowley,《舒曼》,朱健慧譯,(台北:智庫文化,1995),8。

1776-1822)

,但最崇拜的莫過於是浪漫時期德國文學代表作家尚.保羅(Jean

Paul,1763-1825)5的文學作品。

舒曼不僅常讚揚尚.保羅,連行文都模仿他的風格,更因從尚.保羅《妄自 尊大》(Flegeljahre)這部小說的最後一章〈化裝舞會〉(masket-ball),獲得創作《蝴 蝶》(Papillions) 的靈感。另外,也因為舒曼非常喜歡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797-1828)的圓舞曲(Waltz),於是將許多的舞蹈曲風,例如﹕圓舞曲、波蘭舞曲

5 尚.保羅本名尚.保羅.佛利德利希.李希特(Jean Paul Friedrich Richter, 1763-1825)。

6 黃少亭,《閱讀舒曼的音樂世界》(台北:樂韻出版社,2008),15-16。

第二節 樂曲特色

舒曼並不是在同一時間創作《蝴蝶》中的十二首小曲,有些曲子先前就已經 完成創作,例如編號第四、第五以及第六首,是取自未出版的六首華爾滋(Six

Waltzes)中的第六、第七及第一首。整組套曲的作品風格除深受舒伯特的圓舞曲 風格影響外,序曲也被大量運用,加上整首創作靈感架構跟著尚.保羅《妄自尊 大》的小說進行。

筆者針對於這組作品裡的特點,歸納分析出以下幾點樂曲特色:

一、曲式

《蝴蝶》為一套曲曲式(Cyclic Form)之作品,而以這種形式創作的樂曲,在 舒曼的鋼琴作品中佔有重要份量,舒曼將內心生活紀錄於他的特性小曲上,如同 詩人將感情濃縮於四行詩中7。全組十二首小曲中,只有「序曲」(Introduzione) (譜 例 2-1) 與「終曲」(Finale) (譜例 2-2)給予樂曲標示。各小曲多為二段體或三段體,

且序奏被大量使用在樂曲中。

譜例 2-1:舒曼《蝴蝶》,作品 2,序曲,第 1 至 6 小節

7 陳玉芸,《舒曼鋼琴代表作之研究》(台北:全音出版社,1997),16。

譜例 2-2:舒曼《蝴蝶》,作品 2,第十二首,終曲,第 1 至 4 小節

舒曼在第一首及第十二首樂曲的拍號上方,清楚標示其為「序曲」與「終曲」

二、節奏與旋律

舒曼運用大量的舞曲節奏於此曲中,例如第 1(譜例 2-3)、第 4、第 10 及第 12 首均採用圓舞曲的節奏型態,第 11 首則運用象徵波蘭舞曲的節奏於樂曲中(譜

例 2-4)。

譜例 2-3:舒曼《蝴蝶》,作品 2,第一首,第 1 至 4 小節

依樂曲拍號及左手伴奏型的節奏,可判斷其為圓舞曲

譜例 2-4:舒曼《蝴蝶》,作品 2,第十一首,第 1 至 3 小節

波蘭舞曲的節奏型態為一個八分音符與兩個十六分音符組成的節奏型

三、音量的變化與對比

此曲豐富的音樂張力,源自於其音量及力度具有強烈的對比性。舒曼在此曲 音量的轉換大多跟著樂句做轉變,幾乎每一首短曲均有強弱之對比。例如第四首 的第 1 小節以力度弱(p)開始,第 3 小節立即轉為強(f),音量的對比呈現極大差 異 (譜例 2-13)。

四、延音踏板的使用

舒曼在第 1、3、12 首的樂曲中,各有使用延音踏板,尤其以終曲第 47 小節

低音聲部的 D 音,26 小節的持續低音延續了豐富的音響效果(譜例 2-5)。

譜例 2-5:舒曼《蝴蝶》,作品 2,第十二首,終曲,第 41 至 69 小節

由此音開始使用延音踏瓣

此外,筆者經由下列表格,呈現分析樂譜後,歸納出整組樂曲各曲之特色。

第三節 演奏詮釋

成樂曲裡頭性格轉換快速以及將原有素材再現等特徵,提出在演奏詮釋上的看法。

序奏(Introduzione)

序奏為D大調,3/4拍,中板(Moderato)速度。只有六小節,以上行的兩個樂句組成,

旋律令人聯想到韋伯(Carl Maria Friedrich Ernst von Weber, 1786-1826)的《邀舞》

(Invitation to Dance,1819),及蕭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 1810-1849)《G小調第一 號敘事曲》( Ballades No.1 in G minor, op23, 1831)的起始樂句。

第一樂句(第1-4小節)開始應以穩定的速度與中強(mf)的音量,平均彈奏出圓滑的旋 律線條。第一個音可稍使用手腕加重力度,以強調主音的重要,但緊接著的旋律以平均 音量彈奏即可;第三小節於第一拍升G音加重音強調,似乎是為了預告接下來的節奏音 型及旋律,分別為第一小節節奏的重現,及第二小節旋律的變形。第二樂句(第5-6小節) 則與第三、四小節相互回應,似乎為了呈現回音效果,音量上以弱(p)的音量彈奏,筆者 認為第五、六小節可以運用稍許的彈性速度,漸慢彈奏結尾樂句,並注意最後出現的延 長休止符的拍長。整體而言,兩段樂句都要以圓滑奏一氣呵成,讓序奏有滑順延展的效 果,注意雙手力度的整齊與平均,此外,為了避免高音聲部音色過於暗沉,因此要特別 注意觸鍵的力道。此段序奏就好似揭開舞會序幕,及邀請舞伴跳舞的彎腰姿態(譜例2-6)。

譜例2-6:舒曼《蝴蝶》,作品2,序曲,第1至6小節

第一首

此曲為D大調,3/4拍,AB兩段體,速度標示為 =120 ,由低聲部的節奏與伴奏音 型可以看出其為三拍子圓舞曲風格。

整首樂曲共16小節,每四小節組成一樂句,旋律均為連續的八度音組成。A段(第1-8 小節)樂曲依譜上標示,要以弱的音量溫柔地(dolce)開始;第一樂句(第1-4小節)的高音聲 部八度音程級進上、下行的旋律線條要圓滑地彈奏,要特別注意右手彈奏八度音程時指 法的運用,靈活地將三、四、五指交叉使用,且將手腕力量偏右,盡量使最高音的主旋 律音色稍微凸出,才能呈現出圓滑線的感覺。第二樂句(第5-8小節)以第一樂句的動機模 進,音量由弱漸強至強,並於第8小節第二拍結束的主和弦和聲給予重音,象徵熱鬧的 舞會(譜例2-7)。

譜例2-7:舒曼《蝴蝶》,作品2,第一首,第1至8小節

B 段(第 9-16 小節)音量並沒有承接 A 段的氣勢,反而立即再轉回由弱開始。旋律部 分,第 9-12 小節為連續四小節八度上行的倚音旋律,第 13-16 小節則是將 A 段的兩樂句 原有的素材加以變化、重組後再現。舒曼在第 9-12 小節分別使用了兩種與 A 段截然不 同的節奏型,即第 9-10 小節於第一拍跳音後在第二拍加重力度,與第 11-12 小節重音在 第一拍的圓滑奏;加上調性上突然地由 D 大調轉為降 A 大調再轉至 A 大調,快速的轉

調手法與節奏型態的改變,似乎都為了呈現出假面舞會的趣味性與神秘感,所以在彈奏 此四小節時,筆者認為要將音量控制得當,注意拍點與重音位置,將節奏的趣味性表現 出來。而此曲最後旋律八度級進上行至最高音 D 音,和聲的進行也由屬和弦至主和弦,

飽滿的和聲效果讓整首小曲結束於明亮的氣氛 (譜例 2-8) 。 譜例 2-8:舒曼《蝴蝶》,作品 2,第一首,第 9 至 16 小節

節奏型的改變與和聲的變換增添樂曲的趣味性 結合第1、2、7、8小節的旋律後再現

此G音需使用延音踏瓣鞏固和聲音

第二首

降E大調-降A大調,2/4拍,最急板(Prestissimo),速度標示為 =116。

此首是舒曼《蝴蝶》中唯一二拍子的曲子。第1-4小節的序奏以非常快速的十六分 音符與甚強(ff)的音量彈奏,八度齊奏的琶音上行旋律動機,是從序奏的分散和弦琶音型 素材而來,但加快的速度與增強的音量,讓第1-4小節的旋律令人聽來有急迫的感覺。

彈奏上行琶音時要特別注意雙手力度的一致性,要有向上推進的感覺;第2-3小節雖然 其和聲結構與第1-2小節相似,但其主要聲部旋律還是圍繞於四度及五度下行音程的呈 現,這樣的和響音響類似嘆息與肯定交錯的效果,在經歷前面爆炸性的旋律後,似乎得 有稍解舒緩情緒的空間,這樣的手法即符合舒曼在作品中顯現的性格交錯特色。雙手輪 替八度下行時的節奏也要平均且圓滑地彈奏,筆者認為線條張力要一直持續到第4小節

結束,並在樂譜標示於下聲部的切分節奏降B音給予重音,讓序奏的結束停留於屬和弦

半終止的回音上,巧妙地帶入狐疑與不確定的感受(譜例2-9)。

譜例2-9:舒曼《蝴蝶》,作品2,第二首,第1至4小節

上行與下行和聲節奏不變,更改其旋律結構讓性格有所轉換

第5-12小節的樂段開始的第一樂句(第5-8小節)音量由中強(mf)開始,第二樂句(第 9-12小節)音量中弱(mp)呈現。此樂段的節奏型態與第1-4小節完全相異,不僅大量使用 附點音型,左右手甚至交織出類似切分節奏的音型,彈奏時須注意左手大跳音程的準確

第5-12小節的樂段開始的第一樂句(第5-8小節)音量由中強(mf)開始,第二樂句(第 9-12小節)音量中弱(mp)呈現。此樂段的節奏型態與第1-4小節完全相異,不僅大量使用 附點音型,左右手甚至交織出類似切分節奏的音型,彈奏時須注意左手大跳音程的準確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