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森林情景,作品 82》樂曲特色分析與詮釋

第一節 創作背景概述

1840年至1850年間,是舒曼的創作顛峰時期,作品種類包含甚廣,例如:歌曲、管 弦樂曲、鋼琴獨奏曲、室內樂等等,但這一切隨著歐洲的革命動亂而稍有中斷。11 1848 年舒曼在避難途中完成《少年曲集》(Album For The Young)作品68號之後,開始著手《森 林情景》的創作,並於短短的九天內完成(1848年12月29日至1849年1月6日)。我們很 認為這與舒曼在1840年與克拉拉(Clara Schumann, 1819-1896)結婚後,創作生涯發生變

化、創作重心從鋼琴轉入歌曲有關。婚後的舒曼,在1840年前後完成《桃金孃》(Myrthen, 含九首小曲,其標題依序是〈森林的入口〉“Eintritt"、〈埋伏的獵人〉“Jäger auf der Lauer

"、〈孤獨的花〉“Einsame Blumen"、〈陰森之地〉“Verrfene Stelle"、〈悅人的景色〉

“Freundliche Landschaft"、〈旅店〉“Herberge"、〈預言鳥〉“Vogel als Prophet"、〈獵 歌〉“Jagdlied"以及〈告別〉“Abschlied"。在1849年1月最初的手稿裡,舒曼在每一首

13 Joan Chissell,《舒曼鋼琴音樂》(Schumann Piano Music),苦僧譯(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1997),124。

及快活的獵人,連妖魔鬼怪也潛伏在森林中。舒曼的想像力,從未在回應詩意的刺 激上失敗過,反而巧妙地使其充分地擴展開來。」14

這組《森林情景》,除了保有「特性小品」(Character piece)的風格外,另一個特色 是具有故事性(Marchen)。15除了以實際景緻做為標題外,舒曼還利用各曲之調性與節奏 的特性,將人置身於某種虛構的時空裡,以簡單且易懂的方式呈現,將每一段故事串連 起來,從進入〈森林入口〉開始,到依依不捨的〈告別〉,舒曼在此曲發揮了無限的想 像空間,將森林景象利用旋律陳述,是一組極具有巧思的作品。

14 陳玉芸,《舒曼鋼琴代表作之研究》(台北:大陸書店,1997),223。

15 Eric Frederick Jensen, “A New Manuscript of Robert Schumann’s Waldszenen,” The Journal of Musicology Vol. 3, No. 1 (Winert 1984),85.

第二節 樂曲特色

《森林情景》九首小曲中,每一首曲子皆有獨立之標題。雖說其中所描寫的內容相 異,但是經過仔細分析曲式、調性與節奏的設計,還是可以察覺舒曼在創作這組套曲上 的用心與巧思。以下筆者就針對曲式、節奏與旋律、調性與和聲分別探討其樂曲之特色。

一、曲式:

曲式結構方面,舒曼在這九首小曲裡大多使用ABA曲式,而在部分樂曲中,擴充其 原ABA形式,加入了序奏、過門、C段及尾奏。每一曲的旋律主題動機發展精簡,樂句 結構工整、樂段清楚明顯,這與舒曼喜愛的文學類型中「詩」的特性不謀而合。

整組套曲中,樂曲含有序奏的有第二、五及第九首;用 ABA’三段體的有第一、三、

四及第六首;加入C段的有第一、三首;加入尾奏的為最多數,共有第二、三、四、五、

六及第九首;而第六、第九首曲式較為複雜,除了分別含有過門與間奏樂段外,都另外 還再出現 B’段。

整體而言,第七首〈預言鳥〉與第八首〈獵歌〉的曲式最為單純,均為 ABA 三段 體。第二首〈埋伏的獵人〉與第五首〈悅人的景色〉,皆以序奏、A、B 及尾奏的曲式 呈現。而第九首〈告別〉的曲式最為複雜,為序奏、A、間奏、B、A、B’、尾奏。

最值得一提的是第八首〈獵歌〉,除了曲式為非常工整的 ABA 外,舒曼甚至在重 複再現的 A 段裡,完全沒有更改原 A 段裡的音符、旋律及節奏,這是在他的作品裡頭

非常少見的情形。此外,第八首〈獵歌〉也是在整組套曲中,唯一有在樂曲中改變拍號 的小曲。以下為筆者就各曲之曲式結構特色所整理之分析﹕

【表二】舒曼《森林情景》,作品 82,曲式結構與特色分析表:

序號 曲名 曲式結構 曲式特色

1 《森林的入口》

Eintritt A-B-A’C-尾奏

規律的四小節組成一樂句,二樂句構成一樂

Verrufene Stelle A-B-A’-尾奏

A段以2+4+3小節的不規則樂句組成,形成

二、節奏與旋律:

【表三】舒曼《森林情景》,作品82,主要節奏與旋律特色分析表:

Einsame Blumen 2/4拍

Verrufene Stelle 4/4拍

序 of Complement)(譜例3-12)。17 每一樂段結束時,上下聲部旋律

舒曼在特定的長音,使用美聲唱法中長音漸強漸弱的記號(< >),呈現出旋律綿延之 效果(譜例3-2)。

譜例3-2:舒曼《森林情景》,作品82,第一首〈森林的入口〉,第8至11小節

運用倚音掛留對位手法及女高音與男低音的長音延續

在第二首〈埋伏的獵人中〉,第9小節開始呈現森林中激烈熱鬧的景象,訪槍響的 和聲、獵物的奔跑,舒曼利用三連音迴音型旋律上行與附點節奏,與二對三的糾纏節奏 型,再加上主旋律聲部互換,都似乎呈現了追逐的緊張氣氛(譜例3-3)。

譜例3-3:舒曼《森林情景》,作品82,第二首〈埋伏的獵人〉,第9至16小節

第三首〈孤獨的花〉以卡農形式呈現主旋律線條,低音聲部旋律多以十度大跳音程 伴奏,凸顯高低音聲部旋律線條差異(譜例3-4)。

譜例3-4:舒曼《森林情景》,作品82,第三首〈孤獨的花〉,第1至4小節

高音聲部以卡農對唱出主旋律

舒曼於低音聲部使用其喜愛的十度音程

第四首〈陰森之地〉於第13小節旋律線條由低音聲部進行至高音聲部,上行的音群 以漸強又突然弱的音響效果,似乎要呈現陰森之處幽暗的恐怖感覺(譜例3-5)。

譜例3-5:舒曼《森林情景》,作品82,第四首〈陰森之地〉,第13至15小節 旋律線條由低音聲部往高音聲部上行,音域起伏帶出緊張感

第五首〈悅人的景色〉以三連音型的旋律動機貫穿整首樂曲,輕快的旋律線條洋溢 著愉悅的氣氛。舒曼將序奏的動機變形與模進後使用於之後樂段的旋律中;除了尾奏 外,每段樂句的結束都以跨音域上行的圓滑旋律做結尾,似乎要呈現帶有雀躍情緒的心 情。(譜例3-6)

譜例3-6:舒曼《森林情景》,作品82,第五首〈悅人的景色〉,第1至10小節

旋律使用序奏動機I四個級進上行音的變形

除尾奏外,在每個樂段結束都會出現此種跨音域的上行旋律

舒曼在第六首〈旅店〉中,使用大量的等節奏(Homorhythmus)音型,讓樂曲的旋律 呈現輕鬆的感覺(譜例3-7)。此外,舒曼在此首樂曲裡也將各旋律的動機加以變化後,重 新再組合,與《蝴蝶》終曲,將老祖父舞曲及第一樂段的主題旋律結合再重新呈現,有 異曲同工之妙(譜例3-8)。

譜例3-7:舒曼《森林情景》,作品82,第六首〈旅店〉,第1至4小節

低音聲部的旋律節奏為動機I的逆行 動機II為跳進的切分拍節奏,帶有輕快感覺

低音聲部跟著動機II以卡農形式呼應

譜例3-8:舒曼《森林情景》,作品82,第六首〈旅店〉,第19、25-28小節

第25小節開始的A’段,左手主旋律為跨聲部再現的A段動機I(譜例3-7),右手旋律為過門動機

第七首〈預言鳥〉主旋律以 的節奏與倚音後分解和弦琶音上行的旋律,

模仿出森林中鳥鳴的聲音。

譜例3-9:舒曼《森林情景》,作品82,第七首〈預言鳥〉,第1至5小節

上聲部旋律緊扣動機I的附點節奏音型

每段樂句結束都以琶音上行結尾

第八首〈獵歌〉6/8拍的節奏與有活力的速度,讓人產生輕快活潑、跳躍奔馳的感覺,

旋律線條在音程大跳後,通常以同音反覆或級進上下行的再強化音響效果。

譜例3-10:舒曼《森林情景》,作品82,第八首〈獵歌〉,第1至4小節 旋律在大跳後通常以同音反覆或級進上下行進行

樂曲中拍號的變換與二連音節奏的使用,讓節奏型更加豐富,旋律也更具戲劇性。

譜例3-11:舒曼《森林情景》,作品82,第八首〈獵歌〉,第43至48小節 樂曲中因為節奏與拍號的變化,讓旋律更具戲劇性

第九首〈告別〉的序奏使用「互補節奏」,讓聲部內的旋律互動更具色彩。

譜例3-12:舒曼《森林情景》,作品82,第九首〈告別〉,第1至3小節

序奏使用了互補節奏

中間聲部以同音反覆的旋律穩定進行

二對三的糾纏節奏與分解和弦下行旋律,似乎呈現出夜幕低垂即將告別的心情。

譜例3-13:舒曼《森林情景》,作品82,第九首〈告別〉,第8至10小節 樂段結束時,主旋律均會以下行旋律配以二對三的節奏結尾

三、調性﹕

《森林情景》中的調性關係也暗藏著舒曼對此作品的細膩設計。例如,第一首為降 B大調,若以其為中心調性,接續的八首均為其近系調,例如﹕第二曲和第四曲的d小調 為降B大調屬調之關係小調;第六曲和第八曲的降E大調則為降B大調之下屬調;而第七 曲的g小調是降B大調本身的關係小調。全組套曲九首中,降B大調的使用率最高,共有 四次,而其他的樂曲調號設計,分別運用了下屬調與關係小調,在調性的交錯運用裡,

讓每一首樂曲都能因大小調的色彩達到與標題所符合的音樂情境,即為大調展現明亮、

舒服與放鬆的感受,反之,小調呈現的是陰暗、敗壞或緊張的氣氛。而樂曲的連結,也 因為調性的轉變,讓之間的連結有如呼吸般一收一張,第一首到第五首的調性轉變,是 由降B大調後接d小調規律地循環兩次後回到降B大調,第五到第九首則是由降B大調接 降E大調再接曲中唯一出現一次的g小調,之後又再返回降E大調,最後結束在降B大調,

我們可以將其看成兩次規律的擴張,第一回的調性舒張較小,第二回的張力較大。此外,

舒曼將降B大調使用於第一首與第九首,似乎是為頭尾相呼應的設計。以下就為筆者就 各曲的調性、和聲及其顯現出的音樂色彩作分析整理。

【表四】舒曼《森林情景》,作品 82,調性和聲分析表:

Jäger auf der Lauer

d小調 第10小節出現使用拿坡里六和弦轉調的手法,除 了轉換調性色彩與擴展音樂張力外,也讓音樂的 獨立性更加明確。整首樂曲和聲架構多以八度或 三和弦組成,讓音響變得厚實穩定。

3 《孤獨的花》

Einsame Blumen

降B大

Verrufene Stelle

d小調 樂曲中不斷使用小三和弦、減七和弦、九和弦、

Vogel als Prophet

g小調 為整組套曲中唯一g小調的樂曲,樂曲中大量運

第三節 演奏詮釋

舒曼在《森林情景》的創作中,賦予每一首樂曲獨立的性格,雖說可以個別單獨演 奏,但當它們一旦從整部作品脫離時,就會失去連成一貫的精神和意義,所以「故事性」

的風格,應該為舒曼想要呈現此曲的特色之一。而演奏者就是扮演「說書人」的角色,

如何掌握樂曲的情境、速度、樂句、踏板、觸鍵、節奏及力度變化等,將會是呈現整首

如何掌握樂曲的情境、速度、樂句、踏板、觸鍵、節奏及力度變化等,將會是呈現整首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