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標籤與標記的起源

標籤起源於社會性書籤,即個人儲存與分享網站資源的服務,因為收藏 的超連結可以被許多人在網路上分享,因此也有人稱之為網路書籤或是線上 書籤[40]。它就像內建於瀏覽器的「我的最愛」功能。社會性書籤的優點是 第一:任何電腦都可以連結到收錄在社會性書籤中的網站或網頁,並不侷限 於單機電腦中;第二:社會性書籤網站可以將喜歡的網頁大量地收錄起來,

並且給予標籤,即可達到分類、管理、收錄龐大的網頁資料等目的,形成一 種個人的資料管理中心。

最早提供書籤服務的是Del.icio.us(http://del.icio.us)這家公司,其網址的 三個部份組合起來是英文字delicious (美味、好吃),所以又稱「美味書籤」。

在臺灣至少有兩家公司提供了社會性書籤的服務:一家是智邦的 MyShare 服務;另一家就是前一節所提到的黑糯米共享書籤 HEMiDEMi。

使用者為網站內容給予標籤的行為稱之為標記,是Web 2.0 時代出現的 典型應用,所收藏的內容不再侷限於網址,開始擴展包括音樂、影片、相簿、

書籍等任何事物,社會性書籤變成眾多資源類型中的一種應用,舉例來說,

某一篇文章講述的內容是社會性書籤,如果使用者想把它記下來,日後保留 或跟別人分享,就可以把它收錄進書籤裡,並貼上標籤如:「網路書籤」、

「社會性書籤」、「共享書籤」、「網路服務」、「Web 2.0」、「服務介 紹」或是其他想的到的詞做為標籤。這些標籤可以作為搜尋資源的依據,不 僅能拓展個人閱讀的範圍,更可找到與自己興趣相同的人,了解該領域其他 人所搜集、閱讀的訊息。

社會性標記已儼然成為Web 2.0 的典型應用,在 2005 年O’Reilly掀起了 一股Web 2.0 相關議題與應用的熱潮後,同年 3 月Yahoo!正式收購影像分享

網站Flickr,並於同年 12 月,再度收購網路書籤分享網站Del.icio.us。身為大 型主要入口網站的Yahoo! 收購這兩家提供社會性標記服務的網站之主要原 因來自於:「透過龐大的志工,依照詮釋資料來作搜尋,並且共同替資訊作 分類」[26]。龐大的使用者自由地進行標記,累積出的獨特分類目錄,更能 貼近使用者體認,以有別於傳統以知識為中心的分類方式,如圖書館所習用 的分類系統[19]。根據Mathes[38]的研究從給予的標籤可以發現總共有 60,000 名到300,000 名使用者(累計從各地的Del.icio.us和Flickr使用者),並創造出多 達四百萬個文件。相信隨著日後使用者人數的逐日攀升,其影響力將會擴及 整個網路的生態。這種由共同創作所形成自由標記的分類系統,已經衍生一 種新的分類方式名詞,一般稱為大眾分類法或通俗分類,將在下一小節介紹。

大眾分類法

2. (Folksonomy)

是由 Tomas Vander Wal在討論Flickr和

」是由Taxonomy(古典分類、學科分類或專家分類)所發展 而來

「Folksonmy」這個新的詞彙

Del.icio.us的資訊架構時,將「Folks」和「Taxonomy」組合,創造出新的詞 彙。他定義Folksonomy是:”A folksonomy is the result of personal free tagging of

information and objects (anything with a URL) on the internet for one’s own retrieval. The tagging is performed in a social environment (shared and open to others). The tagging action is done by the person consuming the

information.”[37]

「Folksonmy

,並以「Folks」顯示其自由分類的特性。Folk表示一群人,一伙人的意 思,-sonomy是由Taxonomy一字演變而來,表示有系統、專門的學科知識分 類法;合而為一的意思為大眾所產生的一種分類知識,也可稱為一種「由下 而上的社會分類法」(Bottom-up Social Classification)[37],或是Shirky[32]所 形容的「社會性創造的平面化命名空間」(Socially Created, Typically Flat Name-spaces),強調其社會性分類(Social Classification)的概念,而較不去區

分專家與大眾之別。在翻譯上則有「分眾分類法」,「通俗分類法」,「大 眾分類法」,「民眾分類法」,「民俗分類法」等。

Folksonomy因其涵義甚廣,還可發現存在多種說法,包括如協力式分類 (Col

類(Social

發現Folksonomy存在許多譯名,同一個名詞卻代表許多種意 念,

oto 的概念產生。

g laborative Classification)、協力式標記(Collaborative Tagging)、自由標記 (Free Tagging)、標籤分類學(Tagsonomy)、基層分類(Grassroots

Classification)[20]、民眾分類(Ethnoclassification)[20]、社會性分

Classification)[9]等。相關概念還包括強調社會性或互動取向的社會性軟體 (Social Software)、社會網路(Social Networks);或強調資訊組織取向的命名 (Labeling或Naming )、關鍵詞索引(Keyword Indexing)、分類(Categorization)、

分類(Classification)、分面分類法(Faceted Classification)、分面索引法(Faceted Indexing)、知識本體(Ontology)、語意網(Semantic Web)等概念,相當多元與 龐雜[44]。

在此可以

實不易單用一個名詞來定義,每個名詞所關注焦點不同,也反映出不同 領域對同一概念的各種觀點。卜小蝶[44] 指出Folksonomy可由三種概念思 考,依序為使用者、資源、及分類(如圖 9),說明如下:

(1) 使用者角度:產生如 Social、Ethno 的概念。

(2) 資源角度:有各類物件資源如 Bookmark 、Ph

(3) 分類角度:Tagging、Labeling、Classification、Categorization、Indexin 等則是常見的概念。

圖 9:社會性標記之概念架構[44]

故可知Social Tagging 強調的是 Social 與 Tagging 兩種構面,Social 關心 的是使用者,而Tagging 則較關心資源及分類的內容與結構,而 Social Tagging 的結果,最後形成Folksonomy。

總體來說,大眾分類是一種分散式分類系統的類型,根據Wikipedia 歸 納具有三項特點[41]:

1. 大眾分類是由個人自發性標記與定義而來的。

2. 標籤是公開分享,可以被所有使用者看到。

3. 大眾分類是由使用者群體標記詞彙的頻率來決定分類法。

由使用者、分類、資源(網站內容)組成的大眾分類與專家分類進行比較,

雖然大眾分類的架構並不嚴謹,也未事先定義,且內容也是因個人所好、自 由發揮,而顯得品質參差不齊。反觀專家分類其架構多事先製定也較為嚴 謹,但大眾分類擺脫了固化的現象,跟使用者的認知程度密切的結合,而且 方便、靈活,不受條件限制。所以這種以自訂標籤形式的大眾分類在目前流 行的社會性網路服務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3. 大眾分類的優缺點

從前一節最後可知大眾分類法雖然有許多項優點,但也有許多缺點需要

解決,列舉優點如下[43]:

1. 定義標籤者即為內容使用者,使用者認同感較高。

2. 具回饋性,可幫助社群創造溝通與分享空間。

3. 具集體智慧,如透過字彙與概念的變化,呈現流行主題。

4. 直接反應使用者需求,如資源排序是以使用者點擊數為主,較其它以連 結數為計算基礎的排序方式,更符合使用者需求。

5. 具語言及文化的豐富性,例如同一網站,各國人士所訂定關鍵字,可以 反映不同文化觀點。

6. 可以包含少數人興趣,較無偏差,網路應用兼容並蓄,可以大者恆大,

也容許少數人的興趣存在。

7. 成本低廉。

8. 開放性、機動性強。

9. 具啟發性,可協助使用者發現、探究,以尋得原先未知的資源。

大眾分類法也有不少缺點,舉例如下[43]:

1. 單詞索引(Single Word Indexing) ,關鍵字只能以一個單詞表示,造成的 不一致現象。如Google Maps 就有 googlemaps、google_maps、google-maps 等不同形式,造成檢索時相當困擾。此外,單詞也不易表達複雜概念。

2. 缺乏控制字彙,降低資料的有用性與接受度。許多標籤語意模糊、不精 確、無區分性,又缺乏同義詞、同形異義詞等控制,標籤的重複比例相 當高。

3. 錯別字太多。

4. 無分類架構,較無脈絡可循。

5. 不易瀏覽,查詢功能過於簡略。

6. 無標記指導原則,標籤格式及給定原則缺乏標準,不易達成一致性。

4. 社會性標記網站的應用

由於社會性標記網站眾多,本節將介紹三個應用於不同領域的標記網 站,第一個是一般社會性書籤網站Del.icio.us,第二個是將標籤運用於大學 圖書館的PennTags,第三個是與本研究應用相關,將標記的概念應用於線上 博物館網站Steve.museum。

(1)

Del.icio.us

Del.icio.us (圖 8)是早也是最著名的社會性書籤網站,是由 Joshua Schachter 於 2003 年 9 月成立的,它的概念很簡單,源自於個人瀏覽器的「我 的最愛」,讓大家將自己的「我的最愛」書籤儲存於網路上,主要目的就是 透過每個人儲存的書籤達到分享群眾知識的目的。Del.icio.us 是一個網路化 的書籤管理工具,除了可以保存網站連結之外,還能與同好分享書籤,也可 以透過標記自行為網站分類。

10:Del.icio.us (http://del.icio.us)

Hend and Hugh[11]描繪出一個Del.icio.us的架構圖(如圖 11),第一部分 Fetch a resource是將標籤、資源標題、URL等資訊截取出來,作為標籤的修 正與擷取,為下一階段的前置作業。第二部分Tags則是透過使用者運用標籤

進而對知識本體予以加值。第三部分Resource with added value則產生資訊語 義化的詮釋資料。

Del.icio.us 的標籤可讓使用者靈活運用,並可自由的新增或刪減,以符 合自己的需求,隨著使用時間的增長,則會發現有愈來愈多相同興趣的使用 者與資源,進而促進網站使用率提升。

11:Del.icio.us架構圖[11]

(2)

PennTags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大學將社會性標記應用於圖書館而創造了

PennTags,它可以用Bookmarklet工具,只要在瀏覽器上安裝Bookmarklet之 後,在書目記錄頁面時,點選一下瀏覽器上的「Add to PennTags Link」後便 可以建立標籤。舉例來說:找到某本書名叫「Broadcasting it」時,會顯示出 有哪些人為它加入了哪些標籤,當點擊到「television」這個標籤時,則可以 連到television這個標籤類別,查看這個類別裡有哪些人加入了哪些書(如圖 12)。

在 PennTags 網站上,有五項功能,介紹如下:

1. 可以讓使用者訂閱某一類別的 RSS feeds,例如:訂閱 television 的RSS。

2. 可以用分類標籤來搜尋。

3. 顯示出相關的標籤,例如:顯示出和「television」有關的標籤。

4. 顯示出某位使用者分類過哪些標籤。

5. 顯示出所有的計畫(Projects)、標籤擁有者(Owners)、和標籤 (Tags)。

12:PennTags 讀者分享註解與標籤的範例 (http://tags.library.upenn.edu/)

(3)

Steve.museum

Steve.museum (圖 13)在本論文研究動機與背景曾經提到,它是一個應用 社會性標記於線上博物館的系統,在2005 年 4 月由Cataloguing by Crowd組 織將社會性標記概念帶入博物館館藏內容裡[5]。主要任務是探索使用者對藝 術作品給予的標籤,透過分析來改善館藏的擷取。過往博物館的館藏文件皆 由專家進行詮釋[34],但卻讓內容不容易為大眾所了解,並且失去以使用者

的興趣與觀點來描述文件[35],該計畫採用社會性標記於數位博物館的目的 有三種[6]:

1. 改善博物館線上館藏的使用。

2. 透過非正式的人員給予標籤,去驗證社會性標記可融入專家分類 中。

3. 透過標籤讓線上博物館也享有社群的參與力量。

Steve.museum 的研究主要對使用者來源及詞彙內容作分析,以了解標籤 的錯誤來源,進而改善系統對詞彙控制的依據,目前分析皆是為了用社會性

Steve.museum 的研究主要對使用者來源及詞彙內容作分析,以了解標籤 的錯誤來源,進而改善系統對詞彙控制的依據,目前分析皆是為了用社會性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