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第貳章 文獻探討與死亡率模型介紹

近年來各國都面臨壽命延長及人口老化的問題,與老年人相關訊息,如:高 齡死亡率、平均餘命等格外受到大眾重視。老年人相關議題在國外自 1960 年代 即受到關注,隨著時代變遷時有新的老年研究結果發表,高齡死亡率模型的研究 也隨之不斷推陳出新,以提高老年人口死亡率的精確性。高齡死亡率模型的使用 早期有 Gompertz 於 1825 年提出的 Gompertz 模型,假設瞬間死亡率服從指數成 長趨勢。此外,近年來也有其他高齡死亡模型的研究,如:Coale and Kisker(1990) 提到的 Coale-Kisker 模型,可視為 Gompertz 的推廣情形。另外常見的用於推估 人口死亡率的做法為假設各年齡間存在某關聯性,例如:估算出各年齡間死亡率 比值,人數較少、震盪幅度大的高齡死亡率可由人數較多的中高齡死亡率求出,

英國的縮減因子(Discount Factor)模型、王信忠、余清祥(2011)折扣數列(Discount Sequence)模型等都是可適用於高齡死亡率的模型。本文將探討眾多模型中,那 些模型是可用於預測高齡死亡率較佳的方法。本章節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介 紹不同型態之死亡率模型;第二部分則探討具機率意涵的區塊拔靴法,探討其區 塊長度的選取以及區塊權重的抽樣方法;最後一部分則為後續延伸至保險年金商 品之精算公式。

第一節 模型介紹

死 亡 率 模 型 可 分 為 死 亡 率 關 係 模 型 (Relational Models) 與 隨 機 模 型 (Stochastic Models)。關係死亡率模型主要用於衡量死亡率與年齡之間的關係,如 Gompertz (1825)發現瞬間死亡率的對數值隨年齡直線上升。但是關係死亡率模型 僅考慮了年齡與死亡率的變化,並不能看出隨著年代的變化死亡率會如何改變;

隨機死亡率模型,除了年齡與死亡率間的關係,再加入年代(Period)或世代(Cohort) 的參數,試圖找出年代、年齡與死亡率之間的關係。隨機死亡率模型如 Lee and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

Carter (1992)提出的 Lee-Carter 死亡率模型;與 Cairns et al. (2006) 提出的 CBD 隨機死亡率模型。由於動態模型已包含預測未來的概念,因此較常應用於預測未 來的死亡率。以下分別介紹關係與隨機模型。

一、Gompertz 模型

Gompertz(1825)根據 19 世紀介於 20 至 60 歲成年人的死亡率資料,發現死 力會隨著年齡呈現指數上升。其假設瞬間死亡率滿足年齡函數,如 3-1 式:

(3-1)

其中B> 0、C > 1為Gompertz假設參數,x代表年齡。

在此模型假設下,根據上式(3-1)假設,可推得x歲人之存活機率 ,如(3-2)式:

(3-2)

透過對(3-2)式取對數,參數可用存活機率 表示,因此,

(3-3)

對於Gompertz參數估計方法,可分為三種數值方法:加權最小平方法 (Weighted Least Squares;WLS)、非線性極值法(Nonlinear-Maximization;NM)及 最大概似估計法(Maximal Likelihood Estimation;MLE)。本研究以加權最小平方 法估計Gompertz模型參數B和C。首先我們對(3-3)式取一次對數,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

(3-4) 令

; (3-5)

利用(3-5)式及下列(3-6)式加權最小平方法估計 和 :

(3-6)

其中 為x歲的生存人口數。

二、Coale-Kisker 模型

Coale and Kisker(1990)提出高齡死亡率的編算方法,想法類似 Gompertz 模 型,其假設死亡率比值

在 85 歲以後為年齡的線性函數:

(3-7)

x 表示為年齡,s 為線性函數斜率。在(3-7)式假設下,可得各年齡中央死亡率為:

(3-8)

當中參數估計方法利用加權最小平方法(WLS)仿造 Gompertz 的估計方式,但使 用的為中央死亡率與二次式:

(3-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

上式(3-9)的權數為各年齡層人數。另,男女性中央死亡率上限

為 1.0 及 0.8。

三、Discount Sequence 模型

王信忠與余清祥(2013)提出的規律折扣數列模型主要是引進吃角子老虎 的規律折扣數列概念。在吃角子老虎問題中,根據 Berry and Firstedt(1979)定義,

如果對每一個觀察值 n,

滿足:

(3-10)

則折扣數列(

……)為一規律數列。將折扣數列套用至生命表函數檢驗,

發現生存數與平均餘命隨著年齡遞減;死亡率與死亡數在高齡組也滿足規律性。

定義折扣數列比值

(3-11)

當中 為 x 歲之存活機率,且 服從 Weibull 分布 。本研究 對於規律扣數列方法的參數值估計,以加權最小平方法估計:

(3-12)

根據最小平方法推估的參數值 a, b 以及實際的存活機率 ,找出存活機率估計 值 。

四、Lee Carter 模型

Lee and Carter(1992)年提出可預測美國死亡率變動的模型:

(3-1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

上式(3-13)中

代表在年代 t, x 年齡組人口的中央死亡率(Central Death Rate)。

三個參數:

為年齡組死亡率的平均曲線,

為年齡組之相對死亡率變化速 度, 是 t 年之死亡率強度,誤差

為常態分配。該模型對於各年齡在不同基 準下,死亡率隨著時間做不同幅度的改善,一般來說會預期死亡率隨著時代的演 進逐漸下降,則

是一條遞減的曲線。

為大於 0 的數,數值越大表示該年 齡死亡率改善幅度越快。

參數求解時,為避免可能有無限多組解,通常增加限制式

。過去文獻對於 Lee Carter 模型之參數配適研究,發展許多配飾方法,

如 Lawson and Hanson(1974)提出之奇異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SVD)及其近似法、主成份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 PCA)和最大概似估 計法(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MLE),SVD 也可配合 Wilmoth(1993)的最 小平方法參數修正。

SVD 求解過程如下: 首先對中央死亡率取對數,根據最小平方法估計

(3-14)

可得

(3-15)

再對[

]

此式子做 SVD 可得

。將死亡率矩陣分 解為 ,其中 和 為正交單位向量矩陣, 為奇異值的對角矩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

五、CBD 隨機死亡率模型

Cairns et al. (2006) 提出一個預測英國(United Kingdom)未來死亡率變動的 模型,且假設第一個參數

對所有年齡的死亡率皆會影響,第二個參數

對 於高齡死亡率的影響幅度會高於低年齡層所受的影響。模型設計如下:

(3-16)

其 中 ,

代表採用資料範圍年齡的平均數,

代表在年代 t, x 年齡組人口的中央 死亡率,

為 x 歲年齡組在年代 t 的死亡人數,

為 x 歲年齡組在年代 t 的生 存人數。

表期間效應(period Effect),

為死亡率水準(Level of

Mortality),

為斜率(Slope Coefficient),

為 x 歲年齡組在年代 t 的隨機誤差。

CBD 隨機死亡率參數估計方法根據 Cairns et al.(2007) 提出最大概似估計 法(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簡稱 MLE),並參考 Brillinger(1986)假設死 亡人數服從 Poisson 分配

Poisson(

)。使用遞迴方式來估計參數,CBD 隨機死亡率模型的最大概似函數如下:

(3-17)

對概似函數採一階為分等於 0,二階微分小於 0 可估出參數。微分方程式如下:

(3-1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

而 CBD 模型參數的起始值

利用最小平方法所求得,且 h=0.000001。

CBD 死亡率模型參數估出後,套入 CBD 模型,即可求得所需的 CBD 模型的死 亡率。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