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模擬結果與分析

第三章 Demand Pull 拉式補貨機制的環境限制

3.2 Demand Pull適應用的產品壽命週期與補貨前置時間之比例範圍

3.2.5 模擬結果與分析

表 3-1 為模數據為 30 組不同產品壽命週期下的模擬結果,表中數值為每週 平均庫存量。因模擬環境的補貨前置時間為五週,因此表 3-1 所示「補貨前置時 間」與「產品壽命週期」的比例則為 1:1 至 1:20。

表 3-1 30 組不同產品壽命週期下的模擬結果(平均庫存量)。

在表 3-1 中可見有些組別之模擬結果在「補貨前置時間」與「產品壽命週期」

的比例很小的情況下(如 1:1、1:2 等),組與組之間的平均庫存量差異很大,在 1:1 的情況下,第 4 組平均庫存為 5161,而第 11 組只有 2575,差異將近 100%,有 這麼大的差異主要是因為 2 組模擬之需求差異很大,第 4 組前 5 週需求分別為

296、599、280、529、419,總需求只有 2123;而第 11 組前 5 週需求分別為 948、

1568、1552、1311、835,總需求共有 6214;然而他們的需求設定皆為平均 800、

變異 600 所產生,這正好證明因為在比例 1:1 的情況下,因為只能依據預測設定 目標庫存,依據預測的程度很高,當預測不準,則導致過多庫存的情況。

而小於 1:8 的其他比例情況(如 1:2、1:3 等),各組之間的平均庫存量也有幾 乎近 1000 的差距,這正好說明因補貨次數不多,目標庫存未能及時調整,因此 期初目標庫存的設定成了他們績效之間的關鍵。而在比例大於 1:8 時,可以各組 之間的平均庫存幾乎非常接近,這也說明隨著壽命週期比例的增加,Demand Pull 的機制在需求變異存在的環境也能有良好的表現,若有足夠的補貨時間,就算期 初目標庫存設定不當,也不會帶來太大的影響。

表 3-2: 30 組模擬數據的平均值

根據 30 組模擬數據的平均庫存量(表 3-2),描繪出 Demand Pull 機制在不同 的「補貨前置時間」與「產品壽命週期」比例下,其績效趨勢(圖 3-4)。

圖 3-4 不同的「補貨前置時間」與「產品壽命週期」比例下,

Demand Pull 績效趨勢圖

結果顯示隨著時間增加,Demand Pull 的平均庫存會慢慢減少,而到了 20 週左右(1:4),減少程度愈來愈小,到了 40 週(1:8)時,其績效曲線幾乎是平的。

表示當產品壽命週期到了一定比例時,再長的壽命週期對 Demand Pull 的績效不 會帶來較大的影響。

在表 3-2 及圖 3-4 中可見,小於比例為 1:3 的情況下、其平均庫存量皆比其 他比例明顯為高,主要是因為在「補貨前置時間」與「產品壽命週期」的比例範 圍太小,導致補貨次數太少,如 1:1 的情況甚至沒有補貨機會,使其沒有在途庫 存,幾乎只能靠期初預測的目標庫存來滿足其銷售。當在「補貨前置時間」與「產 品壽命週期」的比例較大時,因為補貨次數較多,其績效也較優。

為了探討 Demand Pull 在不同壽命週期比例下,各比例的平均庫存是不是有 顯著差異,因此對各比例的模擬結果進行變異數分析。檢定結果為 p=0,表示有

顯著差異(表 3-3)。並對各壽命週期比例進行後續分析(表 3-4)。從檢定分析結果 顥示 40 週(1:8)與 100 週(1:20)的積效沒有顯著差異,跟 20 週以下的有顯著差異。

因此從模擬分析結果可知當壽命週期達 1:8 的比例時是 Demand Pull 非常合適的 應用環境,而在壽命週期達在 1:8 比例之下,使用 Demand Pull 機制,其績效則 會受到影響,當少於 1:3 之比例範圍則不適合使用 Demand Pull 的機制。

表 3-3 檢定結果

表 3-4 各壽命週期比例間之差異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