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歷史學報呈現了臺灣地區歷史學研究的一個切片,本文所分析的 15 所 大學歷史學報,因發行年代不同,對臺灣地區的歷史學研究產生各種程度不 同的影響,其中重疊年代最多的是 1991-2000 年之間。

圖 3-1-1 “分期篇數:學報論文”顯示,1991-2000 是本文所討論 15 所大 學歷史學報論文重疊性最高的年

代,因而這段期間的歷史學報內 容,影響本文的量化最巨。就比例 而言,圖 3-1-2 “分期比例:學報論 文”顯示,1991-2000 刊行的學報,

占本文所分析論文的 43.9%,因 此,在區域、本國斷代史、專史分

類比例各方面,均有較大的影響,亦即 1991-2000 所刊行的歷史學報對本文 的各項統計,將造成重大的影響,

但這並不意味這段期間的歷史學 研究最為蓬勃,僅係這段期間各大 學發行的歷史學報數量最多,以及 刊載的論文數最多,因而影響本文 的統計母體。

說明本文的分期方式與選 樣

處理,或有助於對本文量化結果的理解及其限制。而本文的量化結果,基本 上無法提供論文數量在各分期年代所代表的意義,只能就各分期總論文的比 例進行相關討論。

圖3-1-2 “分期比例:學報論文”

1991-2000 43.9%

1945-1960 1.8%

1961-1970 4.7%

1971-1980 22.3%

1981-1990 27.3%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圖3-1-1 “分期篇數:學報論文”

篇數 42 111 531 649 1,045 1945-1960 1961-1970 1971-1980 1981-1990 1991-2000

本文所討論的 15 所大學歷史學報,蒐集到的論文總數為 2,378 篇,因資 料判讀及計量所產生的誤失,誤差率約為正負 0.04;本文將 15 所大學歷史 學報發行的年代(1945-2000)分為 5 期:第 1 期 1945-1960,此期以 15 年為期的 原因是本文所蒐錄最早的學報為《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Bulletin of the College of Liberal Arts),發刊於 1950 年,故實際斷限為 11 年,與後幾期的 年限類近,而筆者個人認為無須為這一年另劃分一時期之必要。第 2 期 1961-1970;第 3 期 1971-1980;第 4 期 1981-1990,第 5 期 1991-2000;其中 第 2, 3, 4, 5 期以 10 年為斷限,主要是為了便於觀察其間每 10 年間區域、本 國斷代史與專史分類的比例變化,以方便本文的分析與討論;第 4 期中期以 後,逢臺灣地區解嚴,不僅現實政治影響深遠,在歷史學研究方面亦有相當 大的變化,尤其對臺灣史與中國史的比例升降有密切關連。而選擇 10 年為 分期依據,主要的考量是 5 年一期似乎時間太短,參考指標的意義不大;20 年則太長,不易看出分期間的變化。

(一) 區域比例與動向

本文所討論的 8 種期刊,蒐集到的論文計 2,378 篇43,誤差率約為正負 0.04。在 2,378 篇論文中,就區域

而言,圖 3-1-3 “區域比較:學報論 文 ” 顯 示 , 中 國 史 1,917 篇 , 占 80.6%,臺灣史 188 篇,占 7.9%,

世界史 268 篇,占 11.3%;由區域 比例略可看出臺灣地區歷史學報 論文研究重心之所在。中國史占

43 本文所使用的統計數字,主要來自下列資料:國家圖書館期刊文獻中心,《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索引系統WWW版-1970.01-2001.06》;http://140.119.115.32/ncl-cgi/m_ncl3.exe;該資料庫收 錄臺灣及部份港澳地區所出版的中西文期刊、學報約2,800餘種,提供1970年以來所刊載的各 類期刊論文篇目,1970年以前的資料則直接查自各歷史學報。

圖3-1-3 “區域比較:學報論文”

不明 0.2%

世界史 11.3%

臺灣史 7.9%

中國史 80.6%

80.6%,說明中國史為臺灣地區歷史學研究的重點領域,世界史占 11.3%,稍

圖3-1-4 “中國史分期比例(1945-2000):學報論文”

0.0%

1945-1960 1961-1970 1971-1980 1981-1990 1991-2000 1945-2000

圖3-1-5 “中國史&台灣史分期比例(1945-2000):學報論文”

0.0%

1945-1960 1961-1970 1971-1980 1981-1990 1991-2000 1945-2000

圖3-1-6 “台灣史分期比例(1945-2000):學報論文”

0.0%

1945-1960 1961-1970 1971-1980 1981-1990 1991-2000 1945-2000

(約 9.0%);圖 3-1-6 “臺灣史分期比例(1945-2000):學報論文”顯示,臺灣史呈 波浪形發展,總體趨勢為上揚,尤其在第 3 期到第 4 期間由 6.8%成長到 11.1%,成長 4.3%,略可為 1987 年臺灣地區解嚴之後,臺灣史研究的蓬勃發 展做一個小小的注腳;臺灣史研究由從第 1 期比例占 2.4%,到第 4 期占 11.1%,上升了 4.7 倍;第 5 期臺灣史研究小幅下滑,由第 4 期的 11.1%,下 降到第 5 期的 7.4%,下降約 3.7%,未來動向如何,尚待觀察。但就 1945-2000 年的整體比例而言,中國史仍是臺灣地區歷史學報論文的重點,臺灣史研究 在歷史學報論文所占比例仍低。

在世界史方面,圖 3-1-7 “世界史分期比例(1945-2000):學報論文”顯示,

世界史研究基本上呈現穩定的成 長,並且持續上揚,到第 5 期時已 達 14.1%,且其總比例 11.3%,亦 高於臺灣史的 7.9%。雖然學者們對 臺 灣 地 區 世 界 史 研 究 的 不 受 重 視,及其研究上所遭遇的困難迭有

建言44,但從學報論文所呈現的情形來看,似乎所受重視猶在臺灣史之上45。 故相對而言,歷史學報論文在區域比較上,世界史所占比例尚高於臺灣史。

(二) 本國斷代史的線性趨勢

中國史研究是 1945-2000 年臺灣地區歷史學報論文的重心,80.6%的論 文均集中於此一領域,雖然 1980 年代以後臺灣史研究漸有起色,但在整體

44 王芝芝,〈淺論西洋斷代史教學〉,收入:張哲郎(主編),《歷史學系課程教學研討會論文集》,

上(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1993),172-177。

45 這裡必須說明的是,此項推論僅限於本文所討論的15所大學歷史學報,而且以篇數為量化數據 亦有其盲點,如每一篇論文的頁數不等,字數不同,深淺有異,以及專書的出版等等,均為論 析相關研究是否蓬勃必須考量的因素,此處僅就本文所論15所大學歷史學報的量化敘述,與實 際臺灣地區的世界史研究,不宜劃上等號。

圖3-1-7 “世界史分期比例(1945-2000):學報論文”

0.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世界史 2.4% 5.4% 9.4% 9.9% 14.1% 11.3%

1945-1960 1961-1970 1971-1980 1981-1990 1991-2000 1945-2000

比例上中國史研究仍一枝獨秀。由於臺灣史研究和中國史研究在臺灣歷史學

圖3-2-2 “中國近現代史&上古史分期比例(1945-2000):學報論文”

0.0%

1945-1960 1961-1970 1971-1980 1981-1990 1991-2000 1945-2000 圖3-2-1“本國斷代史總比例:學報論文”

研究受到較多關愛的眼神。加上歷史研究本即有由近及遠之傳統,非僅中國 史如此,西方學術界在西洋史與世界史方面的研究亦是如此。上述因素可能 都是造成中國近現代史研究受歷史學工作者青睞的原因,而臺灣海峽兩岸的 國家級歷史研究所亦均將近代史自其他各斷代史中獨立出來,另行設立近代 史研究所;因此,近現代史在中國史研究中占有高比例的研究人口,實其來 有自。但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中國上古史所占比例亦頗有可觀,似與歷史學研 究由近及遠的傳統成為反背;圖 3-2-2 顯示,中國上古史在本文第 1 期的比 例占 9.8%,此後大抵維持穩定的比例;以 5 個分期而言,占比例最高的第 2 期為 11.4%,最低的第 5 期占 7.5%,上下起伏的比例僅 4.0%;但自第 3 期 以後,我們注意到上古史的比例基本上呈持續下滑之勢,與近現代史的波浪 形上升,成為鮮明的對比,尤其第 5 期比例降至 7.5%,是否表示中國上古史 研究人材有斷層之虞,尚待進一步檢證48。中國近現代史在第 2 期的比例飆 高以後,大體維持相當程度的高比例,其中第 3-4 期在比例上略有降低,但 仍維持在 20.0%上下,第 5 期則再度飆升為 23.5%,整體比例為 22.0%,是 所有本國斷代史所占比例最高的。

明清史是本國斷代史升降另一個觀察重點,圖 3-2-3 “明清史&上古史分 期 比 例(1945-2000):學報 論 文”顯

示,明清史從第 1 期開始即維持穩 定 的 高 比 例 , 各 期 之 間 雖 略 有 起 伏,但幅度不大,並不具有特別的 指標性意義;歷史學研究本即存在 詳 近 略 遠 的 傳 統 , 在 本 國 斷 代 史

溫不退;這種現象在1990年代以後,教育部實施各校課程自主,方始改變;歷史學系不再將中 國現代史列為必修科目,大學院校的中國現代史亦非必修,專科學校的近代史亦取消必修,各 大學歷史系則均將臺灣史列為必修學分。

48 筆者分析臺灣地區的歷史研究所博碩士論文,亦發現中國上古史研究所占比例甚低;彭明輝,

《臺灣史學的中國纏結》,156-160。

圖3-2-3 “明清史&上古史分期比例(1945-2000):學報論文”

0.0%

5.0%

10.0%

15.0%

20.0%

明清 17.1% 12.4% 9.8% 13.8% 16.6% 14.1%

上古 9.8% 11.4% 10.6% 10.4% 7.5% 9.2%

1945-1960 1961-1970 1971-1980 1981-1990 1991-2000 1945-2000

中,明清史的總比例為第 2 高,大抵符合這種傳統;以 5 個分期而言,占比 例最高的第 1 期為 17.1%,最低的第 3 期占 9.8%,上下起伏的比例不超過 7.3%,基本上可以說相當穩定。

將臺灣史放到本國斷代史中觀察,是饒富興味的嘗試49;圖 3-2-4 “中國 近現代史&臺灣史分期比例(1945-2000):學報論文”顯示,中國近現代史在第 1 期的比例並不高,臺灣史則未有論

文;中國近現代史第 2 期時比例已 經飆高,臺灣史則比例仍低;第 3 期(1971-2000)以後中國近現代史與臺 灣史的比例雖仍差距甚遠,但有一 個值得觀察的現象,即兩者的升降

曲線頗為類似,或許可以藉此說明臺灣史與中國近現代史受到歷史工作者青 睞的時間線性因素,似乎頗為一致,其比例升降幾乎唱同調。1980 年代以後,

臺灣史研究略有升溫之勢,達 11.8%,是 5 個分期中比例最高的,或許是對 1987 年臺灣地區解嚴後臺灣史研究受到較多關注的情形略有回應。第 5 期臺 灣史研究則小幅降低為 7.6%,整體比例為 8.2%;反觀中國近現代史在第 5 期則再度上揚為 23.5%,成為 5 個分期中占比例最高的一個分期。

宋遼金元史是歷史學報論 文 總比例第 4 高的中國斷代史,圖 3-2-5 “宋遼金元史&明清史分期比 例(1945-2000):學報論文”顯示,

宋遼金元史比例與明清史、中國上 古史相當接近;本文所討論的 15 所大學歷史學報中,宋遼金元史總

49 1990年代中期以後,臺灣史研究成為歷史研究所博碩士論文的的當紅炸子雞,甚至在 1997年第1次超過中國近現代史,成為占比例最高的本國斷代史;彭明輝,《臺灣史學的中國 纏結》,163。

圖3-2-4 “中國近現代史&台灣史分期比例(1945-2000):學報論文”

0.0%

5.0%

10.0%

15.0%

20.0%

25.0%

近現代 7.3% 16.2% 23.3% 20.7% 23.5% 22.0%

臺灣史 0.0% 1.9% 7.1% 11.8% 7.6% 8.2%

1945-1960 1961-1970 1971-1980 1981-1990 1991-2000 1945-2000

圖3-2-5 “宋遼金元史&明清史分期比例(1945-2000):學報論文”

0.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宋遼金元 17.1% 26.7% 11.0% 12.1% 12.1% 12.7%

明清 17.1% 12.4% 9.8% 13.8% 16.6% 14.1%

1945-1960 1961-1970 1971-1980 1981-1990 1991-2000 1945-2000

篇數為 268 篇,總比例為 12.7%,明清史總篇數為 297 篇,總比例為 14.1%;

但在加上時間的線性因素後,我們發現明清史在 5 個分期所占比例的升降幅 度不大,宋遼金元史則上下震盪起伏,其中第 2 期占 26.7%,比例最高,第 3 期占 11.0%,比例最低,上下升降幅度達 15.6%,其高低起伏不定的情形不 可謂不大;但我們似乎也很難在其中找出可能的解釋,因為在背景方面並沒 有特殊、明顯的因素,可以為這種現象做出可能的解釋,或許這也是探討歷 史學研究取向的一個盲點。

秦漢史與隋唐五代史在歷史學報論文並非本國史的熱門斷代,圖 3-2-6

“秦漢史&隋唐五代史分期比例(1945-2000):學報論文”顯示,在 5 個分期中,

“秦漢史&隋唐五代史分期比例(1945-2000):學報論文”顯示,在 5 個分期中,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