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九六三年氣候異常與葛樂禮風災之過程

第一節.「西北颱」的定義與歷代之認知

由於颱風侵襲是臺灣幾乎每年夏季必經之事,因此臺灣負責統籌天氣預報與分析 的單位──中央氣象局,對此有一套完整的分類。2004 年中央氣象局將其分為七大 類(見圖2-1.),然而隨著氣象觀測資料日趨完備與成熟下,又更可將侵臺之颱風重 新細分為十大類(見圖2-2.)。前者將由東向西之西行颱風畫分為三大路徑,分別為 第一類、第二類與第三類;將由南向北之北行颱風劃分為另外三大路徑,分別由東海 岸北行的第四類與由西海岸北行的第五類及由東海岸北行轉向東北東方的第六類,此 外另有此六類之外的第七類。後者則是將由東向西之西行颱風畫分為五大路徑,分別 為第一類、第二類、第三類、第四類與第五類;而將由南向北之北行颱風路徑做了若 干的修正,若稍作比較,則可發現七大類中的第四類與十大類中的第六類相當、七大 類中的第五類與十大類中的第七類相當,而七大類中的第六類與十大類中的第八類相 當,此外多新增一向經由南海海域北上從臺灣海峽移入中南部陸地或向北行登陸中國 的第九類,以及不屬於以上九類的第十路徑。

圖 2-1.侵台颱風之七大路徑 圖2-2.侵台颱風之十大路徑1 兩者之路徑分法中,七分法中的第一類侵臺颱風包含中心未穿過臺灣北部陸地的

1 中央氣象局 TDB防災颱風資料庫網頁系統 http://rdc28.cwb.gov.tw/data.php ;下載日期:2012 年 04 27 日。

颱風與穿越臺灣北部陸地的颱風兩類;到了十分法時,將七分法中的第一類侵臺颱風

2-3),若是該颱風範圍大,暴雨更將擴及阿里山及高屏山區。」

而前述早其七大類路徑中,即是將「變型西北颱」(見圖 2-4.)納入此類裡。「變 型西北颱」指的即是通過北部海面由臺灣東北角登陸,再經由臺灣西北部之臺灣海 峽出海之颱風。

圖 2-3.狹義西北颱(標準西北颱)5 圖 2-4.廣義西北颱(變型西北颱)6

「變形西北颱,登陸點集中於宜蘭附近。如(圖2-4.)。以上可看出各個颱風都受到 地形影響而產生變化多端的走向,尤以西北轉偏西(包含 1990 楊希 / 1962 歐珀 / 1996 賀伯)登陸台灣東北部的颱風,搖擺幅度最明顯。不過降雨分布上,這些變形 西北颱在宜蘭山區的降雨有明顯增多且西半部豪雨區有南移趨勢。」

此外,另有他人指出廣義西北颱泛指:「曾擦過北臺灣沿海且不登陸、引進西北 風造成災害的颱風。」7;然而根據筆者的資料分析觀之,此類僅暴風圈略過臺灣 北部海面之颱風其降雨分布於西北部山區與南部山區,故降雨型態乃有別於狹義西 北颱(集中於西北部地區與西南部山區)的特徵。舉例而言,1950 年至 1960 年之 十年間有兩個屬於廣義西北颱(1954 年Tropical storm NO7./1959 年畢莉颱風);1954 年Tropical storm NO7.十分特殊僅見於美國颱風資料庫8有收錄,中央氣象局則是連 基本的颱風資料簡表皆未見其記錄,或許是因其颱風路徑早於東經 130 度以東之前

5 黃泳樹,〈西北颱降雨分析〉,頁 17,圖 2-2 ,(桃園:中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05)。

6 黃泳樹,〈西北颱降雨分析〉,頁 18,圖 2-3 ,(桃園:中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05)。

7《蘋果日報》,2006 年 7 月 14 日,〈百年來的台灣颱風〉

8 unisys weather 網站。http://www.unisys.com/;下載日期:2016 年 06 月 14 日。

即轉向之故,因此颱風並未造成臺灣直接影響而使中央氣象局未收錄其中,然其行 進於最接近臺灣之際其離臺灣距離不到 300 公里,理當有機會影響臺灣,然而未見於 中央氣象局之收錄記錄,其原因極有可能是其颱風暴風圈大小不足以勾到臺灣且該颱 風通過臺灣北部海域時間已經是 8 月底了。因此,西南季風亦已逐漸轉弱引起西南氣 流的機會亦不大,是故未將其收錄其中;1959 年的畢莉颱風,其颱風行進路徑雖滿 足「颱風中心未登陸且中心通過彭佳嶼至基隆之間」的定義,然後,其行徑方向係由 東南向西北,而非典型的狹義西北颱的西行再轉西北通過彭佳嶼至基隆之間的海域類 型。此颱風的降雨分布即為集中於西北部與南部山區的兩極端值。此外降雨量亦僅有 200 毫米左右,超過 400 毫米以上的強降雨非常局部。

圖 2-5.1954 年Tropical storm NO7.行進路徑圖。9

圖 2-6.1958 年畢莉颱風之路徑圖。10 圖 2-7.1958 年畢莉颱風之雨量累積圖。11

9 unisys weather 網站。http://www.unisys.com/;下載日期:2016 年 06 月 14 日。

因此由上之回顧,筆者歸結幾點:其一,西北颱原指的是颱風由臺灣東部或東南 部海面經由北部海面向臺灣西北側移動稱之。「西北颱」一詞,其隨時空背景變化多 端。其詞之概念最早源於日治時期的「北部海面上向西北進行之颱風」12,戰後隨著 一次又一次的風災影響下,中央氣象局似乎開始逐漸掌握其特徵,然始終無確切的論 述;直至 1996 年賀伯颱風侵臺後開始有學者指出「賀伯颱風為典型的西北颱」13,然 而從賀伯颱風侵臺路徑圖可發現其颱風中心位置係由基隆至蘇澳之間登陸14再至新竹 出海15,並不符合當今各種「西北颱」一詞之「颱風中心未登陸」的共識。賀伯颱風

圖 2-8.賀伯颱風侵臺路徑圖。16 圖 2-9.賀伯颱風侵臺路徑圖。17 降雨分布亦有別於狹義西北颱,其降雨集中於桃園、新竹一帶之山區(與賀伯颱風行 進路徑有關)與中、南部山區。其之降雨特色係有別於狹義西北颱所集中於北部地區

10中央氣象局 TDB防災颱風資料庫網頁系統 http://rdc28.cwb.gov.tw/data.php ;下載日期:2016 年 06 14 日。

11中央氣象局 TDB防災颱風資料庫網頁系統 http://rdc28.cwb.gov.tw/data.php ;下載日期:2016 年 06 14 日。

12徐明同,白潛譯,《臺灣氣象資料大全─颱風》,中央氣象局圖書館藏,頁34。

13吳俊傑,《地球科學園地》,創刊號),(臺北:地球科學文教基金會,1997 年 3 月春季)。

14中央氣象局賀伯颱風第3 號第 20 報,海上陸上颱風警報單,民國 85 年 7 月 31 日 21 時 10 分發布。

15中央氣象局賀伯颱風第3 號第 23 報,海上陸上颱風警報單,民國 85 年 8 月 1 日 5 時 45 分發布。

16中央氣象局 TDB防災颱風資料庫網頁系統 http://rdc28.cwb.gov.tw/data.php ;下載日期:2016 年 06 14 日。

17中央氣象局 TDB防災颱風資料庫網頁系統 http://rdc28.cwb.gov.tw/data.php ;下載日期:2016 年 06 14 日。

的平地與北部山區(陽明山、竹子湖)。雖說兩者於中、南部山區降雨特色類似,然 北臺灣則完全不同。賀伯颱風北部降雨集中於桃園、新竹一帶之山區乃是其中心位置 行進所致;然而與狹義西北颱其中心眼未登陸即能使北部山區(陽明山、竹子湖)降 下豪雨實有不同。當今各種「西北颱」一詞之「颱風中心未登陸」的共識乃是由 2000 年以後逐漸形成之。

筆者欲討論之問題意識在於臺北、桃園等北部都會區受災問題,此乃與前人所探 究之八七水災下西南臺灣人口密集之農業區受災問題相對應。若採用現今中央氣象局 所定義之「西北颱」論之,亦即為狹義西北颱(颱風中心尚未登陸,颱風中心由基隆 至彭佳嶼之間通過)。依此「西北颱」定義,根據筆者統計,1950 年至 2010 年之半個 世紀年中有 14 個西北颱與 13 個颱風中心由彭佳嶼北部海面通過的類西北颱(見表 2-1),而此 14 個西北颱皆有造成北部災情;若直接採用中央氣象局的「臺灣颱風預 報輔助系統」的文獻資料18,此 14 個西北颱當中有 9 個颱風造成北部嚴重災情。

因此,不難看出西北颱對臺灣北部災害影響層面之廣大,因此數據觀之歷年西北 颱侵台下有逾 64%(14 個西北颱中有 9 個颱風造成北部嚴重災情)的比例造成台灣 北部嚴重災情,比例相當高(見表 2-2.與表 2-3.)。

綜合所述,關於「西北颱」的定義共有三類,包含日治時代《臺灣氣象資料大全》

一書所記之:「通過北部或北部海上颱風」的概括類型颱風;中央氣象局與洪致文闡 述之「颱風中心尚未登陸,其颱風行徑由基隆外海至彭佳嶼南方部海面通過」的颱風;

劉廣英除了滿足「由基隆外海至彭佳嶼南方部海面通過之路徑」外,應另加考慮「颱 風侵臺期間應位於大潮之內」的獨特看法。黃泳樹所言之「狹義西北颱」與「廣義西 北颱」則是在比較分析《臺灣氣象資料大全》所記之:「通過北部」與「通過北部海 上」之颱風差異。

18 http://photino.cwb.gov.tw/tyweb/mainpage.htm;下載日期:2017 年 01 月 18 日。

表 2-1. 1950 年至 2010 年,歷年西北颱災害簡表

月日 颱風 災情 最強時暴風半徑(公里)

1952 7 月 15 日至 19 日 GILDA 北部、東北部(宜蘭)有災情 150 1953 8 月 15 日至 16 日 NINA 北部、中部水災慘重 400 1956 7 月 31 日至 8 月 1 日 WAND 北部災害較重 500 1958 9 月 2 日至 4 日 GRACE 北部災害慘重 350 1963 9 月 8 日至 13 日 GLORIA 北部、中部水災慘重 400 1966 8 月 12 日至 18 日 TESS 與蘇珊颱風擦過,災情輕微 200 1966 9 月 1 日至 3 日 ALICE 未有災情 150 1966 9 月 3 日至 7 日 CORA 北部稍受損害 200 1969 8 月 6 日至 8 日 BETTY 桃園、新竹輕災 150 1970 9 月 4 日 8 日 FRAN 北部、中部有災情 200 1972 7 月 31 日至 8 月 2 日 WINNIE 未有災情 60 1972 8 月 14 日 17 日 BETTY 北部水災較嚴重、中部亦有水災 400 1981 7 月 21 日 23 日 NINA 未有災情 未記載 1985 7 月 28 日 30 日 JEFF 未有災情 200 1985 8 月 21 日至 24 日 NELSON 北部、東北部災情慘重 300 1990 8 月 29 日至 30 日 ABE 北部水災慘重 250 1994 8 月 18 日至 21 日 FRED 北部、東北部風雨災情慘重 350 1995 8 月 22 日至 24 日 JANIS 未有災情 120 1997 8 月 16 日至 18 日 WINNIE 北部、中部災情嚴重。林肯大郡倒塌 300 2002 9 月 4 日至 8 日 SINLAKO 北部災情輕微 300 2003 8 月 19 日至 20 日 VAMCO 未有災情 100 2004 8 月 11 日至 12 日 RANANIM 未有災情 250 2004 8 月 23 日至 25 日 AERE 北、中南部土石流 200

2005 8 月 4 日至 6 日 MATSA 災情輕微 250

2005 9 月 11 日 KHANUN 未有災情 200

2006 8 月 11 日 SAOMAI 未有災情 180

2007 9 月 17 日至 19 日 WIPHA 災情輕微 1 人死亡 200

*打底線者之颱風,為颱風中心由彭佳嶼的北部海面通過的類西北颱。

*粗體字者之颱風,為颱風暴風半徑超過 200 公里以上者。

表 2-2. 1950 年至 2010 年,造成北部有災害之西北颱

月日 颱風 災情

1958 9 月 2 日至 4 日 GRACE 北部災害慘重 1963 9 月 8 日至 13 日 GLORIA 北部、中部水災慘重 1966 8 月 12 日至 18 日 TESS 與蘇珊颱風擦過,災情輕微 1966 9 月 3 日至 7 日 CORA 北部稍受損害

1969 8 月 6 日至 8 日 BETTY 桃園、新竹輕災

1969 8 月 6 日至 8 日 BETTY 桃園、新竹輕災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