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3.7 水庫淤積原因及淤泥來源

引致坡地災害的原因,可分為大自然與人為兩大因素。

大自然條件是發生坡地災害的背景因素,當不利的大自然因素存 在時,則坡地發生災害的機率,大幅增加;自然界因天然條件不佳,

常有山崩、地滑及土石流的現象,可視為正常的地質現象;另外,水 庫上游的土壤會因集水區地形、地質、氣象等天然因素,亦會造成不 同程度的崩塌。

當人們在山坡地進行開發及利用時,則必須以工程技術進行周延 的調查及設計、嚴謹的施工及良好的管理維護,才能使山坡地在安全 的狀況下,合理的利用。但對於高風險的大型崩塌地或斷層帶,應盡 量避免開發利用,且亦應減少山坡地濫墾、濫伐、開闢道路、不當土 地利用等人為原因,使山坡地保持穩固且安全。以下就造成坡地災害 重要的兩大因素分別就細項加以說明:

3.7.1 自然因素 (1)山崩

山崩係指斜坡上不穩定土體或岩塊,快速向下移動的地質災害。

山崩的災害規模一班較小,但破壞時位移速度甚快,山崩一破壞面形 狀或破壞機制的不同,可將其分為平面破壞、楔型破壞、傾倒破壞及 落石四類,其中落石規模雖小,但因常無明顯預警現象,危害度最大。

(2)地滑

地滑係指斜坡上不穩定之土體緩慢向下移動,「地滑區」在工程 上又稱為「崩塌地」,俗稱「走山」。通常面積較大,小至一公頃,

大致上百公頃,滑動深度約10到100米不等,當滑動規模較大,越不 容易處理。台灣的山坡地有許多大小不等的大型地滑區,嚴重威脅道 路或建築之安全。

地滑區的邊坡位移速率,在初期通常較緩慢,甚至走走停停,顧 很容易被忽略,但如果沒有適當處理,外在條件會日漸惡化,在破壞 前,邊坡會明顯加速位移,進而導致大規模破壞,由於地滑的規模通 常較大,若僅憑經驗,進行表面的補強即改善,成功的機率不大。地 滑區每年都會重複發生邊坡滑移及下陷現象,直到某一豪大雨時,加 速破壞。當災害規模越大,則所需處理費用越高,故地滑區是否有必 要治理,宜就其危害性及保全對象審慎評估後,再行評估。

(3)土石流

土石流係為河道或斜坡上堆積鬆散之土石,在豪大雨時土石中之 含水量逐漸飽和,當土石飽和時,土石與水流相伴,如流體一樣快速 向下流動而致災害。土石流災害之發生,係因泥砂、礫石等地質材料 與水混合後,受重力作用產生流動所造成之災害。其發生包括了三個 要件:(1)充足的水量;(2)足夠的土方;(3)有效的河床坡度。

3.7.2 人為因素

(1)不當或不合理的利用

山坡地相對於平地風險較高,山坡地若未經詳細調查,則無法了 解工紙的地質,及週遭的的不利環境因素,若未經調查及規劃,即在 山坡地貿然進行挖填;整地及利用,則其風險自然大增。

(2)未規劃合理的擋土護坡或排水設施

擋土護波抗滑能力不足或地表排水系統不佳等,往往是造成坡地 災害的主要原因。

(3)山坡地的施工品質不佳

山坡地開發利用時,初期須進行整地,以創造出可供建築或道路 的平地,而在整地時,須先進行表面草木之移除,並設置地下排水設 施,導引地下水排出。對於大規模之填方邊坡,若未分層夯實滾壓或 原有坡面之草木未清除,易造成填土邊坡滑動或大量沉陷。

(4)不重視坡地之管理維護

山坡地的安全需要長期的維護及監測,部分坡地社區長輕忽管理 維護的重要性,使不應有災害的工址,產生小災害,或小災害釀成大 災害,尤其老舊山坡地社區或山區聚落,土石災害發生的機率,明顯 較經開發許可及高度管理的山坡地社區為高。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