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樂曲形式與結構之分析

第二節 活潑且優雅的間奏曲

從第一樂章轉變成像是室內樂般的樂曲,音樂很輕,但卻是使用小調,樂章 開始時兩個小節的連續八分音符更顯現出其輕快,接下來的整個樂章中幾乎沒看 到音樂很重的地方,非常精緻的一個樂章。在手稿上,有許多地方使用了空白五 線譜紙浮貼或直接塗銷刪除的地方,從中可以看出霍爾斯特修改很多,試圖減少 樂器達到音樂織度上「瘦身」的目的,如下【圖 3-2-1】及【圖 3-2-2】91。此外,

霍爾斯特運用了第一樂章的主題動機及旋律,分別使用在 c 小調和 F 音上的多里 安調式(Dorian mode)上,發展出這個樂章的第一和第二主題,在此展現了完全 不同的性格,如下【譜例 3-2-1】92。第二樂章的結構與段落分析如後:

【譜例 3-2-1】第二樂章動機發展對照

91 同註 47。

92 同註 20,iv。

38

【圖 3-2-1】手稿大總譜 第二樂章 第 12-22 小節

【圖 3-2-2】手稿大總譜 第二樂章 第 56-66 小節

39

40

41

【譜例 3-2-2】[MS]版本總譜 第二樂章 第 1-6 小節

在兩小節導奏之後,由獨奏降 B 調單簧管、兩部雙簧管,以及裝上弱音器的 獨奏短號,齊奏出第一主題旋律。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配器法在當時相當的獨 特,筆者推測這首曲子應是專為室內演出所寫,霍爾斯特可能原本只想讓雙簧管 及單簧管奏出主題,但考慮到軍樂隊如果在室外演出,加上了裝上弱音器的獨奏 短號,在沒有雙簧管或是需要平衡音量的狀況下,這樣的音響效果相當接近木管,

但卻保有其音量。94此後,雙簧管加上短號(或小號)的配器法,就常常出現在作 曲家寫作管樂團曲目當中,也不顯突兀。最後,第一主題再現則由全體高音木管 奏出,改變其音色及厚度。

間奏處由 C、G 音的低音伴奏,旋律呈現上升音型,由樂器的重重疊入增強其 能量,最後在進入 Letter B 之前半拍由雙面鈸(Cymbals)爆發奏出「最強」

(Fortississimo)的音量與由「弱」音量奏出的第一主題相重疊,呈現出極大的對

94 芬奈爾或許也是這樣認為,在【FF】版中,就直接讓獨奏短號成為雙簧管的「提示」(Cue),

為非必要演奏的樂器。

42

比。進入 Letter B 之後,第一主題群加入了撥奏形式的低音音型,第一主題再現時,

這次除了高音木管之外,再加入薩克管、低音單簧管、低音管、所有短號、細管 上低音號及低音提琴,轉換成另一種的音色及厚度。

進入第二主題後,霍爾斯特改變了拍子、調性及樂風,轉入了 F 音上的多里 安調式,音樂呈現柔美線條,帶有民歌風格。第一次第二主題由獨奏降 B 單簧管 奏出,但構成的元素亦不離最初的主題音程,如上【譜例 3-2-1】,配器像是兩組 木管五重奏的混和。之後的第二次第二主題旋律,則由獨奏短號與細管上低音號 奏出,另外加入了高音木管的八分音符旋律,是相當古典的對位手法,如下【譜 例 3-2-3】。

接著樂曲轉成 2/2 拍,進入一段由第一主題發展的過渡,最後再轉成 4/4 拍,

音樂轉為 C 大調進入了尾聲,這裡也正是整個樂章的精華之處。低音一樣由 C、G 音的伴奏持續到曲末,霍爾斯特使用了第二樂章裡的所有主題,並且包含了間奏 中所使用的素材,展現出融合的高級作曲技巧。樂曲最後結束在「很弱」(Pianissimo)

音量的短笛獨奏,及各聲部樂器串接的八分音符斷奏中。

43

【譜例 3-2-3】[21]版本總譜 第二樂章 第 83-98 小節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