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四、 《漢書.藝文志》的古方技史圖象與歷史意義

從上文對《漢志》基本立場與分類觀點的分析看來,〈方技略〉所呈現 的古方技史圖象及其特殊的時代意義就不難索解了。這裡,我們根據〈方技 略〉的有關敘錄及圖書部次分別加以說明。

首先,〈方技略〉「總敘」以「生生之具」為其要旨,就是一個頗具時代 意義的歸納。從「生生」的意義看,如李建民所指出,「一是指生命的綿延 不斷,另一是指新生替於舊生,也就是同一生命在時間序列的創造變化」。

易言之,「生生」一方面指混一死生,即《漢志》「神僊」敘論所謂「同死生 之域」;另一方面則指明辨死生,即《漢志》「醫經」敘論 所謂「死生之分」145。 不過,細繹《漢志》運用「生生」一詞的典故146

145 李建民,《死生之域:周秦漢脈學之源流》,頁61。

,它顯然又和今本《易繫辭》

146 必須指出,「生生」在古代文獻中的意義是多重的。如「生生」可指:一、生息財業,

如《尚書.盤庚》載殷王盤庚告其眾曰:「汝萬民乃不生生」、「往哉生生」、「敢共 生生」、「生生自庸」,按孫星衍的解釋,後一「生」字為名詞,謂「財業也」,前一

「生」字為動詞,近「生息」、「營求」之意,故「生生」謂萬民營其生業。孔傳謂「生 生」猶「進進」,孔穎達疏說:「物之生長則必漸進,故以生生為進進」,又說「進進 是同心願樂之意也」,則是將《易傳》的「生生」之義加以敷會的結果(見下文)。二、「生 生」謂營求、保全生命。如馬王堆帛書《老子.德經》說: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 故也﹖以其生生也。蓋聞善執生者,陵行不避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旡所揣其角,

虎旡所措其爪,兵旡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旡死地焉。

張舜徽指出:「《老子》此言,所以戒人君宜寡欲以全其生也」,並引高延第《老子義 證》說曰:「真善攝生者,安時處順,虛己遊世,無害物之心者,物亦不得而害之,故 無死地。此章為處亂世者指示,兕虎兵刃,皆凶暴不祥,喻世路之崎嶇,人情之險詐」。

此處之「生生」即指「執生」、「攝生」(《韓非子.解老》)而言。

此外,如晚周秦漢諸子所謂,「死死生生,因天地之形,天地之形,聖人成之」(《管子.

「生生之謂易」的有關論述具有密切連繫147,指謂「陰陽萬物變易之道」148。 如所周知,晚周新興的方技在傳統上和道家的關係遠較與儒家為深149

勢》);「旡古今,而後能入於不死不生。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莊子.大宗師》);

「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塵垢也」(《莊子.至樂》);「不以生生死,不以死死 生。死生有待邪?皆有所一體」(《莊子.知北遊》);「夫人所以不能終其天年者,以生 生之厚,夫唯旡以生為者,即所以得長生」(《文子.九守》「守真」);「形神調,則生 理脩。夫生生而倍其本,則德專己知無道」(《鶡冠子.度萬》);「人莫不以其生生,而 不知其所以生」(《呂氏春秋.侈樂》);「五者具有魂。魂者識,目者精,色者神。見之 者為魂,耳目口鼻心之類在此生者。愛為精,為彼生父本,觀為神,為彼生母本。愛觀 雖異,皆同識生,彼生生本在彼生者。一為父,故受氣於父,氣為水。二為母,故受血 於母,血為火。有父有母,彼生生矣。惟其愛之無識,如鎖之交,觀之無識,如燈之照。

吾識不萌,吾生何有」(《關尹子.四符》);「夫人之所以不能終其壽命而中道夭於刑戮 者,何也?以其生生之厚。夫惟能無以生為者,則所以脩得生也」(《淮南子.精神》)。

上述所謂「生生」,大抵也都指謂營求、保全生命之意。三、「生生」謂安養、撫恤百 姓群生。《墨子.尚賢下》:「若飢則得食,寒則得衣,亂則得治,此安生生」,安,

王引之說,「猶乃也」,也就是說,這裡的「生生」,指的是聖王尚賢擇人以治天下、

安百姓。以上參: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台北:文津出版社影新校標點本,1987),

頁235;《尚書》(台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1980),頁132;張舜徽,《周秦道論 發微》,〈老子疏證〉卷上(台北:木鐸出版社,1988),頁123-125;孫詒讓,《墨子閒 詁》(台北:華正書局,1987),頁64。

,但為

147 所謂傳世今本《易繫辭》,是相對於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帛書《周易繫辭》而言。馬 王堆帛書《繫辭》釋文可見,陳松長,〈帛書《繫辭》釋文〉,《道家文化研究》,3(1993),

頁416-423。有關帛書《周易繫辭》的研究甚眾,不具引。

148 高亨,《周易大傳通說》(濟南:齊魯書社,1979),頁515。另,易在《漢志》中的特殊 角色,可參吳懷祺,〈漢《易》與《漢書》〉,《齊魯學刊》162(2001),頁113-119。

149 杜正勝,〈形體、精氣與魂魄——中國傳統對「人」認識的形成〉,《新史學》,2:3(1991);

〈作為社會史的醫療史——並介紹「疾病、醫療與文化」研討小組的成果〉,《新史學》

3(1995),頁121-126;李建民,《死生之域:周秦漢脈學之源流》,頁62-156。

什麼《漢志》卻引據易傳以總結方技指意?可以說,這正是《漢志》折中六 藝、崇揚王官學術基本立場的一種反映,是漢代崇儒風氣下的一項特殊產物 吧。

另一方面,從《漢志》的有關敘錄及圖書部次來看,如方技作為「生生 之具」,相對於以易為道原;易列群書之首,方技處六略之末;以論述「血 脈經落骨髓陰陽表裏」為主體的「醫經」為方技部首,以追求新生以替舊生 之術的「神僊」為末節等安排,我們也可以處處看到由道及器的分類觀點在

《漢志》中扮演的支配性角色。換言之,從這個角度看,《漢志.方技略》的 內容與其說是客觀反映了當世方技書籍或知識的流傳情況,不如說是劉向等 人基於其特定的立場與觀點所描繪、編製的一幅學術圖象。

其次,〈方技略〉「總敘」所謂方技原出「王官之一守」的理解,固然有

《周禮》、《左傳》、《國語》等先秦典籍為據,但卻不能簡單地視為是歷史描 述,而必須考慮到前文所說「王官」學術在《漢志》中所具有典範意義。事 實上,從〈方技略〉「總敘」的前後脈絡來看,方技作為「王官之一守」,和 太古、中世良醫能夠「論病以及國,原診以知政」的意義,以及方技四期的 發展階段論是脫不了關係,不能割裂二分的150

秦和、扁鵲、岐伯、俞拊等少數良醫透過為人君診斷疾病的機緣講論治 政要法,或根據統治者的疾病情況推測國勢政情,或者出於史實,或者本於 傳說,或者見在從橫之士的論治之書,或者重出於方技圖書,但相對於社會、

政治地位普遍不高的其他從事醫療活動的古代人群,這些突出的個人行誼反 而形同難得的例外

(另詳下文)

151

150 清人姚振宗認為,「倉公,……《志》不與岐伯、俞拊、扁鵲、秦和連敘,殆非醫國上 醫,技術而已」,可見「論病以及國,原診以知政」是漢興以前良醫的特識。見張舜徽,

《漢書藝文志通釋》(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頁298-299引。

。那麼,為什麼李柱國與劉向、歆等人會特別留意方技

151 參拙稿,〈論病以及國——周秦漢方技與國政關係的一個分析〉(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歷 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特別是第1、2章。

之人論議國政的面相而予表彰?理由很清楚,《漢志》的要旨原來就在透過 討論古代學術的源流、得失,以追求聖帝明王之治。也就是說,《漢志》之 所以提出方技為「王官之一守」,強調太古、中世良醫能夠「論病以及國,

原診以知政」的故事,它的主要發議對象是西漢晚期的皇室成員及當代方技

「技術晻昩」的發展實況,而它的目的則在嘗試恢復王官古學以救世之弊。

第三,就古方技的發展言,《漢志》提出了「太古」、「中世」、「漢興」,

以及「今」的四期說。但有趣的是:(一)、《漢志》的四期說,和今人以晚周 為界,區分古方技史為兩大段落的認識顯然有所不同152;(二)、根據我們今 天對古代文獻年代的認識,《漢志》有關「太古」、「中世」從岐伯、俞拊,

依序到扁鵲、秦和等良醫世次的提法,卻正好與史實反順。比如,秦和的事 跡事實上最早出,他為晉平公診視疾病的年代是西元前 541 年(《左傳.昭公元年》

《國語.晉語八》)。其次是扁鵲,他為趙簡子視病的故事,最早可以上溯到西元 前 510 年前後(《史記.趙世家》、《史記.扁鵲倉公列傳》)153。再者是俞拊,見於虢國 中庶子稱引,大概最早約當戰國前期(《史記.扁鵲倉公列傳》)154。岐伯則最晚,

繫年比較明確的是漢武帝時期齊方士公玊帶的說法(102 BC,《史記.封禪書》,另 參〈司馬相如列傳〉「大人賦」);即便把馬王堆 3 號漢墓簡書《十問》裡的「天師」

視作岐伯,則大概最早可以推到漢文帝以前的戰國秦漢之交155

152 如李建民曾指出,「中醫三變:周秦、漢魏與民國三期」,「春秋戰國之所以是一個斷 裂點,主要是相對於西周以前的醫術有較大的轉變,而且對這之後的醫學亦有一定的規 範作用」。說詳氏著,《死生之域:周秦漢脈學之源流》,頁47-88及頁6。

。不過,造成

153 杜正勝,〈形體、精氣與魂魄——中國傳統對「人」認識的形成〉,頁27。

154 杜正勝,〈形體、精氣與魂魄——中國傳統對「人」認識的形成〉,頁28;李建民,《死 生之域:周秦漢脈學之源流》,頁24-25。

155 今本《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篇》、《黃帝內經素問.五運行大論篇》稱岐伯為「天 師」,馬王堆3號漢墓簡書《十問》則有「黃帝問於天師」章。李零以為,此「天師」即 岐伯。《十問》的成書年代,見馬繼興,《馬王堆古醫書考釋》(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 版社,1992),〈導論〉,第2篇〈馬王堆漢墓醫書的時代考證〉,頁9。李零說見氏著,

上述不同的關鍵不在史料,相反的,那是因為古今的歷史觀點與關注面向根 本不同。借謝觀的話為喻,〈方技略〉所勾勒的古方技史圖象大概可說是一 種「儒學比例」的產物吧156

大體而言,《漢志》的古方技史分期有如下幾個要點:(一)、方技人物的 世次以周秦文獻所載黃帝故事為主軸

157。首先,就有關人物的故事來看,如 岐伯,疑因有黃帝「天師」之稱(《素問.上古天真論篇》、《素問.五運行大論篇》)158, 故《漢志》列在「太古」之首;俞拊159、扁鵲160

《中國方術考》(修訂本),頁402。

皆有「黃帝時毉」(《漢書.藝

156 謝利恆,《中國醫學源流論》(台北:古亭書屋影上海澄齋醫社1935年初版本,不著年代),

頁1上-2下。

157 黃帝故事的形成與發展,參徐中舒,〈陳侯四器考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集刊》,3:4(1933),頁498-504;《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台北:仲信出版社影1958本,

1986);丁山,〈由陳侯因簋黃帝論五帝〉,《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

4(1933),頁517-35;楊寬,〈中國上古史導論〉,收入《古史辨》(台北:藍燈文化公司 影1938本,1993),第7冊上編,第5篇「黃帝與皇帝」,頁189-209;齊思和,〈黃帝之制 器故事〉,收入《古史辨》,第7冊中編,頁381-415。

158 參牛兵占等編,《中醫經典通釋‧黃帝內經》(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頁 209-214。另,馬王堆漢墓竹簡《十問》有所謂「黃帝問於天師」一章言男女交合,男子

158 參牛兵占等編,《中醫經典通釋‧黃帝內經》(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頁 209-214。另,馬王堆漢墓竹簡《十問》有所謂「黃帝問於天師」一章言男女交合,男子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