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 、 、 、父母管教方式的 父母管教方式的 父母管教方式的 父母管教方式的理論基礎 理論基礎 理論基礎 理論基礎

貳 貳

貳、 、 、 、父母管教方式的 父母管教方式的 父母管教方式的 父母管教方式的理論基礎 理論基礎 理論基礎 理論基礎

研究者參考文獻發現,解釋父母管教方式對青少年行為影響之相關理論,可 從心理學及社會學兩種不同的角度來詮釋。心理學觀點中有關闡述父母管教方式 之相關理論包括:心理分析論(psychoanalytic approch)、認知發展論、

cognitive-development approach)、發展成熟論(development-maturational approach)、

社會學習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存在現象論(existential-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和行為論(behavioral approach)等六大理論;社會學觀點則可從家庭 動態理論(theory of family dynamics)、社會控制理論(social control theory)來論 述父母管教方式對子女行為發展之重要性與影響力;另外,還有互動論,以作為 本研究目的之論述依據。

一一

一一、、、、父母管教方式的心理學觀點父母管教方式的心理學觀點父母管教方式的心理學觀點父母管教方式的心理學觀點 (一)心理分析論

Freud認為「本我」是人格的一部份,本我的驅力是天生所具備、無法改變 的,但可經由外在的教導而修正,正如兒童的行為剛開始由父母控制,最後再由 體內的「自我」學得控制。因此,父母的管教方式會影響子女對父母的認同感,

並對子女的社會化過程產生影響。故父母管教方式適當與否,將會影響其子女日 後的人格發展與行為模式(引自張春興,2001)。

(二)認知發展論

Piaget (1970)提出的認知發展論,其重點雖然著重在認知發展,而比較無益 於父母教養方式的研究,但仍強調子女的教育為父母的責任,父母應協助子女智 慧的啟發,並提出個體的認知發展須經過四個時期:

1.感覺動作期、2.前運思期、3.具體運思期、4.形式運思期,且這四個時期的發展 是有順序性的。在不同時期中,父母都應肩負起教育子女的責任重擔,採取適當 的管教方式,才能提供有利子女發展和學習的家庭環境,以培養出子女良好的行 為和能力。

(三)發展成熟論

Amold & Gesell 認為個體的成長是被遺傳所引導的成熟過程,先天的遺傳已 經決定個體的成熟,環境產生的影響並不大,這種觀點異於與社會認知學者或人 類學家的看法(引自李惠加,1997)。所以,父母的管教方式要配合子女的身心 成熟度、尊重子女的個別差異,才能使子女的身心獲得健全地發展,並適時地對 子女行為給予協助與指導,以培養子女良好的行為模式。

(四)社會學習論

Bandura強調「觀察學習」的重要性,個體的學習與成長來自觀察與模仿,

父母為子女行為起源之最重要的角色示範增強者,所以父母本身的行為與態度,

不可避免地成為子女主要的學習內容,因之,為人父母者在管教子女時需謹慎採 取管教方式,以成為子女行為學習的良好典範(引自洪巧,2006)。

(五)在現象論

Rogers強調父母的主觀感受會表現在其外顯行為上,並對子女的行為造成影 響。此理論以自我概念(self-concept)為中心,強調個人對現實的主觀感受,著 重個人的意識。因此,要著重孩子的意識,父母注意聆聽孩子的訊息,當孩子接

納父母時,親子才有情感交流的機會(引自張春興,2001)。

(六)行為論

此理論主要來自心理實驗室的研究結果,歸納出人類的行為原則。Skinner 認為人的行為不只是遺傳或自然發展的結果,更是和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個體 必須對環境刺激有所反應與操作,才能產生行為,新的行為就是這樣學習而來 的,且行為是可塑造的。所以父母在兒童的世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份,若改變父 母的行為,也會改變兒童的行為。父母教養子女時可適時、適地的運用增強、消 弱及報酬懲罰原理來增強子女好的行為與削弱不良的行為,以建立子女良好的行 為規範(引自張春興,2001)。

二 二 二

二、、、、父母管教方式的社會學觀點父母管教方式的社會學觀點父母管教方式的社會學觀點父母管教方式的社會學觀點

(一)家庭動力理論(theory of family dynamics)

家庭動力理論主張,如果個體處於一個病態的家庭,且父母管教方式不當 時,將會導致不良的社會化,終而促成少年偏差行為的發生(馬傳鎮、黃富源,

1985)。而家庭動力論中之重要論點:如家庭結構缺陷、家庭社會功能不彰、家 庭氣氛不佳、不利家庭特質。

(二)社會控制理論(social control theory)

Hirschi強調關於父母管教方式對子女行為影響之論點如下:

1、父母的直接控制與間接控制,侯崇文(2000)認為父母的管教方式是直接影響 子女行為的外在控制力;而親子互動關係則為影響子女行為的內在控制力。

2、對父母的依附,許金春(2000)指出,父母所採取的管教方式不當時,子女對 父母的依附關係就會降低,不認同或模仿父母,使子女無法建立一套對自己 行為的規範能力。

三三

三三、、、、父母管教方式的互動論觀點父母管教方式的互動論觀點父母管教方式的互動論觀點父母管教方式的互動論觀點

父母教養方式在 1960 年代,從單方向父母的角度邁入關注個體與家庭的互 動。孩子不是被動的接受者,反而掌握自己行動的決定權,並在連續互動的歷程 中感受影響,例如Schaffer以互動理論解釋母子互動的行為。後來,強調孩子個 別差異與互動關係,成為互動論在父母教養上很大的貢獻 (引自洪藝真,2006) 。

根據上述父母管教方式的理論,得知心理分析論強調「認同」與「社會化」

的概念;認知發展論主張子女的教育為父母之責任,父母應協助子女智慧的啟 發;發展成熟論認為教養方式要配合子女的身心成熟度、尊重子女個別差異,給 予兒童足夠的準備與時間去發展;社會學習論觀點注重父母本身的行為與態度,

會成為子女觀察、認同與學習的主要內容;存在現象論強調父母要能接受自己和 他人、也必須學會聆聽孩子的話,並能營造親子間良好的關係或氣氛;行為論主 張改變父母的行為,就能改變兒童的行為;家庭動力理論主張父母管教方式不當 時,會造成少年偏差行為的發生;社會控制理論強調父母的管教方式是直接影響 子女外在行為、並會降低子女對父母的依附關係。故當我們在探討父母問題時,

必須綜合各理論,不能只是單面向的考慮父母管教方式,更要考慮父母和子女之 間雙向的互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