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特殊主義」的根本基源:內團體封閉 類型統制與類 型稜角

「一對一」且「唯一對一」地由「人倫」定義「道德」,是由大倫為起始而推擴一切的泛倫 主義、唯倫主義,這樣地以人為對象、以人為途徑、以人為工具的緣人、人緣、人本取向,是 特殊主義的。在此以層層排除的方式來對照其畸輕地偏忽:

38房龍(Hendrick Willem van Loon)著,常紹民等譯,〈與孔子談心〉,《與世界偉人談心(下)》(臺北市:米娜 貝爾出版公司,1999),頁594。

一、非人的:排除了道德律令、道德義務、原則、價值等等。

二、非人對象的:排除了神、宗教、自然、生態、生物等等。

三、非私人對象的:排除了他人、陌生人、法人、大眾、公共、社群、社會、國家、人類等等。

由於這些形式、格式的命定以及惡性極端化,使「人倫主義」的道德偏重於特殊關係的具 體自然人,即使有所超越、推擴,也仍然是以具體自然人為主,而欠缺抽象的人或廣義的法人。

至於改良方式:對體外加倫、對體內改教等等,突出合理對體、刪除不宜對體等等,其實都是 仍然是在「人倫」的思維格局。它還扭曲了對於「愛」的認知。所謂「文化」至今有二百五十 多種定義,若是以「文明系統」為單位,則孟德斯鳩的「一般精神」(general spirit)是最佳定 義,(偏偏雙克164 種定義沒有包括這一種,換言之,有些老學者反而因為信「賴」雙克而誤導文化思維的方式。) 它是由一束量一般化、質精神化的核心價值為「範疇邏輯」驅動的主軸,而核心價值的最佳代 表是文化道德,因為在價值層秩、價值訊號等等,它承攜較明晰、豐富、精粹、直接價值訊息。

「文化道德」不是規範道德、哲學道德或道德學說,它是被刻意選取、已實踐數千年的文化事 實,所以在此的文化「道德」即「價值」取向。而其最終歸趨、結晶就是「愛」。受「人倫」

思維格局誤導,聽到「愛」的文化本能馬上直覺地把他連繫到一個被愛的對象且是第一自然人,

並且馬上警惕起來,因為除了孔孟是絕對正確的聖道之外,什麼兼愛、一愛、博愛等等都是異 端邪說。可是「愛」在文化思維的語境,指的是一種心術、心志、意向、意願,是一種類型學 來分類前的統念,儒家的「殺愛」只是等待被分類、定性的一種愛觀、取向。檢證一種思想系 統成為為文明系統的適格性有三個基本環節,即作為起點的人學價值,作為中點的道德價值,

作為終點的愛觀,儒家文化一下子就把血族愛「天秩化」,犯了把實然當應然的「自然主義的 謬誤」。39中國的「人倫主義的道德」是以「人倫」定義「道德」、以「人倫」作為「道德」。但 是其內在是如下的擴張:

表5-9:唯倫、泛倫的內形式外推

「大倫 天倫 人倫 一切倫」

父子 先天天然親人血系 後天人為熟人情誼 不親不熟之人

39摩爾(G. E. Moore)著,蔡坤鴻譯,〈第二章「自然論的倫理學」〉《倫理學原理》(台北:聯經事業出版公司,

1978),頁53-81。「天秩」之分析,參:劉澤華主編,〈天秩論與社會秩序模式及整合〉,《傳統政治哲學與社會 整合》(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頁36-78。

易中天以淺俗的方法把「泛人倫」到「公私問題」理出意義鏈、因果鏈:「所謂泛倫理,

就是把原本並非倫理的關係和問題都看作或轉化為倫理關係和倫理問題。」40「倫理之所以

『泛』,是因為它原本就有泛的性質。前已說過,倫理是以家為中心建立起來的。自從有了父 系制以後,家,或者說,家庭、家族、氏族、民族,就是以經緯兩條線索交織而成的人際關係 網絡。『經』即父系的血統,『緯』即母系的血緣。辭書上往往把血統和血緣混為一談,其實不 然。廣義的血緣當然指一切有某種遺傳因子的親屬關係,但細分起來,又有縱向的『統』和橫 向的『緣』。因為統指一脈相承的系統,如傳統、帝統,所以只有父子、祖孫關係才叫血統。

緣則有邊沿、纏繞、攀援、牽連、順沿、憑藉等義。」41「顯然,緣是具有擴散性的,而擴散 也就是泛化。因為它不但能造就新的血統和血緣,而且能使不親者親,無緣者緣,叫作親緣,

如夫妻、親家、連襟、妯娌,以及各種姻親。可見,所謂親實際上有兩種,一種是有血緣關係 的,叫血親;一種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叫姻親。血親也好,姻親也好,相對完全無緣而言,也 就是親。……在這裏,我們看到了一種推己及人又由人及物的情愛泛化方式,這種方式被儒家 看作是『仁之方』……但是,這樣一種愛絕不是西方的博愛,也不是墨子的兼愛,因為它是有 差等的。對於親人,是親愛;對於人民,是仁愛;對於庶眾,是泛愛;對於萬物,是憐愛。這 裏顯然有多寡,濃淡,有厚薄。其標準,則主要取決於血緣。血緣越近,愛也越濃厚,越特別;

血緣越遠,愛也越淡薄,越一般。這就叫血濃於水。不過,血既有由此及彼的血緣,又有自上 而下的血統。只說血緣,不說血統,仍不足以揭示中國文化的特殊性。」42「內外有別,親疏 有差,長幼有序,貴賤有等,就構成了中國古代倫理的全部基礎。它們是家倫理的基礎,也是 國倫理的基礎。華夏與夷狄的關係即內外有別,皇室與外戚的關係即親疏有差,資深與新進的 關係即長幼有序,官府與民間的關係即貴賤有等。差別序等,條理分明,秩序井然,故謂之倫。

而且等中有等,級中有級,各類標準,互相作用。不過其中最重要的,也就是兩條原則,即別 內外與序等差。別內外是頭等重要的,這一條界線必須先予劃清。」43然而,「當家庭成為國家 和社會組織的普遍性模式時,公私不分和內外有別這兩個基本原則就確立起來了。因為在家庭 內部,是無法區分公私的。一家人分什麼公私,分什麼你我呢?但我們家和別人家卻是不可不 分的。如果連這條界限也不區分,則家庭也就不成其為家庭。但如果把這兩條原則也用到其他

40易中天,「3.泛倫理」,〈第六章「家庭」〉,《閒話中國人》(臺北市:雙月書屋,2002),頁243。另參:《閒 話中國人》(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0/2006)。

41易中天,「4.血緣與血統」,〈第六章「家庭」〉,《閒話中國人》(臺北市:雙月書屋,2002),頁247。

42同前註,頁248-249。

43同註40,頁239。

社會組織比如國家那裏去,就麻煩多多。」44

理清「宗法」之突出「嫡系」、「男系」、「父系」和「血系」,對於「人倫」是人與人的交 互對待的美好暗示性,可以作一個現實或較高的釐清。今人在用「交相對」一詞有二種美好的 暗示:

一、把「對待」的因果方向當「對待方式」的互親互利,一見「交相對待」就容易有「好來好 去」、「人五人六」、「I am ok, You are ok」的夢幻感。也就是把人際「互動」形式直接幻想 成「互愛」內容。

二、間接聯想到「報」的「投資→ 報償」、「有來有往」、「投桃報李」、「禮尚往來」等等法則。

從猿猴的互相搔癢、理毛、抓蟲,動物本能有令人聯想到「交互待遇」是對價的互惠。

但是由許烺光所謂「垂直軸」、「父子軸」的「大倫」作為「一切倫」的起點暨基型,再以 此出發和擴張,它天然地傾向於:

1.大倫、天倫因天然血緣關係之不平等而不平等。

2.人倫、一切倫因內外有別之不平等而不平等。

前者是「二人體」之內的不平等,後者「二人體」之間的不平等。這樣呼喚出來的「人倫 改造」的首先本能是「平等」,但它有二個進:

一、民國21 年周璡(迪斐)在《人倫研究》提出「新十倫」,其一般通性要相愛、互動、自由、

平等。45而蔡元培作序(21.3)特別拈出「平等的私關係」加以介紹。嚴格來說,仍在「人 倫」思維格局之內「紅海式」打鬥,不如清末譚嗣同「平等論」之痛快。

二、民國20 年,何永佶在《提倡第六倫道德》(21.2 出版),它只提出「第六倫」一倫,他指 這一倫是「平等倫」,涉及「公共」、「社會」,反對「五倫」、「忠孝情誼」,推崇「公平」、

「真實」。在此跳脫人倫思維格局以及明白批判五倫及傳統道德作「藍海式」打鬥,下啟 70 年李國鼎的「第六倫」。這裡的平等是「二人體」內外的平等。

44易中天,〈第六章「家庭」:1.家本位〉,《閒話中國人》(臺北市:雙月書屋,2002),頁229。

45周璡,「第一節:一般的標準本務」,〈第六章「十倫的本務論」〉,《人倫研究》(上海:世界書局,1933),

頁61-63。此書是劉師培《倫理學教科書》之後力圖體制內改造的里程碑之作。該書特別反對「繼嗣風俗」。

這種「唯一對一」的泛倫,如葉匡時所引述的:「認知心理學者曾經針對東西方兒童做過 這麼一個實驗。研究者讓測試兒童先看一張圖片,圖片上畫有三個物件:猴子、熊貓以及香蕉,

然後要兒童把其中兩個物件歸為一類。結果顯示,東方兒童比較可能把香蕉與猴子歸為一類,

而西方兒童比較可能把猴子與熊貓歸為一類。這個實驗說明,西方人在理解世界時,傾向於思 考物件的內在本質,猴子與熊貓都屬於動物類,所以會被歸為一類。東方人則傾向於用一個物

件與其他物件之間的『關係』來理解世界,猴子與香蕉有『吃』與『被吃』的關係,

所以屬於同一類。」46這種連兒童下意識的本能都顯現出「唯關係」的文化心理。大人世界

亦然。廖與人說:「中國社會基本組織:我們社會基本組織,以血緣分,有家庭、家族;以地 緣分,有鄰裏、社區、國家;以職業分,有社團、職團等等。今就血緣中的家庭,地緣中的社 區,職業中的職團分別略為介述:一、家族:日本社會學家戶田貞三博士認為,近代東方人的 家族,係以親子為中心,西方人的家族則以夫婦為中心。西方學者則認為,東方諸民族為大家 族制,西方諸民族為小家族制。我國家族制度,過去在農村,顯然是以親子為中心的家族,即 是以家為本位的大家族制度。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婦隨為日常倫理道德表現;以 多子多孫,五代同堂為興旺的理想家族;在家族中,族長具有崇高地位,最受尊敬。倫理是人 與人的關係,推而廣之,也就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的五倫關係。以夫婦為起點,

亦然。廖與人說:「中國社會基本組織:我們社會基本組織,以血緣分,有家庭、家族;以地 緣分,有鄰裏、社區、國家;以職業分,有社團、職團等等。今就血緣中的家庭,地緣中的社 區,職業中的職團分別略為介述:一、家族:日本社會學家戶田貞三博士認為,近代東方人的 家族,係以親子為中心,西方人的家族則以夫婦為中心。西方學者則認為,東方諸民族為大家 族制,西方諸民族為小家族制。我國家族制度,過去在農村,顯然是以親子為中心的家族,即 是以家為本位的大家族制度。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婦隨為日常倫理道德表現;以 多子多孫,五代同堂為興旺的理想家族;在家族中,族長具有崇高地位,最受尊敬。倫理是人 與人的關係,推而廣之,也就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的五倫關係。以夫婦為起點,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