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第二章 理論與文獻回顧 理論與文獻回顧 理論與文獻回顧 理論與文獻回顧

2−1 氧化鋅(ZnO)材料 2−1−1 氧化鋅材料特性

氧化鋅為一種II−VI族的n型半導體陶瓷材料,具有寬能帶間隙(band gap)(約3.2 eV)及較大的激子結合能(binding energy)(約60 meV),晶體結構屬 於六方晶系(HCP)纖鋅礦結構(wurtzite structure),鋅原子(Zn atom)和氧原子(O atom)在c軸方向不對稱分布,具有明顯極性生長特性,為一種極性晶體(polar crystal),因氧化鋅擁有此極性表面的特性,容易由設計製程方式來控制晶體 成核及生長過程,得到多樣新穎的奈米結構,增強各種光電特性,晶格常數 為c= 5.205 Å,a= 3.249 Å。其晶格結構圖與基本物理性質如圖2.1[13]及表 2.1[14]所示;也因此氧化鋅材料具有相當優越的半導(semiconducting)特性、

光電導(photoconductive)特性、壓電特性(piezoelectric effect)、且在可見光波 段有非常好的穿透能力,因此被廣泛的應用於表面聲波元件(surface acoustic wavedevice, SAW)[15] 、 太 陽 能 電 池 (solar cell)[16] 、 氣 體 感 測 器 (gas sensor)[17]、透明導電面板[18]等元件上。

表2.1 氧化鋅材料特性[14]

Band Gap (Eg) 3.2 eV (300 k) Exciton binding energy 60 meV

Melting point 1975  C Heat of formation 3.6 eV

Density 5.67 g/cm3

Relative permittivity 8.1 Effective electron mass 0.28

Lattice parameters a:0.325 nm, c:0.5207 nm Thermal expansion //c:2.92, ⊥c:4.75 (300 k) Thermal conductivity 0.006 cal/cm/K

Thermoelectric constant (573K) 1200 mV/K

2−1−2 鋁摻雜氧化鋅材料

氧化鋅為n型半導體材料、傳導載子以電子為主,純氧化鋅的電子傳導受 其在常溫下非化學劑量比的特性所影響,主要由本質缺陷(intrinsic defect)的 氧空缺(oxygen vacancy)以及間隙鋅原子(interstitial zinc)提供傳導[19],也因 為氧化鋅內擁有大量的氧空缺,因此氧化鋅處於腐蝕及潮濕環境下穩定性非 常差[20],限制了氧化鋅材料的應用面。

氧化鋅材料在研究上非常容易以化學摻雜(doping)的方式在結構內摻雜 入金屬元素,提昇材料的光學、電學的特性以及物理上的穩定性[20]、增加 其應用性。摻雜主要分為摻入比原化合物陽離子多一價的金屬離子或摻入比 原化合物少一價的非金屬離子兩種,摻入金屬離子的離子半徑需小於而接近 原化合物的離子半徑,才能取代原來的離子而又不與原化合物反應產生次級 化合物、破壞原化合物的結構特性,達到增強其特性的目的,目前研究多以 鋁(Al)、銦(In)、鎵(Ga)等元素進行摻雜,而鋁金屬離子(Al3+)半徑為0.53Å略 小於鋅金屬離子(Zn2+)半徑0.72Å [21],因此Al3+離子容易取代Zn2+離子進入氧 化鋅結構中,可得到較佳的導電性質與光穿透率,製備出具有高性能、低成 本、無毒、可回收、高化學與熱穩定性的透明導電薄膜[22],常被使用來改 善氧化鋅材料特性。

2−2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SSC 2−2−1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材料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ye sensitized solar cell)為一種電化學電池,架構為 工作電極(working electrode)、染料分子(dye)、電解質(electrolyte)、輔助電極 (counter electrode)組成[23]。

工作電極主要功能為承載染料分子附著,並收集染料分子激發出的電子 迅 速 透 過 半 導 體 傳 輸 至 外 電 路 。 目 前 已 研 究 出 電 極 材 料 包 括 氧 化 鈦 (TiO2)[23]、氧化鋅(ZnO)[24]、氧化錫(SnO2) [25]、氧化鎳(NiO)[26]、氧化鈮 (Nb2O5)與氧化鈦鍶(SrTiO3)[27]等。但到目前為止,仍以氧化鈦電極所製備

染料分子除了基態氧化還原電位匹配外,還需幾個特點如:

1. 對半導體電極表面良好的附著能力 2. 擁有在可見光波段較大的吸收帶

3. 染料分子的基態、激發態擁有高穩定性

4. 染料分子激發態的壽命長,使電子足夠傳遞至電極 5. 染料分子電子轉移性佳,電子容易轉移

圖2.2 N3染料的IPCE (incident photo to current conversion efficiency)分光應答 光譜[28]

2−2−3 N3染料分子結構與功能

Ruthenium 535 (N3)染料其分子式如圖2.3[29],是以釕金屬為配位中心的 錯合物分子,其擁有的NCS官能基可以促進可見光的吸收、激發出電子,而 其羧基(−COOH)能與半導體電極形成穩定的鍵結,電子由羧基導入半導體導 帶,經外電路輸出。染料吸附在半導體電極上可區分為物理吸附與化學吸 附,如圖2.4、2.5[29],物理吸附主要是由凡得瓦爾力吸引所產生;而化學吸 附為兩者分子之間產生分子軌域重疊,形成類似化學鍵結的作用,而染料吸 附為電子軌域的相互耦合,大部分為化學性吸附形式,利用羧基(-COOH)進 而吸附在半導體電極上。受陽光照射時,電子會從染料分子上的−NCS官能 基的HOMO能階躍升到−COOH官能基的LUMO能階,由釕金屬中心配位基進 行傳導,再由−COOH官能基導入半導體電極經由外電路收集,此傳導機制稱 為金屬配位基電荷傳導(metal−ligand charge transfer),如圖2.6、2.7[30]所示。

圖2.3 N3染料分子結構式[29]

圖2.4 各種物理性吸附示意圖[29]

圖2.5 各種化學性吸附示意圖[29]

圖2.6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染料分子工作原理[30]

圖2.7 金屬配位基電荷轉移機制[30]

2−2−4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及反應方程式如2.1式及圖2.8 [31]:

吸收(Absorption):太陽光入射元件後能量被染料分子吸收,吸收能量的染料 分子會從基態(ground state)躍升為激發態(excited state),也就是由HOMO (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能 階 躍 升 至 LUMO(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能階。

電子注入(Electron injection):由於二氧化鈦與染料的能階相近,而氧化還原 電位較低,因此激發態染料分子會將電子注入半導體電極的導帶。

再生(Regeneration):電子經外電路回到元件的對電極將電解液還原。

Anode: S0 + hν → S* Absorption S* → S+ + e (TiO2) Electron injection 2S+ +3Ι → 2S+ I3

Regeneration Cathode: I3

+ 2e (Pt) → 3I

Cell: 2e (Pt) + hν → e (TiO2) (2.1)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其材料選擇皆須經過匹配,依照材料氧化還原電位 高低,如圖2.9為材料氧化還原電位與反應圖[32],染料吸收光能形成激發態 (電荷分離態)進入電極導帶,此時激發態氧化還原電位須比半導體電極高,

才能夠順利注入電極、再注入電位更低的外部傳導層到達外電路,經外電路 回到對電極還原電解質,而得到電子的電解質才能夠使激發態染料分子回到 基態完成循環。在電子傳遞過程當中,電子也會從電位較高的半導體電極躍 升回染料分子的基態以及電解質中產生逆反應,這是電子的再結合

(recombination)效應,因此高的半導體電極傳輸電子速率和電解質還原氧化 態染料分子的速率才可以抑制逆反應的發生,影響電池的效率,元件如圖 2.10[33]。

圖2.8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工作原理[31]

圖2.10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組成架構[33]

2−3 太陽能電池效率分析

2−3−1 太陽光譜照度(spectrum irradiance)與空氣質量AM (air mass)

太陽光穿過大氣層,被大氣各種成分吸收而改變太陽光的強度以及分 佈頻譜,而太陽光的強度與照度可以用光譜照度來定義,也就是每單位波 長在每單位面積的光照功率,單位為W/m2µm,而總合所有波長的光譜照 度即得太陽光的強度,以W/m2表示。

光譜照度的測量深受太陽光入射的角度影響,因此定義空氣質量AM 來表示,也就是表示太陽光穿越過幾個大氣層的厚度,如圖2.9所示,因 此AM0代表太陽光在大氣層外垂直輻射時照度,AM1代表太陽光經大氣 層在地表上垂直輻射時照度、強度為925 W/m2,其他以太陽入射光與地面 的夾角θ表示,為AM= 1/cosθ,AM1.5代表夾角48.19°時的照度、強度為844 W/m2,一般以AM1.5為標準當作太陽的平均照度,作為測量太陽電池效 率的光源標準。

圖2.11 空氣質量示意圖

2−3−2 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

分析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測定電池的輸出光電 流以及光電壓的關係曲線,也就是I−V曲線、如圖2.10所示,其中Voc為開 路電壓(open circuit voltage),為電路為開路時(電阻為無限大)所量測到的 光 電 壓 , 是 理 論 最 大 電 壓 ; Jsc為 短 路 電 流 密 度 (short circuit current density),為電路為短路時(電阻為零)所量測到的光電流,是理論最大電 流;FF則為填充因子(fill factor),為最大功率電壓乘以電流除以開路電壓 乘以短路電流的比值,也就是實際最大功率與理論最大功率的比值。

η:光電轉換效率(efficiency) Voc:開路電壓(open circuit

voltage)

Jsc:短路電流密度(short circuit current density)

FF:填充因子(fill factor) Pin:入射太陽能量 (AM 1.5)

圖2.12 電壓電流關係圖

2−4 氧化鋅奈米線應用於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研究

一維奈米線陣列電極因其具有接觸比表面積高、電子傳遞速率快的優 越特性,而被認為是未來有希望提升效率的一個研究方向。

圖2.13 不同奈米結構電子分布[36]

圖2.14 不同奈米結構電子傳遞機制[36]

2−4−3 氧化鋅奈米結構製備技術

氧化鋅奈米結構對其光電特性影響甚大,尤其氧化鋅線狀陣列結構應 用於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電極上,對其轉換效率有顯著的提升[41],如 何製備最佳化的電極形式是近年來研究的重點,所使用的方式有化學氣相 沉積法(chemical vapor method)[38]、熱蒸鍍法(thermal evaporation)[43]、模 板法[44]等。但上述的方法通常需要高溫及昂貴的機台設備,近年來發現 利用化學的方法成長,藉由水溶液環境成長,可以在較低溫下完成奈米結 構的製備,這些化學的方法有電化學沉積法(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 method)[45]、水熱法(hydrothermal method)[46]等等技術,這幾種技術的特

表2.2 製備氧化鋅奈米結構方法文獻 Nanostructure Method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ZnO

nanowires aligned [42]

Chemical vapor disposition

method

Single crystal Low surface area, slow growth process

Template method High aspect ratio Polycrystalline, low electron transport

Low temperature process

Polycrystalline, low aspect ratio, slow

2−5 水熱法製備氧化鋅奈米結構

水解與縮合反應(hydrolysis and condensation)

極小的膠體粒子,因分子間凡得瓦爾力(Van der Waals force)互相吸引 的作用下,在膠體溶液中產生布朗運動(Brownian motion)而均勻分散在系 統 中 而 形 成 溶 膠 (sol) 。 溶 膠 凝 膠 法 通 常 使 用 金 屬 烷 基 氧 化 物 (metal alkoxide),或稱金屬醇鹽,溶於水或醇類等溶劑中進行反應而化合形成膠

溶膠凝膠法的反應過程中必須經由水解(hydrolysis)與縮合(condensation) 使得粒子間發生相互連結而形成網狀結構(network structure),形成凝膠態 (gel)。水解與縮合的反應式如2.5式所示[49]。

水解:M(OR)n+H2O → M(OR)n-1(OH)+ROH

縮合:M(OR)n+M(OR)n-1(OH) → M2O(OR)2n-2(OH)+H2O (2.5) 其中 M 為金屬離子;R 為烷基

膠化反應(gelation)

在水解縮合反應過程中,需要有時間讓膠體粒子互相連接形成網狀結 構,還需靜置數天、使膠體溶液繼續進行聚縮合反應以增加網狀結構之緻 密度,其聚合強度隨時間而增加。

前驅膠體溶液的性質受製備條件影響甚大,如反應物的種類、濃度、

溶劑、pH值、加熱溫度、添加劑等因素。

溶膠凝膠法反應

溶膠凝膠法反應過程:

圖2.15 溶膠凝膠法反應示意圖[49]

溶膠凝膠法具有下列優點:

(1) 反應物為分子級,能夠製備奈米等級且均勻的氧化物材料。

(2) 容易控制所得氧化物的孔隙度。

(3) 溶膠溶液適合進行摻雜其他金屬元素,以提升材料的特性。

(4) 可製備多種類型產物,粉末、薄膜、塊材等。

(5) 可在常溫下製備的低溫製程。

(6) 製備方法單純,故成本低廉。

2−5−3 旋轉塗佈法(spin coating)

本研究覆膜方式使用旋轉塗佈法,優點是可製備大面積且均勻的薄 膜。鍍膜方法是將基板以真空吸嘴固定於可高速旋轉旋鍍機(spinner)上,

滴定適量前驅膠體溶液於基材表面,旋鍍機旋轉時,凝膠液會隨著離心力 的推動而均勻的塗佈在基材表面,如圖2.14[50],薄膜的厚度是隨著液體 之黏度、旋轉速度、旋轉時間等因素來決定,再經過焦化及結晶的熱處理,

滴定適量前驅膠體溶液於基材表面,旋鍍機旋轉時,凝膠液會隨著離心力 的推動而均勻的塗佈在基材表面,如圖2.14[50],薄膜的厚度是隨著液體 之黏度、旋轉速度、旋轉時間等因素來決定,再經過焦化及結晶的熱處理,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