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多媒體音樂教學影片製作

第一節 琵琶教學影片設計理念

民族音樂多媒體教學影片製作從拍攝形式到內容設計,包含學習者觀看感受

到製作的內容都必須做全盤的考量,此琵琶教學影片的主要目標受眾為琵琶學習

者,所以除了影片品質與教材講稿的編排外,也考慮了目標受眾端的想法與觀看

目的,所以此教學影片主要分為以下三個面向來設計:

一、觀賞影片的品質:

畫面的流暢度以及清晰度,在多媒體科技進步越來越快的現在,無論是在畫

質的技術或是硬體的效能都比以往提高非常多,而且取得成本也更為便宜,正因

為如此,以往用較低效能所製作出來的多媒體影片,單就觀賞品質而言,常會讓

人有過時、落伍的感覺,也進一步會影響到觀賞的意願,加上收視端軟硬體同樣

進步快速,人們漸漸習慣高畫質的影片,自然而然提高了對畫質的要求。所以本

研究使用三台Full HD 1080P高畫質攝影機作為拍攝主要機種,6計劃製作出高畫

質的多媒體影音教學影片,不同於以往硬體規格與拍攝格式,亦在剪輯方法上做

了一些調整,像是將樂譜與影片版面做結合,讓以往單單只是拍攝畫面的琵琶教

6 1080P 為一種視訊顯示格式,字母 P 意為逐行掃描 Progressive scan,1080 則代表有 1080 條掃描線,一般的解析度為 1920X1080。

學影片變得更生動且資訊清晰,在串流影音逐漸流行的時代,人們愈來愈少使用

光碟等硬體載體來觀看各式影片,而是以最方便快速的方式在網路直接觀看或下

載,筆者規劃此多媒體教學影片在完成後,直接使用串流影音的方式供學習者下

載及線上觀看,讓製作完成的教學資訊能更快速傳播,達到高畫質且更即時的傳

播方式。

二、 結合創新的主題內容:

民族音樂是每個地區所發展出特色的音樂類型,在臺灣的民族音樂彈撥樂器

中,琵琶的普及率相當高,不論是南管音樂、絲竹樂等等,琵琶皆為初期彈撥樂

器學習的重點,亦有「彈撥樂器之王」的稱呼,7所以累積了相當多的樂譜與教

學資料,而在實際的教學經驗中,傳統樂曲為學習者最常學習到的模式,但如何

集合創新的主題來進行多媒體教學影音的製作,是本研究製作的的主軸,一方面

由於教學者多半身處實體教學的模式進行學習,對於網路的影音學習經驗上相對

較少,因此在結合創新主題學習的與發想也較不常見,所以本研究的創新主題發

想上,藉由傳統樂曲的故事性結合琵琶學習時所需要的多種彈奏技巧作結合,讓

學習者在觀看教學影片的同時也能體會並思考樂曲所帶來的學習以外的感受,亦

7 因琵琶演奏運用相當多技巧,亦包含了中國多種民族樂器演奏時所需之演奏方式,故一 直以來坊間有不少人稱琵琶為「彈撥樂器之王」。

即弦外之音,並在結合音樂科技的體驗中,加深學習的記憶與學習效果,讓使用

程,並在之中與教學者和工作人員進行討論,協調出以學習者角度亦兼顧教學與

影片製作專業的多媒體琵琶教學影片。

第二節 前製準備

專業的多媒體影音製作多由完整的團隊分工完成,筆者嘗試獨立完成規劃所

有製作環節,在人力不足時調配一定的人員協力合作,發想規劃完成後的各項作

業主要分為: 一、拍攝腳本 二、教材內容 三、軟硬體準備 四、場域規劃 五、

人員安排,以上列五個重點進行準備,主要目的為提升整體工作效率,並以高品

質的內容與質感為核心目標,進行琵琶音樂教學影片製作。

一、 拍攝腳本

本教學影片拍攝腳本以琵琶為主要拍攝樂器,並輔以口述的方式進行教學演

示,教學內容以《瀛洲古調》作為整體故事發想,9從中挑選數首小品樂曲作為

組合,並以技巧演示搭配曲目教學的拍攝方式製作,藉由講解琵琶演奏的各個技

巧,逐一連結到每首樂曲的示範,以每首曲子為一個段落,從樂曲介紹與彈奏技

巧講解再到示範演奏為一個完整的章節,再由數首不同的樂曲段落章節組合成整

套的琵琶演奏教學影片。其中最重要的部分為擬定順暢的講稿內容,由於演奏對

9 《瀛洲古調》為多首小曲集合而成,為崇明派重要傳譜。

於琵琶音樂家而言是最為得心應手的部分,但在講稿的擬定上,如何能單方面用

多媒體影片的形式與影片觀賞者溝通,是關鍵也最有難度的部分,故在講稿上必

須格外用心地撰寫,同時安排了琵琶學習者參與拍攝現場,直接對於聽不懂的地

方做講稿的修改,以琵琶演奏家的專業教學角度出發,用的是更能讓影片受眾輕

鬆易懂的講解方式,構成完整的多媒體影片教學腳本,結合琵琶教學專業、學習

者觀點、影片可看性三個重點組合而成的影片拍攝腳本。

二、 教材內容

由琵琶技巧教學為出發點,結合曲目教學與演奏示範,作為每一個影片之章

節。全影片技巧難易度從易到難,教學內容主軸與曲目結合《瀛洲古調》中的五

首曲目順序為:(一)蜻蜓點水(二)魚兒戲水(三)雀欲回巢(四)寒鵲爭梅

(五)獅子滾繡球。10將琵琶彈奏所使用之技巧分段融入各首曲目中,由於《瀛

洲古調》系列曲目多為短曲,在每個琵琶彈奏技巧教學時,除了加入字幕以方便

閱讀與理解外,在講解樂段與技巧時,演奏家旁加入譜例與技巧說明圖示,讓影

片觀賞者能更加一目了然,在學習時亦能更專注於螢幕前,不用再額外翻譜例練

10 賴秀綢,〈瀛洲古調之研究〉(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21。

習,整體編排以舒服輕鬆三個視角切換,除了仔細看到每個彈奏動作外,在線上

觀看時亦能將其當作純粹音樂學習知識影片觀看。

三、 軟硬體準備

本多媒體教學影音的完整製作過程分別為多機攝影、錄音燈光、後製剪輯三 大類作業內容為製作的軟硬體規劃:

圖1、多媒體琵琶教學拍攝現場環境

(一)多機攝影:攝影機使用Canon XF305廣播級Full HD攝錄影機三台,各分為

全景機、右手特寫機與左手特寫機的三機視角:

全景機:為主要視角,負責拍攝全身演奏動作並呈現教學主要畫面,尤其是口述

講稿多半使用全景機拍攝為整個多媒體影片的畫面核心,此為穩定的定焦攝影,

不做畫面的移動與景深的切換,在構圖上包含整個演奏家的畫面,能讓觀眾清楚

看見演奏家的動作與臉部表情,透過灰色的背景布幕,凸顯眼演奏家畫面細節,

圖2、全景機拍攝工作螢幕 圖3、正式版全景視角

ISO曝光為5500K,11光圈為F2.6,12拍攝畫質為1920x1080,擷取影像每秒30P。

右手特寫機:主要呈現演奏家右手在彈撥琵琶時的動作細節,特寫在解說琵琶技

巧時右手的慢動作彈奏細節,右手義甲觸弦時的位置與手指順序,因此拍攝角度

約三十度角的定焦攝影,能藉由景深的深淺對比讓觀賞者清楚看見右手的觸弦

圖4、右手特寫機拍攝工作螢幕 圖5、正式版特寫視角

11 ISO 為感光度,意指攝影機拍攝成像時對於光的敏感度,又以色溫 K 值來衡量其光線明 暗程度,此處三台攝影機皆設定為 5500K。

12 光圈係數 F 值,代表進光量之大小,本次三機拍攝分別使用 F2.0、F2.4、F2.6。

動作與彈撥角度,構圖畫面頂端為琵琶中段到最下方琵琶琴橋邊緣,畫面左方從

演奏家的右手大臂下方到手指的畫面,呈現右手細節時皆會運用到此機特寫畫面,

ISO曝光為5500K,光圈為F2.0,拍攝畫質為1920x1080,擷取影像每秒30P。

左手特寫機:此機畫面主要為左手按弦時的動作特寫與側面彈奏講解之畫面拍攝,

不同於前兩機都是定焦拍攝,此機為畫面會有中景與特寫的切換,為了讓講解與

彈奏時演奏家的臉部拍攝角度能有更多呈現,除了全景機外,本特寫機亦拍攝演

奏家的側面臉部表情,從側面約三十度角進行拍攝,呈現更多細部的臉部表情,

凸顯左手按弦的按壓與滑弦的移動,構圖一為左手小臂至手指的特寫畫面,

圖6、中景機拍攝工作螢幕 圖7、正式版中景視角

構圖二為琵琶頂端琴枕至中間琴品,並能看見演奏家側臉與上半身動作,13ISO

曝光為5500K,光圈為F2.4,拍攝畫質為1920x1080,擷取影像每秒30P。

13 攝影機三機拍攝各負責不同畫面構圖,全景機負責拍攝全身畫面包含完整背景、中景機 負責半身畫面捕捉身體律動與表情變化、特寫機負責手部畫面凸顯首部演奏動作。

(二) 收音錄音:錄音部份此多媒體影片分為三個收音來源,一為演奏家的講

解聲音,麥克風使用Sennheiser無線迷你麥克風系統,清楚錄製講解教學時的口

述內容;二為琵琶演奏聲響,使用DPA迷你麥克風固定於琵琶琴橋位置,用意在

於收到清楚乾淨的琵琶聲響,以利於後製時做聲音調整;三為琵琶完整的演奏聲

響,透過DPA4006的全指向麥克,完整呈現琵琶演奏時的力度聲響變化與空間殘

響,在影片中的空間濕潤度多以此麥克風的收音來做調整。以上三個聲音來源一

併進到NAGRA VI錄音機中,在錄音同時亦再將音訊輸出至三台Canon XF305錄

影機中,以得到清楚的收音品質。

圖8、Sennheiser迷你麥克風樂器收音位置 圖9、DPA4006全指向麥克風收音位置

(三)燈光部分,使用三盞立式的攝影燈組,每盞燈組內含四顆5500K的螺旋燈

泡,分為右方主燈(Key light)、左方輔燈(Fill light)以及演奏家後方背景燈(Back

light),以三點打光方式(Three-point lighting)打燈,背景布幕使用灰色凸顯演奏家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