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生命教育相關課程教師的教學理念與實踐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生命教育相關課程教師的教學理念與實踐

根據本研究問卷發現,「天類」的「生命教育概論」、「人類」的「愛情關係管 理」、「我類」的「全人生涯開展」等課程的學生靈性健康成績平均分數高,並且 選修該課程的學生在靈性健康面向上有顯著性差異,修課學生在事後比較顯示出 比未曾修課的學生靈性健康情形好;「物類」因為四門課均未達到顯著性,但李老 師的「生命與品格典範」有達到顯著性,因此「物類」選擇「科學與人生」李老師 為訪談對象。本節針對以上「天、人、物、我」四類這四位教師進行訪談研究,

主要探討教師基本背景資料和課程設計、授課動機、教師生命意義體悟與價值觀 的實踐對於中原大學學生靈性健康的影響。

壹、教師背景與課程概況

本研究根據四位教師背景資料、課程計畫和訪談大綱的內容,依次將教師基 本資料以及教師課程理念和課程設計、教師對課程的期許等面向分述如下:

一、「天類」課程「生命教育概論」

(一)教師的背景資料

姜副教授是韓國人,基督教宣教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博士,曾任中原 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同時也擔任基督教伯大尼育幼院的院牧。姜老師在中原 大學任教超過二十年,教授「生命教育概論」課程有十年之久,每學期學生多達 150 人,並與中原大學老師們合著有「生命教育理論與實踐」一書。

(二)課程理念與活動設計

該課程的課程教學目標為:(1)引導學生思考信仰與人生的問題、辨別信仰 與迷信、建立正確的信仰態度。(2)鞤助學生認識並欣賞生命、知道死亡的定義、

並明白生命的價值。(3)教育學生認識人類存在的基本倫理關係。(4)教育學生 珍惜生存環境、愛護地球、明白自然環境的重要。(5)引導學生明白生命的本質、

積極的面對生命中的困難、自我成長。

而課程的能力指標包括:(1)思維方法:以淺顯易懂方式理解複雜事務,以 清晰思考方式理解重要核心概念。(2)生命關懷:能規劃自己的人生目標並開展 生涯願景,能不斷探索自我的優缺點並加以改善。(3)品格塑造:能實踐人際的 互動規範,能關懷自然生態。(4)價值判斷:在團體活動中能明確表達個人意見,

與他人分享看法並能尊重彼此相異。

課程的每週教學主題包括追求夢想、信仰追尋、活出生命力量、生命價值與 生死關懷、自我肯定、自我接納、尊重生命、談戀愛、尊重生命等。姜老師的教 方法和活動則是每週有邀請一位專題人物演講、每學期有兩次媒體影片欣賞,包 括「有你真好」、「小孩不笨」。教學活動內容包括專題演說、討論、期中寫作報告、

學習腳蹤心得發表。專題演講是以外聘講員方式,邀請基督徒專業人士到課堂演 講或分享自己的生命歷程故事,其中不乏有腦性麻痺、殘障人士、晨曦會戒毒中 心或各行各業代表,希望以他們生命改變故事激勵學生思索生命的意義,明瞭生 命的熱情和夢想的重要性。

(三)課程成果期許

從深度訪談中,本研究歸納出姜老師對這門課的期許有三點:

第一、他認為課程的功效也許不是立竿見影的,但是這門課讓學生看見人生的意 義和目標的價值,在順遂的平日可能看不見課程的影響,但是在面對困境與抉擇 時就會顯出功效,所以現在他所做的是撒種和播種的工作。

第二、在學生畢業進入社會後,在逆境與挫折中,他們曾聽過的故事和典範就會 帶給他們另一種思考的途徑,這就是這門課的價值所在。

第三、他肯定中原大學的全人教育對學生的幫助,從課堂內容和畢業生的回饋中,

他更知道自己的課程對學生的幫助,他自己也樂在其中,並且希望能再接再厲,

繼續在這門課上耕耘播種。

綜合上述可知,「生命教育概論」課程目標,姜老師希望幫助學生達到「活出 意義」、「肯定自我」、「與人締結」、「感懷自然」、「社會關懷」、「宗教寄託」、「超 越逆境」的面向。然而從問卷分析中看出,該課程學生在靈性健康面向上並無達 到顯著性差異,因此,雖然無法從問卷分析中明確指出該課程能透過教師的理念、

課程設計、教學方法有效幫助提升學生的靈性健康情形,但是從教師訪談可以發 現,姜老師認為該課程對於學生靈性健康的提升並非立竿見影的效果,課程與教 學是撒種的工作,而學生在真實人生面對困境與抉擇時方能顯出其學習成效。

二、「人類」課程「愛情關係管理」

(一)教師的背景資料

曾副教授是清華大學中文博士,現任中原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著名兩性關

係講員及節目主持人。擔任中原大學專任教師達十年之久,專長兩性關係、性別 議題,教授「愛情關係管理」課程四年,每學期選課學生多達 240 人。曾老師於 婚後才接觸到基督教,並且深刻體悟到過去生活的荒唐,他表示成為基督徒前後 的授課動機和內容有顯著的不同。

(二)課程理念與活動設計

該課程的課程教學目標則是從學生個人自我認識著手,原生家庭的教育、社 會化的過程、兩性刻板印象的探討、各樣兩性互動議題,經由分組討論,一組八 人,男女各半,讓學生對於兩性間溝通、尊重、珍惜等相處原則能有清楚認知。

課程能力指標包括:(1)多元思考:勇於面對新的困難和考驗、嘗試新的方 法以解決困難、能利用所學進行未知領域的探索並提出新的想法觀念、能了解問 題的因果關係和脈絡。(2)責任倫理:能分辨人己之間的倫常禮儀、給予他人適 時支持、展現合宜社會規範行為、關懷社會環境、將合宜價值觀付諸實際行動。(3)

溝通合作:明確表達自己意見、與團體成員建立共同目標。(4)社會參與:在團 體中能和他人共同完成任務、在團體中遇到問題能主動協調處理、能尊重多數意 見以達成共識。

該課程的每週教學主題包含戀愛觀、自我探索、生命圖線、原生家庭探索、

性別角色、約會的藝術、溝通與衝突、分手守則、單身生活規劃、影片欣賞等。

曾老師的教學法和活動主要是演說、小組討論,寫每週的學習腳蹤。

(三)課程成果期許

從訪談中,本研究歸納出曾老師對這門課的期許有四點:

第一、希望在這兩性關係混亂的世代,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價值,也尊重兩性的關 係,這都是出於愛己及人的精神。

第二、曾老師明白自己能力的有限,雖然他希望接觸幫助更多學生,但卻心有餘 力不足。他希望自己的學生成為另一個幫助的手,延伸到他無法觸及之地。

第三、隨著多年的教學,曾老師並沒有失去他的熱情和動力,即使他除了授課外,

還有電台、電視節目及各種研討會,但是他仍希望和學生個別接觸,親自了解學 生的想法,給予個別的協助。

第四、他希望自己的課程不只是讓學生現在知道如何處理兩性關係,在畢業後的 未來,也實際應用在婚姻中,他認為能否實際應用在未來人生才是這門課最重要 的貢獻。

綜合上述可知,在「愛情關係管理」課程目標,曾老師希望幫助學生達到「肯 定自我」、「超越逆境」、「宗教寄託」、「與人締結」、「社會關懷」的面向,而從本 研究的問卷分析中也看出,該課程學生在「肯定自我」、「宗教寄託」、「感懷自然」、

「感懷自然」、「社會關懷」面向達到顯著性差異,在事後比較也顯示修過該課程 的學生比沒修過的學生分數高。因此,無論從問卷分析或教師、學生深度訪談,

都顯示出該課程的確能夠透過教師的理念、課程設計、教學方法有效鞤助提升學 生的靈性健康。

三、「物類」課程「科學與人生」及「天類」課程「生命與品格典範」

(一)教師的基本背景資料

李副教授是美國維基尼亞州立大學暨理工學院物理博士,曾任中原大學物理 系副教授、中原大學通識中心主任。李老師在中原大學任教超過十年,著有「飄 浮的蘋果」、合著有「生命教育理論與實踐」等書。教授「生命與品格典範」課程 六年、「科學與人生」八年,負責指導中原大學「全人發展網」。李老師原專攻高 能物理,在他留學美國期間,因緣接觸基督教,開始追尋生命意義和人生目的。

他原本在中原大學專任物理系副教授,但覺得今日年輕人的生命空虛沒有方向目 標,而轉向通識中心教授「天類」以及「物類」課程,希望用學生的語言和方式 和他們對話,引導他們活出生命的意義和潛能。

(二)「科學與人生」課程理念與活動設計

該課程的課程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了解科學的真義,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以科學精神和求真態度建立正確價值觀和人生理念,並體會科學對人類及日常生 活的影響與重要性。

課程能力指標包括:(1)創意思考:能勇於面對新的困難和考驗、能突破既 有的思維和觀念、能分析各種解決問題方案。(2)理性批判:能明辨是非善惡、

能養成合宜的價值觀、能對社會有貢獻。(3)科學涵養:能以清晰思考方式整合 重要核心概念、能將所學知識與經驗延伸至實務應用領域、能調整心態面對新情 境。(4)社會參與:清楚自己的社會角色、能對他人付出關懷、能對社會有貢獻。

這門課的每週教學主題有科技與數位化的音樂藝術和人生、人生典範科學家 的貢獻、浩瀚宇宙珍寶和銀河系邊緣的謎題、人對自然界的解密過程-迷團新能量 出現、人對自我的解密過程、科技與人類生活型態之變遷和流行、人類大腦探奇

這門課的每週教學主題有科技與數位化的音樂藝術和人生、人生典範科學家 的貢獻、浩瀚宇宙珍寶和銀河系邊緣的謎題、人對自然界的解密過程-迷團新能量 出現、人對自我的解密過程、科技與人類生活型態之變遷和流行、人類大腦探奇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