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時代背景與作曲家概述

第二節 生平背景

坦•杜悌尤(Henri-Joseph-Constant Dutilleux, 1807-1865)是一位畫家;外公于 連•寇祖爾(Julien Koszul, 1844-1927)是一位管風琴家兼作曲家,同時也是盧貝 音樂院(Conservatoire de Roubaix)的院長,年輕時曾就讀巴黎的尼德梅耶學校 (The Ecole Niedermeyer),師從查理斯•聖桑(Charles Camille Saint-Saёns, 1835-1921),並結識加布里耶爾•佛瑞(Fauré Gabriel, 1845-1924),成為一生的摯友。

在耳濡目染之下,杜悌尤雖宣稱自己並無繪畫的天份,卻仍始終對視覺藝

12 Henri Dutilleux and Claude Glayman, Henri Dutilleux: Music-Mystery and Memory:

Conversation with Claude Glayman, trans. Roger Nichols (Aldershot and Brookfield:

Ashgate, 2003), 10.

9

悌尤的創作。

杜悌尤的父親保羅•杜悌尤(Paul Dutilleux, 1881-1965)從事印刷業,是位業 餘的小提琴手,他曾希望杜悌尤承襲自己的腳步學習小提琴,然而杜悌尤似乎 更中意能發出和聲音響的鋼琴;13母親德蘭•寇祖爾(Thérèse Koszul, 1881-1948) 則是一名業餘的小提琴家兼鋼琴家,時常在家中舉辦小型的音樂會。在父母親 的鼓勵,與家族繪畫和音樂等藝術氣息的薰陶下,杜悌尤很小就嶄露出音樂天 份,並在1924 年這年,聽從外公的建議至杜厄當地的音樂院(Conservatoire de Douai)就讀,隨院長維克托•加魯瓦(Victor Gallois)學習和聲、對位和鋼琴。

當時法國的音樂教育規定,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和聲程度才能修習對位 法,但杜悌尤幾乎能同時修習這兩門課程,且在短時間內就達到高標準,讓加 魯瓦稱讚其擁有成為音樂家的天賦;杜悌尤的父母也時常帶回各式各樣的新樂 譜,141928 年,杜悌尤甚至在自己十二歲生日那天獲得德布西歌劇《貝利亞與 梅麗桑》(Pelléas et Mélisande, 1902)的樂譜,由此可看出其早熟且不凡的音樂才 情,杜悌尤在加魯瓦門下待至1933 年(十六歲),隨後前往巴黎音樂院

(Conservatoire de Paris)就讀。

杜悌尤先以旁聽生的身分在亨利•畢瑟(Henri Büsser, 1872-1973)的作曲課

中學習,隔年正式拜入其門下,並分別隨尚•加隆(Jean Gallon, 1878-1959)學習

13 Caroline Potter, Henri Dutilleux: his life and works (Aldershot and Brookfield:

Ashgate, 1997), 2.

14 Janet Obi-Keller, “Dutilleux in context: A study of his formative years,” Tempo 62, 244(2008): 20.

10

和聲學、諾埃勒•加隆(Noël Gallon, 1879-1941)學習賦格,隨菲利普•戈貝爾 (Philippe Gaubert, 1879-1941)學習指揮,並向摩利斯•埃瑪紐耶爾(Maurice Emmanuel, 1862-1938)學習音樂史。

杜悌尤曾談到自己對於未能於在學期間修習管風琴課(即便當時的自己並不

1938 年,杜悌尤以清唱劇《國王的戒指》(L’anneau du roi)獲得羅馬大獎,

並取得前往羅馬深造四年的機會。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迫使他必須提 早結束旅程,回國接受徵招入伍,直到1940年九月才退伍。在此之後,杜悌尤

15 Caroline Potter, Henri Dutilleux: his life and works (Aldershot and Brookfield:

Ashgate, 1997), 4.

16 Henri Dutilleux and Claude Glayman, Henri Dutilleux: Music-Mystery and Memory:

Conversation with Claude Glayman, trans. Roger Nichols (Aldershot and Brookfield:

Ashgate, 2003), 28. 原文為“I would have been a poor advocate of my music.”

11

曾短暫擔任巴黎歌劇院的合唱指揮,也曾為酒吧和夜店譜寫與改編音樂,儘管 這一切是為了生活,他本人卻也相當享受流行音樂和爵士樂,其兩首交響曲中 的切分素材似乎就可溯源於此。17而此時的杜悌尤也意識到自己仍有所不足,

在學期間除了自學伊果•斯特拉溫斯基(Igor Stravinsky, 1882-1971)和阿勒貝•盧 賽爾(Albert Roussel, 1869-1937)18的作品,也曾私下跟隨文森•丹第(Vincent D’indy, 1851-1931)學習。

1942 年,杜悌尤結識了鋼琴家妮耶芙•喬伊(Geneviève Joy, 1919-2009)19, 兩人於1946 年 9 月 17 日結婚。喬伊在巴黎音樂院就讀時,室內樂、和聲學、

對位法,和鋼琴伴奏皆有優異的表現,即便是複雜的管弦樂總譜,她也能以鋼 琴視譜彈奏。《鋼琴奏鳴曲,作品一》(Piano sonata op.1, 1947-48)即是杜悌尤為 妻子所寫;他曾說希望自己能寫作具藝術價值,且具美感的鋼琴作品,為此,

他正找尋鋼琴最為迷人的聲響,也將以一完整架構寫作,20而此作亦是杜悌尤 承認的第一部作品,原因是認為自己之前的作品並不夠成熟。不過,杜悌尤在

17 Caroline Potter, Henri Dutilleux: his life and works (Aldershot and Brookfield:

Ashgate, 1997), 5.

18 法國作曲家。曾向杜悌尤的外公寇祖爾(時任盧貝音樂院院長)學習和聲學,並

受其鼓勵放棄海軍生涯,轉投入學習作曲,寇祖爾還建議他前往巴黎向自己昔日於尼 德梅耶學校結交的好友吉固(Eugène Gigout, 1844-1925)學習。

19 法國鋼琴家,以與賈桂琳•洛班(Jacqueline Robin, 1917-2007)的雙鋼琴組合著

稱,兩人的合作長達四十五年之久(1945-1990)。

20 原文出自 1988 年一月於法國文化電臺(France-Centure)與米迦勒•雷弗第(Michè

le Reverdy, 1943-)的訪談內容:I wanted to write a substantial piano piece which would be both virtuosic and sensuous. I sought an alluring, voluptuous piano sound, and sometimes the texture of this work is even rather over-abundant. Finally (…) at that stage I felt the need to write large-scale pieces.

12

1941-42 年間受音樂院委託而改作的四首管絃樂作品和創作一系列的木管實驗小

品,都使他能更深入了解樂器的特性,至後來的《為低音管與鋼琴的薩拉邦德 舞曲及進行曲》(Sarabande et Cortège for bassoon and piano, 1942)、《為長笛與鋼 琴的小奏鳴曲》(Sonatine for flute and piano, 1943)、《為雙簧管的奏鳴曲》(Oboe sonata, 1947)和長號曲《聖詠、裝飾奏與小賦格》(Choral, cadence et fugato for trombone and piano, 1950),雖被杜悌尤視為不成熟的「小品」,但都是現今經常 被演奏的曲目。21

1943 年杜悌尤進入法國國家電台(Radio France)工作,並於 1945-1963 年間 擔任音樂部門總監。相較於其他音樂家,杜悌尤投入教學的時間較晚,除了 1961-1969 年任教於法國巴黎師範音樂院(Ecole Normale de Musique de Paris) 外,1970 年也在巴黎音樂院授課,但一年後即因眼傷導致的視力問題而被迫中 止教學與創作,直到1972 年作了角膜移植手術才逐漸恢復。22儘管教學時間不 長,杜悌尤仍指導出數位高徒,如傑哈爾•葛里瑟(Gérard Grisey, 1946-1998)、

何諾•加尼厄(Renaud Gagneux, 1947-)、尚•克勞德•沃爾夫(Jean-Claude Wolff, 1946-)、平義久(Yoshihisa Taïra, 1937-2005)和法蘭西斯•拜爾(Francis Bayer, 1938-2004)等人。

21 Caroline Potter, Henri Dutilleux: his life and works (Aldershot and Brookfield:

Ashgate, 1997), 7.

22 經過三年的修養,杜悌尤終於在1976 年完成為慶祝妻子與賈桂琳•洛班這對雙

鋼琴組合成軍二十五周年的曲子《響象》(Figures de résonances for two pianos, 1970/

1976)。

13

晚年的杜悌尤在樂壇享有崇高的地位,除了接受各國團體的委託創作,以 客座教授的身分參與各地的音樂營,同時有以其為名的國際性作曲比賽

(Concours International de Composition Henri Dutilleux),於法國每三年舉辦一

次。232013 年 5 月 22 日,杜悌尤以 97 歲的高壽過世,與妻子同葬於蒙帕納斯 公墓(

Cimetière du Montparnasse

)。

23 蕭慶瑜,《法國近代鋼琴音樂:從德布西到杜悌尤》(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2009),193。

1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