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生涯復原力

惠琴,2008 ; Walsh, 1996)。然而,復原力的定義至今仍有許多不同的看 法,針對復原力的定義大致如表2-3 所示:

McPhearson 1997

是一種過程與結果,有復原力的人在日常 生活中不斷地付出努力以回應具有挑戰性 的環境。

Luthans 2002

是一種正向心理資本,指個體遭遇困境、

的是在不樂觀的環境中個體對生涯阻礙的反抗。而在了解生涯復原力的 同時,應了解它的相對概念─生涯脆弱(career vulnerability),指的是當個 體面對不樂觀的工作條件時心裡的脆弱程度。他認為當個體的生涯復原 力高時,同時也是低生涯脆弱,且擁有高生涯復原力的人並不是對惡劣 的環境條件下不敏感,而是他們能夠更有效的去應對那些負面的工作情 況 。London 亦 將 生 涯 復 原 力 分 成 三 個 因 素 , 分 別 為 自 我 效 能 (self-efficacy)、冒險採取(risk taking)以及依賴(dependency)。他認為生涯

復原力能協助個體在不理想的環境中面對生涯挫折,使個體能持續往前 去面對生涯阻礙。London 與 Noe(1997)也指出擁有生涯復原力的人,即 使處在令人困惑或沮喪的環境下,仍可以適應變化中的環境。Liu(2003)

則指出,當個體擁有較高的生涯復原力時,較能掌控發生在自身身上的 事,並且願意冒險去做結果不明確的事情。

二、 生涯復原力之理論內涵

London(1983)所提出的生涯動機理論中包含三種變數,分別為個人 特質(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情境狀態(Situational variables)以及生涯 決策與行為(Career decisions and behavior)。在理論下,這三個變數會彼 此影響,形成交互作用,並影響個體生涯動機(Liu, 2003)。其中,個人 特質指的是以下三個部分:

1. 生涯洞察力(career insight)

指個體能夠實際瞭解且具體的描繪出自身認知到的生涯目標。

2. 生涯辨識力(career identity) 指個體確認其生涯重心的程度。

3. 生涯復原力(career resilience)

指個體在不合適的環境下,能忍受生涯挫折的程度。

而情境狀態包括了影響個體生涯動機的潛在工作環境因素,包含了 員工政治與程序、領導風格、工作設計、團隊凝聚力、生涯發展系統與 薪酬系統等,而生涯復原力應與那些反應組織力量與支持、個體貢獻與 個人成長的鼓勵以及人際關懷與凝聚力有關的變項連結。生涯決策與行 為則包含了產生行為的過程、尋求有關行為的資訊、評估資訊、設定目 標、用多種的方式呈現決策以及最終決策行為。然而,設立目標的過程 與做生涯決策雖是認知層面的意涵,但卻在行為層面上被觀察到。在生 涯復原力上則反應於提高個體的有效性─主動性的展現、有目的性的行 動以及高績效表現(London, 1983)。

London 提出的生涯動機模型變數間的關係則如圖 2-1,此圖描 繪出個體的情境狀態、個人特質以及生涯決策與行為三者之間的關係。

此模型強調生涯動機是一種多向度以及動態的過程,也指出情境狀態是 如何影響個體的動機。因此,此理論被歸類為一種外因性激勵理論 (Katzell & Thompson, 1990)。

根據此模型,影響生涯復原力的情境特徵包含了正向增強、有建設 性的績效回饋、自主性的鼓勵、組織變革、給予個體控制與自裁權的機 會、提供展示成就的機會、對創造力的支持、對品質的需求以及給予學 習與技能發展的支持。生涯動機模型也指出個人特質與情境因素如何交 互作用影響行為。在未來式的關係上,情境因素會影響生涯動機,最先 提升生涯復原力,再依序影響洞察力與辨識力,最終影響個體的生涯決 策與行為;回溯式關係則是指出個體的生涯決策與行為會反向影響生涯 動機以及對情境因素的知覺。也就是說,個體的生涯決策與行為亦會反 向影響生涯動機的感受與對情境因素的知覺。

圖 2-1 London 生涯動機模型 資料來源:London and Noe (1997)

情境條件

生涯復原力 生涯洞察力 生涯辨識力 生涯決定與行為

意旨未來式的關係,從情境條件到生涯動機領域,再從生涯動 機領域到生涯決策與行為。

意旨回溯式的關係,從個人生涯決策與行為的自我知覺回溯至 個人對生涯動機的感覺(如復原力、洞察力與辨識力的感受),

以及從兩者回溯至情境的知覺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