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綜述

第三節 癌症患者反芻與憂鬱之關聯

在癌症患者中,目前研究亦指出反芻對憂鬱的影響具有顯著的預測力。有研 究將反芻作為一個整體概念,不加以區分成兩種不同類型,發現在術後乳癌患者 中,反芻與憂鬱顯著正相關 (Yu, Chen & Chang, 2008)。

Soo 與 Sherman (2015) 使用疾病量表中的多維反芻量表(Multi-dimensional Rumination in Illness Scale,MRIS)對乳癌患者的反芻進行測量,將反芻分為闖 入性反芻(intrusion)、苦惱自責式反芻(brooding)和工具性反芻(instrumentality), 結果顯示苦惱自責式反芻和工具性反芻都與憂鬱顯著相關。

Lam, Lim, Tan 與 Mahendran (2015) 的研究則指出癌症患者的深思反省式 反芻和苦惱自責式反芻一樣,均能顯著正向影響其非軀體性憂鬱症狀(non-somatic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並均部分仲介失功能態度(dysfunctional attitudes)對憂鬱的影響。此結果顯示深思反省式反芻和苦惱自責式反芻不僅會 增加憂鬱症狀,且會增加癌症患者的失功能態度。

也有針對大腸癌患者的研究指出,反芻-反思量表(Rumination-Reflection Questionnaire)(Trapnell & Campbell, 1999) 中內涵類同於深思反省式反芻的反思

(reflection),雖然與心理症狀無顯著關連,卻正向預測癌症患者八個月後的逃 避 (Thomsen et al., 2013)。

由此可見,癌症患者中,苦惱自責式反芻正向預測憂鬱亦被支持,而深思反 省式反芻是否為一具適應性的反芻形式,由研究結果來看,大多與憂鬱失功能態 度或調節有關,可能是一不具適應性功能的反芻。本研究將這些結果整理如表

2-‧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其中大多研究認為深思反省式反芻(或反思)並不具有適應性功能,這與 Treynor 等人 (2003) 的兩因數模型大相逕庭,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同時,就本研究所知,探討不同反芻形式對乳癌患者憂鬱影響之研究仍不多,

且大多採用橫斷式(cross-sectional)研究設計,有關長期追蹤研究尤為不足。此 種研究設計忽略了深思反省式反芻和苦惱自責式反芻具有關聯性,且與當下的憂 鬱狀態是具有正相關的,另外,最初 Treynor 等人 (2003) 亦是發現深思反省式 反芻雖然與目前的憂鬱呈正相關,但卻負向預測一年後的憂鬱,從而指出深思反 省式反芻具有適應性。因此,欲依前述有關不同反芻形式對乳癌患者憂鬱影響之 研究結果,來斷定深思反省式反芻對癌症患者是一不具適應性功能的反芻,恐需 更多的研究,尤其是長期追蹤研究的實徵結果。因此本研究認為有必要進一步探 討,當乳癌患者面對癌症種種挑戰時,難免會自我聚焦地重複思芻自身的疾病及 其影響,於此狀況下,深思反省式反芻對乳癌患者是否為一種具有適應性的反芻 型態,值得探討。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2-3-1 癌症患者的深思反省式反芻與憂鬱

作者(時間) 研究設計與參與者 研究工具 主要結果

Thomsen et al. (2013) T1 (診斷後 1-7 個月) 67 名大腸癌患者 T2(T1 八個月後)

T1 參與者中的 54 人

RRQ BDI-II

T1 反思無法預測憂鬱: r = -.001, ns T2 反思無法預測憂鬱: .r = .004, ns

Lam et al. (2015) 194 身患癌症的女性 RRS HADS

反芻與憂鬱正相關: r = .23***

反思與憂鬱正相關: r = .20***

注:ns. p > .05. ∗∗∗ p < .001

15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