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幸福感之發展與相關理論

第五節 登山健行步道之特點

有關登山健行步道之相關文獻,本研究分別從國家步道與區域型步道之建置、

仁山植物園區登山健行步道之介紹與影響登山健行活動之因素等三個部份來探討。

一、國家步道與區域型步道之建置

步道為戶外遊憩系統中相當重要的一環,亦為最具環保概念、最能深度體驗環 境的遊憩方式之一(郭育任,2006)。而 91 年 1 月,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召開「研 商建立全國登山步道網會議」,會中決議由農委會林務局各相關單位,規劃整合建置 全國登山健行步道系統,並就步道規劃、設計、選線、設施服務項目管理維護等研 訂規範準則,以為依據。而國家步道之定義為「位處台灣山岳、海岸及郊野地區,

經審慎勘察遴選所指認的國家級體驗廊道,其步道本身除應具備台灣地區自然人文 資源或景觀美質的代表性外,並應能提供國民生態旅遊,自然體驗,環境教育、休 閒遊憩、與景觀欣賞等機會」(林澔貞、郭育任、翁儷芯,2007)。而區域步道之規 劃設計、建置發展,除配合民眾平時健身、遊憩之需,其長遠發展方向係配合環境 條件,完善該區生態系統為概念(戚永年、解子建、劉蕙心,2005),而羅東林區管 理處自 2003 年起,陸續整建轄區內多條區域型步道,其中宜蘭縣冬山鄉仁山植物園 區亦為其規劃目標之ㄧ。

二、仁山植物園區登山健行步道之介紹

宜蘭縣冬山鄉仁山植物園區距離羅東鎮市區約 9 公里,冬山鄉市區約 5 公里,

其研究樣本之範圍(參見圖 2-5-1),園區還依特色規劃八條主要步道,包括仁山步道、

櫻木花道、 葉 子 步道、賞鳥 步道、觀 蝶步 道、登 峰步 道 、桐 林花 道及 仁山 自然 步 道。 每條步道各有特色。面積廣達 102 公頃,從海拔 50 到 500 公尺,涵蓋稜線、溪溝 及山坡等地形,園區屬亞熱帶闊葉林,茂密多樣的林相及豐富的生物資源,可說是蘭陽 平原至淺山丘陵接壤的生態代表。根據調查,植物約 400 種、昆蟲類約 180 種,鳥類約 80 種,其中包括八色鳥、領角鴞、朱鸝、台灣藍 鵲及紅山椒等 10 種保育類;兩棲爬行 類有 39 種,包括台北樹蛙、黃口攀蜥、食蛇龜、雨傘節等保育類 10 餘種;哺乳類有 11 種,常可以看到台灣 獼猴小群的活動,林下亦可觀察到白鼻心及穿山甲的蹤跡。

圖 2-5-1 仁山植物園區步道導覽圖

本研究將其園區各步道之長度、登山健行時間、步道鋪面及景觀特色,將上述 整理如表 2-5-1:

表 2-5-1 仁山植物園區步道 名稱 長度 登山健行

所需時間 步道鋪面 景觀特色

仁山步道 1km 2-3 小時 石塊、水泥 觀景平台可眺望蘭陽 平原

櫻木步道 0.16km 20 分鐘 碎石 四周種植櫻花 葉子步道 0.45km 30 分鐘 水泥 路面鋪設葉片拓印 賞鳥步道 0.22km 1 小時 碎石 各種山鳥跳躍林間 觀蝶步道 0.35km 30 分鐘 木棧道 種植蜜源植物,常見

各種蝶類 登峰步道 1.5km 2-3 小時 碎石、枕木

桐林花道 1.3km 2-3 小時 水泥 沿路多油桐樹 仁山 自然

步道 2.46km 2-4 小時

泥山小徑、原 木、石塊階梯

保有自然風貌適合生 態體驗、自然觀察 入口處舊稱「樟腦寮」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仁山自然 步道出口

仁山 自然 步道 入口

仁山步 道入口

仁山步 道出口

植物園 步道出 入口

本研究基於上述研究,宜蘭縣冬山鄉中山村仁山植物園區步道的登山健行活動 場域屬於為短程型兼具傳統與生態性之社區型郊山步道,其全區 8 條步道,其中結 合廊道自然、人文、歷史,社區特色為建置之需求。

三、影響登山健行活動之因素

根據文獻整理發現國內有關登山健行研究中,影響人們登山健行活動之因素眾 多,本研究依據其相關變項將分為個人基本資料與登山健行者特性兩類來探討。在 人口統計變數方面(如: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職業、個人月收入)

與登山健行者特性方面(如:同伴、次數、花費時間、步道類型、時日、動機、阻 礙原因)皆會影響人們從是登山健行活動,是故,將上述因素歸納整理如表 2-5-2:

表 2-5-2 登山健行活動影響因素之相關研究

項目 研究者(年代)

性別 林欣慧(2002)、馬上鈞(2002)、楊元卉(2002)、劉明全(2002)、 郭淑菁(2003)、陳嘉雯(2005)、吳科驊(2006)、張良漢、蘇 士博與王偉琴(2006)、林玥君(2007)、邱明宗(2007)

年齡 林欣慧(2002)、馬上鈞(2002)、楊元卉(2002)、劉明全(2002)、 郭淑菁(2003)、陳嘉雯(2005)、吳科驊(2006)、張良漢、蘇 士博與王偉琴(2006)、林玥君(2007)、邱明宗(2007)

婚姻狀況 馬上鈞(2002)、楊元卉(2002)、郭淑菁(2003)、陳嘉雯(2005)、 吳科驊(2006)、張良漢、蘇士博與王偉琴(2006)、林玥君(2007)

教育程度 林欣慧(2002)、馬上鈞(2002)、楊元卉(2002)、劉明全(2002)、 郭淑菁(2003)、陳嘉雯(2005)、吳科驊(2006)、張良漢、蘇 士博與王偉琴(2006)、林玥君(2007)、邱明宗(2007)

職業 吳科驊(2006)、張良漢、蘇士博、王偉琴(2006)、林玥君(2007)

平均月收入 楊元卉(2002)、劉明全(2002)、郭淑菁(2003)、陳嘉雯(2005)、 吳科驊(2006)、林玥君(2007)、邱明宗(2007)

(續下表)

表2-5-2 登山健行活動影響因素之相關研究(續)

項目 研究者(年代)

同伴 張良漢、蘇士博、王偉琴(2006)、林玥君(2007)

次數 林欣慧(2002)、馬上鈞(2002)、楊元卉(2002)、劉明全(2002)、 郭淑菁(2003)、陳嘉雯(2005)、吳科驊(2006)、張良漢、蘇 士博與王偉琴(2006)、林玥君(2007)、邱明宗(2007)、陳耀 光(2008)

花費時間 張良漢、蘇士博與王偉琴(2006)、林玥君(2007)、邱明宗(2007)、 陳耀光(2008)

步道類型 陳耀光(2008)

主要時日 馬上鈞(2002)、張良漢、蘇士博與王偉琴(2006)、林玥君(2007)、 陳耀光(2008)

主要動機 林玥君(2007)

阻礙原因 林玥君(2007)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四、小結

行走於步道之上,從只為生活,乃至追求某種娛樂、自由與意義的一部分(林 澔貞等人,2007)。綜觀上述相關文獻後,本研究所選擇之研究自變項以個人基本 資料方面(如: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職業、個人月收入)與登山健 行者之特性方面(如:同伴、次數、花費時間、步道類型、時日、動機、阻礙原因),

來探討登山健行者的休閒涉入對休閒效益與幸福感之關係。